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征战历程 >

第118章

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征战历程-第118章

小说: 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征战历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0年3月21日,独立旅与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机关合并,恢复三四三旅番号并兼鲁西军区,辖2个支队、1个军政干部学校,军分区由3个调整为4个。旅长杨勇,军区司令员肖华,旅及军区政治委员肖华(兼),军区副司令员杨勇(兼),旅及军区参谋长何德全,旅及军区政治部主任符竹庭。
  黄河支队由独立旅第一、第二团与游击第八支队编成,辖3个团。支队长彭雄,政治委员张国华,政治部主任欧阳文。第一团由独立旅第一团编成,团长李金铎,政治委员戴润生;第二团由独立旅第二团编成,团长匡斌,政治委员刘仁贵;第三团,由原第八支队编成,团长卢迪,政治委员刘星。
  运河支队由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五支队与独立旅第六支队编成,辖2个团。支队长曾国华,政治委员曾思玉,政治部主任刘贤权。第四团,由原第六支队编成,团长何光宇,政治委员刘汉;第五团,由第五支队第五团改称,团长刘正,政治委员杨俊生。

    1939年3月中旬,一一五师师部及六八六团到达泰西地区与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会合。同时,调整部署,组织力量,准备向津浦路东发展,遂调津浦支队、冀鲁边第六支队第七团等部靠近师部整训。1939年5月11日,在肥城陆房粉碎日军九路围攻,胜利突围,转至东平地区活动。5月底,师机关一部、教导大队、第七团进入新(泰)蒙(阴)费(县)泗(水)边区。7月,津浦支队挺进路东,10月拨归山东纵队。期间,以师直警卫营两个连为基础,扩编组成东(平)汶(上)宁(阳)支队,方国南任支队长,石新安任政治委员。1939年8月梁山战斗后,东汶宁支队改编为师特务团,吴世安任团长,王根培任政治委员。
  1939年6月21日,毛泽东指示集总:在敌人“扫荡”后,鲁南局面混乱,应趁此机会将一一五师师部、六八六团及肖华挺进纵队一部开赴鲁南,以巩固鲁南根据地。8月,六八六团经鲁西南进入抱犊崮山区。9月4日,集总电令一一五师:肥城山区甚小,主力应转移泗(水)费(县)临(沂)地区。10月,师部率特务团到达鲁南。
  1940年4月4日,一一五师六八六团与冀鲁边第七团合编为鲁南支队,辖2个团。支队长张仁初,政治委员刘西元,参谋长曹灿章,政治部主任张雄。第六八六团,团长张仁初(兼),政治委员刘西元(兼);第七团,团长李子英,政治委员崔月南。
  

八、将星如云


00、团长李天佑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四师在三原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李天佑任团长。1937年9月23日,率六八六团作为主攻团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战斗,击毙日军精锐坂垣师团二十一旅团1000余人。10月,指挥部队在广阳附近歼灭日军千余人,缴获战马数百匹。1938年3月,被任命为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代旅长,率部开进吕梁山地区,寻机痛歼南犯之敌。   
    1938年5月,李天佑因病调回延安,不久转到西安治疗。年底,奉命到苏联学习,通过在伏龙芝军事学院特别班学习,为他回国后指挥大兵团作战打下了基础。1943年8月,化装成蒙古商人,骑着骆驼克服重重困难,辗转到达延安。1945年4月,参加了中共“七大”。


00、团长杨勇

     1937年0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副团长,随后开赴抗日前线。
   1937年09月下旬,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在战斗中,杨勇负伤仍坚持指挥部队直至战斗取得胜利。
   1937年11月,杨勇伤口尚未愈合,便带领部分干部到武乡等地扩军。
   1938年01月,回到部队后任六八六团团长兼政委。
   1938年02月,日军由太原大举南犯后,杨勇指挥部队在大宁公路一线连续进行了夜袭午城、伏击井沟、激战白儿里等战斗,粉碎了日军西渡黄河威逼西北的狂妄计划。
   1938年11月,杨勇率部随第一一五师师部东进晋东南。
   1939年春,杨勇率部在辽县(今左权县)抗击日军的“扫荡”,后到达山东鄄城,在樊坝战斗中,全歼伪军一个团,俘获团长刘玉胜以下官兵500余人,开辟了运河以西之郓城、鄄城地区。樊坝战斗后,杨勇率六八六团第三营和师直两个连改编为第一一五师独立第一团,留在鲁西开辟抗日根据地。
   1939年07月,任第一一五师独立旅旅长兼政委。
   1939年08月,日军进犯梁山,指挥部队歼灭进犯日军日军一个大队600余人,创造了在与敌兵力相等的情况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模范战例, 受到八路军总部嘉奖。
   1939年09月,担负统一领导鲁西地区发展抗日武装,开展平原游击战争,扩大和巩固根据地的任务。
   1940年04月,杨勇兼任运西专署专员,直接领导郓城、鄄城、巨野等县的工作,使运西地区成为鲁西根据地的中心区。
   1940年05月,任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旅长兼鲁西军区司令员。
   1941年01月,指挥部队在郓城潘溪渡设伏,以“围点打援”的战术全歼日军的一个中队、伪军一个大队,再创鲁西平原全歼日军的光辉战例。
   1941年春,杨勇赴延安,任军事高干队队长。



