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飓风 作者:[苏联] 谢苗·茨维贡 >

第14章

飓风 作者:[苏联] 谢苗·茨维贡-第14章

小说: 飓风 作者:[苏联] 谢苗·茨维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打算到城里去,想看电影。”

  济娜疑惑地说:“这个故事留着骗别人吧,说不定找了个漂亮姑娘?”

  “暂时还没有找到,但是打算去找,得治一治这心病。”

  “忍耐一下,准尉,等战争结束,我来给你治。”

  “你自己在姆伦斯基面前说,你不是医生,你不会治病。”

  “你这个怪人,并非神仙才能烧陶器,没有学不会的手艺。说不定在这段时间内我能学会治你的病。”济娜说着,突然往姆伦斯基的屋里跑去。

  “济娜,你今天怎么了。这副疲惫不堪的样子?”姆伦斯基问道,站起来迎接她。

  “不,没什么,少校同志,就是有点累了。我来请您批准我去波多利斯克看望伤员。”

  “好样的,这个想法很好。伤员们会很高兴,而我们也能了解一下,他们在那里治疗得怎么样。坐下,等我十分钟,我给你一个小小的任务。”

  济娜在破旧的,沾满油迹的沙发上坐下,姆伦斯基走到另一个房间,回来时手里拿着一只柳条筐,一个军用水壶,还有一包东西。

  把这些东西放在济娜身旁的沙发上说:“这筐食品和这壶酒捎给谢苗,邦达连科,让他好好养伤,而这一包你留着在路上吃。”

  济娜脸红了,回答说:“您给邦达连科的礼物我带着,我们正应该去慰问他。至于我,我不想吃您的东西。红军的口粮完全够我吃的了,把这东西留下自己吃吧。”

  “济诺奇卡,不要见外。作为你的同志,我是诚心诚意的。这些食品是我从前的一个学生昨天给我带来的,他现在是附近卡拉索夫农庄的主席。我和你象兄妹那样来分享,你自己吃不完,就给娜塔莎。”

  “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谢谢。”

  济娜刚走出去,电话铃响了。火车站站长通知说,运送姆伦斯基支队的增补人员的列车将于下午一点整到达,停在备用线的卸货站台上。姆伦斯基叫来阿利耶夫和赫瓦特上尉,吩咐他们前去迎接并把来人安置在支队驻地。

  列车稍稍晚点到达。车刚刚停稳,一个高个体态匀称的陆军大尉从第一节车厢跳到站台上,他穿着压得平平整整的军大衣,紧紧地系着皮带。他把手靠近草绿色军帽的帽檐,清楚地向政委报告:“大尉同志!六百名边防军人前来接受您的调遣,继续为祖国服务。报告人:边防军第21分队参谋长斯米尔诺夫大尉。”

  阿利耶夫同他握手表示欢迎,又对赫瓦特上尉说:“把汽车开来,直接靠近车厢。”

  下午三点,支队驻地响起了边防军战歌。汽车来了个急转弯,停下了。身穿冬装的心情激动的边防军人从车上跳下米。晚上,休息后又洗过澡的增补人员,排着整齐的纵队,精神焕发地向俱乐部走去,一路上吸引来一大群孩子。

  “喂,戈尔什科夫同志!唱一个我们最喜欢的歌儿。”斯米尔诺夫大尉对带队的一位年轻中尉说。

  中尉笑了笑,咳了一声,好象试试嗓子,就用柔和悦耳的男高音唱起来: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罩着柔曼的轻纱,

  卡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声象那明媚的朝霞。”

  刹时边防军人都跟着唱起来,歌声越来越大了,汇成强大的声浪。妇女们从窗户向外看,对着战士们微笑。有人悄悄用手帕擦去眼泪——这首战前流行的歌曲使人感到如此亲切!人们惦念着在远方战斗的亲人,就连这些年轻的、愉快的,走起路来靴子上的铁掌把石子路打得直冒火星的战士们,也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会遇到什么……

