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综]母仪天下 >

第14章

[综]母仪天下-第14章

小说: [综]母仪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都没有了!
  等到投降之后,许多人就颇为庆幸了,朱元璋毕竟起家没几年,手底下还是比较缺人的,陈友谅的地盘也很大,朱元璋想要顺利吞下这些地盘,就得先安抚陈友谅乃至当初徐寿辉的旧部,因此,除了少部分陈友谅的死忠,其他人总算还落了个不错的结果,便是陈理,也被朱元璋封了一个荣誉性的爵位,赏赐了一些家产良田,虽说日后没什么前途可言,不过,如果老老实实的话,总算也能做个富家翁。
  朱元璋刚刚攻下了武昌,北边就有消息传过来了,刘福通,小明王那边出了叛徒,红巾军分裂,张士诚派吕珍带兵攻打刘福通,刘福通已经撑不住了,他思来想去,最后给朱元璋送了一封求救信。
  这简直就是瞌睡送来了枕头,朱元璋起家毕竟靠的是白莲教,红巾军,哪怕如今一直在努力去除白莲教和红巾军的影响力,但是,许多人还是信奉什么明王降世,而朱元璋之前为了低调,名义上还是尊奉小明王为主,攻打陈友谅,也是借了小明王的名义,毕竟,徐寿辉先是称帝,陈友谅又弑君自立,自个也做了皇帝,这可不就是小明王的敌人吗?如今刘福通那里支撑不住,回头小明王可就落到朱元璋手里了,到时候,自然能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怀着这样的打算,朱元璋压根来不及修整,几乎是马不停蹄就往安丰去了!


第25章 马皇后
  朱元璋再次返回应天的时候,已经大为不同了!
  刘福通死了,刘福通手底下的兵马也差不多被打散了,因为之前的那一场内乱,刘福通的死忠也差不多都战死了。至于小明王,老实说,这一位真不是什么多合格的领导者。如果说明王韩山童还算是比较有领袖魅力的话,那么,韩林儿就只能说是平庸了。刘福通将韩林儿拥护为小明王倒不是他对韩山童有多忠心耿耿,实际上也就是想要弄个过渡期间的傀儡而已。
  韩林儿大多数时候都是极为识相的,然而,刘福通死了,韩林儿顿时就有些不安分起来。
  原本朱元璋打算直接带韩林儿回应天,但是他却自作聪明,觉得应天是朱元璋的地盘,去了之后就是不由自主了,因此不愿意去应天。
  朱元璋又不是什么脾气好的人,甚至对韩林儿,朱元璋并没有多少好感,他还记得韩林儿给他挖的坑呢!当初要不是韩林儿的任命,让郭天叙做了朱元璋的顶头上司,朱元璋未必会做得那么绝!
  所以,既然韩林儿不去应天,那么朱元璋干脆也就不管了,直接将人往滁州一放,你只要乐意,就留在滁州做个吉祥物吧!
  偏偏韩林儿到了滁州没几天,又觉得不好了,当初郭子兴想要在滁州称王,朱元璋就劝过,韩林儿手底下也是有几个能人的,自然看出了滁州的不便之处。滁州这边不占地利,至于人和,呵呵,这里是朱元璋起家的地方之一,这边的人,对韩林儿这个小明王又有多少尊敬之意呢?
  因此,韩林儿很快就表示,他不留在滁州了,他要去应天。
  然而,韩林儿却不知道,在朱元璋那里,他已经变成了一个鸡肋。之前朱元璋留着他,是不确定他在红巾军中还有多少影响力和号召力,但是,等到收拢了刘福通手底下的人马之后,朱元璋就发现,刘福通根本就是拿这个小明王当做吉祥物,他手底下虽说也有几个心腹,但是却都是抓不着实权的那种。朱元璋当初既然不能忍受屈居郭天叙之下,自然也不乐意给自个搬个大山回来压着自己。
  说白了,朱元璋起家到现在,除了在韩林儿那里得了个名分之外,并没有真的得到刘福通和韩林儿那边的什么资助,郭子兴起码与他有知遇之恩,韩林儿有什么呢?为了这么个不靠谱的名义,平白给自个增加一个枷锁,这不是自个给自个找不自在嘛!
  刘福通那边,大家还知道个小明王,到了应天这边,都是跟着朱元璋一刀一枪打出来的人物,谁管小明王是谁?
  因此,朱元璋嘴上答应得好好的,派了船去接人,实际上,他直接叫人暗地里头将船凿穿了,小明王还有他手底下的心腹在睡梦中就葬身鱼腹了。
  小明王的死压根没有在应天掀起任何波澜,下面普通的百姓根本不知道小明王是谁,知道小明王的人,对韩林儿也是没有什么忠诚可言的。尤其是正统的文人,对于什么白莲教压根不会有任何认同感,所以,一个莫名其妙的教首,死了也就死了,也免得给他们带来什么麻烦。
  如今,整个应天都在忙着让朱元璋称王的事情,之前的时候,刘基建议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为了防止枪打出头鸟,免得被元廷针对,可是如今情况已经不一样了,整个南方,大半已经落到了朱元璋手里,张士诚,方国珍联手估计都扛不住多久,在这样的情况下,称王建制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说白了,许多事情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人家陈友谅称帝的都被灭了,你还想要低调,也低调不起来啊!总是想着扮猪吃老虎,时间长了,说不定就真当自己是猪了!
  称王的日子已经选好了,朱元璋正在自个的屋里试穿礼服。
  原本朱元璋对于这种花团锦簇的事情并不是很上心,觉得这个称王的典礼应该省一省,想要盛大一点,等到称帝的时候再弄得场面大一点就行了!
  朱元璋在花钱这种事情上,一向都是小农意识,下面的人怎么说,他都是不乐意听的。
  舒云只得劝道:“我曾经读史书,看到当年萧何丞相奉命督建未央宫,言道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国瑞你挟大胜之势,称王建制,前来观礼之人甚多,张士诚,方国珍那边只怕也会有探子过来,若是太过寒碜了,难免叫人疑心之前作战消耗了太多底蕴,之后无法持续,回头引得一些人蠢蠢欲动,岂不是平白多出麻烦来?排场大一点无非是多花点钱罢了,钱这个东西,流通起来才是钱,放在库房里面不用,无非就是破铜烂铁而已!花上一些钱,就能免去许多麻烦,这不是很划算吗?”
  朱元璋听舒云这般劝说,虽说暂时不明白为什么钱花出去才算钱,不过舒云之前的意思他算是明白了,弄个盛大的典礼,是为了显示自个的财力和实力,让张士诚,方国珍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朱元璋的确想要尽早一统南方,但是,之前吞下的地盘实在是太多,速度也太快,也得好好磨合消化一下,一时半会儿是不能继续打仗了。但是,却得放着张士诚和方国珍窥破虚实,回头给自个这边找麻烦,哪怕只是在边境骚扰,也是足够恶心人的,所以,多花点钱的意思就是告诉他们,我现在实力已经很充足,拳头依旧很硬,你们要是敢蹦跶,拼着我不停下来休整了,也要先将你们揍一顿!
  另外就是,彰显一下足够的实力,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投靠,之前席卷江南的义军确实不少,但是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为王前驱的货色,之前也说了,靠着宗教起家的,难免会叫人联想到汉末时候的黄巾军,很容易就会引起士族的反感,朱元璋这次就得将自个的肌肉露出来,告诉大家,他已经是最兵强马壮的一个,想要投靠的就赶紧投靠,要不然,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同样是从龙,也是赶早不赶晚的,早早有个从龙之功,将来就是开国功臣,要是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了,那么,就得苦逼地从底层开始往上爬了!


