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综]母仪天下 >

第13章

[综]母仪天下-第13章

小说: [综]母仪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会儿,朱元璋已经听到了响箭,远远的,还看到了响箭破空留下来的痕迹,他从怀里掏出一支响箭出来,直接按动了上面的机括,然后一声尖啸声响起,响箭一下子飞向了空中,然后发出了几声短促的爆响。
  很快,远处又有响箭升空了,援兵是真的来了。


第23章 马皇后
  朱元璋这次遇险,凸显了不少问题,别的不说,朱元璋的这些亲兵大多数表现得有些不合格。当然,这也跟朱元璋自个的性格有关,他本来就不是什么谨小慎微的人,打仗的时候,还习惯身先士卒,所以,虽说他的亲卫是满编的,实际上呢,这些亲卫更多时候不是保护他,而是上战场的那种,所以,遇到这种特殊情况,自然会有了疏漏。
  舒云对于军事上的事情那是一窍不通的,因此她能做的就是琢磨着给朱元璋的亲卫配备一些专门用于防御的装备,最好再对这些亲卫进行特训才行。
  朱元璋还是很有人格魅力的,面对底下人的请罪,朱元璋却是大手一挥,表示陈友谅都堕落到狗急跳墙,派人来行刺了,可见他已经撑不住了,趁着这个机会,赶紧毕其功于一役,将陈友谅解决了才是。
  陈友谅的确撑不住了,他手底下兵马的确很多,还有大批的水军,但是,关键是粮草问题,还有人心问题。原本在大家心里,朱元璋是实力最差的一个,结果久战不下,陈友谅又是弑君篡位,自然人心浮动,不少人颇有怨言。而粮草就更别提了,打仗这种事情,从来对生产都有着极大的破坏,大量的壮丁被拉上了战场,留下的都是老弱妇孺,在耕作完全靠着人力的情况下,效率可想而知。
  如果普通人可以一天三顿吃野菜吃粥保证生存的话,那么,那些需要上战场的士兵却不可能这样,平常不打仗不训练的时候可以吃差一点,但是在战争期间,要是还没有足够的食物摄入,那就纯粹是找死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友谅这边的后勤压力就非常大了,下面的士兵怨声载道,吃都吃不饱,军饷什么的,固然还继续下发,但是有钱也没处买吃的,这些钱又有什么用呢!甚至,饿着肚子上战场,根本就是一件找死的行为。
  而朱元璋这边,前两年的时候,在舒云的主持下,早就储存了足够供大军持续作战一年都不用担心粮草问题的粮食。鉴于运送粮草路上会造成很大的消耗,舒云是直接做的炒面或者是炒米粉,里面还加上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说芝麻,盐,黄豆,还有油,不光携带方便轻巧,而且还更加容易饱腹。
  而立体农业模式让农民可以在稻田里面养鱼,官府会平价收购这些鱼,然后集中起来处理,主要是直接烘干成鱼干,作为军需的一部分。淡水鱼鱼骨比较多,稻田里面养出来的,个头也不大,长江里头倒是有大鱼,这些可以做成鱼松,美味营养,不光可以当做军需品,放在市场上卖价格也非常不错。
  一方连粮食都吃不饱,另外一方呢,有荤有素,营养搭配非常合理,对比之下,谁能够坚持更久,那就可想而知了!
