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时行 >

第228章

宋时行-第228章

小说: 宋时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周刊而今已到了太子名下,他们自然不好出手。

坊巷中,流传那份名单是你所为,他们若找不到出气的地方,必然会寻你麻烦……小乙,你觉着而今你这状况,能否抵挡得住那些人联手之威呢?若不能,则祸不远矣。”

玉尹心里一沉,顿时沉默。

他倒是知道那谣言是谁传出……

说起来,陈东等人倒也不是恶意,只是看不惯李若水等人的手段,才故意制造谣言,为的是把玉尹捧起来,让李若水等人白高兴一场。可如此一来,却真个让玉尹站到了风口浪尖。

黄裳叹了口气,接着道:“我也知道,这件事怨不得你,是李若水等人所为。

可问题是,你把大宋时代周刊交给了太子,令李若水等人算计落空。他们这般作为,虽说下作,有些私心,但却不想置你于死地。但你把周刊给了太子之后,朱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李若水等人的势力驱逐,你便等于成了他们的敌人。

我不说品行……此事与品行无关。

既然你们已经成为敌人,那么李若水他们,便不会再对你有半分心慈手软。所以,若白时中李邦彦那些人对付你的时候,李若水李纲之流非但不会帮你,甚至有可能落井下石。小乙,你觉得你而今能否抵得住满朝大臣的联手陷害呢?

我敢说,若真如此,太子定会袖手旁观。

哪怕是老朱家,也不可能出面说项,了不起为你照顾家人,便不会有任何举措。”

玉尹的脸色,刷的一下子变得惨白。

他可从没有想过,会面临如此局面……

玉尹绝不是什么议和派,也非什么投降派。内心里,他甚至是坚定的主战派……

只是,他不赞同李纲李若水那些人,没有任何章法的行动。

也正是这样,使得他在不知不觉中,便成为两派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局面,与当年的东坡居士何其相似?

他赞成变法,又不赞成王安石那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以至于夹在新旧两党之间,受尽折磨。

玉尹额头上,渗出了冷汗。

心怦怦直跳,半晌之后,他突然道:“叔祖,可有办法救我?”

黄裳微微一笑,轻声道:“小乙可知檀公三十六策?”

“啊?”

“《南齐书·王敬则传》中曾有,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东京而今风起云涌,汝实不宜继续滞留。若想求得平安,当尽快设法离开东京……

昨日我见蔡居安,闻他言官家欲开杭州应奉局,如今尚缺一个都监。此前,皇太孙曾有意特举你文林郎,估计这两日便能有结果。若真个能成,便去杭州暂避风头……待这风头过去之后,我再想办法让你回来……这也是而今最好的办法。”

玉尹听罢,顿时呆愣住了!

怎地转来转去,最后又转回来?

八月十五,茂德帝姬便特召玉尹,有意让他出任杭州应奉局都监。

只是在当时,被玉尹一口拒绝。

谁又能想到,这到最后,还是又回到了杭州应奉局上面。蔡居安,便是蔡京之子蔡攸。此人也是个议和派,但并不同意割让太原三镇。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倒像是个议和派中的主战派……并不是这蔡攸有多么高尚,只不过他从不结党,只坚定的站在徽宗皇帝一边。徽宗皇帝怎么想,他便怎么做,是个没有立场的家伙。

而且,蔡攸和蔡京名为父子,实则水火不容。

凡蔡京赞成的,蔡攸一定反对……白时中等人,皆蔡京门下,所以蔡攸自然也就持反对意见。

黄裳同样不参与党争。

也许正是这原因,他和蔡攸倒是有些交情。

玉尹不由得心下犹豫,半晌后轻声道:“叔祖,便非走不可吗?”

黄裳点了点头,“若继续留在东京,必有杀身之祸。”

“那……能不能换个地方?”

玉尹实在是不想去杭州应奉局。

盖因他之前才拒绝了茂德帝姬的好意,结果最后还是走了杭州应奉局的路数,传扬出去,岂不被茂德帝姬耻笑?

