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企业政治研究 >

第3章

企业政治研究-第3章

小说: 企业政治研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我们要特别提示的是,分配虽然是对劳动成果的分割配置,但分配并不在于一定表现为劳动成果的空间位移,其功能主要体现在权益的分配确定之上。权益的问题不是一个物质运动范畴,而是一个社会运动范畴,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现象,而不是物质产生、流动、转移等现象。因此,分配与物质运动形式不存在概念间的递延关系,而是一种管理关系。所有社会管理都是由分配这一人际利益关系而派生的。如果,我们把交换也视同权益分配的一种方式,那么,人类社会经济基本过程便可概括抽象出下面模式:

  劳动→分配→消费

  社会经济基本过程

  社会经济运动往往是个往复循环的过程,这个往复循环和过程表现为下图所示规律:

  (插图请见ZHCYML…BLOG…SOHU…,请将大写英文字母复制至IE地址内,再将“…”改为“。”,回车即可)。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人类需求二重性
第一章 企业政治概念的提出

  第一节 企业本质的一般认识

  
  二、经济是人类获取、消费生活资源的过程

  3、人类需求二重性

  经济的内在动因是人类需求,那么,是不是所有满足人类需求的行为都属经济范畴?当然不是。就人类实际生活内容来看,人的需求大体可以归结为人身安全需求、生理卫生需求、经济生活需求、情感尊严需求、婚姻伦理需求、人文互化需求这么六大方面。从人的六大需求可以看出,经济只是人类生命能源供给的命意。然而,当生命运动演变为生活过程,人类对生命能源有着物质形式的需求,同时还有着精神形式的需求;在获取、消费生命能源的时候,不仅有着理智性的认知、感受,同时还存在着情感性的认知、感受。

  孔子说过这么一句话:“君子不食嗟来之食。”食物是生命所系,可人并不是见到食就会吃。如果那样的话,人与动物就没了什么区别。“嗟 ”带有侮辱性,不怀好意,是不能满足情感尊严需求的,这样的食物即使有活命的生理价值,然而正常人是不会吃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义”论似乎高深了些。婴孩不识“义”,可恶狠狠地将一颗糖递给婴孩,婴孩也不会接受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精神需求的巨大能量。人类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一样,同是人的生活需求,因为,人类生命运动除了物质生理运动外,还同时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精神情感活动,这是人与动物、与植物等生命特体相区别的重要特征,是人的灵魂所在。由此可知,人类生活过程并不是一个纯物质过程,而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相伴相随的双重复合过程。并且,人的文明开化程度逾高,精神需求逾加丰富。

  人类这种生理需求与情感需求同时存在的特性,我们完全可以承传玛克斯的思维方式来描述,称之为人类需求二重性。既称之为二重性,那么就是说,人在获取生活能源的时候,不仅需要获取生理能源,同时还需获取情感能源。没有物质基础的尊严,人类生命的生理运动便无法延续,箕子不食周粟,义虽高,但必然会饿死在首阳山;没有尊严的物质人们也必然产生情感牴忤,宁愿“舍生而取义”,故箕子明知不食周粟将死,却仍然不食周粟。足见在满足人类需求时,生理元素与情感元素不可偏缺。

  人的情感需求常常表现为“不可理喻”。说川湘两地喜食辣味是气候使然,然而川湘两地不食辣味的大有人在,也并没因未食辣而生命中止。婉言总是悦耳,直言毕竟如骨哽喉,虽然人人都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然而,“悦耳”和“哽喉”的情感感受总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利于行”只是一种理智认识。而且,不同人在情感需求上,视觉、听觉、味觉、体觉、感觉经常因人而异,苦是人类唯恐避之不及的味觉,可苦咖啡却能成为一些人几上的特别嗜好,仿若灵魂深处一首不朽的诗。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并没有真正的理由可寻,这是人类情感需求的无法苛责的特性。

  人类情感需求应当是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研究课题,这里只此提示,经济现象永远不会只是一个超人类的自然物质现象,人类经济行为总是带着浓浓的情感印记,更重要的是,许多的人类情感需求必须通过经济形式来满足。经济满足一般也会表现为情感需求的满足。换句话说,经济运动总是无可避免地贯串着情感活动。

  人类情感活动是一种极为个性化的活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情感世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存在着不同的情感表现。个人情感世界无法完整解读定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需求往往是无法完整复制的。因此,研究社会经济,试图仅仅用解读物质运动的同一律思维方式来解读经济运动,很多经济现象便无法破解。同样地,社会经济生活中,仅仅单纯的追求经济运动的完全同一结果,是与人类生活规律相违背的。经济以满足人的生活需求为目的,其本质是服务于人类生活,如果反过来让生活需求成为经济的奴隶,是一种反人类的表现,是人性的泯灭。20世纪初期的泰罗制便是这样。

