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续六爻新大陆 >

第2章

续六爻新大陆-第2章

小说: 续六爻新大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顺便想到,如今有书提到:年柱表示太阳(有的称为地球绕日公转一周);月柱表示月亮(有的称为月亮绕地球一周);日柱表示地球(有的称为地球自转一周);时柱代表太阳光线与地球上某一点的经度夹角变化。从干支历法的角度去理解,只有关于时柱的理解是基本正确的。为何只是“基本正确”呢?因为从地球上某一点来观测,太阳的“运行”轨迹不是平面,而是螺旋型的,所以一天之内不仅太阳光线与该点经度的夹角在变化,与纬度的夹角也在发生细微的变化。要不然就不会有季节的变化了。如今有的学者认为新的一天应该由24∶00开始。这种认识为什么是错误的呢?我们知道,一天当中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时为正午时即12∶00,而一个时辰共计2小时,一个完整的午时为11∶00——13∶00前。与之对应的正子时为24∶00,则午时的开始11∶00与子时的开始23∶00相对,而一天是由完整的子时开始到亥时结束,所以新一天的开始时间是23∶00。如果24∶00为新一天的开始,将意味着把子时拆开,前半部分留在了昨天。还有,反映寒冷暑热的节气,是以地日运行规律来确定的,而与月亮的运行没有关系,所以节气实际上属于阳历范畴。然而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节气是阴历。其实你只要注意一下节气在阳历和阴历的日期,就不难看出:各个节气在阴历里的日期变动很大,而在阳历中差不多都有固定的日期,前后相差不会超过一、二天。所以,现今预测当中,有些习惯性的表述并不合理,比如应期在酉月,习惯上表述为阴历八月,而最确切应该用节令,但通常情况下,求测者对节令缺乏认识,故在实际表述中用大体对应于节令的阳历要比阴历来得贴切、更符合易理。
星体运行对大地某一区域造成的影响效果(即时位)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祖先能用干支六十甲子的有序排列来对其进行刻画,必是通过长期观察找到了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为什么甲子年就定在了那一年而不是其它年份?我们都熟悉的年上起月、日上起时法,甲己之年为什么是丙寅月开始而不是其它月份?甲己日为什么又是甲子时开始而不是丙子时?……这一系列看似随意规定、我们又习惯到了不会去问为什么的问题,其实有其客观的对应关系,有着深刻的易理内核。
那么,以干支标示的年月日时(即时位)如何去反映星体运行对大地某一区域造成的影响呢?通过能量转化。能量转化的体现方式是什么?是干支作用(严格来讲是地支作用。顺便提醒一下:六爻卦中地支作用规律与起卦年月日时的地支作用规律密不可分但又有所区别,至于为什么,后面会一一解开。)干支作用规律的根据又是什么呢?这得追溯到易理源头。
家址:广西宾阳新宾六和新罗九队    邮编:530405
电话:0771…8146273  手机:13977396177
QQ:417270442















