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综]母仪天下 >

第15章

[综]母仪天下-第15章

小说: [综]母仪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都置办不起的人家也就算了,如今不过是扩大生产规模罢了!
  舒云倒是想要为这些女性提供受教育机会,但是很遗憾,她自个没空,也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因为男女之别的缘故,她无法找什么男性读书人给这些女性启蒙,而女性中的读书识字的,一般出身不差,这样的人是不会去教导一帮普通妇人的。
  当然,还有一个群体也是读书识字的,青楼中一等二等的女子都得识文断字,甚至论起文化水平来,不会比那些读书人差到哪里去!不过,因为战乱的缘故,现在这个群体也几乎是看不见了,年老色衰的,大多都已经沦落尘埃,而年轻一些的,会根据姿色,要么成为一些官吏的侍妾,要么就是成为下层军官或者是士卒的妻子,想要将这些人都搜罗出来,并不容易。这些女性一般都比较忌讳曾经的过往,深居简出,几乎很少在外面抛头露面,所以就更难找了。
  好在舒云一时半会儿并不着急,她如今作为王后,琢磨了一番,干脆带着一部分命妇,开始投资手工业,顺便教导她们一些简单的算学知识。这些命妇能够与舒云接触到,自然丈夫官职也不低,手里头也有了一定的资产。但是这个年代,想要让资产增值,是一件非常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大家最喜欢的就是买地,因为买铺子还得提防着生意亏损,而买地呢,作为地主,就算是灾年,佃户也得照样交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为什么历朝历代到了后期普通农民活不下去,就是因为土地兼并实在是太严重了。精英阶层也知道这事不好,但是大家都这么做,因此,一个个都心存侥幸,觉得不至于就差自家这么一点儿。这就跟雪崩一样,等到事态危急到一定的程度,那一个王朝也就到了崩溃的时候了!
  所以,舒云觉得,自个得给这些掌握着家中大部分财政权力的命妇一个别的出路,别老是盯着土地,想要挣钱,还是有别的办法的嘛!


第27章 马皇后
  “听说秀秀你最近正拉着下面那些妇人做生意?”朱元璋从外面回来,看到舒云在看账本,她不用算盘,也不用纸笔,心中默算,几个呼吸就能得出结果了,朱元璋对舒云的这个技能眼馋得不行,可惜的是,下面那些官员没一个有这个本事的,只说这等心算之术是天赋,不是常人能学的,最终只得作罢。
  舒云将账册放了下来,然后说道:“也不是说让她们做生意,实际上我只是想着,各家如今手上都有余钱,一个个有了钱,就是买地置产,如今天下因为战乱的缘故,人口不多,就算是各家多买一些田地,也不影响下面分田,但是久而久之,情况便不一样了!普通小民,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经受半点风险的,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他们都很容易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就算运气好,没遇到什么天灾人祸,寻常人家,生个三五个孩子也是常事,孩子大了要分家,虽说不至于诸子均分,但是也是会越分越少的。寻常人家,土地越来越少,而有钱有权的人家,却有各种手段增加自己的田产……”
  不等舒云说完,朱元璋就明白了,当即说道:“秀秀的意思是,需要限田?”朱元璋也是个举一反三的人,当即开始琢磨,是不是要专门出台一条法律,限制各个家庭持有田产的上限。
  舒云顿时有些哭笑不得起来,连忙说道:“这倒是没必要,大家之所以喜欢买地,无非就是土地看起来挣钱不多,但是却很稳定而已!最重要的是,他们手里那么多钱,根本没地方花,除了买地,还能干什么呢?如果他们的钱有地方投资,良田的收益也不如他们的预期的话,他们自然不会没事去买地了!”
  见朱元璋还是觉得有些茫然,舒云干脆跟他粗略地讲解了一些这里头的收益,准确来说,如果不是大规模种植的话,其实种地的收益率是很低的,丰年的时候谷贱伤农,灾年的时候,那真是要把丰年攒下来的钱全拿去买粮食都未必够!而对于那些动辄几千顷甚至更多的大地主来说就不一样了,就算是每亩地能够获得的收益不高,但是当倍数比较高的时候,每年的收益也非常可观了,这些收益还能再拿出来,趁着灾年的时候低价买地,他们的土地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有钱了!
  这也是农业时代无法破解的轮回,也就是宋朝做得好一点,失去了土地流民被吸纳进了厢军,有国家养着,虽说对国家财政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但是却大大减少了不稳定因素。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也让更多的百姓不用依赖于土地,也能谋生,当然,这也是有一个限度的。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就不一样了,大量的人口会被工业所吸纳,当做工所能赚到的钱财比农耕强得多的时候,大家自然会权衡利益干系,许多人自然不会去种地,而是要进各种工厂谋生了!而如果没有足够的佃户,在机械化农业生产还没能盛行的时候,那些地主有那么多的土地又有什么用处呢?他们也只能减租降息,才能留得住一部分佃户,另外,也会减少持有土地,改为投资工商业,这样其实也就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了!
  朱元璋听得非常专注,跟那些只知道喊着三代之治,却从来给不出一个具体办法的人来说,舒云虽说只是描绘了一个蓝图,但是想想就知道,这是切实可行的。
  朱元璋的确重视农业,可是,不能因为重视农业,就将失去土地的农户也捆绑在土地上,这就不是为他们好,而是害他们了!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舒云已经搞出了成绩出来了,虽说应天如今的那些作坊多半就是纺织类的,其他的其实很少,但是,这对于应天的财政收入,已经是个很大的支撑了。最初级的农产品是最不值钱的,唯有将它们进行再加工,才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不过,朱元璋想想也觉得,之前所说的事情,估计要很多年之后才会实现,所以,一开始的时候,还是应该抑制土地兼并,所以,还是得限田。
  舒云琢磨了一番,忽然想到后世的个税,便笑道:“我倒是想了个主意,这事还得从税收上头着手!现在税赋是非常杂乱的,等到回头天下平定了,最好还是摊丁入亩,也就是将人头税也算到田税里头去,不再额外征收人头税!然后按照土地的数量征税,土地少的,只需要交最低等级的税赋就可以了,以户为单位,一户人家的土地数量达到一个程度,就要增加征税的比例,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敦促民间分家,不至于形成那种庞大的家族,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有人拥有太多的土地!另外就是,对于官员还有士人关于土地的免税特权也得规定一下,免得为了避税,大家搞什么投献之事!”
  “好主意,嗯,各个品级的官员和士人都可以有不同的免税额度,嗯,回头我得想一想!”朱元璋愈发兴奋起来,他就是见不得当官的好,一听说可以限制他们,立马就激动起来了。其实他巴不得官员士人都没这个特权的,但是什么好处也没有,人家干什么要考功名当官呢?真要是这样,下面的人只怕立马要跳脚造反了!
  舒云瞧着朱元璋这般神情,心中一动,忽然说道:“其实还有一个变通的办法,那就是税照样收,但是每年给这些官员或者是士人退税!算一下一亩地大概能征收多少税银,然后直接年底的时候跟俸禄一起退给他们,这样看起来还好看,也省得有人私底下做什么手脚,搞隐田之类的。”
  朱元璋盘算了一下,这个听起来很不错啊,虽说具体细节还要商议一下,但是,先把钱收到手,回头要是这些人出了什么纰漏要罚俸,正好还能多罚一些!
  朱元璋一点也没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什么小家子气的地方,他内心一盘算,决定回头就将这个额制度定下来。有的制度不趁着刚开始的时候就板上钉钉了,等到之后再说,可就没这么容易了!横竖如今大家土地都不算多,这个时候赶紧敲定,也省得麻烦。