  在俱乐部里,戈卢霍夫棉纺联合企业的青年女突击手们热情地欢迎边防战士,向他们赠送了棉袜子、手套、围巾、刮脸刀和手帕。

  “请原谅,中尉同志,我不知道该怎样称呼您的名字,但我想把自己亲手做的荷包留给您作纪念。那里面有我的地址,如果在前线感到忧闷,就请写个信来,我是乐意回信的。”

  戈尔什科夫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长着一对绿色的,简直是象宝石般的眼睛的标致姑娘,这时在他褐色的眼睛里闪出了光芒,一片红晕涌上了他那晒黑了的面颊。他胆怯地接过荷包,用手抚摸着它,看着姑娘说:“多谢您的礼物。您叫什么名字?”

  “奥列霞。不过叫什么都没关系,反正要忘掉的。”

  “我叫尤里。”

  “尤尔科,这是按我们的叫法。”她笑了。

  “那么,您是乌克兰人?”

  “我妈妈是俄罗斯人,而爸爸是乌克兰人,他在前线牺牲了,现在只剩下我跟妈妈两个人了,”奥列霞悲伤地说道。戈尔什科夫深表同情,想安慰她一下,把手放在她的肩上。

  姑娘没有理解他的心意,急忙把他的手从肩上甩掉,迅速向大厅的另一边走去,回到女伴中去了。激动的,不知所措的戈尔什科夫低着头,也向自己人那边走去……

  姆伦斯基少校详细地阅读了关于斯米尔诺夫大尉的材料以后,把他找来:“尼古拉·斯捷潘诺维奇:你是军事学院毕业的有经验的指挥员,熟悉参谋工作。而我们从敌后突围去‘大地’的时候,失去了优秀的参谋长谢廖金大尉。他是个出色的指挥员,象你一样,战争爆发时刚刚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我跟政委阿利耶夫商量了,如果你不反对的话,我们推荐你任特务团的参谋长。”

  “我认为这是莫大的光荣,要尽一切力量做好工作,不辜负你们的信任。”

  “那么请坐到桌旁来,我们商量一下有关新来的边防军人的事。我想,你是了解他们的。”

  “当然。到您这里来的同志们,是我们分队的生还者,他们属于西部边防军区,在彼列梅什里地区守卫同波兰的边界。都是一些可靠的,经过战斗考验的人。我敢说是些英勇的,无所畏惧的人。尤其是戈尔什科夫中尉哨所的边防军人,他们歼灭了五百多名德军官兵,烧毁了十辆装甲车,摧毁五辆坦克并在夜间突围出去同红军部队汇合。”

  “戈尔什科夫中尉现在在哪里?”

  “在这里,在诺金斯克,他很快就会到指挥部来的,”斯米尔诺夫大尉回答说。

  姆伦斯基推开门,看见自己的通讯员叶罗费耶夫·彼得·叶罗费伊奇,这是个头发灰自的中年红军战士。

  “叶罗费伊奇!马上找到戈尔什科夫中尉,请他到我这里来。”

  “我在这里,少校同志!”年轻的中尉应声说,急忙从靠墙的木椅上站起来。

  “好极了!请到这边来,”姆伦斯基招呼说。戈尔什科夫不知为什么红着脸,走进办公室,啪地一下立正,敬了个军礼。报告说:“第5哨所所长中尉戈尔什科夫!”

  姆伦斯基向他问好,接着说。

  “我同政委阿利耶夫已经从同志们那里听说你在战斗中非常勇敢。你完全适合作侦察连的连长。如果没有意见,我们就马上任命。”

  “我同意。搞侦察可以说是我的理想。”

  “很好。可以认为,我们已经谈定了。你的副手是老资格的海军军人,我们支队的灵魂,苏联英雄瓦库连丘克海军准尉。我想,你们会合得来的。”

  戈尔什科夫点头表示赞同:“哈桑·阿利耶维奇,请你今天就起草命令。”

