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中国盗墓 作者:华博 >

第39章

中国盗墓 作者:华博-第39章

小说: 中国盗墓 作者:华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围住棺椁,探下身子,欲待看个究竟,突然“噗”地一声炸响,棺盖下蓦然间喷射出熊熊烈火。两人猝不及防,被硝烟烈火迎面烧个正着,惨叫之声不绝于耳。 

        王绍义在刹那间的惊悸与恐怖过后,很快恢复了平静。他冲上前去,冲哇哇乱叫的两人发了一通无名之火后,又各赏两人一脚,然后命令继续开棺。 
        随着棺盖的开启,棺椁里喷射出一束炫目耀眼的光芒,整个地宫亮如自昼。 
        “天呐,这么多珍宝!”众人一齐围上来,面对一棺椁的稀世国宝,大张着嘴,心儿狂跳不止。王绍义挤上前来,瞪圆晶亮的小眼,一一扫视着:无数的玛瑙、珊瑚、镶金宝石、翠玉戒指、赤金鼻烟壶、珠串玉雕的帽花、亚攒、太平车、如意、花枝、坠子、耳挖、翡翠、台灯、夜光杯…… 

        短暂的沉默过后,众人突然醒悟,梦寐已求的财宝近在眼前,此时不抢,更待何时?于是一个个像饿久的虎狼一样,瞪着血红的双眼,扑向棺椁抢了起来。刚才还安静的地宫一下子混乱起来。 

        王绍义不愧是土匪出身,见此情景,将两支手枪从腰间拔了出来,乌黑的枪口对准乱哄哄的人群,大声吼道:“都给我住手,老子的手黑大家是知道的,无论是谁,胆敢私抢金棺里的宝物,老子一枪崩了他!”说罢,冲地宫天棚“砰砰”放了两枪。 

        众人一下安静下来,抢到宝物的极不情愿地放回棺椁中。王绍义见局面被自己控制住,才将悬着的心放下,又大声说道:“弟兄们,我出身土匪不假,可生平最讲义气两字,我已经说过,将来要论功行赏,现在地宫中六口棺材只劈开一口,还有五口没有劈开,待咱们把它们全部打开后,把宝贝都运到隆恩殿去,再平分如何?” 

        “行!”众人情知无法与王绍义相拗,又大都知道王绍义心狠手毒,于是团团将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敬敏皇贵妃的棺椁围住,劈棺扔尸,劫走全部随葬珍宝…… 

        据后世研究资料透露,这六具棺椁的随葬珍品计有:天鹅绒鎏金朝冠1顶;金冠珠顶1座,上嵌大正珠顶、东珠各15粒;勒苏草拆经缨冠1只,嵌镶银珠20颗;各种玉及镶钻石、宝石镏子35件;镀金点翠上带红宝石的连环4对;玉镂田瓜盅1只;百褶金龙1只;金累丝镶嵌色珠石九凤钿1顶;各色玉骊条环38只;玉、镶珠挑杆8枝;金珐琅盅碟2件;镀金银奠池5件;镀金银中碗7只;镀金银爵盏10个;龙形翡翠饰物1个;黄杨木镂雕八仙过海盆景1尊;九龙玉杯1只…… 

        定陵被盗过程 
        定陵地宫内层层升高,建筑布局紧凑、高低错落有致,具有明显的层次感。不知是命运使然还是清朝的残酷剥削积累下的民怨太深,总之,陵墓被盗掘的恶梦一个接一个降临到在清东陵里安息的皇帝身上。咸丰帝的定陵也不例外。 

        相传,咸丰帝定陵陵址是由江西巡抚应及吏部尚书柏等人相度的,咸丰也曾亲临阅视,认为平安峪“左龙蜿蜒,右虎训俯,贴身蝉翼、牛角两砂隐约缠护;虾须、金鱼二水界划分明,灵光凝聚,穴法甚真,……洵属上上吉地”。 
        
       
      倾圮残宫又遭劫:土匪再盗东陵(3) 
         
