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324章

明朝大丈夫-第324章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太极幽幽地叹了口气:“曹将军,你的好意朕心领了,不过大清没有投降的皇帝,也没有投降的臣民,我大清的臣民们己做好了与城俱亡的准备。”

曹文诏看了看皇太极,见皇太极一脸决绝的表情,不由叹了口气道:“你会为今天的决定后悔的。”

说罢,曹文诏转头对亲兵说道:“传我军令,明日未时开始攻城。”

“是!”亲兵接令,疾步出帐。

看了看皇太极,曹文诏摆摆手:“带他下去休息。”

小五点点头,几名突击队员上前将皇太极带了下去。

待皇太极走后,曹文诏对陈二虎笑道:“陈将军,有件事怕是还得麻烦你和兄弟们。”

陈二虎抱了抱拳:“督帅请说,只要兄弟们能帮得上忙,义不容辞。”

曹文诏点了点头:“皇太极说他已经做好了与城俱亡的准备,我非常怀疑他在城里己经布下了后手,这个后手能是什么呢,只能是纵火焚城。

不过盛京外城的范围太广,清军便是纵火,对我军的威胁也不会太大,我估计只能是在内城与皇宫之间。我想你派几名兄弟进城打探一下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可疑之处。”

陈二虎笑了笑:“我说督帅怎么下令明日下午开始攻城,原来是给兄弟们留下进城的时间。行!我安排兄弟们休息一下,晚上潜进城去。”

“有劳陈将军和诸位兄弟们了。”曹文诏抱了抱拳道。

“督帅,大家都是为大帅效命,用不着客气。”陈二虎笑道。

陈二虎并没有问曹文诏为从何得知清军会纵火焚城,对于曹文诏的判断陈二虎是十分信服的。

而且陈二虎知道,哪怕曹文诏判断失误,但是为了士兵的安全,陈二虎也得进城摸一下情况。

因为盛京不同于别的城市,他是清国的都城,虽然盛京的规模没有北京那么宏大,但是该有的防御设施一样不少。

跟北京一样,盛京也分外城,内城和皇城。并且在内城的外围也有瓮城。

明军的火炮虽然厉害,但是不可能把盛京所有的城墙都摧毁,最多是破开盛京的城门进城。可瓮城的城墙与内城的城墙是连在一起的,如果清军退入内城,据瓮城和内城死守,明军只能采取攻打辽阳那样的战术,不停地用火炮轰炸,能不能打破城墙先不说,光炮弹这一项,曹文诏就消耗不起。

当然,打下盛京只是时间问题,最终明军还是会进城的,可如果清军在瓮城的藏兵洞埋伏一部分人马,等明军进入内城之后纵火焚城,必将会对明军造成大量伤亡。

曹文诏要陈二虎进城并不是让突击队寻找藏兵洞,或者是调查清军是否埋伏,盛京这么大,清军这么多,而且现在是非常时期,突击队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打探出清军这些隐秘的行动。

曹文诏让陈二虎带人潜入城中,只是要他们注意在内城与皇城之间,清军对民居是否有不同寻常的动作。

因为要纵火焚城,只能从民居想办法,若是在道路或者是明军进城的必经之路摆上大量的柴草等易燃之物,明军就算是傻子也知道清军要干什么。

至于潜入城内,对突击队员来说算不上什么难事,清军防范再严,也有松懈的地方,只需找到这样的地方,派几个人攀墙入城并不为难。

当然人多了肯定不行,想几百人攀墙入城,就算行动再谨慎,也难保不被清军发现。

曹文诏的判断确实没错,陈二虎带了几名精干的队员潜入城后,很快便发现内城的民居大多堆积了大量的干柴。

得知这个消息,曹文诏冷笑一声,既然清军想与城俱亡,那就只能成全他们了。

北京,乾清宫东暖阁。

李景看完曹文诏送来的战报不由大喜,转头对坐在一旁的朱由检笑道:“皇上大喜,曹文诏来信说,盛京外围之战,歼灭清军七万余人。另外,陈二虎和小五等人于萨尔浒生擒皇太极,现皇太极被暂押在军营,曹文诏说等攻破盛京,便连同清军俘虏一起解往京中。”

