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世说新语译注1 >

第25章

世说新语译注1-第25章

小说: 世说新语译注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郭象:字子玄,是西晋时代重要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被认为是王弼第 

     ③定点:点定;改正。 

       【译文】 
     起初,注 《庄子》的有几十家,可是没有一家能探索到它的要领。向秀 
推开旧注,另求新解,精到的分析,美妙的意趣,使 《庄子》玄奥的意旨大 
为畅达。其中只有《秋水》《至乐》两篇的注还没有完成,向秀就死了。向 
秀的儿子还很小,不能完成父业,这两篇的注释便脱落了,可是还留有一个 
副本。郭象这个人,为人品行不好,却是才智出众。他看到向秀所释新义在 
当时没有流传开,便偷来当做自己的注。于是自己注释了《秋水》《至乐》 
两篇,又改换了《马蹄》一篇的注,其余各篇的注,有的只是改正一下文句 
罢了。后来向秀释义的副本发现了,所以现在有向秀、郭象两本《庄子注》, 
其中的内容是一样的。 

… 页面 70…

                             ①                                                    ② 
       (18)阮宣子有令闻 ,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 
                   ③                                ④ 
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椽 。世谓“三语椽”。卫懿嘲之 
曰:“一言可辟,何假于三!”宣子曰:“苟是天下人望,亦可无言而辟, 
复何假一!”遂相与为友。 
       【注释】 

     ①阮宣子:阮脩,字宣子,喜欢 《老子》《周易》,能谈玄理。按:《晋书·阮瞻传》载,这 

一则所记之事出于阮瞻和司徒王戎。 

     ②圣教:圣人的教化;儒学。按:这一句是问老庄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异同。 

     ③将无同:恐怕没有什么两样吧。将无,恐怕,别是。 

     ④善:认为好。辟:征召;调用。椽 (yuàn):属官。下文的“三语椽”,即三个字属官。 

       【译文】 
      阮宣子很有名望,太尉王夷甫见到他时间道:“老子、庄子和儒家有什 
么异同?”阮宣子回答说:“将无同。”太尉很赞赏他的回答,调他来做下 
属。世人称他为“三语椽”。卫玠嘲讽他说:“只说一个字就可以调用,何 
必要借助三个字!”宣子说:”如果是天下所仰望的人,也可以不说话就能 
调用,又何必要惜助一个字呢!”于是两人就结为朋友。 
                                   ① 
       (19)裴散骑娶王太尉女 。婚后三日,诸婿大会,当时名士,王、裴 
                                                                               ② 
子弟悉集。郭子玄在坐,挑与裴谈。子玄才甚丰赡,始数交,未快 。郭陈 
                                      ③ 
张甚盛;裴徐理前语,理致甚微 ,四坐咨嗟称快。王亦以为奇,谓诸人曰: 
                                      ④ 
 “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 
       【注释】 

     ①裴散骑:裴遐,字叔道,任散骑郎。他善谈名理,且谈吐风雅。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说:” 

晋、宋人清谈,不惟善言名理,其音响轻重疾徐,皆自有一种风韵。”裴遐就是这样。 

     ②丰赡:富足;这里指才识渊博。 

     ③陈张:铺陈、理致:义理情致。 

     ④寡人:王侯的谦称。王夷甫居宰辅之重,也自称寡人。 

       【译文】 
     散骑郎裴逻娶太尉王夷甫的女儿为妻。婚后三天,王家邀请诸女婿聚会, 
当时的名士和王、裴两家子弟齐集王家。郭子玄也在座,他领头和裴遐谈玄。 
子玄才识很渊博,刚交锋几个回合,还觉得不痛快。郭子玄把玄理铺陈得很 
充分;裴遐却慢条斯理地梳理前面的议论、义理情趣都很精微,满座的大部 
赞叹不已,表示痛快。王夷甫也以为新奇罕见,于是对大家说:“你们不要 
再辩论了,不然就要被我女婿困住了。” 
                                          ①                                ② 
       (20)卫玠始度江,见王大将军 。因夜坐,大将军命谢幼舆 。玠见谢, 
                                                            ③ 
甚说之、都不复顾王,遂达旦微言,王永夕不得豫 。玠体素赢,恒为母所 
禁;尔夕忽极,于此病笃,遂不起。 
       【注释】 

     ①度:通渡。王大将军:王敦,字处仲,善谈名理,历任侍中、大将军、扬州牧。 

     ②命:召;叫来。谢幼舆:谢鲲,字幼舆,在王敦手下任长史,后出任豫章太守,好玄学,擅 

长音乐。 

     ③微言:精微之言;玄谈。永夕:长夜;整夜。豫:通:“与”,参加。 

       【译文】 
     卫玠避乱渡江之初,去拜见大将军王敦。由于夜坐清谈,大将军便邀来 
谢幼舆。卫玠见到谢幼舆,非常喜欢他,再也不理会王敦,两人便一直清谈 

… 页面 71…

到第二天早晨,王敦整夜也插不上嘴。卫玠向来体质虚弱,常常被他母亲管 
束住,不让他多谈论;这一夜突然感到疲乏,从此病情加重,终于去世。 
                                                                                      ① 
       (21)旧云,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 。 
                           ② 
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 。 
       【注释】 

