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世说新语译注1 >

第66章

世说新语译注1-第66章

小说: 世说新语译注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人不会看不到他的才能,了解他的人瞧不起他的品德。” 
                                                             ① 
       (66)蔡叔子云:“韩康伯虽无骨干,然亦肤立。” 
       【注释】 

     ①无骨干:指韩康伯身体肥胖,好像没有骨骼一样。肤立:指外表、形象能立起来。 

       【译文】 
     蔡叔子说:“韩康伯虽然像没有骨架似的,但是体型壮美,形象也还能 
立得住。” 
                                                           ① 
       (67)郗嘉宾问谢太傅曰:“林公谈何如嵇公?”谢曰:“嵇公勤著 
                   ② 
脚、裁可得去耳 。”又问:“殷何如支?”谢曰:“正尔有超拔,支乃过 
                                   ③ 
殷,然舋舋论辩,恐口欲制支 。” 
       【注释】 

     ①林公:支道林。下文又只称支。 

     ③“嵇公”句;《高僧传》作”嵇努力裁得去耳”,指嵇康要努力前进, 

才能赶上支道林。“努力”正是“勤著服”的意思。裁。通“才”。 

     ③超拔:超尘拔俗。按:支道林是和尚,才这样说。舋舋 (wěiwěi):参看《赏誉)第76则注 

③。 

       【译文】 
     郗嘉宾问太傅谢安:“林公的清谈比秘公怎么样?”谢安说:“嵇公要 
马不停蹄地走,才能前进呀。”嘉宾又问:“殷浩比支道林怎么样?”谢安 
说:“只是能超脱尘俗,支道林才超过殷浩,可是在娓娓不倦的辩论方面, 
恐怕殷浩的口才会制服支道林的。” 
                                                                                   ① 
       (68)质道季云:“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 
                                           ② 
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 。人皆如此,便可结绳而治,但恐狐 
             ③ 
狸貒貉啖尽 。” 
       【注释】 

     ①廉颇、蔺相如:战国时代赵国人。蔺相如完壁归赵,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上。廉颇本为大将, 

不服,想羞侮蔺相如,最后受感动而负荆请罪,与蔺相如成为至交。懔懔:同“凛凛”,可敬畏的样 

子。 

     ②曹蜍 (chú)。李志:两人憨厚而缺乏才智,做官而功业不显。见在:现在还活着。厌厌(yā 

nyān):形容精神不振。 

     ③结绳而治:远古时代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来处理政事。貒貉 (tuānhé):猪獾和狗 

獾。 

       【译文】 
     庾道季说:“廉颇和蔺相如虽然是千年以上的古人,依旧正气凛然,经 
常使人感到虎虎有生气。曹蜍、李志虽然现在还活着,却精神委靡像坟墓里 

…  93…

的死人一样。如果人人都像曹、李那样,就可以回到结绳而治的原始时代去, 
只是恐怕野兽会把人都吃光。” 
                                                                                  ① 
       (69)卫君长是萧祖周妇兄,谢公问孙僧奴:“君家道卫君长云何?” 
                        ② 
孙曰:“云是世业人。”谢曰:“殊不尔,卫自是理义人。”于时以比殷 
     ③ 
洪远 。 
       【注释】 

     ①君家:君;您。 

     ②世业人:管世事 (尘俗之事)的人。 

     ③殷洪远:殷融,字洪远。参看 《文学)第74则注①。 

       【译文】 
     卫君长是萧祖周的大舅子,一次谢安问孙僧奴:“您说卫君长这个人怎 
么样?”孙僧奴说:“听说是个俗事缠身的人。”谢安说:“根本不是这样, 
卫君长本是个研究名理的人。”当时人们把卫君长和殷洪远并列。 
                                                   ① 
       (70)王子敬问谢公:“林公何如质公?”谢殊不受,答曰:“朱辈 
                                ② 
初无论,庾公自足没林公民 。” 
       【注释】 

     ①“林公”句:林公指支道林和尚,庾公指厦亮。 

     ②没:淹没;超过。 

       【译文】 
     王子敬问谢安:“林公比庾公,怎么样?”谢安很不同意这样相比,回 
答说:“前辈从来没有谈论过,庚公自然能够超过林公。” 
                                        ①                                     ② 
       (71)谢遏诸人共道竹林优劣 ,谢公云:“先辈初不臧贬七贤。” 
       【注释】 

     ①谢遏:谢玄,小名遏,是谢安的侄儿。竹林:指竹林七贤。参看 《赏誉》第29则注① 

     ②臧贬:褒贬。按:竹林七贤,在当时声望都很高,所以一般不评论其中的优劣。 

       【译文】 
     谢遏等人一起谈论竹林七贤的优劣,谢安说:“前辈从来不褒贬七贤。” 
                                                                        ① 
       (72)有人以王中郎比车骑,车骑闻之曰:“伊窟窟成就。” 
       【注释】 

     ①窟窟:同“搰搰(gǔ gǔ)”,用力的样子。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538页说:”言但之随 