朱由检闻言霍然起身:“什么?歼灭清军七万余人?还擒住了皇太极?好!好啊!擒住皇太极,辽东便等于是平定一半了。”

李景笑了笑:“现在说平定辽东为时尚早,不过擒住了皇太极,便等于是除去了咱们大明最大的敌人。”

“呵呵,说的不错。这个皇太极前些年令朕寝食难安,今日生擒于他,可算消了朕这块心病。”朱由检笑道。

朱由检搓了搓手,起身在屋里踱了几步,看了看小九,又看了看文青,转身又看向李景笑道:“李兄,这么大的喜事,咱俩得喝一杯庆祝一下吧?”

李景笑了笑:“不急,从曹文诏所说的日期来看,盛京外围之战己经过了五天,这时他想必己经开始攻打盛京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两日曹文诏必有捷报,到时咱们再庆祝。”

朱由检笑了笑:“那行,那就再等几日,不过这么大的喜事,朕得告诉大明的列位先帝。李兄,朕去给祖宗们上柱香,告诉他们辽东大捷。”

“呵呵,行,你去吧。”李景笑道。

待朱由检走后,李景微笑着摇了摇头,将曹文诏的捷报交给小九道:“命人马上送交各部,同时下发邸报,通知全国各地,辽东大捷,生擒皇太极。”

待小九出屋,李景凝眉沉思起来,皇太极解往京中以后要如何安置呢?

杀是不能杀的,历朝以来,极少有处死敌国的君主的。封他个爵位吧,又有违自己的施政之道。

想到曹文诏信中所写皇太极拒不投降,并且盛京城内的军民要与城俱亡,李景不由叹了口气。

“大帅,擒住皇太极这么大的喜事,您为何还要叹气呢,”文青见了不由奇道。

李景扭头看了看文青,摇摇头道:“皇太极不降,盛京城内清军负隅顽抗,曹文诏必定要下重手,盛京城内十余万人怕是要惨遭屠戮。”

说着李景轻叹了口气:“皇太极为了一己之尊严,置十余万军民生死于不顾,真是愚不可及。”

“等皇太极押解进京,把他凌迟处死,以报多年来扰我大明之仇。”文青说道。

李景摇摇头:“这个皇太极不能轻易处死,要是能收服于他,对平定辽东可有大用处。”

文青不解道:“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还用招降皇太极么?平定辽东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李景笑了笑:“你以为平定辽东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告诉你,消灭清军的大股部队不难,难的是收拾那些残兵。

而要想把清军的残敌全部肃清,没有一两年时间根本做不到。期间咱们需要耗费多少军t}…物资,这笔账你算过没有?

杀了皇太极不过是解恨而己。可如果皇太极能够归降,让他出面收服那些残兵就容易的多,这样就能帮咱们节省大量的钱财物资,有这些钱,咱们投入到辽东的重建当中不是更好么?”

2楼2014…05…18 20:20 |

第442章 攻克盛京

l>;第442章 攻克盛京_明朝大丈夫吧_ 贴吧  | |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关注:78贴子:1;3201回复贴,共1页 第442章 攻克盛京

收藏     吧主10

vip章节的连载贴,禁止灌水:

公众章节到创世阅读,为作者增加点击

请有能力的朋友订阅本书,支持作者,使其走的更远。

没有能力的朋友请注册创世帐号,为作者增加收藏、并投推荐票。

懒得去创世的吧友,也请看完更新帖后,回复下,慰劳下更新人员。

1楼2014…05…21 07:44 |

竞价沙发:t豆首次抢占本贴沙发,竞价t豆越多,被超越的难度越大!我的t豆余额:0回复内容:还可输入140字前排沙发1970…01…01 07:00      吧主10   文青闻言默默地点了点头。