00、团长张仁初

张仁初,到陕北后,任第2师4团副团长、第5团团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等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营长、副团长,参加了平型关、广阳、午城井沟、薛公岭等战斗。1939年春随115师师部到鲁西,会同团长杨勇指挥部队首战樊坝告捷,后任第686团团长。同年5月,第115师师部和中共鲁西区委、泰西地委机关被日伪军8000余人包围于肥城县陆房地区,他指挥部队沉着应战,连续打退敌人9次冲击,以伤亡200余人的代价歼敌1300余人,掩护师部和地方机关胜利突围。后率部转战鲁南,任鲁南支队支队长,参加开辟以抱犊山区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曾参与指挥白彦等战斗。1941年起,任第115师教导2旅副旅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校长、山东军区特务团团长、滨海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滨海军区警备第10旅旅长,鲁中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参谋长、司令员,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洛阳等战役。


00、团长贺东生

贺东生;汉族;1911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攸县莲塘坳乡山背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十二军;1931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军团通讯队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通讯队长、营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七团参谋长、六八六团团长、山东军区第二师参谋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三师师长;四野三十八军副军长;陆军二十一步兵学校校长,中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四高级步校副校长,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当选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出席党的八大、九大。1998年8月病逝。 
抗日战争爆发后;贺东生奉命来到山东抗日前线;先后担任七团参谋长、团长;六七六团(当地群众称老六团)团长等职;率部在滨海地区战日寇、打汉奸、拔据点;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



00、昌炳桂(1911—1978)   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1年12月23日生。江西省安福县泰山乡社上村(今上老村)人。少年在家种过昌炳桂
田,学过木工。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8月任红三军第九师第二十六团第一连班长。1931年3月任红三军排长。1932年入党。同年11月任红三军副连长。参加中央根据地多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3月任红三军营长。1936年2月任中央独立第一团团长。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5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六团参谋长。1940年2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二纵队副参谋长。1942年4月至12月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二纵队兼冀鲁豫军区教导第七旅副旅长。1943年9月,朱程司令员牺牲后,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鲁西南军分区)司令员(至12月)。后到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 



00、彭雄(1912―1943)原名文灿。江西永新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通讯排长、作战参谋、连长等职。随军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红三军团十三团参谋长。1937年初,任红四军参谋长。后曾任红一军团七师师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参谋长,参加平型关大战。1938年1月,任八路军路东支队司令员,率部入山东,开辟鲁南、鲁西、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同年6、7月间,1000余名日军追击国民党第三集团军司令于学忠部,乃率部截住日军激战竟日,使于学忠部安全脱险。1939年春,日伪军1000余人“扫荡”黑山,即指挥所部以小股兵力伏击敌人先头部队,以主力奔袭敌尾,予敌重大杀伤。
 
1939年3月,陈光、 罗荣桓率一一五师师部和三四三旅挺进山东,彭雄任独立团参谋长,与团长杨勇共同领导鲁西地区的抗日斗争。此后,彭雄率部进入蒙山一带,协助中共费县工委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辟费北抗日根据地。 6月,日伪军从兖州、泗水、费县据点纠集数千名兵力,两次进犯费西、仲村一带根据地,均被彭雄率领东进支队主力和地方抗日武装击退。8月,率部打垮了破坏抗日根据地的反动道会门“无极道”、“红枪会”武装势力。10月,又把制造摩擦的顽固派张里元部第三旅驱逐至上冶以东地区,巩固和扩大了费南、费北抗日根据地。当时,费县、平邑一带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涝怕阴,旱怕晴,鬼子汉奸怕彭雄。听到彭雄来,鬼子汉奸跑掉了鞋。听到彭雄到,鬼子汉奸不敢笑。”
 
1940年10月, 彭雄调任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兼黄河支队支队长。1941年2月,任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兼苏北军区参谋长。




00、副政委江拥辉,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保卫部巡视员、六八六团二营教导员、鲁南支队六团副政委、一一五师教导五旅十四团代政委、山东滨海军区十三团团长等职。先后参加了山西汾离公路三战三捷、井沟、泰山陆房突围、鲁西区反扫荡、甲子山、陈道口和讨伐沈鸿烈、孙焕彩、张步云等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嚣张气焰。 解放战争初期,江拥辉同志任山东军区第一师二团团长,奉命率部挺进东北,参加了秀水河子、大洼、新站、拉法等战斗和著名的四平保卫战。1946年7月,江拥辉同志任东北民主联军一师副师长,1947年8月,任东北民主联军一师师长,1949年8月,任三十八军参谋长。



00、参谋长曹灿章,曾用名曹文章,生于1913年10月,安徽省亳州市人。1928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第二十六路军,1931年11月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江西宁都暴动,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一方面军红五军团四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