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428章

明朝大丈夫-第428章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景忙道:“不用了,这些菜就挺好。”

朱由检笑道:“挺好你还一口没吃。”

李景笑道:“喝多了,吃不下。”

见朱由检坚持要换菜,李景苦笑了一下,对王承恩道:“算了,这些热菜撤了,这几个拼盘留着。恩,御膳房的师傅们今天也辛苦了,承恩,你替我奖赏奖赏他们。”

朱由检闻言轻叹了口气,难怪李景手下的人死心塌地为他卖命,对这些微不足道的人李景尚且如此关心,可见想见对手下李景是如何对待。当年自己要是能做到李景这样,何愁没有为自己尽心做事的官员。

李景和朱由检喝了几杯酒,光禄寺卿前来报告时辰到了,问要不要散席。见大家吃喝的差不多了,朱由检点点头,让低级官员自行散去。

正常情况下,散席的时候,官员是要向皇上谢恩的,不过袁枢见朱由检和李景正在浅酌低饮,便让大家行了一礼了事。

低级官员散去,喧嚣的大殿一下子空荡起来。

说起来,大明的高级官员(四品以上的)并没有几个人。

宗人府五个人,分别是宗人令,左宗正,右宗正,左宗人,右宗人,这五个都是正一品。

三公正一品,三孤从一品,三师从一品,三少正二品,这些只是荣誉称号,李景执政以后还一个没赏。

太子宾客属于正三品,无定员。不过太子的东宫现在还没有大臣任职。

内阁那些某某殿某某阁大学士只有五品。不过明朝的内阁成员一般会有荣誉称号,甚至直接担任各部正职,这样他们的品级就提了起来。

在京真正实打实的四品以上的官员是各部尚,正二品,侍郎,正三品,也就是说每部只有三个人。

还有就是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正二品,左右副都御使,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

明朝的都察院御史并无定员,很多是外职官员,比如说总督,巡抚兼任。

但是李景执政以后,裁撤左右都御使,只保留一个都御使,而且是李景亲自担任都御使一职。也就是说现在京里都察院四品以上的只有五个人。

通政使司四个人,分别是通政使一人,正三品,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誊黄右通政(也称提督)一人,正四品。

大理寺(法院)卿一人,正三品,左右少卿各一人,正四品。

詹事府詹事一人正三品,少詹事二人,正四品。暂无。

太常寺(管宗庙祭祀)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

光禄寺卿一人,从三品。

太仆寺(管军马)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三人,正四品。

鸿胪寺(管外交,礼仪)卿一人,正四品。

顺天府府尹一人,正三品,府丞一人,正四品。

这些人加在一起一共才五十多个人。

虽然李景增设了许多部门,不过这些部门的主官大多是兼职,比如说内阁成员当中沈正就兼着多个部门的主官之职,周衡臣兼着吏部尚书,袁枢兼着礼部尚书。

其余各部的主官也是一身兼着多职,比如说宋应星是科学院的院长,还兼着工业部和农业部的职务,张鳌兼着土地人口部的部长及农业部的部长等职。方程兼着工业部的部长和装备部的部长等等。

去掉这些兼职加上在京军队的将领和情报系统的主官,再加上李景破格允许参加晚宴的一共才六十多个人。

能容纳近千人的大殿只坐六十余人,无疑显得十分空旷。

显然,朱由检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看着李景,朱由检笑了笑道:“李兄,要不晚上安排一下歌舞?这样殿里也显得热闹一些。”

朱由检说话声音虽然不高,不过殿内无人说话,众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在座众人大多是文人,文人喜爱风雅,对于歌舞自然更偏爱一些,至于高奇,马五,陈国柱等武人出身的虽然不大懂歌舞,可到了如今的地位,总得有点品味,哪怕是装,也得装出风雅的样子。

一时间,众人的眼睛齐齐看向李景。

李景见了,当即明白这些人的心思。

轻轻笑了笑,李景说道:“既然皇上这么说,那就安排一下吧,大家也放松放松。”

