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圣天子 >

第37章

圣天子-第37章

小说: 圣天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对待手下也很是严格,就连体质最差的陈少军现在都能做的有模有样,经过了几天正规的训练和足以充饥的饭食,他身上的肌肉在快速的成型中,同他刚刚投军时的样子完全不同。

周文博教的东西并不多,也就是前世他大学时参加军训的那一套,甚至还删掉了军体拳的部分,因为他早就忘掉了这部分的内容,更怕在一众jīng通武艺的军士面前出丑。

周文博教这些东西自然是有他自己的打算和考量的,他不是想着能在这个时代里拉起来一支人民子弟兵,事实上他也不可能做到,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还完全没有达到产生这种梦幻般军队的基础。

他只是想教给这些大多是乡下出身的贫苦百姓们一些最基本东西,这些内容能让他们更加有纪律xìng,更加团结,而且这些训练的运动量不算太大,这也能让一群还是冻饿不堪的新兵能够更平缓的从百姓过渡为一个真正的军人。

事实上,周文博不但每天都要泡在cāo场上五六个时辰,他还要抽出各种空隙的时间来主持一些别的工作。这些工作能让他手下的第一支军队建立起来一种荣耀感、自豪感,只有这种产生了自己的荣耀和灵魂的军队,才是威力最大的军队,才是一只能够胜不骄败不馁的强军。

大师兄崔皓的到来可以说是对他最大的帮助。崔皓已经担任了三年的主薄,虽然对军中事务不太了解,但是在跟随周德工作两rì后,已经能出sè的完成军匠集、周家庄、军户村这三个村镇的管理,并且指挥周文博特意雇来的民夫们完成支援新兵的后勤工作。

在周文博招兵的第五天,刘猛终于可以替代周文博当一当新兵的教官了,周文博已经教明白了所有的训练内容,剩下的就靠士兵们自己的训练和掌握来进行了。

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可以说是一个人活在世上最基本的生活标准,无论是哪个时代都是如此。

周文博竭尽全力组织起来一大批庄户,通过这种近乎社会主义的大集体劳作,发挥出了极大的能动xìng,效率也大幅提高,这才能够在短短几天内就将军队大营改造了一番,并且为每天数量都在增长的新兵们供应出足够他们食用的饭菜、热水以及良好的住宿环境。

然而,在穿着方面,这群新兵还有极大的不足。

尤其是最近几rì,前来投军的多是些已经活不下去的,甚至濒临死亡边缘的人,在剔除了部分不符合征兵标准的人之后,新招来的士兵大多数都称得上是衣衫褴褛,有些人身上甚至连破布都没有,周文博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活过前面的寒冷冬rì的,为此,他需要紧急赶制出一批冬衣来。

然而在这个公元十世纪的时代里,周文博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种小农经济的情况下,没有加工衣服的工厂,他完全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这个任务。

没有条件就要自己创造条件,尤其是他目前还有一个极大的优势。

他是赵国公,他是这片土地上一万多人的主人,所有周家庄的百姓都种的是他赵国公的土地,都是他的佃户。他完全有理由有能力将这群人组织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事实上之前他所招募的第一批庄户农妇就是为了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军匠集距离周家庄不过几里地,跑的快的半个时辰就能回去。在军匠集工作的rì子里,周文博管吃管住,虽然这些饭菜没有什么油水,却也是管饱的。这些雇工们吃的是极好的,自然对于新上任的赵国公,自家的地主还是很感激的。

视每个人工作内容和量的不同,雇工们还能挣到每天五到三十文钱。

有些家中有急事请假回去一晌的庄户,便能在兰芝姑娘哪里取回自己名下的工资,虽然只有几十文钱,却也能在军匠集上打二两酱油,扯上几根红绳,还能剩下不少个开元通宝,带着回家一趟。

庄上原本还有些人暗自猜着这些邻里是不是被找国公大人拉了壮丁,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当原本蹲在村头的打谷场上晒太阳的几个闲汉看到这位平rì里面黄肌瘦的邻居竟然左手提着点酱油,右手捏着根红绳,一步三摇的走到村头,立刻就眼红起来了。

“大柱子,你不是跟国公大人出去干活了,这咋才几天功夫就回来了?”一个闲汉率先问道。

“俺娘托人捎信,说俺媳妇肚子鼓起来了,俺赶紧跟国公老大人请了个假,回来看看俺媳妇。”大柱子得意的在众闲汉面前晃了晃自己手里的东西。

“大柱子,你这是富贵了啊,出去两天就还能去集上买东西了?”一个闲汉果然忍不住了,开口问道。

“俺给国公大人干活,也就是搬搬重东西,国公大人不单管俺吃饱饭,每天还给俺八文钱,今天做足了五rì,俺便去账上支了四十文,给家里买点酱油,给俺闺女扯根红头绳!”大柱子平rì里家里穷,吃了上顿没下顿,在村里颇不招人待见,如今可谓是富贵还乡,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爽快劲。

“这才五天功夫,就能挣四十文?”几个闲汉听到这点,一下坐不住了,纷纷站起来围住了大柱子。

“俺挣得还算少的,咱庄上的王木匠,如今手底下指挥着十几个个人,一天就能挣三十文文钱!一个月就是一贯钱!”大柱子还嫌拿自己做例子不够惊人,连忙搬出了挣钱最多的刘木匠的例子。

“一个月一贯钱,一年十二个月,就是十二贯钱!我的娘诶!这十二贯钱都够买上两亩地了!”一个闲汉掰着指头输了半天,这才跳起脚来。

“大柱子,你能跟国公大人说说不,让俺们几个也去跟着国公大人挣钱,哦,不,跟着国公大人干活?”一个平rì里最看不起大柱子,见面总要羞辱他几番的闲汉此时脸上却带着平rì里只有看见周大管家时才会显露出来的刻意讨好的样子,让大柱子一下就联想起来了自家那条大黄狗摇尾乞怜时的模样。

大柱子脸上带着嘲笑的神情,对着在自己身边围成一圈的一众闲汉说道:“你们也想去?国公大人只招吃苦肯干的,有多少招多少,若是偷jiān耍滑,可小心一文钱赚不到不说,还要吃板子!”

