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591章

晋霸天下-第591章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半路上,华安看向王猛,正色问道:“本将以军粮赠予百姓,解了百姓的燃眉之急,这么做算不算是功德呢?”

王猛闻言,指着华安,大笑道:“关中民心,尽为将军所得,何须多言,哈哈哈!”

见王猛一句话说出了自己心里最隐秘的目的,华安心里大为惊叹,这个王猛果然是学富五车,而且性格耿直,说话一点也不拐弯抹角。

华安赞许的看向王猛,轻声问道:“王猛,如今赵国大乱,以你之见,日后天下格局将会如何演变,我大晋王师是否可以顺利收复中原,何时出兵最为妥当。”

王猛闻言,笑道:“将军太高抬在下了,天下格局如何演变,在下区区一名书生,岂敢胡言乱语,免得贻笑大方。”

“诶,你就不要谦虚了,说说无妨,没人会取笑你的。”华安坚持让王猛说出自己的见识。

见华安执意问计,王猛思虑了片刻,正色道:“当今天下大势,仍以赵国最为强大,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赵国最精锐悍勇的兵马,皆在邺城方向,有如此多的精锐兵马,足以匹敌天下任何兵马,只是石虎暴亡,诸子夺位,在持续的消耗中,赵国的精锐兵马,早晚要消耗待尽,只是目前,仍是赵国最强,而在赵国之外,自然是以大晋朝廷最为强大,其次,便是东北的燕国,燕国虽附属于大晋,但与大晋朝廷并非一心,在赵国日益衰落之际,燕国极有可能与大晋朝廷争夺中原的土地,只是中原归属谁家,在下也无法判断。”

“你的意思是,赵国衰落之后,燕国将会与大晋争夺中原的土地。”华安轻声说道。

其实,这都是明知故问,华安对燕国入主中原的这段历史,还是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的,而且,从秘密潜入辽东的聪士回报,燕王慕容俊已经集结了二十万精兵,准备进攻中原。

“没错,当今天下,除了燕国,没有哪一方势力,可以与大晋朝廷匹敌,赵国衰落之后,中原要么归晋,要么归燕,又或许分崩离析,进入群雄争霸的乱世。”王猛正色说道。

华安笑了笑,夸赞道:“你说的很好,不过,以本将之见,赵国衰落之后,中原将先进入群雄争霸的乱世,而后,才是我大晋与燕国争夺中原。”

正文第五百九十一章邓羌

说着说着,王猛便与华安一同进入晋军大营,见亲卫军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王猛赞不绝口,并表示亲卫军的实力不在邺城精兵之下,是一支足以傲视天下的雄师。

在中军大帐之内,华安与王猛又先后谈论了当下关中的情形,对于关中的形势,王猛的见解与华安大致相同,都打算先稳定关中,将关中建设成可靠的后方基地,而后,根据中原方向的形势,挥师东进。

对于关中众多的山贼和土匪,王猛的意见是剿匪并存,先用优厚的条件招抚山贼,并将其编入军队,若这些匪徒不肯归顺,则全力剿灭。

在华安表示围剿匪徒耗时耗力,短时间内无法奏效之时,王猛则建议,要在关中训练一支新军,并利用这些不合作的匪徒,作为训练新兵实战之用,如此,即训练了新军,又消灭了匪徒。

华安觉得这个思路很好,便决定在关中招募新军,组建全新的关中军团,这个关中军团,便由王猛负责,考虑到关中民风彪悍,胡人众多,华安打算征兵六万。

当华安给予王猛官职,让其负责组建六万关中新军的时候,王猛则表示自己一人能力有限,而训练新兵需要众多的人才,于是,建议华安发布求贤令,广招关中的各路人才。

华安也觉得关中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既然有王猛这样的大才,就一定还其他的人才。于是,连忙按照王猛的要求,发布了求贤令。

不仅是军事方面的人才,其他方面的人才也大量招募,并给予优厚的待遇。

华安的求贤令下发之后,关中方向,果然有众多的人才前来应募,各种人才将晋军大营的辕门都挤倒了。

华安看了一眼,足有上万人,其中。以军事人才最多。从这些年轻人的身材,可以看出他们都是有武功的人才。

作为将领,弓马娴熟、武功高强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因此。考验他们的第一个科目便是武功。

华安从军中挑选了几千名士兵。让这些前来应募的人才。与自己麾下的士兵过招,赢了便是武功高强的人才,可以录用。输了便是武艺不精,让其回去继续练习。

经过第一轮的筛选,便有大半的人才被挡在了门外,有许多应募的人抱怨难度太高,可华安说了,这些与他们过招的都是军中的普通士兵,连士兵都打不过,怎么可以成为将领,作为将领,必须要有好的武功,如此,才能作为全军的表率,从而增加大军的士气。

华安看了一下,通过第一轮考核的人才有千人之多,华安可不需要一千员将领,于是,又让两名士兵对阵一名前来应募的人才,能同时打败两名士兵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武功比较高了。

如此,一轮下来,又淘汰了许多,三人攻一,四人攻一,最后,能同时打败五名士兵的人才,还剩下五十多人。

华安对这些人非常的满意,在战场上,能够以一敌五,这绝对可以为将了,至少可以作为偏裨之将。

经过一上午的考核,这些前来应募的人才也累了,华安决定让他们暂时休息一下,待下午的时候,从军中挑选武功高强的武将与他们对阵,赢了的直接任命为新军的军主,输的为副军主和营主。