  中国自以来的教育崇尚理性教育,理性型的教育总是把人类最活跃的情感需求摒弃在教育之外,结果将丰富多彩的人类抽象成干巴巴的教条。殊不知,真正推动人类需求进步的是人类情感需求。我们只要稍加研究便可发现,人类的生理需求几乎是一个千古恒定,而情感需求才是一个真正可爱的色彩斑斓世界。人类社会运动之所以不是机械的物质运动,也不是动物的直线运动,就在于人类存在一个多变的情感。由于人类情感的多变和难以捉摸,一些人便试图以强制的方式或教育的方式贬谪情感,使其成一块理性上的灰*域而使人们不越雷池,便于统辖与管制,为政治专制、经济专制,乃至文化专制垫铺。而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昭示出一个不变的规律,人类每一次的进化都是一种情感上的释放。

  至今的多数学术理论,总是把人的情感需求归识为文化需求,这是一种谬误。文化与情感并不是同一范畴,文化也有理性文化,诸子百家、周易老庄、程朱理学,大多都是理性文化,早期儒家学说人情味还是比较浓的,“仁者爱人”并不是孔子空洞的口号,其《论语》确实体现了这一特点。而后期的程朱理学把好端端的儒家学说演化成“礼”教,将生动的情感需求抽象成公式,则是一种僵化了的文化。因此,文化需求与情感需求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将人的生理需求比喻为骨架,那么,情感需求则是血肉,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可稍许分离。我们研究人的需求,是不能摒弃人的情感需求的,而且应当成为研究重点,才能总结出真正的人类需求发展规律。

劳动是社会价值增长过程
第一章 企业政治概念的提出

  第一节 企业本质的一般认识

  
  三、劳动过程的日益社会化

  通过上面对经济过程的探讨我们认识到,劳动创造了财富,也创造了一切。为什么说是劳动创造了财富的问题,前人早已论述得非常清楚,这里需要着重讨论的是劳动的社会化问题。劳动社会化不仅仅表现在突破单干、溢出家庭的外延扩展上,更重要的是劳动行为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在现代人类社会里,任何一个劳动过程的发生,都将伴随着一系列的社会联系发生,而且联系日益密切。企业是劳动不断社会化的产物,认识企业的本质不能不深入探讨人类劳动社会化。

  1、劳动是人类有目的的社会价值增长过程

  劳动是一种人类行为,然而,并不是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劳动,人的行为存在着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区别,劳动是人的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无意识行为显然不是劳动行为。所谓“有意识”,即是指行为强烈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其中,目的性是自觉性的原动力,没有目的就不会有动力,也就不会有自觉性;目的越明确,动力越大;目的越集中,动力也越集中;目的越准确,动力发挥的效率越高。人的劳动干劲、劳动积极性就在于目的确定的科学性。如果把人的主观动能比作核能,那么,目的则是重水,是维持、控制人的主观动能朝着一定的方向用力的管束力。这种将人的动能与目的紧密结合起来的机制,就是劳动过程。因为目的内涵上的趋同性和外延上的普遍联系,目的可以并合,也可以组合;可以扩展,也可以压缩,连结这些目的的内在吸引力是目的本身内核——利益。因此,从语言上扩展来看,目的就是利益的同义词。目标管理理论运用的就是这个机理。

  目的的内核是利益,这个利益又是什么呢?“人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这一著名论断启示我们,劳动行为的目的就是“价值创造”,这个“价值创造”就是利益。也就是说,人类之所以劳动,就是为了创造价值,朝着价值创造这一目的自觉地开展劳动。

  “价值创造”有着较宽的语言涵盖。“价值创造”意味着价值的创新,即在原“价值”上出现一个增长。这样就有了一个要讨论的问题:原“价值”是指什么。因为“创造”是相对于这个原“价值”的。例如盗窃的财物,相对于盗窃者自身利益是增长了价值,但相对于被盗者而言,却是损失了价值;同样地,日本军国主义者武装侵略中国,对日本军国主义者而言是增长了价值,但对于中日两国人民则是一场深重灾难。可见,“创造价值”的原“价值”应当是指向一个广大的社会基面,并不是相对于受益者的利益。

  也就是说,“创造价值”应当是无损于社会整体存量的利益增长,虽然利益增长过程中会消耗一定的社会利益存量,但增长的利益比消耗的利益价值更高。这种消耗不是利益的灭损,而是资源投入,即投入一定的资源而再生出更多的资源。依照“价值创造”论命题,就是投入一定的价值,创造出更多的新的价值,一个新的价值产生了,必然是社会存量价值的增长,简言之就是价值增长。这种价值增长是以社会存量来检验的,所以,严格的学术用语,价值增长应为社会价值增长。检验一个行为结果是不是社会价值增长,或是否促进了社会价值增长,并不需要精确的统计手段,只需看这个价值增长过程中是否损害了其他利益,没有损害就是社会价值增长。反之则不是。

  价值创造与价值增长在语义上并无重大差别,我们采用“价值增长”,而不采用“价值创造”,是基于经济数据排列判读习惯,让语汇更有阅读上的熟识感,别无他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人类劳动过程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劳动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动作或行为。一个动作或行为,可以认识为劳动动作或劳动行为,但绝不能认识为就是劳动的全部。劳动是由许多劳动行为组合而成的行为系统过程,简单的劳动行为不能创造出完整的价值。在现代社会里,尤其是这样。

  第二,劳动是一个社会价值增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