“若是能让俺一年赚一亩地,再吃苦俺也做的!”一位闲汉似乎下定了决心,自言自语道。

就在大柱子富贵还乡的消息一天之间传遍了整个周家庄,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后悔和心动之时,周文博却正在同两位手艺人比划着。

这两位正是赵氏铁匠铺的大师傅赵铁匠,以及一天能赚十文钱的王木匠。

周文博找这两位来,却是要做纺车。

前世我党在延安之时,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自给自足,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一面南泥湾里种地忙,一面组织大批干部和群众纺纱织布,开展竞赛。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还曾在zhōngyāng直属机关的纺纱竞赛中获得了纺线能手的称号。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曾经入选初中语文课本,周文博目前还对文中的内容记忆犹新。

但是我党当年大规模使用的纺车却是最原始的手摇式纺车,我国历史早在汉代就出现了这种结构模式的纺车,但是纺织的速度和效率是极为低下的。

在元代王桢所著的《农书》中,还介绍了两种更新的纺车,一种是大纺车,一种是水转大纺车。

水转大纺车专供长纤维加拈,主要用于加工麻纱和蚕丝。麻纺车较大,全长约九米,高三米左右。它与人力纺车不同,装有锭子三十二枚,结构比较复杂和庞大,有转锭、加拈、水轮和传动装置等四个部分。用两条皮绳传动使三十二枚纱锭运转。这种纺车用水力驱动,工效较高,每车每天可加拈麻纱一百斤。

第六十五章欲收卒心破万难(四)

周文博原本虽然知道这种机械,可惜对其样式和具体的构造早就记不清楚了,然而得益于他智力值突破八十点时奖励的技能,他不但能够清楚的记忆起来这种水利机械的结构,还能动手将它画下来。

这等水利机械的纺麻速度大约是手摇式纺车的三十多倍,这种纺车的工艺技术水平,即使是同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纺纱机器比起来也是不落下风的。

这个时代,高产的棉花还未能传入中原地区,社会底层百姓也只能穿的起葛、麻等材质的衣服,若是这种水转大纺车能够提前几百年问世,周文博就能给自己麾下的军士迅速的制造出来能够蔽体的全套麻衣,也算是一种福利了。

赵铁匠和王木匠看了半天设计图,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向周文博询问,一直过了一个多时辰,两个人商量了一番,这才应了下来。

“国公大人,您设计的这种纺车可真是巧夺天工啊,能借用水力来同时转动三十二枚纱锭,不但不用浪费人力,还能大量纺出纱线来。我和赵铁匠商量一番,若是带上手下徒弟全力制作,大概三rì就能做出来第一辆!”这套机械主要还是木质结构,因此是由王木匠来向周文博禀报。

“很好,这几天你们需要什么,随时可以通知我,若是你们能在三rì内造出来这个纺车,并且能够顺利投入使用,我赏你王木匠二十贯钱,赵铁匠十贯钱!凡是参与制造的徒弟,也都个个有赏!”

周文博原本还担心这位王木匠是否能够完成这个看上去很是复杂的机械,但是听到了这王木匠满怀信心的打下了包票,就知道自己还是不经意间小瞧了古代的劳动人民。

自从崔皓担负起了一应民政工作后,老管家周德终于解放了出来,他也被周文博许可回到洛京城中去。

“德叔,此次回到洛京城中,希望您能帮忙多收些葛麻和蚕丝,我这边组织起人来纺纱织布,好为新兵们制作些衣服鞋帽。另外带我向母亲,还有我的两个侍女问好,还有十八天就是我再度入宫当值之时,我会在半个月后起身回京,让她们莫要过于牵挂了!”

周文博还是很尊敬这位将毕生光yīn奉献给了周家,多年以来一直勤勤恳恳的老管家,因此还特意在周德回京之时前来送行。

“少爷,从老爷去了以后,咱这偌大的赵国公府,就靠您支撑着了。老奴我一把年纪了,辛苦点不算什么,少年你可千万要保重身体,千万不要过于劳累了啊!”

周德这几rì来可是亲眼看到自家平rì里养尊处优的小公子天天在大校场上一站就是一整天,夜里还要挑灯看新兵征募已经造册的资料,还有由崔皓和兰芝负责的民政方面的情况以及账单的流水,同时还要在军政两方面都随时做出指挥和决定方针,这样一天竟然睡眠时间不足两三个时辰,这让并不知道周文博夜不能寐的老管家当真是又敬佩又担心。

“我会注意的,德叔,一路顺风!”周文博拍了拍老管家的肩膀,郑重的说道。

就在这一天,加上最新招募的士兵,周文博招募的新兵数量终于超过了一千人,《千人成军》任务就差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用rǔ虎军符为每个将士盖上一个类似于刺青的虎头标识,这样就能得到系统的认可,完成任务。

值得周文博欣慰的是,在这一周里,由于第一天招募的士兵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所有的新兵都能认真的完成周文博对他们进行的基础训练,进步之快也超出了周文博的预料。

事实上,周文博也是偶然间听到两个士兵之间的交流才知道自己士兵训练速度惊人的原因。

在周文博前世作为一名大学生参加军训时,很多人是把这个过程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