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续六爻新大陆 >

第3章

续六爻新大陆-第3章

小说: 续六爻新大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行比较形象,而干支更加具体。是故干支作用规律源于五行,作用规律,反映阴阳作用规律。
然一直以来,研易者由于对爻之作用关系等易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不全面甚至错误的思想指导下运用不严谨规范的运算机制进行实践,遇到了许多仅从干支基本作用规律中找不到解释的问题,便依靠自身的实践体会对干支作用规律、尤其是地支作用规律进行发明创造,在这种情形之下,不少发明创造便偏离了五行、阴阳的规律。更有些特殊的作用关系在预测之前已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如相刑、相害、相穿等等。
天干地支各凭自身的阴阳五行属性,按照五行生克助以及泄耗助的规律,同性作用力大,异性作用力小的阴阳规律发生作用。由于六爻预测重在用支(待后说明原因),在此对天干作用形式不多作阐述(然理本一源,质无二致,研习四柱预测的读者可自行体会),对于大家比较熟悉的地支作用形式也不再重复,仅就辰戌丑未的特性及作用机理进行剖析。
天道有寒暖、地道有燥湿。是以天干戊己只有阴阳之分并无燥湿之别,而地支辰戌丑未则既有阴阳之分,又有燥湿之别,辰丑为湿土、未戌为燥土。
辰丑土具有松软性和湿润性。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辰丑的主要成份是普通土;二、辰丑的次要成份是水。
所以本质上:辰丑对申酉金的作用机理是,辰丑中普通土生申酉金,辰丑中水泄申酉金,由于辰丑主要成份是普通土,水只是次要成份,故相比之下,辰丑总体表现为生申酉金;
辰丑对亥子水的作用机理是,辰丑中普通土克亥子水,辰丑中水助亥子水,由于辰丑主要成份是普通土,水只是次要成份,故相比之下,辰丑总体表现为克亥子水;
辰丑对寅卯木的作用机理是,辰丑中普通土耗寅卯木,辰丑中水生寅卯木,由于辰丑主要成份是普通土,水只是次要成份,故相比之下,辰丑总体表现为耗寅卯木;
辰丑对巳午火的作用机理是,辰丑中普通土化泄巳午火,辰丑中水克巳午火,故辰丑总体表现为晦巳午火;
辰丑对辰丑的作用机理是互助。
当辰丑被强水稀释后:
辰丑生金之力大减,泄金之力大增;克水之力大减,助水之力大增;耗木之力大减,生木之力大增;克火之力大增;辰丑对辰丑的作用机理是互助而缓解被稀释的态势。
当辰丑被强火生烤后:
辰丑生金之力大增,泄金之力大减;克水之力大增,助水之力大减;耗木之力大增,生木之力大减;化泄火之力大增,克火之力大减;辰丑对辰丑的作用机理是增加普通土的成份。
未戌土具有干脆性和燥烈性。这句话也有两层含义:一、未戌的主要成份是变质土;二、未戌的次要成份是火。前面对辰丑的分析较细致,目的之一就是想让读者自行旁通对未戌的理解。为方便读者自悟,我再提醒一下:未戌在没有受潮的情况下,其中的变质土虽为主要成份,但既不化泄火、也不生金,这使得虽为次要成份的火在未戌对申酉金、巳午火的作用中脱颖而出,表现为未戌脆申酉金、助巳午火。于是我们也顺便明白了未戌虽助火,但不能把未戌完全等同于火,别忘了其中还有既不化泄火、也不助火的成份,所以遇到哪怕起卦年月日时俱未戌的情况,卦宫五行离火、卦爻巳午火也不可论强极,此易理将在后面的实例分析中派上用场。
最后讲讲辰丑和未戌之间的作用机理。
首先,根据阴阳规律,肯定是同性作用力大,异性作用力小。其次,根据五行作用规律,土对土肯定主要是互助。在此基础上,结合各自成份进一步剖析即知:辰丑对未戌的作用机理是,辰丑中普通土化泄未戌中火性,辰丑中水性克未戌中火性,淋湿未戌中变质土使其恢复为普通土与辰丑中普通土融为一体。只不过辰戌、丑未同性作用力大,而辰未、丑戌异性作用力小罢了。明乎此,相信读者已能旁通未戌对辰丑的作用机理。
顺便重申一点:亦是第一节最后自然段提到的:六爻卦中地支作用规律(非指爻之作用关系)与起卦年月日时的地支作用规律密不分但又有所区别指的就是卦中辰戌丑未对其它五行的作用机理随着起卦年月日时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情况。此发现决不违背五行、阴阳作用规律,而是有着深刻的易理内核,后面仍有进一步的分解。
现在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照河图方位来配合,本来亥子配北方一六水主冬;寅卯配东方三八木主春;巳午配南方二七火主夏;申酉配西方四九金主秋,唯土居中央旺于四季,而欲使时位物候交会配合,流行为十二个月方为功成。土既旺于四季,就该将土分配下去,两个不够,便将辰戌丑未之四土配于每季暮月,能聚能散,可分可合。盖土生万物,一年四季使万物都有生成化育之功。故地支十二比天干多两,是依地理自然分之,绝非横空出世、任意妄为。
五行之中既各有阴阳,是本“天数五、地数五”而来,合之为十天干,甲丙戊庚壬本天数奇为阳,乙丁己辛癸本地数偶为阴,分五道成五色,是以成天之纬度,以示天道之用。
天之经度便是将十二辰对地道之影响,作为十二地支运行于四时,以大圆形三百六十度划分为十二,则每辰亦即一地支,可占三十度,用以沟通天地之道,以示人道之用。是故天地之气得人而通,万物之用,得人而彰,所谓变理阴阳是矣。人与万物皆出于地而行于地,故与地道最为接近与密切。
由此不难看出,代表时位的干支历法能同时体现出天文、地理、物候等三方面的特征,干主轻阳之天文、支表浊重之地理物候,天地交而万物通。干又主主观思想模式,支又主客观行为方式,思想指导行为,由行为逆知思想,而六爻测人事的实质就是体察客观行为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所以六爻预测重在用支。
有些人不明就理,加上对爻之作用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地支作用规律不注重从阴阳、五行方向去把握,以致于在实践中四处碰壁。偏偏这些人不承认自己学艺未精,对最基础的易理缺乏洞悉,于是故作高深地找个借口说六爻预测准确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重视天干的应用。
关于起卦年月日时(时位)与所起之卦的有机联结将在第六节讲完卦宫的位置之后循着思路顺势铺开。
家址:广西宾阳新宾六和新罗九队    邮编:530405
电话:0771…8146273  手机:13977396177
QQ:417270442