黄裳疑惑的看了一眼一眼,沉声道:“若是杭州应奉局,我便有把握,能让你尽快返回。其他地方也不是没有缺职,不过一来里面情况复杂,我不想你卷入其中;二来一旦你补了那几个缺,短时间想要返回,恐怕也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

除非……你愿意在外漂泊数载。”

所谓情况复杂,便是指党锢之争。

黄裳实在不希望玉尹在这种时候,卷入里面。这党争一旦陷进去,便难以抽身出来。更不要说,其中利益纠葛甚多,玉尹没有任何经验,若冒然入仕,反会惹来祸事。

相反,这杭州应奉局职务不显,也不会惹来太多关注。

如今朱勔已经离开,那杭州应奉局也休想恢复到当初东南小朝廷的盛况。在那边待上一年半载,黄裳自会设法,让玉尹返回东京。到时候,玉尹资历也有了,便可以再为他谋取富贵。从这一点而言,黄裳考虑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发展。

玉尹听罢,不由得眉头紧蹙。

他倒是能够理解黄裳所说的‘情况复杂’是什么意思。

而且放任地方为官,他还真没有此等经历,万一做的不好,反而会更加麻烦……

说起来,这杭州应奉局都监,的确是最合适。

可这脸面……

玉尹纠结良久之后,一咬牙,最终还是拿定了主意。

常听老人话,做事不吃亏!

黄裳断然不可能害他,那么便听他一次,又有何妨?

至于茂德帝姬,反正也不可能与她经常见面。了不起将来被她耻笑两句,又算得什么?

大丈夫,能伸能屈嘛!

“叔祖,小乙愿从安排。”

第285章 杀虏(一)

“小乙要走?”

陈东放下筷子,面露惊讶之色,“这好端端怎地突然要走?”

食桌上,一下子鸦雀无声。

已经是拜访黄裳的第二天,正好陈东来玉尹家中做客。

饭桌上,玉尹便说了他可能要离开东京的事情,让陈东等人,惊异不已。不过,安道全已提前获悉,倒也表现平静。但对于陈东和张择端而言,这消息却有些突然。

玉尹笑了笑,夹了口菜,抿一口酒。

“却是风头过盛,遭人嫉恨。

而今这大街小巷里盛传大宋时代周刊那份名单乃我一手推动,白时中等人更因此被罢黜。你道他们会轻易放过我不成?若如此,他们的颜面又当何存?留在东京,早晚会被人陷害。且不说我白身一个,便是高居庙堂之上,怕也难以存身。

叔祖以为,自家恶了许多人,当暂避风头。

正好官家欲重设杭州应奉局,有个都监的实缺。此前皇太孙也说,要与我一个文林郎的补身,做个应奉局都监,倒也算不得委屈。所以便与我商议,要我就任。”

其实,便玉尹有文林郎补身,按道理也很难入仕。

文林郎更多是一种身份,一个地位的彰显,没甚大用处。玉尹身无功名,又如何能出任实缺?

有宋以来,重文轻武。

都监一职听上去不差,正八品武官,但对于那些身怀功名,或者背景深厚的官宦子弟而言,谁又愿意担当?这分明就是个没前途的职务,读书人不屑于为之。

更不要说,应奉局名声并不算太好,属于那种随时可能会被撤换的机构。

但凡有些骨气的人,谁又真个愿意去做那劳什子都监,说穿了其实就是皇家的走狗。

此前朱勔在苏杭应奉局所作所为,着实让许多人感到不满。

所以,这么一个看似非常抢手的职务,至今却无人愿意担当。若非玉尹这次惹得祸事太大,必须要离开东京躲避风头,黄裳估计也不会同意他来出任这个职务。

玉尹说完,本以为算过去了。

哪知道陈东的脸色,突然间变得极为难看。

他呆坐在那里,半晌没有出声。

玉尹不禁奇怪,“少阳这是怎地?”