顿了顿,李景接道:“大家中午的酒都没少喝,先到偏殿歇息一下,等到了晚上,在尽情畅饮。”

诸臣闻言大喜,纷纷施礼道:“谢过大帅(国公爷),谢过皇上。”

“大帅,您要不要也歇一歇?”高奇说道。

李景看了看朱由检,摆摆手道:“皇上兴致正高,我再陪皇上坐一会儿。”

这时袁枢忽道:“大帅,要不要把朝鲜的李棕也唤来?”

李景闻言,沉吟了一下道:“叫来也好,还有李棕随行的一些官员也叫来吧,让他们也感受一下皇上的恩典。”

袁枢点点头:“那我派人去知会一声。”

待众人退下,朱由检看着李景疑惑道:“让李棕来还说的过去,让那些朝鲜的官员也来饮宴,是不是太抬举他们了。”

李景笑了笑道:“便是要抬举抬举他们。”

端起酒杯轻轻晃了晃,又嗅了嗅,慢慢品了一口,点点头,李景笑着接道:“皇上,治国有时候就跟我刚才品酒一样,轻轻晃动是为了能让酒味散发出来,等散发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品尝了。”

“嗯?”朱由检闻言凝神沉思起来。

过了一会儿,朱由检学着李景的样子晃了晃酒杯,然后慢慢品了品:“感觉好像有些不一样,不过味道差异也不是很大。”

李景笑了笑道:“皇上,你还记得前天咱俩是怎么喝酒么?刚才是咱俩可是干了两杯。不知干杯的时候皇上是什么感觉?”

朱由检笑道:“入口时感觉尚好,可是下肚以后不久,感觉肚里像火一样,非常难受。”

猛然朱由检一怔:“我明白了,喝得急了,自己就会难受,要是慢慢喝,就不会那样遭罪了。治国跟这个道理一样,当初我一心想要中兴,做了很多激进的事情,到后来却是自己受苦。”

李景叹了口气道:“其实何止是皇上,臣何尝没有激进?去年的选才,今年对付郑芝龙,都有些操之过急了。”

朱由检叹道:“所以说我不如李兄远矣,李兄很快便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马上就进行改正和补救,可是我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算知道错了,也死撑着不认。”

叹了口气,朱由检接道:“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道理我们都懂,可真要做到,却并不容易。”

李景默默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李景忽然笑道:“唉,说着说着就跑题了,本来我是想拿喝酒说朝鲜的事儿,说到后面,却变成你我反省。”

朱由检闻听不禁哑然失笑。笑了一会儿,朱由检摇摇头道:“反正咱俩就是闲聊,说到哪儿算到哪儿,今天过年,你别老惦记着公事。”李景笑着点点头:“其实就是闲聊,我也没去多想什么。只不过刚才让朝鲜的那些官员参加皇上的赐宴,我觉得有点文章可做罢了。”

移动阅读请访问:wap。 …精选

第五百八十二章 君臣交心

李景笑了笑道:“朝鲜跟金国(后金)是不一样的,几十年前,辽东还是大明的辽东都司,辽东以北为奴儿干都司,那时女真人也是大明的子民。

后来努尔哈赤造反,建立了金国。而咱们大明国力日衰,无法平定女真人的叛乱,这才让金国做大。实际上,咱们消灭金国只能算平定叛乱,就跟平定流寇作乱是一个道理。”

朱由检闻言连连点头。

李景接道:“而朝鲜不一样,朝鲜立国多年,是太祖亲自赐予的国名。朝鲜只是大明的藩属国,绝非金国造反自立可比。

也就是说,朝鲜人并不是真正的大明人。如果强行吞并,朝鲜人势必仇视大明。现在他们的国王主动内附,朝鲜的百姓要怪也只能怪他们的国王,而不会怪到大明的头上。

这就是我为什么明明在军力强盛的时候,没有强行吞并朝鲜,而是逼着朝鲜人主动内附的原因。”