第五节  八卦

八卦缘何能预测人事呢?
上古时期,河出图、洛出书,神农则之,演为《连山》。黄帝演《连山》而作《归藏》。文王将《连山》、《归藏》两易加以改进而作《周易》。
《周易?系辞》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也就是说,八卦是在对自然规律总结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八卦能“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系辞》又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成大业。”说的是在天地形成之前,宇宙处于一种没有对恃的混沌太极状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四象,有此四象才能生出八卦,始开万物组合之先声。具体说来,阳仪生太阳、少阴,阴仪生太阴、少阳,太阳生乾兑两卦,少阴生离震两卦,少阳生巽坎两卦,太阴生艮坤两卦,八卦由此而形成。我们看到,从两仪到八卦,完全顺其自然,丝毫没有牵强附会。这说明八卦的生成之道体现了自然演化规律,故八卦能具备预测功能。
四象生八卦,八卦分八方。乾为天,故乾在上,坤为地,故坤在下。以数之顺逆而言,乾一兑二离三震四从上往下,数皆顺者,此四卦为阳仪之所化,阳顺,故一二三四数而顺也。坤八艮七坎六巽五从下往上,数皆逆者,此四卦为阴仪之所化,阴逆,故八七六五数而逆也。八卦自乾而下,自坤而上,此逆布者,乃依天道而左旋,是故“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水火不相射”,此伏羲先天八卦对恃之理也。
《系辞》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于是坤母率三女(兑为少女、离为中女、巽为长女)于西南,乾父率三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震为长男)于东北,各从其类,至于分工合作。文王后天八卦而斯而立。
伏羲仰承天道而画先天八卦,文王俯察地道而画后天八卦。而一切人事皆发生在大地上,故八卦预测使用的乃后天卦。明了“类聚群分”之理,我们也豁然明白其实坤艮土只有阴阳之分,并无燥 湿之别。
《系辞》云:“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也就是说,单卦以象论,复卦以爻言,这便是梅花易数与六爻预测术的区别所在。六爻术起卦原理,《系辞》述为:“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五十”为没有对恃的太极数。“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表示太极生两仪。“挂一以象三”,“三”即天地人三才。“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四”即四象。所以,起卦的过程严格遵循八卦生成之道,完全符合自然演化规律。
最初的起卦方式是通过揲蓍三演十八变完成的。现时之摇卦乃以钱代蓍,然理本一源,质无二致,铜钱外圆内方,代表天圆地方,三枚铜钱摇掷六次,还是天地人三才三六一十八变。
画卦都是由下往上画,而不存在什么横排,圆排等等之类的方式,其中道理,观太极两仪四象生八卦图便一目了然。照数的原理,一是点、二是线(二点一线)、三成角、四成方,五为心、六为体(单凭此看,六爻已呈现立体的预测模型,绝非有些书所贬的平面模型)。故易六画而成卦,兼三才而两之,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现时之六爻术乃沿用《归藏易》之八卦分宫卦象次序以定世、应,而不是沿用《易经》卦序,原因是易经卦序以生化为旨,八宫卦序以爻之如何遁进与演变为主。
那么三才中的“人”具体以怎样的方式融入起卦过程从而实现天地人合而为一呢?
“天道不可见,见之于阴阳;地道不可察,察之于柔刚;阴阳迭运,刚柔相推,遂生变化;天地之心不可见,见在人心。”人为万物之灵,时位屡迁不止,人心之限量随之亦无穷无尽。当人心平静、喜怒哀乐未发之时象征混沌的太极状态。孟子曰:“定于一”。寂然不动,表示静态时便有动念发生。静而后能虑、虑即有意念,意念一动,感而遂通,思潮起伏,往复回环,由思虑而产生意识,由意识而产生形态,藉气之鼓荡而生变化,等到意识形态与外界时位事物发生接触时,吉凶成败才得以确立,并藉此作为往来进退之依据。所以管子说:“心生规、规生矩”,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与矩,皆生于心,天地万物之情亦逃不出、跳不过此规矩方圆之外,因此,易足以“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道理在此,卜签尚其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