本是一句普普通通的问话,那想到陈东却突然间放声大哭,“是我害了小乙,是我害了小乙!”

玉尹愣住了。

张择端叹口气,轻声道:“此前小乙入狱,少阳害怕发生祸事,便受了太学内舍生雷观所言,着人在坊间散播谣言,试图提高小乙声望,使白贼等人投鼠忌器。

只是却不想,这谣言倒后来,竟变成了小乙是一手推动那份名单问世的主谋者……小乙后从大牢出来,本以为相安无事,又怎料得……我此前曾劝过少阳,休与雷观之辈交往过多。但少阳当时也是真个急了眼,不肯听劝,结果却使得小乙……”

张择端说话含含糊糊,但大体意思却表达清楚。

玉尹也非常吃惊,因为他万万没想到,造成这种结果的人,会是陈东。

说陈东是罪魁祸首,显然有些过了。因为无论陈东是否制造谣言出去,白时中等人都不可能和玉尹善罢甘休。毕竟,那大宋时代周刊是他一手所创,而那份名单流出去,便没有玉尹的责任,也和他少不得关系。更重要的是,柿子要拿软的捏!大宋时代周刊里面,除了玉尹之外,不管要动哪一个,怕都会引发冲突。

李若水这帮子太学出身的人不必赘言。

高尧卿背后是高俅,高俅背后是徽宗皇帝。哪怕现如今徽宗皇帝对高俅有些不满,也不妨碍高俅的身份和地位;朱绚?那更不要说了!老朱家的人,也不是软柿子。

所以,勿论陈东是否推波助澜,玉尹早晚都被人算计。

听了张择端的话,玉尹非但不生气,反而有一丝丝的感动。

他伸手一把将陈东搂住,轻声道:“少阳休要自责,此事与你又有何干系?该来的终归要来,其实我早已经有了准备。不过有一桩事,我却要责怪你……少阳你心性耿直,乃正人君子。似你这样的性子,实不宜和某些人纠缠在一起,早晚必会被人利用。”

陈东愣了一下,抬起头看着玉尹。

半晌后,他轻声道:“小乙不怪我多事吗?”

“哈,自家又非那不晓事的人,少阳本来是好意,我又怎会怪你?”

陈东笑了!

他坐下来,便沉默不语,似乎在考虑事情。

便是玉尹和张择端安道全三人不断劝说,却始终是一言不发。

许久之后,陈东突然抬起头,似乎做出了一个决定,“小乙,我陪你一同去杭州吧。”

“啊?”

玉尹吃了一惊,忙向陈东看去。

张择端也是一脸的惊讶,轻声道:“少阳三思,而今你内舍登第在即,若随小乙去了杭州,岂不是白费了之前的心血?”

哪知道,陈东却叹了口气。

“与小乙相识至今,有半载之多。

最初,自家有些瞧不上小乙,总觉小乙不过是有些小才,当不得大事。可后来,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发生,却让自家感受颇深。特别是那大宋时代周刊的神来之笔,更让自家自愧不如。自家只是觉着,整日坐在那太学里读书,便是读的再好,也不过假学问。似小乙这般,才算是真学问……雷观之流,却不屑与之同窗。便与若冰先生告了假,小乙若去杭州时,便一同前去,也能多一些见识。

来年回来,再应试登第,也不算迟。”

陈东说得好生坚决,根本不容玉尹拒绝。

直到他告辞离去后,玉尹也没有回过味来,感觉着有些迷茫。

陈东这好端端,马上要太学登第了,却突然要告假,和自己同往杭州?

这厮,莫非坏了脑袋不成!

毕竟他跟随玉尹去杭州,没有半点好处,只能是耽搁一年辰光。而且听他的口吻,似乎是要以玉尹幕僚身份前去,更是让玉尹有些不知所措。内心里,玉尹是希望陈东能和他同行!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