第26章 马皇后
  成为王后之后,舒云感觉自个也跟朱元璋一样,也要变成工作狂了!
  最主要的是,作为王后,她的一项职责就是统御诸多命妇。朱元璋称王之后,自然对手下也是官位爵位大派发,外朝的官员自然归朱元璋管,而这些命妇名义上就是舒云这个王后的手下了!
  这些命妇的出身参差不齐,有的算是那些跟随朱元璋起家功臣的糟糠之妻,出身并不高,还有的是他们有了一定的成就之后娶的乡绅大族之女,若是到了应天之后再娶妻的,自然妻子的出身会更高一些,这也导致了这些命妇之间也各自形成了一个小团体。
  舒云的身世让许多命妇觉得她应该算是她们那个团体的,毕竟舒云无父无母,虽说家里头有点小钱,但是也算不上什么,尤其,她这边连养父都过世了,然后,养父的女儿还也跟着进了府里做了小妾,嗯,现在已经是侧妃之一了。所以,那些自觉是糟糠之妻的,觉得舒云应该跟她们是一边的。同样,那些出身乡绅之家的,也觉得舒云跟她们的出身差不多,倒是那些出身勉强算是高门大户的,反倒是跟舒云没什么共同语言。
  出身高门大户的,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她们那个所谓的良好的教育,其实就是大家主母的教育,她们深受儒家的影响,觉得男主外,女主内,女子就该安心在家相夫教子,像是舒云这样的,里外一把抓,显得比男人还能干的,难免叫她们觉得不对路。
  其实这种事情,舒云早有预料,后世的时候,舒云在网上看新闻,看评论,发现在针对女性的恶毒评价中,许多根本就是同为女性的人发表的,似乎她们通过攻击自己的同类,就能够体现自己的高人一等,或者说,通过对比,就能将自己都感动了一般。
  舒云对此并没有什么苛求的意思,各有各的活法,这些女性她们生来衣食无忧,早就习惯了如今的生活,她们几乎没有奋斗的必要,自然可以一直生活在舒适区里!虽说在有些人看来,她们就是被豢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经不起半点风雨,但是不得不说,对于金丝雀来说,这就是最幸福的生活了,很多人努力一辈子,也无法够到她们的起点,事实上,一直到几百年之后,依旧有很多人在向往这样的生活。
  上一世,起码许多女性通过努力,哪怕是更多的努力,可以做到不比男性差,甚至是比男性更强,即便职场上依旧存在着性别歧视,但是在很多时候,当你的能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性别并不是什么障碍。舒云上辈子就是那样,只是旁人的闲言碎语也很多,有的时候她看到那些父母催婚相亲的新闻,她甚至庆幸父母已经过世了,要不然,她根本无法想象,自己这样受过高等教育,有着高收入的女性就因为年纪大了,变成了所谓的剩女,却要在相亲市场上被人打折出售,大家都觉得,这个年纪只配得上二婚的,或者是那种层次相对比较低的男性,那可真是让舒云觉得惊悚。
  舒云想要做的是给底层或者说是中层的女性一点别的可能,后世的男女平等并不是口号喊出来的,而是切切实实干出来的。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女性承担起了不亚于男性的工作量,这才争取到了男女平等的权利。而在这个世界,舒云同样希望女性能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来,不仅是她的私心,其实也是整个社会的需求,想要让社会整体进入工业化,那么女性脱离家庭,承担相应的生产任务便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舒云之前的时候,算是从底层着手,无非就是让那些女性开始搞纺织业,这一行女性占据了天生的优势,而且也不容易引起反弹,毕竟原本在小农经济体系中,女性在家就是要纺纱织布的,当然,穷苦得连个织机都置办不起的人家也就算了,如今不过是扩大生产规模罢了!
  舒云倒是想要为这些女性提供受教育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