下午的时候,华安亲自从亲卫军之中挑选武功高强的武将,让他们与前来应募的人才过招。

五十名武功高强的武将与应募人才的过招是非常精彩的,比赛场上,时不时的传来喝彩之声,就连华安也时不时的大声叫好。

经过激烈的比赛,在这一轮之中,通过的人才仅剩十名,这十人将直接被任命为新军的军主。

“大哥,您看,这十人的武功都超过了亲卫军的将领,真是了不起,看来关中果然卧虎藏龙,有不少人才啊!”王三感慨的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这几个人的武功的确不错,不过,看了这么久,我这双手也痒痒了,下一轮,我亲自挑战他们。”

“大哥,刀剑无眼,万一有个闪失……还是算了吧!”王三不同意华安的举动。

“诶,身为全军主将,岂能惧怕闪失,就这么定了,拿兵器来。”华安下定了决心。

很快,华安惯使的偃月刀被部将抬了上来,华安举起手中的偃月刀,轻轻摆弄了几下,看向台上的十名勇士,大声道:“各位勇士,你们通过了所有的考验,至少可以作为新军的军主,现在,本将要亲自试试你们的武功,若是你们打得赢本将,本将会申报朝廷,封你们为有名号的将军。”说完看向十名勇士。

“真的么,只要打赢了你,就可以做将军。”一名粗鲁的勇士,指着华安,直截了当的问道。

见此人如此不知礼数,华安麾下的众将都连连皱眉,但华安却并没有生气,他喜欢这种直性的汉子。

“军中无戏言,不过,你们也要先打败了本将才行啊!哈哈!”华安自信的吼道,声音雄浑高亢。

在华安的心中,这些勇士虽然武艺高强,但未必是自己的对手,而他要与这些勇士过招,一是手痒了,想要好好较量一番,二是想通过一番较量,了解这些勇士的实力,也好给他们安排更高的职务。

“好,说话算数,我先来。”粗鲁的汉子绰起一杆长枪,走了上去,要与华安比武。

见此人身材魁梧,威风凛凛,华安可以感受到,此人的武功不弱,是个难得的武将之才。

“壮士,只要你打赢本将,本将便立刻封你为将军。”华安说着,举起偃月刀向前攻去。

“哈哈!那就太好了,想不到我可以做将军了。”这名勇士举起长枪向华安冲去。

二人刚一交锋,便都感受到了对方的实力,尤其是华安,在与这名勇士交兵的一瞬间,感觉臂膀一阵酸麻,甚至,不由自主的向后倒退了几步。

强者交锋,比赛自然是十分的精彩,在华安与这名勇士比拼的时候,周围的将士都连声叫好。

华安作为三军主将,自然不能在将士们面前认输,而那名勇士也是个不服输的主,双方大战一百个回合,居然不分胜负,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为惊讶。

“停,一百回合已到,比赛结束。”就在这时,王三大声打断了比赛。

那名勇士猛的后退几步,大声问道:“还未分出胜负,不行,要接着打,除非,封我为将军。”

华安笑了笑,收起兵器,轻声问道:“壮士的武功果然厉害,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邓羌,安定人氏。”这名勇士直截了当的回道。

华安点了点头,大声说道:“能和本将大战一百回合,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本将现在就任命你为将领,可以统领一万人马,可以吗?”

“好,太好了,那我以后就是将军了。”邓羌高兴的吼了起来。

由于消耗了太多的体力,华安暂时放弃了继续与其余勇士的比武的打算,并与王猛一起研究如何招募新军。

王猛的意见是在整个关中招募最优秀的士兵,以前曾经有过参军经验的军人优先,并决定让这些前来应募的勇士作为军官。

华安赞同王猛的意见,并给予了绝对的支持,让王猛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不过,王猛的目光不仅局限在军事方面,在经济,民生和吏治等方面,都很有涉猎,他向华安提出了许多治理关中的策略,比如,根据关中多民族的特点,建议华安加强民族团结工作,让所有民族的百姓,都可以和睦相处,另外,根据关中渭水及其支流纵横的特点,建议鼓励百姓开垦荒地,以增加作物的收成,华安听完之后,都觉得很有道理,并让王猛放心大胆的去干。

华安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便是将整个关中的所有大事都交给王猛负责,让王猛全面发挥自身的能力,将关中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路不拾遗。

可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了华安的面前,那便是朝廷的态度,眼下,关中刚刚被拿下,报捷的文书也送往了建康城方向,对于朝廷将如何处理关中,华安无法预测,不过,为了北伐大业,他相信朝廷会让他都督雍州诸军事,因为,如果派遣一个无能的将领前来接替自己,那么,辛辛苦苦打下的关中,有可能会立即失去。

不过,一切都要等到朝廷下发诏令之后,才能得知,在朝廷诏令下达之前,华安要做的便是全心全意的准备征兵事宜。

在建康城方向,华安率军拿下关中的消息,让整个朝廷都沸腾了,对于华安取得的巨大胜利,朝廷的大臣之中,有高兴的,也有嫉妒的,但总体上都觉得这是好事,应该鼓励,更有大臣建议,让扬州军团和荆州军团一同北伐,集三路大军的威力,彻底的收复所丢失掉的土地。

正文第五百九十二章帝位三易

大晋朝廷的文武官员,经过一番争论,决定采取稳妥的方式,让三路主力人马积极备战,并根据邺城方向的形势,伺机北伐。

对于刚刚被收复的关中平原,由于形势还不稳定,朝廷下令让华安都督雍州诸军事,尽快稳定关中的形势,并根据形势,伺机东进。

朝廷的旨意,很快便下达到了三路军团,华安开始全力经营关中,并密切关注邺城方向的形势,桓温的荆州军团主力进入荆州北部区域,并将中军大帐设在了战略要地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