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神探贝斯特 >

第218章

神探贝斯特-第218章

小说: 神探贝斯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集》开篇说:夫《后七国春秋》者,说着魏国遣庞涓为帅。将兵伐韩、赵二国,韩、赵二国不能当政。即遣使请救于齐。齐遣孙子、田忌为帅,领兵救韩、赵二国,遂合韩、赵兵战魏,败其将庞涓于马陵山下。其夜,孙子用计捉了庞涓,就魏国会六国君王,斩了庞涓,报了刖足之仇。这段话。正与今《孙庞斗志演义》结尾相吻合。可见,《孙庞斗志演义》极可能是根据可能存在的平话《七国春秋前集》改编的。此外,记孙庞事的,还有元杂剧《马陵道射庞涓》及《燕孙膑用智捉袁达》、冯梦龙小说《新列国志》。明人吴门啸客即是在这些基础上加以演义,写成章回白话小说《孙庞斗志演义》。

    全书共二十回,约十万字,小说起自燕国驸马孙操被秦将白起战败,其子孙膑往汝州投师与庞涓结为兄弟,详细叙述孙膑和庞涓的故事。战国初期,群雄并起。战事频繁。燕国驸马孙操幼子孙膑,天资聪颖,胸怀大志。为报强秦挟制之仇,拜别父母,向云梦山鬼谷先生学艺。途中遇到魏国人庞涓,两人义结金兰,结伴而行,相约有书同读,有艺同学,若有私心,天地鉴察。鬼谷先生见庞涓雕心雁面。形貌奸诈,不想收为弟子。多亏孙膑说情留下。孙膑对庞涓亲如手足。一片赤诚。庞涓却奸诈有私,嫉贤妒能。暗设机关,多次欺骗愚弄孙膑。为趁早打发庞涓离山,鬼谷先生将假天书传于孙膑。庞涓窥知,抢来读后默记心中,然后故意烧毁,别师下山求官。孙膑留在山中,继续学艺,经白猿指点,得到鬼谷先生的真天书。学会了行军布阵、八门遁法、六甲灵文,能呼风唤雨,剪草为马,撒豆成兵,尽学其师艺业。

    庞涓下山后,先后在燕、齐碰壁,恰逢齐兵犯魏,魏王招贤,庞涓应招,率兵出阵,擒住了齐将田忌,被拜为大元帅,封武晋君,并招为驸马。一时骄狂之极,藐视列国。庞涓为借助孙膑之力辅佐魏王,派人将孙膑诳骗下山。魏王命孙庞斗阵,孙膑显示出非凡的韬略和才华,而庞涓技不如人,当场出丑,因此嫉恨孙膑。他设计陷害孙膑,在魏王面前诬告孙膑谋反,定罪斩首。但为了得到天书,又免去死罪,改施刖足之刑。善良的孙膑受尽了屈辱的痛苦,却仍未察觉庞之险恶用心,把他当作知己,忍着剧痛为其赶抄天书。亏得樊厨揭露了庞涓的阴谋,孙膑方知受骗,愤怒地撕毁天书,装疯卖傻,沦为乞丐。

    庞涓仍欲加害孙膑,义士朱亥搭救方幸免于难。庞涓忌才残友,自以为天下无敌,更加狂妄。各国慕孙膑之才,纷纷来盗孙膑,均未成功。最后,齐国大夫卜商用茶车将孙膑带到齐国,住在齐王御弟鲁王田忌府中,与之结为知己。孙膑辅佐田忌,为其排忧解难,又收服九曜山草寇,被封为大元帅,南平郡王。齐太师邹忌嫉妒孙膑功高望重,暗中勾结庞涓,里应外合,擒捉孙膑未果。庞涓又用七简定喉书魇镇孙膑,危急时刻冯?用奇才破法救了孙膑一命。为报刖足之仇,引诱庞涓出兵,孙膑诈死,让庞涓以为孙膑已不在人世,兴师伐齐。孙膑藏于齐营之中,运筹帷幄,用减灶计和缩地法迷惑庞涓,诱敌深入,将他一步步赚至马陵道上。在此埋下伏兵,万箭齐发,魏国兵将尽被射死。庞涓抬头看见面前一株黄杨树上写着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心中害怕,正欲逃跑,但被伏兵生擒活捉,送往魏国,落得个七国分尸的可耻下场。孙膑被封为天下总兵军师,挂七国金印。但历尽坎坷的孙膑却写下辞表,挂冠还带,退归山林。(未完待续)
466 孙膑和庞涓 3
    毛遂(前285年…前256年),战国时期赵国人(今河北省鸡泽县人),其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赵孝成王九年,航拍邯郸鸡泽毛遂公园…视频精彩视频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2'。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名文武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十九人,尚缺一人。这时,门客毛遂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平原君问:‘毛先生至赵国几年?‘遂答:‘三年‘。平原君又问‘先生若为圣贤之辈,三年未曾被人称诵,是先生无才能也。‘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平原君心悦诚服,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国。

