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529章

明朝大丈夫-第529章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廷军,就为朝廷节省了一大笔钱。同时,黄得功多立一些功劳就可抵消以前的错误,还能为部下回归朝廷以后争取更多的待遇。不过黄得功也不会让麾下的兄弟们去高原地区跟那些藏人动刀子玩命儿,每当武器弹‘药’消耗的差不多了就撤军,然后再跟卢象升讨要一批,等卢象升的补给运来,他的部队也修整的差不多了,然后再出兵扫‘荡’乌思藏地区。这么不停地折腾,乌思藏和朵甘‘交’界地区的藏人基本上被黄得功收拾光了。……50581+dsuaahhh+25471979……>;

第七百一十一章 分兵的目的

这一日,黄得功正和高杰,刘泽清两人研究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亲兵匆匆跑来回报,卢象升的信使求见。。 更新好快。

这两年每过一段时间,卢象升都会派信使过来,或者询问黄得功有什么需要,或者是通知他官军下一步的动向。

由于常年打‘交’道,黄得功等人跟信使已经非常熟悉,包括亲兵都认识这位信使。基本上信使来了直接就领进黄得功的营帐,根本不必通报。

可是这次非但要通报,反而如此郑重其事,令黄得功等人不免有些错愕。

不过黄得功马上回过神来,急忙命亲兵把信使带进来。

过了一会儿,信使随亲兵进来,见了黄得功等人,那信使躬身抱拳道:“卑职参见三位将军。”

黄得功笑道:“不必客气,你一路辛苦,来,请坐。”

随即吩咐亲兵给信使上茶。

那信使道了声谢,从怀里取出一份信递给黄得功道:“黄将军,这是督帅的军令。”

黄得功和高杰以及刘泽清闻言不由又是一怔,卢象升跟他们并无从属关系,大家只是协同作战,怎么给他们发来军令?

猛然间三人面‘色’都是一喜,卢象升是南军的大都督,李景让他统筹指挥西部战事,现在卢象升给他们发来军令,就意味着朝廷已经把三人纳入到南军的麾下。

进入南军序列看似意义不大,实际上却大不相同。

别看黄得功是将军衔,高杰和刘泽清也是副将暂代将军之职,享受将军的级别待遇,但是从职务来说,这几人基本上就算到头了。

因为他们是地方部队,地方部队的将领升到最后就是行省将军。

如果还想晋升,得进入做战部队才行,也就是进入六大军区,即曹文诏的北军,洪承畴的西军,卢象升的南军,孙猛的东军以及孙传庭的海军还有陈国柱的卫戍军区。

这六大军区各有一位大都督,两位副都督,以及若干名将军,两位副都督及各位将军虽然跟地方将军是一个级别,但是只有这些人才有机会担任大都督府下设的四部部长,甚至入主大都督府。

因为李景实行新的军制以后规定,大都督和大都督府下设的四部以及兵部尚书和‘侍’郎,必须从有作战经验的将领中擢升。说白了,这些部‘门’都是管打仗的,既然管打仗,那这些要职必须由有作战经验的人担任。

而地方部队在国家彻底稳定以后,将会逐步取消转为治安部队,不再承担作战任务,职能跟后世的警察和武警部队差不多。

虽然这些年地方部队也经常打仗,不过随着国家局势稳定,地方部队打仗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少。李景现在就做出这样的规定虽然对这些地方将领不公平,但是为了给以后立规矩,李景只能让这些人受些委屈。

当然,地方将领并不是完全没有晋升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从地方部队调到做战部队。

正常来说,这样的机会并不多。不过大明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收复,有的地方正在用兵,而大明可用于作战的兵力并不多。

当初李景见大明的官军素质低下,很多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于是下令裁军,军中的老弱残兵裁撤以后,大明的兵力只剩下五十多万,后来李景下令征兵,招募了四五十万人,大明的兵力达到了一百多万。

