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世说新语译注1 >

第67章

世说新语译注1-第67章

小说: 世说新语译注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可能停罚。差 (chài):病好了,这里指好。 

       【译文】 
     袁彦伯担任了吏部郎,王子敬写信给郗嘉宾说:“彦伯已经入朝就职了, 
这个官职特别能挫伤人的仕进志气。原先就知道受了杖刑自然很难做人,所 
以希望他能稍为辞让一下,这样就会好一些呀。” 
                                                                    ① 
       (80)王子猷,子敬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子敬赏井丹高 
                                   ② 
洁,子猷云:“未若长卿慢世。” 
       【注释】 

     ①赞:一种文体,放在人物传记的结尾部分,等于一个总评,内容主要是褒贬人物的。例如桩 

康 《高士传)在井丹的传记后面有“其赞曰:‘井丹高洁,不慕荣贵,抗节五王,不交非类……’”。 

     ②长卿慢世:也是 《高士传》中的赞语。长卿是司马相如的字。慢世,怠慢世人世事,玩世不 

恭。按:子敬赞赏高洁,子酞赞赏慢世,都是符合各自的性格的。 

       【译文】 
     王子猷、子敬兄弟一起欣赏《高士传》一书所记的人和所写的《赞》, 
子敬欣赏井丹的高洁,子猷说:“不如长卿玩世不恭。” 
                                 ① 
       (81)有人问袁侍中曰 :“殷仲堪何如韩康伯?”答曰:“理义所得, 
优劣乃复未辨,然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殷不及韩。”故殷作诔云: 
                           ② 
 “荆门昼掩,闲庭晏然。” 
       【注释】 

     ①袁侍中:袁恪之,字元祖,曾任黄门恃郎、侍中。 

     ②荆门:柴门,指贫苦人家用木头、树枝等编的门。晏然:安安静静的。按:殷仲堪能清谈, 

擅长写文章。在清谈名理方面和韩康伯齐名。这一则里,袁恪之避开义理问题,只就风流一事比较其 

间优劣。 

       【译文】 
     有人问侍中袁烙之:“殷仲堪和韩康伯相比,谁强些?”袁恪之回答说: 
 “两人义理上的成就,其优劣实在是还没有辨明,可是门庭闲静,显然保存 
着名士的风雅,这一点,殷仲堪是赶不上韩康伯的。”所以殷仲堪在哀悼韩 
康伯的诔文上说:“柴门白天也关闭着,清幽的庭院安安静静。” 
       (82)王子敬问谢公:“嘉宾何如道季?”答曰:“道季诚复钞撮清悟, 
              ① 
嘉宾故自上 。” 
       【注释】 

     ①钞撮:聚集。按:这里指庾道季清谈能学习别人,集中人家清虚善悟的优点。上:原注“超 

拔也”,指出众,杰出。按:谢安认为嘉宾胜过道季。 

       【译文】 

…  96…

     王子敬问谢安:“嘉宾和道季相比,谁强些?”谢安回答说:“道季的 
清谈的确集中了他人的清虚善悟,嘉宾却本来就出众。” 
                                             ①                             ② 
       (83)王珣疾,临困,问王武冈曰 :“世论以我家领军比谁?”武冈 
                           ③                                                     ④ 
曰:“世以比王北中郎。”东亭转卧向壁,叹曰:“人固不可以无年 !” 
       【注释】 

     ①临困:临死。困,病重。王武冈:王谧 (mì),王导的孙子,袭爵武冈侯。 

     ②领军:指王洽,是玉导的儿子、王珣的父亲,名声很好,曾任吴郡内史,调任领军,不久又 

加中书令。三十六岁死。 

     ③王北中郎:王坦之,任北中郎将。按:王坦之是太原人,王导是琅琊人。 

     ④无年:无寿。按:王珣认为他父亲的人品才德超过王坦之,只是因为死得早,所以声望不大, 

世人才拿他比王坦之。 

       【译文】 
     王珣病重,临死的时候,问武冈侯王谧说:“舆论界把我家领军和谁并 
列?”武冈侯说:“世人把他和王北中郎并列。”东亭侯王珣翻身面向墙壁, 
叹气说:“人确是不能没有寿数呀!” 
                                   ①                                           ② 
       (84)王孝伯道谢公浓至 。又曰:“长史虚,刘尹秀,谢公融 。” 
       【注释】 

     ①浓至:指道德深厚到顶点。 

     ②虚:谦虚。 《晋书·王濛传》说王濛“虚己应物,恕而后行。”融:恬适。原注“条畅也”, 

指通达。《晋书·谢安传》说他“神识沈敏,风字条畅。” 

       【译文】王孝伯评论谢安最为深厚。又说:“长史谦虚宽和,刘尹才智 
出众,谢公和乐通达。” 
       (85)王孝伯问谢公:“林公何如右军?”谢曰:“右军胜林公。林公 
                   ① 
在司州前亦贵彻 。” 
       【注释】 

     ①司州:指玉胡之,曾任司州刺史。参看《言语》第81则注①。按:这里说明右军将军王羲之 

胜过支道林,支道林胜过王的之。贵彻:尊贵通达。 

       【译文】 
     王孝伯问谢安:“林公和右军相比,谁强?”谢安说:“右军胜过林公。 
可是林公比起司州来还是尊贵而通达的。” 
                                                 ① 
       (86)桓玄为太傅,大会,朝臣毕集 。坐裁竟,问王桢之曰:“我何 
             ②                           ③ 
如卿第七叔 ?”于时宾客为之咽气 。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时之标,公 
是千载之英。”一坐欢然。 
       【注释】 