     ①声无哀乐:嵇康著有 《声无哀乐论》,略谓音声无常,随人的感情而分哀乐,其本身并不具 

有哀乐的表情意义。按:“声无哀乐”中关于“声”的释义,各有不同的理解。养生:嵇康著有《养 

生论》,论养生之道,要求修身养性,顺应自然,自足于怀,不逆天性,言尽意:晋代欧阳建著有《言 

尽意论》,反对玄学所主张的“言不尽意”的不可知论。认为语言能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认识,能交流思想感情。 

     ②宛转:曲折。 

       【译文】 
     过去有种说法,说丞相王导到江南以后,也只是谈论声无哀乐、养生和 
言尽意这三方面的道理而已,可是这已间接关系到人的一生,是能渗透到每 
一个方面的。 
       (22)殷中军为庾公长史,下都,王丞相为之集,桓公、王长史、王蓝 
                   ① 
田、谢镇西并在 。丞相自起解帐带麈尾,语殷曰:“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 
                                                                                  ② 
理。”既共清言,遂达三更。丞相与殷共相往反,其余诸贤略无所关 。既 
彼我相尽,丞相乃叹曰:“向来语,乃竟未知理源所归。至于辞喻不相负, 
                         ③ 
正始之音,正当尔耳 !”明旦,桓宣武语人曰:“昨夜听殷、王清言,甚 
                                                                               ④ 
佳。仁祖亦不寂寞,我亦时复造心;顾看两王椽,辄翣如生母狗馨 。” 
       【注释】 

     ①殷中军:殷浩,参看 《言语》第80则注②。庾公:庾亮,参看《德行》第31则注①。下都: 

到京都去。按:庾亮曾领江、荆、豫三州刺史,镇守武昌,地处长江上游,殷浩从武昌赴京,所以叫 

下都。桓公:桓温,参看《言语》第56则注①。王长史:王濛,参看《言语》第54则注②。王蓝田: 

王述,字怀祖,袭蓝田侯。谢镇西:谢尚,字仁祖,参看《言语》第46则注①。 

     ②共相往反:指来回辩难。 

     ③正始之音:正始年间谈玄的风尚。也就是糅合儒家经义,高谈老、庄,辨名析理,故作狂放。 

正始,三国时魏齐王曹芳的年号。其时名士风流,盛于国都,王弼、何晏等人,开始迷醉玄理。 

     ④造心:进到心里,指心有所得:两王掾:指王濛和王述,两人都是王导的属官。翣 (shà): 

用羽毛做的扇子。馨 (xīn):一样;这样。按:此句讥二王不懂却装模作样。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任庾亮属下的长史时,有一次进京,丞相王导为他把大家 
聚在一起,桓温、左长史王濛、蓝田侯王述、镇西将军谢尚都在座。丞相离 
座亲自去解下挂在帐带上的拂尘,对殷浩说:“我今天要和您一起谈论、辨 
析玄理。”两人一起清谈完后,已到三更时分。丞相和殷浩来回辩难,其他 
贤达丝毫也没有牵涉进去。彼此尽情辩论以后,丞相便叹道:“一向谈沦玄 
理,竟然还不知道玄理的本源在什么地方。至于旨趣和比喻不能互相违背, 
正始年间的清谈,正是这样的呀!”第二天早上,桓温告诉别人说:“昨夜 
听殷、王两人清谈,非常美妙。仁祖也不感到寂寞,我也时时心有所得;回 
头看那两位王属官,就活像身上插着漂亮羽毛扇的母狗一样。” 
                                                         ① 
       (23)殷中军见佛经,云:“理亦应阿堵上 。” 
       【注释】 

     ①阿堵:这。按:这句指佛经和玄学义理相符。东晋以后,玄学和佛学趋于合流。 

… 页面 72…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看了佛经,说:“玄理也应当在这里面。” 
                                                                         ① 
       (24)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 
                        ② 
即解阮语,重相咨尽 。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 
得!” 
       【注释】 

     ①阮光禄:阮裕,参 《德行》第32则注①。阮裕很擅长论证疑难的问题,白马论:战同时公孙 

龙著《白马论》,提出了白马非马这一著名命题,认为“马”这一概念是指形体,“白”这一概念是 

指颜色,所以白马非马。 

     ②咨尽:询问而求尽晓其义。 

       【译文】 
     谢安年轻时候,请光禄大夫阮裕讲解 《白马论》,阮裕写了一篇论说文 
给谢安看。当时谢安不能马上理解阮裕的话,就反复请教以求全都理解。阮 
裕于是赞叹道:“不但能够解释明白的人难得,就是寻求透彻了解的入也难 
得!” 
                                                                 ① 
       (25)诸季野语孙安国云:“北入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 
                     ②                                              ③ 
人学问,清通简要 。”支道林闻之,曰:“圣贤固所忘言。自中人以还, 
                                                        ④ 
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踊中窥日 。” 
       【注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