第二节  阴阳

本节任务:一是为沟贯阴阳、五行、干支之间的本质联系服务;二是为后面第九节吉凶判定标准打下伏笔。阅读本书,要注意紧跟思路、融会贯通。
我们所说的宇宙,照淮南子解释:“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相传在天地形成之前,宇宙是一片混沌。老子将之形容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宇宙之所以行健不息,永恒的一颗种子成为造化万物之原始能,一切精神、物质、能力,它都可以产生而起作用。
盘古开天辟地,将混沌一分为二,天为阳、地为阴,由此有了阴阳的概念。后来古人根据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又把这两种属性更具体、形象地称为二种气,即“阴气、阳气”,并认为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气是天地万物的源泉。气化天地、道分阴阳,刚柔相推、遂生变化。自然界万物万象,其内部都同时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这就是所谓的“阴阳对立”。阴阳两种对立的矛盾,是一切事物的根本矛盾。然而阴阳虽是两种对立的矛盾,但又是互相统一的,惟有这种统一,然后方能产生变化,生成万物。故阴阳的对立与统一,是一切事物的始终。
阴阳不但统摄了万物万象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是有两种相反的不同属性。然而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着的双方所具有的阴阳属性,既不能任意指定,也不能颠倒,而是按照一定规律归类的。阴阳之间有着互根、消长、转化的关系,阴阳就是在这种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此消彼长的变化中,推动着世间万物的变化和发展。
阴阳互根,是指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具有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联系。阴与阳的每一方都以另一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阴,阳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能存在,即所谓“独阳不生、孤阴不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守之,阳在外,阴之使也。”《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因此阴阳是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
阴阳消长,是指事物和观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是运动变化的。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由于阴阳两个对立的矛盾始终处在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之中,才能保证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日往夜则来,月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所谓往来就是阴阳消长,白天变黑夜,黑夜变白天,天气由热变冷,由冷变热,用日月、寒暑的变化规律,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这种变化出现了反常,也就是阴阳消长的异常反应。
阴阳转化,就是阴阳互变,事物或现象的阴与阳两种不同的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系辞》说:“阴阳合德,则刚柔有体”。阴与阳是对立的,但又是互相依存的,只有阴阳统一起来,才能推动事物的变化与发展,这样阴阳才能长期共存。
家址:广西宾阳新宾六和新罗九队    邮编:530405
电话:0771…8146273  手机:13977396177
QQ:417270442
第三节  五行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人独创的。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自然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构成的,万物万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的物质不断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属东方;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属南方;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属中央;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属西方;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属北方。
五行学说,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为五类,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即运用五行的各种特性,以金木水火土为中心,凡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特征、形态、功能、表现等诸方面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类似,就把它归纳于哪一行中,分成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分门别类作系统归纳,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理出五行规律,从而可以说明各类之间的联系及变化。
五行学说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而这种联系促进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相助的基本规律,因此,生克助就是五行学说用以概括和说明事物关系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观点。
生,含有滋生、生长的意思;克,含有制约、抑制的意思;助,含有促进、助长的意思。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被生者对主生者则为泄。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被克者对主克者则为耗。
五行相助:木助木,火助火,土助土,金助金,水助水。作用和反作用均为助。
五行间相生相克相助推动着世间万物的变化和发展。
那么,五行与阴阳有什么联系呢?阴阳是对自然界万物万象的抽象概括,阴阳互根、消长、转化推动着世间万物的变化和发展,五行是对自然界万物万象的形象概括,五行相生、相克、相助推动着世间万物的变化和发展。前面说过“理本一源,质无二致”,故五行源于阴阳,五行作用规律源于阴阳作用规律。
五行与阴阳的渊源,更可从天地生成数说起,从中亦可明了宇宙分阴阳后,为什么阴阳分出的是五行而不是四行或者六行……
古人认为,分阴阳、成奇偶、测盈虚、探消息、察顺逆、知进退,仅以一到十这十个个位数便足够运用(零为天地未分、阴阳未判的混沌数,故不用),至于百千万亿兆等等都只是其衍数而已,故称这十个数为天地之体数。我们平时口头语“十全十美”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故《系辞》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天为阳故包奇数,地为阴故罗偶数。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就如左右手各有五指,相得而合成为万能的双手。相得而合的法则是生数一二三四五与成数六七八九十自然相配、阴阳相合而显生成之作用,于是便产生了五行。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位居北方、主冬;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位居南方、主夏;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位居东方、主春;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位居西方、主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位居中央、分旺于四季月。
五行水火木金土,行不但指行列、各有其性能,同时也指运化。如下图横线为一六、三八、五十、七二、九四、五个排列,亦是河图所言一六水、三八木、五十土、二七火、四九金之五行数,极其自然,正如《系辞》所言:“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同‘纹’),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明乎此,方可以学易,才可以论卜。”
水  一  ————  六
木  三  ————  八
土  五  ————  十
火  七  ————  二
金  九  ————  四
    家址:广西宾阳新宾六和新罗九队    邮编:530405
电话:0771…8146273  手机:13977396177
QQ:417270442
    邮政储蓄帐号:606170001200571710   户名:张德



第四节  干支

十干十二支取名含义、十二支配月建、时辰、人体等基础知识,大家均已熟知,我不打算多讲。此节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干支与五行、阴阳的本质联系是什么?参透此理,便彻底明白沿着怎样的思路去总结干支作用规律才是正道(亦即回答第一节未尾的问题)。二、天干十个,地支缘何比天干多出两个?参透此理,便彻底明白六爻术为何重在用支。
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五行“分阴分阳,迭用柔刚”而出干支。干即古“乾”(读gān)字,支即古“枝”字,表示“物有本末,事有始终”而非独指树干、树枝。即就树木而言,南边向暖、北边向寒,于是也有阴阳之定位。
由此可见,干支源于五行。五行既源于阴阳,则干支亦源于阴阳。理本一源,质无二致,阴阳、五行、干支一脉相承,阴阳相对抽象,五行比较形象,而干支更加具体。是故干支作用规律源于五行,作用规律,反映阴阳作用规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