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590章

晋霸天下-第590章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经过半个多月的征战,晋军二十余万人马的粮草已经严重不足了,若是在分拨一部分给长安城的百姓,大军的粮草就更不足了。

“就算不分拨粮草给百姓,我军的军粮也支撑不了多久,眼下,我军已经在关中站稳脚跟,接下来的当务之急,便是尽快将南郑城的粮草运往关中,越多越好。”华安正色说道。

王三点头道:“大哥说的是,为了在关中站稳脚跟,我军必须尽快运粮了。”

华安拿出怀中的地图,开始思考如何快速有效的将南郑城的大量粮草运往关中,目前,从南郑通往关**有五条道路,祁山大道最为平坦,最有利于粮草的运输,但这条路是最远的一条道路,来回搬运粮草,实在是浪费时间。

其余几条小路,虽然距离较近,但道路崎岖难行,运输粮草颇为不便,难以在短时间内大量运粮。

若是按照五路同时大量运输粮草的办法,则需要再次征发大批的百姓负责运输粮草,而这样一来,将大大损耗梁州的经济和农业,是华安不愿意看到的。

思前想后,华安觉得,必须有一种简洁高效的运粮方法,以满足汉中运输大批军粮前往关中的需求。

华安拿着手中的地图,来回的观看,突然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河流走水路运输物资。

这条河流自然就是紧靠褒斜道的褒水,褒水靠近南郑城,城中的大量军粮,可以利用船只从褒水的下游向上游逆流运输。

但有一个问题是,在褒水的下游,河水既宽又深,可以通行大型的船只,但在上游的位置,河道很窄,水深也很浅,小船都无法通行,也就是说,褒水并不能直接通向关中,而只能通到二百余里。

但这已经非常不错了,要知道从南郑城,沿着褒斜道通往郿城,至少有三四百里的路程,若是利用褒水运输二百里,剩下的一百余里,运输的压力就小了很多,况且,在郿城以南,还有一条小河,是渭水的支流,可以通船的距离足有五十余力,只要这两条河流充分的利用,便可以大大减轻陆路运输的压力。

也就是说,从南郑城将军粮运往郿城,有近三百里的距离是用水运,而中间需要陆路运输的距离不足百里,如此一来,除了翻越秦岭的不足百里需要加强人手之外,两头的水运,所需要的人力很少,要知道,水运的效率是陆路运输无法相比的。

为了进一步增加运输的效率,华安还打算将水运分成两段,在从南郑城发粮的时候,用大船运输,以提高效率,在进入上游,大船无法通行的区域,改用小船运输,在小船无法通行的源头区域,在将军粮用辎重车运输。

华安思虑周全之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身旁的将领,众将领在听了华安的运输方案后,无不拍案叫绝,认为可行。

在分析了每一个细节的步骤后,华安终于下定决心,利用褒水和褒斜道大量运输粮草,在郿城设立一个大型军粮仓库,以储存南郑城方向运来的粮草,同时,在长安城之中,修建更大的粮仓,毕竟,长安才是关中的核心,控制长安,才能更好的掌控关中。

从郿城将军粮运往长安,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需沿着渭水一路向东,便可轻松的抵达长安,若要运往潼关,那就继续东进,进入潼关即可。

在关中,几乎所有的重要城池,都在渭水及其支流的边上,运输粮草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华安正式下达命令后,关中方向,辎重营的将士们开始大量造船,以便于运输粮草,而汉中方向,则将准备好的军粮装上船只,并沿着褒水一路向北运输。

华安派遣一万名后备军团的将士,推着山地辎重车前往褒斜道,准备运输从褒水运来的军粮,而后,再将这些军粮运往郿城附近的渭水支流,搬运上船只,通过船只顺流而下,将军粮运往郿城。

这种运粮的方式,大大节约了人力,运粮的效率大为提高,短短的半个月之内,便有十万旦军粮,被运进了郿城,而后转运到了长安。

在缺粮的日子里,华安将军粮无偿送给长安城的百姓,从而避免长安城出现大规模的饿殍,这一行为既避免了长安城的动乱,也让长安城的百姓对华安感恩戴德,可以说,在短短的几日之内,长安城的民心已经尽数为华安所得。

损失一些军粮对华安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但得到民心对于华安来说,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在城内缺粮的日子里,华安免费为长安城中的百姓提供粮食,这一步棋算是彻底走对了。

南郑城的军粮在源源不断的运往长安,看着长安城中堆积的军粮越来越多,华安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只要拥有足够的粮草,华安有信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掌控关中,从而以关中为基地,杀出潼关,收复中原。

正文第五百九十章王猛

自从石苞仓惶败走武关,关中方向的形势基本上稳定了下来,绝大多数的赵国官员和将领都上表请降,表示要归顺大晋朝廷。

但仍有少数赵国将士不愿投降,并盘踞在各个山头,与山贼土匪勾结,四处抢劫危害百姓,给关中的百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同时,也威胁晋军的粮道,沿渭水支流运输的军粮,不时遭到劫掠,虽然被劫掠的粮草仅是晋军军粮的一小部分,但对华安来说,也是不可容忍的。

为了将关中建设成进攻中原的基地,这些零星分布的土匪,必须全面清除,一个都不能留下,否则,一旦主力人马进入中原,这些零散的散兵游勇将给关中带来无穷的破坏,从而让华安有后顾之忧。

关中八百里秦川,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各种山头名目繁多,若要逐个清除躲在山中的山贼土匪,是一件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只怕将这些山贼清除干净之后,中原已经是另一番格局了。