第28章 马皇后
  朱元璋想要推行的事情,就没有不成功的,其他人根本拗不过他,另外就是这会儿大家也没觉得朱元璋拿出来的法律有什么问题,百废待兴的时候,大家资产都有限,而且,朱元璋兵强马壮,已经有了席卷天下的气魄,既然如此,何必为了百年后的事情跟他争执呢?何况,也没理由争执,田税该收,士人官员也能免去一部分税负,虽说换了个方式,但是总比元廷那种强盗强吧!所以,收点田税又怎么样呢?
  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干掉张士诚和方国珍,尤其是张士诚,咱们是吴王,你那边居然也敢称吴王,实在是太不给我们老大面子了!当然,大家是绝对不会想是张士诚先称王,之后才是朱元璋的,其实张士诚后来就改了国号为周了!
  不过,不管有理没理,只要找个说得过去的借口就行了!跟方国珍相比,明显是张士诚那边更有价值,所以,先找他麻烦没商量。
  张士诚呢,小聪明是有的,但是缺乏大智慧,看他之前做的事情就知道了,他那点地盘,按理说嘛,弱者是应该抱团对抗强者的,他却是跟陈友谅联手想要吞掉朱元璋,后来还跑去攻打刘福通,刘福通的地盘甚至跟张士诚不接壤,人家远交近攻,他跑去打刘福通,自个压根是得不到什么好处的,还平白留了个大把柄给了朱元璋。
  原本对张士诚,朱元璋并不怎么重视,本来想着派下面人过去也就是了,结果打脸的事情来了,朱文正带着自个的一干心腹手下投降了张士诚,临走之前,还命人将王氏还有自个的妻儿一块儿接走了。
  朱元璋简直是暴跳如雷,他自觉自己对这个侄子仁至义尽,要不是他,朱文正如今就是个乡下的野孩子,哪里能够有如今的生活。朱元璋自个称王了,朱文正也被封了侯爵,他是朱元璋唯一还活着的侄子了,朱文正早就打算好了,等到自个做了皇帝,几个义子,起码也是个国公,朱文正之前立下的功劳不小,封个王爷不为过!
  想得很好,架不住这个侄子心思歪掉了!朱文正觉得自个委屈,觉得自个憋屈,得到的封赏配不上他的功劳,又有王氏各种不甘心,加上手底下的人也有一些小心思,因此,朱元璋这边派他做先锋打头阵,他才开拔呢,就利索地带着人投降了!
  张士诚也是要恶心朱元璋,将朱文正就摆在朱元璋攻打他这一方的必经之路上,朱元璋这个暴脾气,还有什么好说的,也不管下面人的劝阻了,直接自个亲自带着兵马出征了!
  朱文正也是失心疯了,当年攻打江西,他的确有功,用兵确实颇有心得,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用兵之道,大多数时候看的还是堂皇大势,逆势而行的也有,却多半没什么好下场。朱文正之前作为先锋出征,手底下真心跟随他的能有几个,张士诚把他往前头一放,也是为了防止他是诈降,所以,不光没给他多余的兵马,还叫人在一边监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算是有十二分的本事,又能发挥多少呢?
  所以,朱文正即便费尽全力,也没能守住城池多久,最后直接被生擒了下来。没办法,他是朱元璋的侄子和养子,其他人可没这个资格处置他。
  朱元璋对于朱文正的选择自然是无法理解的,他直接叫来了朱文正,问他为什么要背叛。
  朱文正却是一声不吭,他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