李景沉吟了一会儿,指了指书案道:“马上给曹文诏写信,如果盛京还没打下来,让他停止攻击,然后把皇太极火速押解进京,我要见皇太极。另外,命李定国部马上挥师东进寻找皇太极的后屺以及那些大臣,要是抓到这些人,同样火速押解进京。”

文青闻言,知道李景这是准备亲自劝降皇太极,当下不敢怠慢,马上铺纸研磨,然后迅速按照李景的意思给曹文诏写了一封书信。

可惜,李景的书信发出不到两天,估计还没送到曹文诏的手中,曹文诏的捷报再次传到京城:曹文诏攻克了盛京。

听说曹文诏攻克了盛京,李景不由一愣,这么快?

将曹文诏的奏报仔细地看了一遍,李景不由感叹一声,所谓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说的就是盛京城里的清军。

曹文诏在信中说,当他得知盛京城准备了大量纵火之物以后,将全部的火炮全部动用,在摧毁盛京的火炮之后,迅速占坡外城,然后以强大的火力封锁内城,并让陈二虎率部趁夜突进城内四处纵火。

由于城内通讯不畅,清军见了火光以为明军攻破内城,主将已经下令焚城,当即在城内放火。这一来城内顿时大乱,曹文诏趁势攻进内城,然后占领皇宫,生擒岳托等一干清军将领。

曹文诏回报,战后统计,城内军民死于大火之中不下两万人,另有无数人受伤。

另外,曹文诏在信中说,清军在城破之际,将囤放于城内的粮草物资点燃,大约有四五万石粮食被焚毁。

现在城中无粮,曹文诏请求李景马上调拨一批粮食运往盛京救急,不然的话,俘虏的士兵和百姓就只能饿肚子了。

叹了口气,李景将信轻轻放回桌上,起身在屋里慢慢踱了起来。

辽东现在的形势完全超出了李景的预料。

在李景的预料中,战役结束以后,城里的老百姓免不了会遭到明军士兵的劫掠。

这不是军纪不军纪的问题,而是明军多年来在清军手里吃了太多的亏,现在打下盛京,这些士兵不可能不宣泄一下,盛京城里的老百姓肯定要吃一些苦头,财产也肯定会遭受很大的损失。

这时就是考验领军主帅战役结束以后善后能力的时候,既得让士兵宣泄一下,还得控制住局面,不能让士兵做的太过。

然后就是收拢民心,收拢民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开仓放粮,先解决老百姓吃饭的问题,老百姓只要能吃饱饭,后续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可是李景没想到清军在最后关头竟然把粮食给烧了,这真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打算让全城的老百姓跟着殉国了。

清军想让全城的老百姓殉国,李景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老百姓饿死。

辽东拥有大片未耕种的土地,最缺的就是人口,李景以后要是移民,不知要花费多少钱粮。如果盛京城里这十余万老百姓能生存下来,国库就能省下一大笔支出。

可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即便是生长周期最短的马铃薯也还没到收成的时候。

平阳府这些年虽然攒了不少粮食,可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了支持这场战役,李景几乎把平阳府累年积攒的粮食都投入了进去。

本来李景供养十余万东征军就己经费劲了,再加上这十余万老百姓,李景真的是养不起了。

猛然间李景停下脚步,不对,大明完全有能力养活这些人,大明不是没有粮食,而是没有那么多人运输粮食。

年前,刘二愣在江西就征收了一百余万石粮食,陈二虎在南直隶也征收了一百余万石粮食,但是冬季运河封冻,嘈运不通,这些粮食根本无法从水里运输,从陆路运输的话,成本实在太高,因此,李景并未让刘二愣和陈大虎往北方运粮。

等到开春以后运河解冻,但是两省忙于春耕,也没有闲散劳力进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