关于如何剿灭关中众多的匪徒,华安觉得自己必须好好的深思熟虑一下,以免有所疏漏。

“大哥,长安城中已经有米粮出售,我军是否还要继续派粮。”王三走进大帐,正色问道。

华安站起身来,向前走了几步,轻声道:“长安城中虽有米粮出售,但那些从城外逃往城内的穷苦百姓根本就没有钱财,若是我军不继续派粮。他们岂不要饿死。”

“大哥,可这样一来,一下子多了几十万张嘴,军粮消耗多了数倍,我军的负担大增,总不是长久之计吧!”王三蹙眉说道。

华安闻言,举得是这么个理,若是无止境的为长安城的百姓提供米粮,会大大增加后勤的负担,让后备军团的大量人马忙碌在运输的道路上。

“关中还未完全稳定。在完全稳定下来之前。让后备军团的将士们辛苦一下,继续为穷苦的百姓提供米粮。”华安下令道。

“大哥,为穷苦百姓提空米粮,倒是没什么说的。但一些富得流油的富人也贪图这点小便宜。居然穿着丝绸前来领取粮食。”王三气愤的说道。

“哈哈!贪图小便宜才是平民百姓啊!若是百姓们都胸怀大志。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那才可怕啊!好了,我们去派粮的街道看看。”华安说着向外走去。

很快。华安便抵达了长安最大的街道,并出现在了派粮的地方。

抬眼望去,只见排队前来领粮的百姓络绎不绝,有衣衫褴褛的穷苦百姓,也有身穿丝绸的富人,为了区区一日之餐,如此多的百姓不辞辛苦的前来排队,若是穷的食不果腹也好理解,但那些身穿丝绸的富人,也来受这个罪,就让华安觉得好笑了。

“大哥,您看,这么多的百姓,有一多半都是买得起粮的,却都来领取免费的米粮。“王三指着众多的百姓,轻声说道。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不要这么小气,和民心所向相比,这点粮草真的不算什么,让这些平民百姓占一点便宜又如何,哈哈!”

看着这些百姓领取到军粮时的兴奋表情,华安觉得很有意思,在石虎统治时期,赵国的广大区域,百姓都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和虐待,此时,关中被收复,华安就是要尽可能的优待百姓,以让百姓心里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心甘情愿的服从大晋朝廷的统治。

华安仔细的看向人群,却见一名身穿麻布短衣的青年,在派粮的位置看了一眼,然后笑着走开了,而并未加入排队的行列。

“这个青年人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一定是个胸怀大志的人才。”华安看向这名青年,小声说道。

王三点头道:“是啊!这个青年,身穿麻布短衣,一看就是出身贫寒,却不为一日之米粮动心,果然有几分骨气。”

华安再仔细一看,这名青年人,眉清目秀,眼神之中透露出一股让人折服的英气,这是一种极度自信的眼神,这足以说明此人有过人之处。

“走,我们过去看看。”华安说着向这名青年走了过去,王三则紧随其后。

见华安向自己走去,这名青年毫无战战兢兢的紧张感,而是坦然自若,就犹如平常一般,嘴角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百姓们都在排队领粮,为何你要淡然而去,这些米粮全是白送,你就不需要吗?”华安轻声问道。

这名青年一面捉掐虱子,一面淡然回道:“回将军,在下虽然贫寒,但买米的钱还是有的,为何要不劳而获呢?”语气不卑不亢,坦然自若。

“好,有志气,你叫什么名字。”华安大声问道。

青年人微微一怔,随即回道:“在下姓王,名猛,字景略,北海人,不知将军是?”说完看向华安。

“王猛。”华安闻言大惊,这个历史上辅助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为‘功盖诸葛第一人’的王猛,居然就站在自己的面前,而且,看的出来年纪很轻,比自己还要小几岁。

见华安愣着不说话,王三介绍道:“年轻人,听好了,这位便是我军主将华将军。”

“王猛见过华将军。”王猛见眼前之人就是华安,连忙拱手行了一礼。

“不必客气,快快请起。”华安伸手一扬,示意王猛起身。

此次,王猛跋涉几百里,从华山前往长安,最重要的目的便是前往拜见军营拜见华安,从而见识一下,这个著名的晋军将领,是不是像传言的那么优秀,以确定是否值得跟随。

毕竟,王猛在深山苦读多年,为了就是有一个展现才华的机会,而只有得遇明主,他的满身才华才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初见华安,王猛心里还算满意,至少华安的身形和气质与传言的一致,甚至比传言还要优秀。

在长安的街道上,能遇到王猛这么优秀的人才,是天意的安排,岂能错过,华安心下起了招募之心。

“王猛,本将见与你有缘,不如前往本将的大帐,畅谈一番如何?”华安真诚的邀请道。

王猛笑了笑,正色道:“猛从华山赶往长安,就是为了一睹将军的风采,既然将军有请,猛岂能不遵命,哈哈!”话语间显得极为洒脱。

见王猛前来长安,是专门为了见自己,华安心下更是大喜,这说明王猛有意投奔,至少已经有了这个心思。

“哈哈哈!”华安大笑几声,大声道:“王猛,上马,随本将前往大营,见识一下本将亲卫军的风采。”

“王猛遵命。”王猛跨上战马,随华安向晋军大营方向行去。

在半路上,华安看向王猛,正色问道:“本将以军粮赠予百姓,解了百姓的燃眉之急,这么做算不算是功德呢?”

王猛闻言,指着华安,大笑道:“关中民心,尽为将军所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