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综]母仪天下 >

第16章

[综]母仪天下-第16章

小说: [综]母仪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对于朱文正的选择自然是无法理解的,他直接叫来了朱文正,问他为什么要背叛。
  朱文正却是一声不吭,他其实后来就后悔了,但是他这样的年轻人,就算是后悔了,也是不肯说出来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心中就没有什么怨气了,实际上,他其实依旧心怀怨恨。只是,理智告诉他,这些怨恨有些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的。
  朱元璋本来就是爱憎分明的人,他一向觉得,自家人最可靠,最能够理解他。就像是打完了陈友谅之后,朱元璋先封赏了常遇春他们这些手下,没有第一时间重赏朱文正,他觉得朱文正对此应该能够理解,毕竟,常遇春他们是外臣,厚待他们,也是做给下面人看的,只要你们为我朱元璋效力,那么不管是高官显爵,还是金银珠宝,那都是应有尽有。
  而自家人嘛,就不一样了,要的是实惠,现在先压一压,回头一块算一下,其他人也没话说!
  朱元璋打算得挺好,谁能知道朱文正压根不领情呢?这会儿还死倔着不吭声,朱元璋气得简直要杀人。他勉强按捺住自己的杀意,忽然想到,舒云曾经说过王氏的事情。朱元璋犹豫了一下,干脆叫来了王氏。
  王氏吓坏了,她本来就是个目光短浅的妇人,对于许多事情都是搞不清楚的,一听说别人功劳没有自个儿子大,就得了比自个儿子更大的官,更多的赏赐,就心中不平。她根本不知道如今天底下的形势是个什么样子,朱元璋早就不是曾经那个因为家里没饭吃,只得自个跑去出家做和尚的小叔子了!朱元璋早就是一方诸侯,手握生杀大权,除了元廷之外,其他的诸侯如今都已经不是他的对手。
  因此,朱文正投降了张士诚,又被加官进爵,还得了许多赏赐之后,王氏还觉得有些得意,你朱老四不给我家儿子的,其他人不都得给我家儿子吗?
  另外就是,王氏在应天那边,其实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尊重,她又没个男人,朱文正嘛,自恃本事,嗯,还有身份,性子却并不和气,可以说,人缘并不怎么样,便是当年一块儿长大的李文忠和沐英,跟朱文正也不亲近,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几个人家的女眷愿意去逢迎王氏呢,等到朱文正娶了妻子,家里的事情更是儿媳妇当家,就算有夫人外交,也是朱文正的妻子出面,压根轮不到王氏。
  而到了张士诚这边,不管是为了监视朱文正,还是其他什么缘故,另外朱文正的一些手下的女眷,也会过来奉承,这让王氏产生了错觉,以为自个真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了,哪知道,朱元璋一来,就将他们一家打回原形了呢?