一百多万部队看似不少,可是大明有十多个省,每省分散几万驻军以后,剩下的兵力曹文诏的北军有十来万部队,孙猛攻取吕宋带了十万部队,高奇攻占缅甸,老挝和安南又带了近十万人,陈国柱的卫戍部队近五万人,孙传庭的海军大约有四万多人,洪承畴和卢象升的部队各有四万多人。

可以说洪承畴和卢象升的部队是最少的,因此在对西部和西北用兵的时候,李景让洪承畴和卢象升协同作战,以弥补两部兵力不足的问题。

可是占领朵甘地区和土默特地区以后,两人便开始独立作战,洪承畴负责吐鲁番和亦力把里等地,卢象升负责乌思藏地区,这时两人的兵力便明显不足。

于是卢象升向李景提出把黄得功等人的部队并入南军。

黄得功等部以叛军的名义配合卢象升攻取朵甘和乌思藏地区已近三年,李景考虑到不能让他们永远背着反叛的名声为大明征战,因此便同意了卢象升的要求,当然在收复乌思藏地区以前,还是要打着叛军的旗号,这样便于做事。

黄得功现在接到的军令本应该由军政部发出,不过由于高奇正在缅甸统兵作战,因此李景让卢象升以军政部的名义给黄得功下令。

黄得功和高杰还有刘泽清看完卢象升的手令之后,尽皆大喜,有了这道手令,就意味着他们以后不再是叛军了,虽然以前大明也没把他们当成叛军,可毕竟没有名分。

见三人高兴,那信使又取出三封信‘交’给三人道:“这是督帅写给三位将军的信。”

黄得功等人急忙接过打开仔细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黄得功沉‘吟’道:“督帅让我们分兵各负责一方,对此我等绝无异议,只是这样一来,补给起来就麻烦了。”

那信使道:“黄将军放心,督帅已经安排好了,以后会为三位将军各自配备一支补给部队,所以补给问题将军不必担心。”

黄得功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我等谨遵督帅所命。”

说完,黄得功转头对高杰和刘泽清道:“高兄弟,刘兄弟,虽然督帅没有‘交’代让咱们何时分兵,不过此事宜早不宜迟,正好这次补给已经送来,我看咱们就分兵吧。”

高杰和刘泽清闻言点头道:“黄兄所言极是,那我俩就率本部人马到督帅指定的地区驻防了。”

冲信使拱了拱手,高杰接道:“本来还想请你喝一顿来着,不过督帅有令,我们可不能耽误了,这样吧,这顿酒先欠着,等改日有机会,一定给你补上。”

那信使笑了笑道:“将军如此厚爱,卑职如何敢当?”

高杰笑道:“咱们打‘交’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客气话就不说了,兄弟,我们这就清点兵马物资,咱们后会有期。”

那信使抱拳道:“卑职恭祝两位将军高升。”

高杰和刘泽清大笑,冲黄得功抱了抱拳,起身出了黄得功的军帐。

看着两人的背影,黄得功微笑着摇了摇头:“这两人这些年一直屈居我下,现在终于不用再听我的命令了。”

那信使笑道:“难怪他俩这么急着赴任。”

摇摇头,那信使接道:“可惜他们并不知道督帅调他们离开的目的。”

“哦?”黄得功闻言不由一怔。

那信使笑了笑,又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交’给黄得功,然后郑重道:“卢督帅有令,将军看完此信务必销毁。”

见信使神‘色’凝重,黄得功疑‘惑’地接过信打开认真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儿,黄得功猛地吸了口气:“什么?大……在这里?”

那信使重重点了点头,摆手示意黄得功继续看信。

黄得功匆匆将信看完,急命亲兵取来一个铜盆,然后当着信使的面将信烧毁。

想了想,黄得功命亲兵出去守住房‘门’,不得允许任何人不得放入。

待亲兵出去,那信使接道:“黄将军,你现在明白卢督帅将高将军和刘将军调走的用意了么?”