  陈友谅那边撑不下去了,自然也想要一举打败朱元璋,好掠夺朱元璋这几年来积蓄的财富,让他的实力能够再膨胀一波,回头,他就能力压整个江南了,到时候,就算是不北伐,他也能如同当年东晋南宋一样,占据半壁江山。
  舒云没有看到这最后一战,因为战场选在了鄱阳湖,距离应天太远了,她还得留在大后方主持生产呢!
  其实就算是朱元璋,也没有亲临前线,如今在前线主持的是朱文正,朱文正人品暂且不说,才能却是在同龄人中是少有的,而且年轻人锐气十足,有的时候更敢行险。
  鄱阳湖一战,陈友谅如同输红了眼的赌徒一样,将自个的家底几乎都压上去了。而朱元璋这边也不例外,虽说应天也在长江边上,但是,朱元璋的水军实际上并不算多,如今也是全砸上去了。当然,朱元璋因为水军算不得主力的缘故,就算是战败,也还有喘息的余地,而陈友谅那边,要是战败,那就真的只能是苟延残喘了!
  舒云在后方也能够接到战报,但是毕竟距离比较远,战报每次都得滞后好几天,战事一度陷入胶着,朱元璋久久不归,又有人暗中散布流言,好在无论是刘基,还是李善长,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对于这种动摇军心的流言,一个个都是毫不留情,一查到底,倒是查出了不少细作。
  舒云这边表现得颇为笃定,倒是叫下面群臣极为赞叹,几个一向因为舒云以女子的身份,参与到诸多大事之中,嘴上颇有微词的文人都不得不承认,与应天来说,舒云这个主母也是定海神针。
  其他人不管是心里怎么想,面上都得坚信朱元璋一定会大胜归来,王氏却是只有朱文正一个独子,她原本性子就有些狭隘,不知道从哪儿听了些流言之后,就开始惶恐不安起来,一开始的时候,她不过就是吃斋念佛,在小佛堂里头念经数佛豆,又出门到佛寺许愿,只要朱文正平安归来,她就捐香油,塑金身什么的。
  舒云对于王氏这样的行为,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想法,毕竟,人在紧张的时候,找个精神寄托并不是什么坏事。朱元璋也是恶趣味,他自个当初迫于无奈才出家做了和尚,实际上他自个是不信什么神佛的!但是,其他人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都觉得朱元璋当初做过和尚,一定是佛祖的信徒,因此,应天这边佛法倒是挺昌盛的,许多寺庙的香火也因此兴盛了许多。
  舒云对于神佛什么的也没什么兴趣,神佛就算真的存在,他们也是高高在上,哪有这个闲心去管人类的生老病死!何况,舒云从来不会将希望寄托在其他人身上,与其相信神佛,还不如相信自己呢!
  但是后院里头的那些小妾想法也是不一样,她们也觉得朱元璋可能信佛,因此,后院里头搭了小佛堂,有的时候,她们还会请一些女尼进门帮她们讲什么经文,说一些因果。
  王氏在朱文正被朱元璋重用之后,老实了一些,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就经常吃斋念佛了,如今顶多是变本加厉一些,虽说捐给寺庙的东西不少,但是舒云也不在乎这点东西。
  但是架不住这位真的是个蠢人,最容易办出蠢事来!她之前做了个梦,找了个女尼解梦,说是朱文正有危险,立马哭天喊地地要舒云还她儿子,舒云气得只想将人丢出去,好在最新的军报来了,朱元璋赢了!