第29章 马皇后
  王氏有着普通小民都有的各种毛病,欺软怕硬,见风使舵,如今一家人都是阶下之囚,她看到朱元璋,立马就跪下求饶,只说自家人被蒙蔽了,这才有了这样的事情。
  朱元璋坐在那里,看着自个这个狼狈不堪,涕泗横流的二嫂,一时间无话可说。他早就听舒云说过,王氏心胸狭窄,见识短浅,不管怎么对她,都觉得不足,担忧王氏给朱文正灌输一些不好的想法。
  那时候,朱元璋却想着,朱文正是自个一手带大的,哪里就没这点分辨力了,他那个母亲,就是个无知妇人,比起舒云这个义母来,不知道差了多少,朱文正怎么会相信王氏,而不相信他们夫妇呢?
  结果如今被打脸了,母子就是母子,不是一个养父母的名分能够取代的,人家就是相信自个的亲娘不会害自己!
  朱元璋一言不发,王氏心中恐慌,又开始哭自个的丈夫,见朱元璋还是无动于衷,竟是破口大骂起来。
  王氏在那里骂朱元璋假仁假义,骂舒云面甜心苦,别的不说,她这些年也不算是白过,还是学会了不少骂人的话的,但是,她会的也就是这么多了,之后就是在那里拍着大腿开始撒泼,哭自己的男人,哭公婆,总而言之,朱元璋就是欺负他们孤儿寡母,不给他们好过!王氏还在那里说什么上头大伯没了,朱文正就是长子嫡孙,朱家的一切就该是朱文正的云云!
  朱元璋的脾气,哪里是会受人要挟的,王氏越是撒泼,朱元璋越是怒火朝天。
  朱元璋年少的时候,是真没过过什么好日子,他是幼子,并没有因此得到什么优待,家里头孩子太多了,到了后来,小孩子就是负担。很小的时候,朱元璋就得去给地主家放牛,地主家又是什么好地方了,也就是勉强混点吃食糊弄一下肚子而已。
  等到灾荒来了,他这个最小的,又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纪,父母先饿死了,上头的哥嫂谁都不想多养一个小叔子,反倒是出嫁的姐姐偷摸接济了他两回,但是姐姐自家也是自身难保,他这才不得不出家做了和尚。
  所以说,作为兄嫂,他们对朱元璋本来也没什么恩义,反而是他二哥死了,王氏带着朱文正过来投奔朱元璋,连朱文正的名字都是朱元璋读了点书之后帮着起的,而朱元璋那时候自个也不过就是个什长,要不是很快娶了舒云,有舒云的嫁妆在,他那段时间根本是养不起几个养子的!
  搞到最后,他收留了他们母子,被视作是理所当然,非得他将自个的一切拱手送上,才算是对得起朱家的祖宗?朱元璋听得王氏在那里歇斯底里,只觉得杀意上涌,恨不得直接拔剑杀人了!
  朱文正倒真是个孝子,他看着朱元璋已经是脸上青筋直冒,他咬了咬牙,直接说道:“不干我娘的事情,都是我的主意,四叔尽管杀了我好了!”
  朱元璋阴恻恻地说道:“好哇,现在叫我四叔了!行,我也要不起你这样狼心狗肺的儿子!你朱文正摸着自己的良心想一想,我朱元璋到底有什么地方对不住你了,我养条狗,它还知道对我摇摇尾巴呢,到你这里,是不是觉得天底下什么事都是理所当然的?呵,长子嫡孙?我呸!别说你也算不上长子嫡孙,就算是,咱们老朱家往上数八代,都是地里刨食的,有什么能传给你这长子嫡孙的?那几亩种不出几斗粮食的荒田?还是一屁股的欠债?”
  朱元璋越说越气,他已经懒得再听他们说什么了,直接喝道:“行,既然你们都觉得委屈,那么,就去找不会给你们委屈的人吧!”说着,就想要下令直接将朱文正推出去斩了,至于王氏这样的蠢妇,朱元璋只会更恨,好好的孩子,都让这等愚妇给教坏了!
  朱元璋这边刚刚要开口,那边门已经开了。
  来的是舒云,舒云对朱文正并没有多少感情,但是她还是觉得,自个不能让朱元璋觉得后悔。
  几乎是朱元璋前脚刚刚带着大军出发,舒云将该做的事情安置好了之后,就跟着出来了。朱元璋正儿八经的亲族其实也就剩下朱文正了,李文忠呢作为外甥,在这个时代看起来,毕竟远了一层。
  朱元璋这会儿要是在气头上将朱文正杀了,之后想起来,肯定要懊悔,毕竟,他对朱文正是付出了不少感情的,甚至这个感情并不比对自个的儿子少。
  别的不说,朱元璋如今四五个儿子了,除了朱标之外,哪怕是只小了不到两岁的朱樉,朱元璋也是没多少时间关心的。朱标是嫡长子,是未来的继承人,才算是得了朱元璋的看重乃至疼爱。对于其他的孩子,别说什么手心手背都是肉这种话,儿子多了就不值钱了,再有就是,他是真的没时间!
  反倒是收养朱文正,李文忠,沐英的时候,朱元璋没那么忙,他自个也要读书识字,有的时候就是跟着他们一块儿学,后来,他们几个大一点了,又是跟着朱元璋一块儿在外头打仗,刚开始,三个孩子都是充当朱元璋的亲卫,几乎是吃住都在一块儿,可以说,在他们三个身上,朱元璋倾注的心力,其实比给朱标还多。起码朱标的教育大多数是交给了宋濂和舒云,而三个养子,真正的本事,反而多半是朱元璋教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文正这会儿死了倒是干脆,但是死了之后,在朱元璋那里,就几乎都是好处了!
  当然了,这里头也有舒云的私心,舒云不知道王氏母子会对朱元璋说什么,反正对自己难免会有一些诋毁之词,老实说,舒云对朱文正是真没太多真心,没办法,朱文正比舒云也就小了不到十岁,让舒云对这么个半大小伙子产生什么母子之情,这不是说笑嘛!
  历史上,朱元璋一直对马皇后念念不忘,有个原因就是她死的早!死去的人总是美好的,日复一日地怀念,能让滤镜变成八丈厚,经过美化之后,一切都很美好。问题是,现在舒云觉得自个的身体比朱元璋还健康,怎么着都能寿终正寝,说不定都能比自家儿子活得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曾经的不好被翻出来,可就要被放大了。王氏跟朱文正但凡说了什么话,回头朱元璋想起来,那就是罪过!
  所以,朱文正,她真的是不能不救!