黄得功抱了抱拳道:“请尊使给卢督帅带个话,就说黄某‘蒙’督帅信任,必定不负督帅所托。”

那信使说道:“卢督帅说了,黄将军为人忠义,如果连黄将军都不能信任,那这世上恐怕就没人可以相信了。”

黄得功闻言轻轻叹了口气,起身冲北重重抱了抱拳。

待黄得功重新就座,那信使接道:“黄将军,大公子身份贵重,万不能出任何事情,因此公子的身份务须保密。”

黄得功连连点头:“我明白,只是不知大公子何时回去?”

那信使叹了口气道:“谁知道呢?大帅要磨砺大公子,看督帅的架势,是想尽快将大公子提携起来,因此给大公子委派了这个差事。卑职琢磨着,大公子在这里至少要待一年半载的。”

黄得功点点头:“你回去告诉督帅,我必定配合大公子把这里治理好,绝不会令督帅为难。”

沉‘吟’了一下,黄得功接道:“只是有一样,这里的民风有些彪悍,当地的百姓未必肯听大公子的政令,这些人要是藏人,不听话我还能收拾他们,可这里大多是汉人,这就有些难办了。”

那信使笑道:“黄将军,您别套卑职的话,这事儿督帅可没透‘露’一点风儿。”

顿了顿,那信使接道:“不过卑职以为,黄将军此事一定要慎重,要知道督帅让大公子来这里是治理地方的,您要是把人都杀没了,大公子为谁治理地方呢?”

黄得功闻听顿时恍然,冲信使拱了拱手道:“多谢指点。”

那信使忙道:“将军客气,卑职只是跟督帅时间久了,对督帅的心思知道一些罢了。”

黄得功笑道:“只此一言,黄某已经感‘激’不尽了。”

那信使笑道:“黄将军,咱们打‘交’道有些年了,对您的为人卑职还是了解一些的,因此才跟您说这些,换个人,卑职焉敢胡说?”“黄某明白。”黄得功忙道。……50581+dsuaahhh+25482283……>;

第七百一十二章 李安国的亲事

北京中海内阁书房。。 更新好快。

李景看完信笑了笑,摆手招呼送信的年轻人坐下。

这年轻人叫郭从文,是李景早年收养的孤儿,数年前随李景进京,被李景安排在皇宫担任‘侍’卫。

李安国离京时,李景从宫里调了几名‘侍’卫暗中保护,郭从文便是其中之一。

待郭从文坐下,李景上下打量了郭从文一下,轻叹了口气道:“从文,辛苦你们了。”

“大帅,只要能保护好大公子,我们辛苦点不算什么。”郭从文忙道。

李景摇摇头:“以你们的资历,放出去至少也能当个营总,可是却跑到大西南当了两年多的普通士兵,吃了那么多苦,我这心里愧疚啊!”

郭从文忙道:“大帅千万别这么说,当年要不是大帅收养教导我们,我们哪有今日?莫说吃点苦,便是要我们的命,孩儿们也绝无半点怨言。”

李景叹道:“手心手背都是‘肉’啊!让你们跟着受苦,我于心不忍啊!”

“大帅,您常说,只有吃得了苦,才能享得了福。何况这次到西南,对孩儿们来说也是一种锤炼。”郭从文忙道。

李景点点头:“你能这么想就好。”

说着,李景转身对苏衡道:“平之,把柜子里那个箱子取来。”

苏衡闻言,从柜子取出一口小箱子抱了过来。

李景接过打开箱子,在阳光的照‘射’下,箱子里反‘射’出碧绿的光芒。

“高奇从缅甸给我‘弄’了一块‘玉’,我让夫人找工匠雕琢成‘玉’佩,给你们这些孩子一人一块儿。”李景笑着从箱子里取出一枚‘玉’佩递给郭从文道。

“大帅,这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