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读档九八 >

第368章

读档九八-第368章

小说: 读档九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目标,又怎么形容呢。我先举个例子,启航汽车的长远的目的是通过科学技术的手段去解决资源浪费的问题,节省人的精力,提高社会的整体运作效率……”

“……”

好吧,大家都听明白了,杨帆这是讽刺呢,大词,虚词谁都会说,可是这有什么用,这玩意谁能听懂。

让普通员工来理解这句话,他们首先会想到什么?

这说的什么屁东西,关我屁事。

“那好,我们再换个方式,我们启航汽车长远的目的就是,汽车可以帮你回家拿东西。”

“……”

杨帆一句话,所有人顿时陷入了沉思。

啪啪啪……

很快,就有掌声出现了,刘青峰第一个反应过来,立即报以掌声,紧接着就有更多的人反应过来了,跟着鼓掌,纵然想不明白的现在也只能从众的鼓掌……

哗哗哗!

一片狂风暴雨的声音。

看着距离自己不远坐在主位上的杨帆那张年轻的面孔,刘青峰在心底叹了口气。紧接着跟旁边自己的妻子对视一眼,各自看到了对方的震惊……

倒是现在,两人算是彻底服气了。

别看这句话看似没什么,甚至就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表述,可细思极恐,语言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了……

这句话说的什么,启航的长远目标就是无人驾驶,远程操控,否则怎么可能帮你回家拿东西。

可为什么杨帆不直接说无人驾驶,远程操控呢?

这就是语言的艺术……

把东西忘在家里或者其他地方,这是很多人在生活中经常会面临到的问题,所以当你说汽车帮你回家拿东西时,所有人脑中就会浮现出一个画面,汽车帮我回去拿东西,我就不用去了,多方便。最关键的,很多人还会想到什么样的汽车才能帮你回家拿东西呢?

无人驾驶,或者说智能驾驶,还要能远程遥控。

所以这句话不用多说,说一遍就会让人印象极为鲜明,还能让人产生思考。

你要直说什么无人驾驶,远程操控恐怕很多人还要想想这些功能到底能实现什么功能?可你一说汽车帮你回家拿东西,这个场景就很具体了,根本不用特意去记什么。

当这个具体场面出现时,很多人自然而然的就会去联想自己所在的岗位能在实现这个目的提供什么帮助。比如说,负责导航的会想到我们要去定这两个点,以及中间合适的道路,设计汽车的会考虑,既然都不用人开了,我是不是不用设计方向盘,油门什么的了?那么,我又通过什么方法视线这些功能呢?

于是对各个部门需要什么技术,大家需要做什么,甚至心中都有印象了。

这绝对不是说什么智能驾驶,远程操控就能起到的作用。

不要认为这不可能,同样一副画面在不同的人中引发的东西绝对不一样。尤其在专业人士眼中,看到的画面绝对跟一般人不一样……

比如说,普通人看到电线,空开什么的只会想到有电,危险。但是在天天做电力工程的人眼里,联想的可就多了,这电线有多少伏,安全距离是多少,空开是多大的,能承载多少负荷,设计的合理不合理,这个电线杆是不是稳定,有没有倾倒的危险,等等很多的东西……

同样,一道菜被普通人眼中,就是好吃,不好吃,好看,不好看等内容,但是在厨师的眼中就会变成,这菜用的什么调料,火候怎么掌握等等……

一个跟专业相关的画面,绝对会让专业人士产生很多不由自主的联想!

不要认为这种想象没有作用,如果配合一定的激励措施,这就是在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而且当一个企业可以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之后,这个企业就会发现很多事情跟原来想的根本不一样,因为很多实际问题正是这些人每天所要面对的,这绝不是高层领导坐在办公室里想想就能想到的。

后世华为为什么说让听的到炮火的人指挥炮火,就是因为这些人才是最了解实际情况的。

杨帆只是举了割例子,直接就帮这些人打开了一个新思路,有时候语言的艺术就是这么用的,尤其当你想说服一个人的时候,这种方式更重要。

土地运动时口号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打土豪,分田地。

穷苦老百姓一听这句话立即就有了个概念,我们村地主五百亩地,我们村一百人,一人五亩地,你看,这五亩地立即明晃晃的摆在了他们眼前,比你说什么天下共富强多了,鬼知道天下有多少地,多少人啊。

根本没概念好不好!

同样,宣传标语中你印象最深的绝对部是什么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坚持一百年不动摇……

而是什么?

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

九二年克林顿的竞选口号,问题在经济,笨蛋。

就这一句话,你哪怕只听过一遍,可一百年后你都不会忘,这绝对不是什么虚词大词所能达到的效果。

怎么万众一心,你首先就要有一个让所有人一听就忘不了的目标,否则,目标都忘了,还谈什么万众一心。

……#……

这几章写着太难了,所以恐怕十二点前写不完了……就先发着,还少一章我努力写,不过更新时恐怕会过了十二点了!

嘛蛋,我发现了一点,我现在彻底进入一种叫做吃力不讨好的节奏!

真的!(未完待续。)

第604章掏干货的最好方法

在杨帆随随便便展现出自己的能力之后,会议进行的就很顺利了,至少大家也都服气了。

同样,很多人也明白了为什么据说启航初期的推广方案都是杨帆亲自操刀了,杨帆的推广能力绝对在启航市场部的大部分人之上。甚至有可能杨帆的推广能力还在启航市场部之上!