第24章 马皇后
  朱文正立了大功,朱元璋在随着军报寄回来的信上将朱文正夸得一朵花一样,简直是赞不绝口。但是王氏并没有因此消停下来,她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些被迫害妄想症,觉得有人要害朱文正,因此,坚持要朱文正回来。
  对王氏这种人,那真是吹不得打不得,舒云无奈之下,只得写信将王氏的意思告诉了朱元璋,这事总得有他定夺。
  朱元璋在问过了朱文正的意思之后,朱文正老老实实回来了。
  聪明人总是喜欢多想,朱文正觉得自个在鄱阳湖,一把火将陈友谅的大军覆灭了,陈友谅也被乱箭射杀,俨然有了功高震主的架势,所以,朱元璋根本就是想要冷一冷他,降低他的威望。朱文正才不相信是自个亲娘拖后腿呢,就算是亲娘一定要他回来,也肯定是被人糊弄了,叔叔婶婶倒是夫妻一体,却总是欺负他们孤儿寡母。
  这个世界上,人性多半如此,反省自己的错误是非常难的,那么,将错误推卸到别人身上,就非常心安理得了!
  王氏不会觉得是自个耽误了儿子的前程,只会觉得是舒云暗中诱导,才让她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对母子二人别的也就罢了,这心思早就偏了。
  舒云并没有忽视王氏,她虽说目光短浅,心胸偏狭,可以说,就是个蠢妇,但是相应的,蠢人也最容易被煽动,聪明人往往瞻前顾后,蠢人呢,很多时候就是只有眼前一点利益,所以,他们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朱文正倒是不蠢,却是被带歪了,谁知道他愤懑之下,会有什么样的举动呢?
  舒云不好派人盯着朱文正,但是,盯着点王氏却不成问题。
  在外面,朱文正是崭露头角的统帅之才,但是,在府里面,王氏就是客居的寡嫂,虽说也是主人,但是,真要说起来,下面的下人对她的尊敬程度都未必比得上对几个得宠的小妾。这也是王氏怨愤的来源,虽说她在生活上头,舒云该给的都给了,但是,她在这里总有一种寄人篱下之感,甚至很多时候,她觉得儿子都不是自己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氏只会越来越偏激。舒云又不是什么心理学家,想要开解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叫人暗中盯着了!
  前线战事非常顺利,朱元璋打算趁热打铁,直接攻下陈友谅的大本营,要知道,陈友谅占据的地盘可都是好地方,无论是人口,资源都很是不错,还能够顺便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水师来。
  江南这边的战事,对于水师的依赖比较大,何况,之前舒云曾经说过,日后北伐,后勤什么的,最好还是采用漕运或者是海运,这样可以节约成本,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多造船没有什么坏处。
  朱元璋实际上是个思想比较开放,非常好学的人,历代帝王里头,从一个文盲到后面也能引经据典的,朱元璋算是头一个了!只要有道理,他从来不会刚愎自用。现在的情况比起那段历史上的情况,朱元璋的家底要厚实得多,一路走来,也顺利得多。
  朱元璋也明白,舒云别看就是个女流,实际上论起见识心胸,其实要比许多嘴一张就指点江山,弄得自个是什么国士一样的文人强得多。朱元璋是实干主义者,从来不相信什么嘴皮子功夫,一切都得落实到行动上来。
  私底下,朱元璋跟舒云言笑:“秀秀,你若是男子,定然是我的萧何!”听这话就知道朱元璋对舒云的看重了。
  舒云也是笑道:“我不过是读的书比较多而已,若是天下女子都能读书识字,未必比男子差到哪里去!”
  朱元璋对于舒云的这个想法虽说嘴上没有反驳,心里头却不这么想,朱元璋后院里头的小妾也有好几个了,哪个是不识字的睁眼瞎?不都是识文断字的吗?怎么她们一个个就是那样的性子呢?说白了,就算是都有同样的机会,大家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事情,还真是要看天生的气魄志气!
  天意大概真的眷顾朱元璋,朱元璋那边势如破竹,陈友谅手下闻风而降,连同陈友谅的儿子陈理都被手下人绑了献降了!谁让陈友谅自个都没能将自个手底下的事情梳理干净了呢,尤其到了后期的时候,因为人心浮动,陈友谅很是杀了不少人,早就弄得下面军心动摇了。陈理虽说是陈友谅的儿子,但是目前为止也没多少功劳,也没什么能够服人的本事,大家如何能够相信,陈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主公,保障他们的利益?
  一边是无望的未来,另一边是敌人的兵锋,那么,投降并不是什么困难的选择。跟着陈友谅干是干,跟着朱元璋干也是一样的!反正都是给人做手下,跟谁不一样呢?就算是朱元璋不重用他们了,总归还是能做个富家翁的,总比死了强!死了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等到投降之后,许多人就颇为庆幸了,朱元璋毕竟起家没几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