        虽然定陵始建于咸丰九年,但大规模营建还是在咸丰帝崩逝之后,兴工不久,在定陵的规制上曾引发了一场争论,工部侍郎宋晋认为慕陵裁撤了大碑楼、石像生、二柱门、方城、明楼,将隆恩殿、东西配殿规模缩小,朴实无华,节省了民力。而且,文宗帝后停棺待葬,山陵工程宜抓紧进行,应仿效慕陵规制营建。宋晋的建议遭到了礼亲王世铎等人的驳斥,最后,两宫皇太后采纳了世铎的建议,以祖陵的传统规制为主,又效仿慕陵裁撤职了大碑楼、二柱门,地宫内不再雕有经文、佛像等。定陵的规制成为后世惠陵、崇陵效仿的蓝本,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定陵的用料分为两类,一类为筹办的物料,有咸丰帝生前陆续采买的,也有咸丰帝死后从各地调运的;一类则为原宝华峪陵寝的旧料。宝华峪陵寝原为道光帝陵寝,因地宫出水被废弃。使用那里的旧料,主要是为了节省开支,同时也有缩短工期的因素。据档案记载,所用的旧料大部分为石料,如石门、石像生、石望柱等大件白石计65件,各种旧砖605464块,旧隔扇62扇,坎窗24扇,节省白银20多万两。当权者知道节省民力物力当然是好事,但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知道,此时清朝的国力,已不复“康乾盛世”的辉煌了。但是在盗墓者的眼里,这还是一块相当有油水的肥肉。 

        其实盗掘定陵的人,我们并不陌生,他就是和王绍义一起盗康熙大帝景陵的人:黄金仲。 
        为了谋划盗定陵,黄金仲已经是两天三夜不曾合眼了,他焦灼地在隆恩殿里来回走动,想到不久前跟王绍义合伙盗掘景陵成功后所分到的稀世珍宝,心中就有着止不住的得意与亢奋。试想,如果这次盗陵顺利的话,凭他的人力,他可以同时将咸丰、同治和慈安太后的三座陵墓打开,所得到的财宝将是盗掘景陵的三倍。想到此处,黄金仲禁不住自言自语:“我黄金仲要将清东陵所有没有被人盗开的大小皇陵,一个一个地统统掘开!” 

        与上次盗景陵不同,这次盗陵由黄金仲独自一人指挥。按事先的分工,由王绍义等人指挥盗掘惠陵、定东陵,由于自己不太懂古陵的建筑结构,指挥失误,故此进度迟缓,心中焦灼。 

        经过几天的挖掘,他们终于将定陵的地宫打开,然而就在打的同时,就听见有人大叫:“天呐,不好了,地宫里有毒气!”随着一声惊叫,刚打开地宫入口的人们潮水般退下。霉气逐渐散尽后,人们渐渐安静下来。这时,黄金仲命令下属要不惜一切代价,进入地宫,炸开石门!就在这时,参与盗定陵的一个小头目来向黄金仲汇报一个非常不妙的消息:定陵的地宫有积水! 

        听到这个,黄金仲十分吃惊与懊恼,他本以为炸开石门后,劈开棺材,就能将宝物轻而易举拿到手,谁知在地宫里又发现滔滔大水,他浓眉紧蹙,胸中再次燃起烦躁的怒火。 

        然而,所谓魔有魔法,贼有贼招,地宫的积水并没阻止了盗贼的步伐,为了能够顺利地得到地宫的宝物,这伙盗贼转身到隆恩殿香案顶上拿下大匾,再加上两扇紫檀门板,稍一捆绑,竟然做成一个竹伐,一个小时后,这伙亡命之徒坐着“船”划进咸丰和萨克达氏的棺椁前,跳上棺椁,挥动利斧、劈棺扬尸,将随葬物品洗劫一空。 

        惠陵被盗过程 
        如果说咸丰是不幸的,那么他的儿子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就更加的不幸了。因为东陵诸陵中,被盗匪光顾次数最多的可能就要数同治皇帝的惠陵了。 
        惠陵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的陵寝,位于景陵东南三公里处的双山峪,载淳在位十三年(1862…1874),生前一直未建陵寝。死后于光绪元年(1875)二月,清廷选择双山峪为万年吉地,二月二十三日确定陵名为惠陵。自光绪元年八月初三日动工,至光绪四年九月竣工(1875…1878),历时三年零一个月,共耗银4359110。89两。承修大臣为醇亲王奕、左都御史魁龄、户部侍郎荣禄、署理工部侍郎翁同和等。 