朱由检点点头:“李兄做事深谋远虑。”

李景摆摆手笑道:“把朝鲜并入大明不难,难的是如何能让朝鲜人成为大明人。这件事是急不来的,妄想一蹴而就,只能引起朝鲜人的不满。如果朝鲜到处闹乱,那么我们就得在朝鲜派驻大量的军队予以镇压,不说能不能镇压的住,便是能镇压的住,国家必然要承受极大的军费负担。”

朱由检连连点头道:“这就跟喝酒一样,如果我们喝酒喝得猛了,这酒就要在肚子里作怪,最后是我们自己遭罪。”

李景点点头笑道:“就是这个意思。酒我们可以慢慢品,可是如何让朝鲜人慢慢融入大明呢?

我觉得让朝鲜人治理朝鲜,能极大地缓解朝鲜人对大明的敌对情绪,咱们只需派驻官员辅助,引导朝鲜人执行大明的政令。慢慢地朝鲜人便会接受大明,最终彻底融入大明。

可是要想让朝鲜的官员死心塌地地为大明效力,得让他们看到好处,得让他们成为既得利益者。”

朱由检闻言拍手说道:“我明白了,让朝鲜的官员参加赐宴,便是许给他们的好处。呵呵,能参加赐宴的都是四品以上的官员,放在地方,最低也是一名知府,这等于是变相告诉他们,他们这些人最小也会被任命为知府一级的官员。”

李景

点头笑道:“对,第一个好处就是许给他们官职,然后再许以金钱方面的利益,令他们为我们所用。”

“呵呵,如此一来,朝鲜的官员必定死心塌地为我们效命,而李兄推行的政令对朝鲜人和汉人一样一视同仁,朝鲜人必定不会觉得咱们苛刻,到时就会认同大明。”朱由检笑道。

李景笑道:“通过政令让朝鲜人认同大明只是第一步,以后我们还要在朝鲜推广咱们汉人的文字,文化甚至还有习俗,这才是关键。等若干年以后,朝鲜人都会说汉话,都会写汉字,那时候就算差不多了。”

朱由检叹了口气道:“这个怕是不大容易,咱们上哪找那么多教书先生啊!”

李景摇摇头笑道:“教书先生还怕找不到?咱们大明现成的就有两个人,派到朝鲜绝对一呼百应。”

“谁?”朱由检奇道。

李景笑道:“皇上仔细琢磨琢磨我说的会是谁?”

朱由检看着李景疑惑道:“李兄说的不会是周延儒吧?”

李景点点头:“还有钱谦益。这两个人人品不济,为了做官连读书人的操守都不要了,因此我才不愿任用这两个人,甚至周延儒的学生张溥都被我赶出朝堂。”

叹了口气,李景接道:“其实这几个人的学问还是极好的,在读书人当中也极富名望,杀了实在可惜。可是不杀他们又整天搞事儿,实在是难办。我想来想去,还是把他们打发到朝鲜去,让他们到朝鲜去宣扬他们的圣人之道吧。”

朱由检点点头:“恩,这也是个办法,周延儒是前任首辅,在朝鲜很多人都知道他,名望是没有问题的,钱谦益的学问也是名动四方,朝鲜知道他的人也不少,还有张溥,在朝鲜也素有声名。派这三个人到朝鲜传学布道,必定能吸引大批朝鲜学子。”

李景笑了笑道:“皇上,我想请皇上出面跟他们三个说这件事,我说的话,他们必定认为我是故意打压,虽然也确实是故意打压,可是皇上出面,终究比我出面要好看一些。”

朱由检闻言大笑:“没问题,这件事交给我来办。要是他们连朕的话都不听,那就是自寻死路,怨不得别人。”

李景笑道:“还有今晚那些个朝鲜人,也要皇上温言抚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