    至楚国后,平原君赞颂毛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将毛遂视为上客。

    后人将这段史实称为‘毛遂自荐‘。用于比喻自己推荐自己。毛遂后卒于薛,葬于薛城北门外(官桥火车站处),民国初年,修建津浦铁路时,迁葬官桥车站西,现迁葬墓址尚存。

    毛遂墓在滕州南

    毛遂名扬历史,妇孺皆知,但毛遂的墓地却鲜为人知。据《滕县志》记载:“毛遂,薛人也……卒后葬于薛。”古代薛国,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毛遂墓地就位于官桥镇西南部、京沪铁路西侧约50米处。原址在官桥火车站票房处,位于薛国故城北城墙约350米处。宣统元年(1909年)十一月建设金浦铁路时迁往道西50米。1957年首次文物普查见有明代和民国初年碑碣各一通,“文革”中被毁。1991年春,官桥镇人民政府重修此墓。同年秋完成,墓为穹窿顶式。前方立有著名书法家王学仲所题“毛遂之墓”碑,两侧各有两通侧碑。1992年完成青砖小瓦的围墙和大门建设,1998年夏又在墓前建设一座冒尖碑,高5米,锥形,四面书有大字“毛遂自荐”,台阶高1米。其墓地约0。3公顷,建筑面积30平方米。1977年被滕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山东省旅游局和滕州市旅游局公布为“名胜古迹”对外开放旅游景点。

    历史事件折叠编辑本段

    说楚合纵折叠

    公元前260年,赵王中了秦的反间之计,以只能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守卫重地长平,使得赵四十万大军被困长平,最后全部为秦白起坑杀,精锐丧失殆尽。次年,秦乘胜围攻赵都城邯郸。邯郸震动,赵王急召平原君商议退敌救国之策。平原君道:“为今之计,只有求救于诸侯。魏与在下有姻亲关系。关系素善,求之则发救兵。楚乃大国。且路途遥远,唯有以‘合纵’之策促其发兵,臣愿亲往。”赵王依之。

    平原君乃战国四君子之一。此四君子皆以礼贤下士闻名于世。平原君有门客三千、毛遂位居末列。平原君回至府中,急招门客,言明使楚合纵之事,并欲选拔二十人随同前往。平原君道:“此次合纵定约之事,关系到邯郸得失,赵之存亡,干系甚大,故势在必得。倘若和谈不能成功,则须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楚王歃血订盟。故所选二十人必是文武俱全之士。诸位皆当今贤士,且事情紧急。二十人便出自各位当中了。”然三千人中,能文者不能武。能武者又不能文,最后只选得十九人,最后一人竟无从可得。平原君不禁慨叹:“想我赵胜相士数十年。门下宾客三千,不料挑选二十人竟如此难!”

    毛遂自荐折叠

    '1'正值此际,毛遂于下座挺身而起,道:“毛遂不才愿往。”平原君见毛遂面生,又不曾听左右提起过毛遂,便有意试探:“先生居胜之门下几时了?”毛遂答道:“已有三年”,平原君遂生轻视之意:“贤主处于世间,恰似尖锥处于囊中,其锋芒亦现,今先生居此已有三年,却未曾听左右提起过,可见先生文不成、武不就,且出使楚国乃关系赵国存亡之大计,先生恐怕不能胜任,还是留下吧。”毛遂并无退怯之意,立刻答道:“君子言之有理。贤士处世当展其才德,然欲逞才能须有表现机会,君子以贤达仁义、礼贤下士闻名于世,然君子若无赵公子之名分,地位安能显其贤达乎?毛遂之所以未能展露锋芒是因无处于囊中的机会,否则,早已脱颖而出,不单单是只露锋芒的问题了。”平原君对毛遂之对答深感奇异,且事紧急,便同意毛遂同行。其余十九人虽听了毛遂适才的一番言论,仍不以为意,皆以为毛遂只不过徒逞口舌罢了,彼此目视而笑。十九人皆自以为学富五车,一路之上常是高谈阔论,毛遂不言则已,言必惊人,总能一语中的。到了楚国时,十九人皆已折服。

    毛遂墓位于官桥火车站西约50米处,1991年春官桥镇政府重修,墓碑由著名书法家王学仲先生题写“毛遂之墓”。《滕县志》记载:“毛遂,薛人也。卒后葬于薛。”毛遂,战国时期薛国人,年轻时游赵国,为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门下的食客,在平原君门下三年没有名声,不被人所知。赵惠王九年(公元前289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大军压境,赵国危在旦夕,赵王派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决定在客中选20名文武兼备者同往楚求救兵马。平原君门客中选中19人,就缺1人。这时,毛遂站出来说,“就让我凑够数吧”。平原君问:“先生在我门下几年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又说:“世上凡是有才能的人,好比锥子装进口袋里,锋利的尖就能露出来,先生来我门下三年之多,我从没听到你有什么本领,你还是留下吧。”毛遂答言:“是不是把尖锥,可谁也没把我装进口袋里呀!不然早就脱颖而出了。”平原君听后便答应把他带上同赵楚国,同随的19人都嘲笑毛遂自不量力。(未完待续)
468 毛遂自荐 2
    平原君到了楚国,谈判从早上到中午,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偑剑上堂,大声喝道:“合纵发兵,是三言两句的事,为何议而不决。”楚王对毛遂出言不逊。毛遂怒目按剑直逼楚王,慷慨陈词:“楚国有五千多里土地,一百万士兵,是可以称霸的大国,没想到秦国一兴起,楚国连打败仗,甚至连堂堂的国君也当了秦国的俘虏,死在秦国,这是楚国的奇耻大辱。联合搞秦最根本的是帮助楚国报仇雪耻,大王反而吱吱唔唔,自己不感到理亏心愧吗?”这一番话刺中了楚王的要害,楚王决定出兵。并同平原君歃血为盟,协力抗秦。从此毛遂名威大振,“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便为千古流传的佳话,被后人传颂。

    楚廷约纵折叠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