事辄搰搰用力,故能成就其志业也”,“其称但之之言、殆即听以自■也。” 
       【译文】 
     有人把北中郎将王坦之和车骑将军谢玄并列,谢玄听说这事就说:“他 
努力做出了成绩。” 
                                                                             ① 
       (73)谢太傅谓王孝泊:“刘尹亦奇自知,然不言胜长史。” 
       【注释】 

     ①王孝伯:王恭,字孝伯,是长史王濛的孙子。奇自知:非常了解自己。 

       【译文】 
     太傅谢安对王孝伯说:“刘尹也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可是他不说超过长 
史。” 
       (74)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 
①。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 

                                                          ② 
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注释】 

…  94…

     ①王黄门:王徽之、字子猷、是王羲之的儿子,曾任黄门侍郎。子重。是王操之的字,子敬是 

王猷之的字。子敬最小。 

     ②“吉人”句:语出《周易·系辞下》。吉人,善良的人,贤明的人。躁人,急躁的人。 

      【译文】 
     黄门侍郎王子猷兄弟三人一同去拜访谢安,子猷和子重大多说些日常事 
情,子敬不过寒暄几句罢了。三人走了以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刚才那 
三位贤士谁较好?”谢安说:“小的最好。”客人问道:“怎么知道呢?” 
谢安说:“善良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是从这两句话推断出来的。” 
                                                     ① 
       (75)谢公问王子敬:“君书何如君家尊?”答曰:“固当不同。” 
公曰:“外人论殊不尔。”王曰:“外人那得知!” 
      【注释】 

     ①“君书”句:王子敬擅长草书、隶书,当时有人认为他的书法骨力比不上他父亲王羲之,而 

比较秀媚;有的认为他父亲比不上他。谢安很尊重王羲之的书法,才有此问。 

      【译文】 
     谢安问王子敬:“您的书法比起令尊怎么样?”子敬回答说:“本来是 
不同的。”谢安说:“外面的议论绝不是这样。”王子敬说:“外人哪里会 
懂得!” 
                                                                                 ① 
       (76)王孝伯问谢太博:“林公何如长史?”太傅曰:“长史韶兴。” 
问:“何如刘尹?”谢曰:“噫,刘尹秀。”王曰:“若如公言,并不如此 
二人邪?”谢云:“身意正尔也。” 
      【注释】 

     ①韶兴:美好的意趣。按:上文第48则所记,长史王濛很欣赏自己的韶音令辞,自认为胜过刘 

尹(刘惔)。这里谢安也称赞他的言谈有韶兴,而不很欣赏支道林。 

      【译文】 
     王孝伯问太傅谢安:“林公和长史相比,怎么样?”谢安说:“长史的 
清谈意趣清新。”王孝伯又问:“和刘尹相比怎么洋?”谢安说:“哎,刘 
尹才能出众。”王孝伯说:“如果像您说的那样,他全都比不上这两个人吗?” 
谢安说:“我的意思正是这样啊。” 
                                                     ① 
       (77)人有问太傅:“子敬可是先辈谁比?”谢曰:“阿敬近撮王、 
        ② 
刘之标 。” 
      【注释】 

     ①“子敬”句:王子敬于义理并非所长,只是能综合各家情致,所以擅名一时。 

     ②撮:聚合。王、刘之标:王濛、刘惔的风度。 

      【译文】 
     有人问太傅谢安:”子敬到底是和哪一位前辈相当?”谢安说:“从近 
处说,阿敬集中了王、刘二人的风度。” 
                                                          ① 
       (78)谢公语孝泊:“君祖比刘尹,故为得逮。”孝伯云:“刘尹非 
                  ② 
不能逮,直不逮 。” 
      【注释】 

     ①君祖:指王濛。参看上文第73则注①。逮:达到;赶上。按:《世说新语》原注,这一则是 

说王濛质朴,刘惔有文采。 

     ②“刘尹”句:据《晋书》记载,王濛和刘惔两人齐名,而且很友善,王孝伯又“慕刘惔之为 

人”。但是在这里,王孝伯实际是说他祖父胜过刘惔。 

      【译文】 

…  95…

     谢安对王孝伯说:“您的祖父和刘尹齐名,自然是能够做到他那样。” 
王孝伯说:“刘尹那样的人并不是难以做到的,只是祖父不那样做。” 
       (79)袁彦伯为吏部郎,子敬与郗嘉宾书曰:“彦伯已入,殊足顿兴往 
     ①                                                 ② 
之气 。故知捶挞自难为人,冀小却,当复差耳 。” 
       【注释】 

     ①已入:指已经进入朝廷,这里指担任吏部郎一职。顿:舍弃;消除。兴往:迈进,指勇往直 

进。 

     ②捶挞:这里指处分官吏的杖刑。按:郎官如果有过错,就会受杖刑,所以有人不愿担任这一 

职务。王濛曾由长山县令调任司徒左西属,他认为此职有过失则应受杖,就上表辞让,虽经下诏对他 

可以停罚,仍然不肯就职。小却:稍为推辞一下,即表示不接受。按:王子敬希望袁彦伯也上表辞让, 

或者可能停罚。差 (chài):病好了,这里指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