     ①“桓玄”句:桓玄只任过太尉,不是太傅。 

     ②卿第七叔:指王献之。王桢之是王徽之的儿子,王羲之的孙子,历任侍中、大司马长史。 

     ③咽气:气塞,屏气,这里指紧张得喘不过气来。按:桓玄性情暴烈,而又酷爱书画,喜欢二 

王书法,总是以王献之自比。王桢之如果回答不好,就会触怒他。 

       【译文】 
     桓玄任太傅的时候,大会宾客,朝中大臣全都来了。大家才入座,桓玄 
就问王桢之:“我和你七叔相比,谁强?”当时在座的宾客都为王桢之紧张 
得不敢喘气。王桢之从容回答说:“亡叔只是一代的楷模,您却是千古的英 
才。”满座的人听了都喜气洋洋。 
                                ① 
       (87)桓玄问刘太常曰 : ‘我何如谢太傅?”刘答曰:“公高,太傅 

…  97…

                                                                           ② 
深。”又曰:“何如贤舅子敬?”答曰:“楂梨橘柚,各有其美。” 
       【注释】 

     ①刘太常:刘瑾,字仲璋,历任尚书、太常卿。他母亲是王羲之的女儿、王子敬 (王献之)的 

姐妹。 

     ②“楂梨”句:指几种水果味道不同,却都很可口,借指两人各有各的长处。楂,山楂;柚, 

柚子。 

       【译文】 
     桓玄问太常刘瑾说:“我和谢太傅相比,怎么样?”刘瑾回答说:“公 
高明,太傅深厚。”桓玄又问:“比起贤舅子敬来怎么样?”刘瑾回答说: 
 “楂、梨、橘,柚,各有各的美味。” 
                                  ①                                          ② 
       (88)旧以桓谦比殷仲文 。桓玄时,仲文入,桓于庭中望见之 ,谓同 
坐曰:“我家中军那得及此也!” 
       【注释】 

     ①殷仲文:桓玄的姐夫,投奔桓玄任咨议参军。他有才华,容貌风度又美,为世所重。下文桓 

玄正是从这方面评论桓谦比不上他。 

     ②“桓玄”句:指桓玄攻下建康、自称皇帝时。参看《言语)第106则注①。桓玄篡位后,任 

用堂兄弟桓谦为尚书左仆射,兼吏部,加中军将军。故下文直称中军。 

       【译文】 
     过去总是把桓谦和殷仲文并列。桓玄称帝时,仲文入朝,桓玄在厅堂上 
望见他,对同座的人说:“我家的中军哪里赶得上这个人呢!” 

…  98…

                                     规箴第十 

      【题解】 
     规箴指规劝告诫。本篇以规劝君主或尊长接受意见、改正错误的记述为 
主,少数几则是记载同辈或夫妇之间的劝导,只有第24则是高僧对弟子亦即 
长辈对晚辈的规诫。所涉及的内容多是为政治国之道、待人处事之方等。从 
这里可以看到不少直言敢谏、绝不阿谀逢迎的事例,这是有教育意义的。例 
如第2则记京房向汉元帝进谏时,暗中把元帝比做古代的亡国之君。其中有 
些人性格耿直,知无不言。例如第3则记郭林宗认为陈元方在服丧期间盖着 
锦被睡觉是失礼,当面指斥他,并且“奋衣而去”。郭林宗不以私情灭道义, 
他所坚持的是符合当时的礼制标准的。有一些谏诤是锋芒外露,无所顾忌。 
例如第5则记陆凯在回答吴主孙皓的问话时直斥时政:“今政荒民弊,覆亡 
是惧”。这等于当面指责君主祸国殃民,非圣主贤君。有一些却是和风细雨, 
含而不露。例如第21则记谢万在兵败逃跑时仍要摆架子讲究用玉帖镫,他哥 
哥谢安劝他时只说:“当今岂须烦此”。这不过是从费时费事的角度点明不 
必要这样做,而没有直接指出这种做法的错误。还有一些是以古喻今,希望 
达到以古为训的目的,或者借用他人他物含蓄劝戒,以增强说服力,这就不 
必一一举例了。总之,从本篇中可以看到一些古人的规箴艺术。 
                                                                     ① 
       (1)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 。朔曰:“此 
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 
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 
                                                      ② 
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 
      【注释】 

     ①”汉武帝”句:汉武帝奶妈的子孙在京都长安横行霸道,官司奏请把奶妈流放到边远地区, 

武帝批准了。申宪,申明法令,指执行法令。东方朔,汉武帝时任侍中。 

     ②心忍:心狠。凄然:形容悲伤。愍:怜悯。 

      【译文】 
     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武帝将要按法令治罪,奶妈去向东方 
朔求救。东方朔说:“这不是靠唇舌能争得来的事,你想一定要把事办成的 
话,临走时,只可连连回头望着皇帝,千万不要说话。这样也许能有万一的 
希望呢。”奶妈进来辞行时,东方朔也陪侍在皇帝身边,奶妈照东方朔所说 
频频回顾武帝,东方朔就对她说:“你是犯傻呀!皇上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 
时的恩情吗!”武帝虽然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