要知道类似的方法绝对不是只在内部统一思想时有用,对外推广时一样有用。

这种想法同样在启航市场部负责人脑中盘旋……虽然他认为启航的市场部已经属于业界精英了

不说杨帆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就是一句经典的广告语在推广中的作用就是极为重要的,无疑,杨帆现在表现的就是超人一等的水准。

不提让汽车帮你回家拿东西,就是那句从A到B……

简单,好记,还有悬念,大多数人看到后一个反应肯定是什么叫从A到B,然后一了解,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你看,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先是好奇,然后自主去了解,了解之后又会有成就感,这个过程中就是在不断加固原有印象,再加上语句简单,那真是想忘都忘不了,这不是正式一个好宣传语的特征吗,你听了一遍,然后你就牢牢记住了。

“简单,通俗,好记!”

市场部负责人直接在笔记本上记下几个关键点,适当运用心理的作用。想了想,他又在纸上写,“好奇是个好情绪,惊吓也是,愤怒不是!”

人的好奇是因为他不知道,所以这是个塑造印象的好时机,而惊吓则是事情超乎所料,所以是个调整印象的好时机。而愤怒则只会让人更加顽固,更难的改变他的看法,对他施加影响!

杨帆可不知道自己一番话,居然会有人能联想到这么多,不过知道了也只会高兴,这可是好现象,这证明这个人已经脱离自己熟悉的舒适区,进入了学习区,接下来就可以等待他的成长了。

会议是以杨帆让每个企业,每个部门都去思考他们怎么形成类似的标语为结束。

这种思考本身就是一种明确方向的过程,杨帆当然不会放过了。至于启航汽车,主要就是现在让这些人考虑什么无人驾驶之类的,太遥远了,所以杨帆顺便点一下周磊!

看到没,汽车还有这个方向的,不是仅仅追求什么动力,稳定,质量之类的东西。

会议结束后,像是刘青峰,叶清婉这种跟杨帆关系比较近的人直接就凑到了他的身边……

“行啊,小子,平时深藏不透,一出手就撼人心弦啊!”

说实话,今天的过程刘青峰也学到了很多,比如说他了解一句话法则,可是具体怎么运用,还属在懵懂之中,杨帆今天就给他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什么从A到B,什么汽车可以帮你回家拿东西,说是宣传语,实际上就是一个从上到下的指令,一个简单,清晰,明了,从上到下每个人都能听的懂的指令。

意思很明显,看到没,这就是我们启航的目标!

至于怎么达到这个目标,一句话都没说,就是让每个人面对这个目标顺此延展思维。他们要考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呢?

这种主观能动性,在企业中绝对是难能可贵的。

启航因为一直告诉发展,从来不缺士气,同样,正是因为高速发展,也不缺乏激励手段,因为每个人都能从企业高速发展中获得红利。

启航最缺的是什么,就是思考……

因为以前这个事杨帆一个人就干完了,这几年下来,大家都习惯了一种状态,我还想什么啊,等杨帆下命令啊!

你看咱们老板,眼光敏锐,思维缜密,格局又大,思考层次又高,方法肯定比我厉害啊,于是,随着杨帆一次一次出众的表现,在启航内部就这样不断的神化杨帆的作用。

这在启航内部绝对不是小数目。

哪怕现在从来没有跟杨帆接触过的新员工已经占了大多数,可是这个氛围已经形成。

叶清婉两眼则是熠熠闪光,她已经好久没见过杨帆如此锋芒毕露了。现在再回头想想,不是杨帆没有锋芒了,而是因为看出启航现在的缺点,特意掩藏锋芒的。只是等了这么长时间见启航还是之前的状态,所以忍不住掏出棍子在所有人脑袋上来了一下子……

该醒醒了,笨蛋!

“一次议题不要太多,那句话怎么说的,一个人同时做三件事,那就等于什么都没做!虽然有些绝对了,可也有一定的理由。还是那句话,抓住关键问题了就好了!另外,会议要简略,不要弄太多无关的东西。”

“我们这不是市委办,不要那么多市委秘书的稿件。”

随便跟刘青峰应付两句,一路上杨帆就在提点着叶清婉,因为平时一直都是叶清婉主持着会议。

见叶清婉连连点头,杨帆顿了顿,之后才笑着说道,“这方面我可以给你出个招,能杜绝很多这种现象!”

“什么招?”叶清婉好奇的问道。

刘青峰,刘娅也侧耳倾听!

“从今天开始启航开会除了一些必要的数据,其他的都不许念稿……”

说着杨帆撇了撇嘴,折腾不死你们。

其实杨帆这作法无疑就是让会议变成口语化。什么是口语化,就是跟书面语言相反的,那就是更精炼,更通俗。谁有本事一说话就一堆大词虚词的?根本没那么多时间让你考虑情景,语境的。所以想多说就只能拿干货,或者单纯的没修饰的废话,比如说你吃了吗?

谁会在会议上问你吃了吗?

哼哼,脱稿讲话要是不讲干货,就这些虚头巴脑的玩意憋不死他们,尤其这些玩意又特别难背。

如果有人非要背下来也不怕,养成这个脱稿的习惯,再有几次突发没时间准备稿子的情况后去背稿的人会慢慢成为少数的……

既费力,又成了少数派,还要承受别人的异样阳光,谁会一直背下去?

一听杨帆的说法,刘青峰就忍不住摇头虚点了他几下,“损!”

不过他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一旁的刘娅也是若有所思,感觉回去真的要试一下。至于叶清婉,除了点头她已经说不出什么了。杨帆这家伙,就是有这种在别人都不注意的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