第30章 马皇后
  朱元璋本来就是一时气急,冲动之下才想要杀人,被舒云劝过之后,杀意也散了不少,这也亏得王氏与朱文正还算没蠢到家,再火上浇油,朱元璋最终终于勉强按捺下了火气,冷笑一声,说道:“你们母子两个,什么都觉得理所当然,这天底下哪来的什么理所当然?老子要是信什么理所当然,现在早就饿死了!行了,跟你们这种人,老子也没什么好说的,看着就来气!”
  说着,朱元璋大手一挥,直接就命人将王氏与朱文正母子押了下去,冷淡地说道:“这一家子,都关进起来吧,寡人以后再也不想见到!”朱元璋换了个自称,俨然是不再考虑什么亲情的时候了!
  朱文正倒是硬气,王氏却是一副哭哭啼啼的样子,朱元璋看都懒得看,舒云自然也不会多劝,王氏原本还殷切地看着舒云,指望着舒云再劝几句,见舒云无动于衷,竟是想要扑过来,结果直接被军士捂着嘴拖了出去。她一个女人,这些年养尊处优,可不是从前能下地干活的时候了,因此,最终呜咽着就被拖出去了。
  等到人一走,朱元璋的脸色却是愈发阴沉下来,好半天,才是冷笑一声,说道:“当年二哥成婚之后没几年,我就去皇觉寺了,倒是没跟家里这几个女人打过几次交道,我倒是不知道,我这位好二嫂心里头居然是那般想法,呵,便宜占得太多,如今不叫她占了,她就受不了了?”
  舒云心中其实也是有些庆幸的,这个时代跟后世可不一样,宗族观念是比较强的,舒云之所以建议以户为单位限田,其实也是为了拆分宗族。宗族这种东西,对于一个家族来说,自然在很多时候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因为大家抱团,只要宗族还算公正,那么,族人多半不会生出什么异心来,大家劲往一处使,这么多的人口加起来,所拥有的力量就比较可观了。像是一些缺水的地方,几个村子争水之类的事情,靠的就是宗族的凝聚力,一大家子同姓人呼啦啦上场,能把对方打得头破血流。
  但是这对于统治来说,就很糟糕了,人一多,有句话叫做法不责众,尤其,从汉朝之后,就出现了皇权不下乡的情况,那么,乡下的事情谁管呢?那就是宗族了!虽说有的宗族的确族规严明,整体气氛也算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大多数宗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变成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少数的族老掌握了宗族的大部分权力,他们借用这些权力,可以利用族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