  “我抓紧去办。”阿利耶夫答应道,一点着一支烟。吸起来。然后看看戈尔什科夫,又看看姆伦斯基说:

  “伊万·彼得罗维奇!市委书记谢利瓦诺夫已不只一次找我,要求组织一次党政积极分子同前线战士的联欢。人们想见一见我们的英雄并听听他们讲话,这个要求是合理的。”

  “当然,我们支持。正好,还有你,戈尔什科夫中尉,讲一讲在战争刚开始的那些日子,你们的哨所是怎样同法西斯分子搏斗的。”

  “这有什么可讲的!参加战斗了,象别的哨所一样。只是我们,你们看到了,走了好运,还活着,而我们的许多伙伴却倒在国境线上。”

  “不要谦逊,中尉,要经常讲讲我们官兵的英勇事迹,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阿利耶夫说着又冲着姆伦斯基问道;“伊万·彼得罗维奇,您是不是也讲一讲话?”

  “看在我一向尊敬你的情分上,哈桑·阿利耶维奇,饶了我吧,你知道,我算是个什么演说家,况且事情忙得很。你最好让赫瓦特、济娜、瓦库连丘克等人去参加联欢,我想新来的同志中也有不少英雄。”

  戈尔什科夫中尉问道;“政委同志,讲话安排在什么时候?”

  “我想,是明天吧,”阿利耶夫回答道。

  “那么,请允许我去准备,要不时间不够了。”

  “去准备吧,中尉,不过讲话不要照稿子念,要用自己的话来讲,你是有得说的。要讲出边防战士的名字,一切都要讲得具体。”

  “少校同志,打仗我算是学会了一些,而演说可不行。但是既然您和政委命令我来讲,我就尽可能地完成这个任务。”戈尔什科夫微笑着说。

  “那么,我们就不再耽误你的时间了,”姆伦斯基回答说。

  戈尔什科夫走后,姆伦斯基站起来,在办公室里走了一圈,又回到桌子旁,对阿利耶夫和斯米尔诺夫说:“我建议把特务支队的红军战士编为我们团的第1营,任命上尉赫瓦特为营长。第2营实际上是现成的——由边防军人组成。营长应由原边防纠察队长博亚尔斯基担任,他在边境的战斗中以及在率领警备司令部的边防军人突破敌人包围时,都表现得很好。第3营包括从摩托化独立营来的同志,市委派来押送俘虏的共青团志愿人员以及未编入第1营的原特务支队和边防军人员。第3营营长是利瓦诺夫。各营的政委我们将请诺金斯克市委书记谢利瓦诺夫志推荐。”

  “同意,”政委简捷地说。

  “我也同意,”斯米尔诺夫说。

  “那么你们今天就起草命令,明天就着手组建各营。我马上去市委找谢利瓦诺夫同志,请他给我们团选派党的工作者来担任各营的政委。”

  “伊万·彼得罗维奇,我们的连长不够。”阿利耶夫说。

  “各哨所所长可任命为连长,选拨在战斗中表现好的战士作指导员和排长。这样的同志我们这里有很多。”

  “这样就够了。”

  姆伦斯基走出办公室后,阿利耶夫站起来,从保险柜里拿出一本厚厚的布皮花名册,其中有支队原有指挥员和新来的同志的名单,并附有简要的履历和鉴定材料。他对斯米尔诺夫大尉说:“现在我们来挑选连级指挥员.”

  阿利耶夫在桌旁坐下,打开文件夹,开始读指挥员花名册。这时候有人敲门。

  “进来!”阿利耶夫喊了一声。

  身上沾满雪花的戈尔什科夫中尉走了进来。

  “政委同志,我来请您给出个主意。”

  阿利耶夫站起来:“发生了什么事?”

  “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还得您出个主意。今天早晨副排长扎鲁宾从短期休假回队后情绪非常不好,他又要请假回家。”

  “副排长扎鲁宾出了什么事对?”

  “政委同志,据说他在你们支队里是个最快活的手风琴手,又是个很勇敢的侦察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