        惠陵建筑规制依照定陵,除未建圣德神功碑亭和二柱门外,又裁了石像生和接主神道的神路。建筑布局从南往北依次为:五孔拱桥一座、平桥两座、石望柱两根、牌楼门一座、东西下马牌各一座、神道碑亭一座、神厨库一座、井亭一座、三孔拱桥三路、平桥两座、东西朝房各一座、东西值班房各一座、隆恩门一座、东西燎炉各一座、东西配殿各一座、隆恩殿一座、琉璃花门三座、台石五供一座、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各一座,宝顶下为地宫。陵寝外围环以砂山。除东西值班房为布瓦盖顶外,其它建筑屋顶均覆以黄琉璃瓦。 

        该陵虽是清晚期营建的皇帝陵,但所用木料均为楠梃木,木质坚硬,俗有“铜梁铁柱”之称,因而大木构架至今保存完好。 
        就是这么一座有着“铜梁铁柱”之称的陵墓,在盗墓活动最疯狂的时候,竟然在5年内就三次被盗掘。第一次是1945年秋季。时隔一年,盗贼又来惠陵,用炸药炸开地宫中的石门,将同治帝棺椁砍开,盗走大量珠宝。1948年,这伙盗贼再次到惠陵,掘开金井,盗走珍宝。这次的盗墓应该是惠陵被破坏最严重的一次。据说地宫被挖开之后,盗匪们进入金券,将皇帝、皇后的尸骨从棺中拉出来。由于前几次的被盗,同治帝只剩了一把枯骨,而阿鲁特皇后虽然已入棺七十年,尸体竟然保存完好。歹徒们把她的衣服剥光,皇后赤条条地躺在墓内。土匪盗陵之后,通向地宫的洞口便敞开着,邻村近庄中猎奇好胜的人们,常常三五一群,手执火把进地宫去“探险”。 

        据目睹皇后尸身者说:赤身露体、一丝不挂的娘娘,躺在墓室的东南角,仰身向上,披散着长发,微闭着双眼,但面容完好,没有丝毫的痛苦表情。可是让人惨不忍睹的是,她的腹部却被剖开,肠子流淌一地,为什么皇后尸体惨遭大开膛呢?只因世间传说同治的皇后是吞金而死,腹中有宝,就为了取得皇后腹中的宝藏,盗匪竟然对一个已死之人下此毒手。 

        盗墓者的下场 
        清东陵第二次大规模被盗,引起了当时清朝遗老遗少和普通百姓的极大愤慨,也受到冀东行署高度重视,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抽调得力干将破获此案。不同于孙殿英盗东陵的不了了之,这次冀东行署很快就将盗陵的主犯赵连江、李树音等人在景陵大碑楼前就地正法。首犯黄金仲事发后畏罪潜逃,在国统区内被军统特务抓获,投进监狱,终了此生。主犯王绍义在1951年3月被遵化县人民政府依法处决。清东陵第二次大规模盗陵的众犯终于得到了应得的惩罚,相信东陵内的各位大清皇帝应该也瞑目安息了吧! 
        
       
      人生适意东与西:浅析清皇陵的特点(1) 
         
        清代帝王陵寝,根据建陵年代和地理位置,可分为清初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三个陵区。清人入关前在旧都盛京建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在满洲老家赫图阿拉(满语意为“横岗”),还建有埋葬清朝远祖肇、兴、景、显四祖的永陵。三陵的陵墓形制都仿照明陵,程序化特点强烈,并影响了入关后清朝各陵的修建。此外,还有一处不为人知的东京陵,位于辽阳(清东京)阳鲁山,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兄弟、子侄和近臣。 

        清入关后,十个皇帝中除末帝溥仪没建成陵寝,其余九帝在河北遵化县马兰峪和易县梁格庄分别建造了陵墓群,按昭穆顺次入葬,即为清东陵和清西陵。他们的皇后、嫔妃、公主等也随葬在此,形成了规模宏大、建筑体系完整的皇室陵寝。因为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