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中国盗墓 作者:华博 >

第38章

中国盗墓 作者:华博-第38章

小说: 中国盗墓 作者:华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差别不是很大。 

        其二,瑾妃墓的地宫用石头砌成,珍妃墓是砖砌。而当年的关友仁、鄂世臣等一伙人在盗墓时曾使用过炸药,因为地宫光靠钢钎打不开;据史料记载,他们当中还有两个专门的石匠。 

        时光流逝,大浪淘沙。“夜盗珍妃墓”已是50多年前的往事了。如今,人们观览崇妃园寝,迎着芳草馨香,穿过古松浓阴,会看到修复后的珍、瑾妃坟茔。这对姐妹墓双双并立在平坦的月台上。在凭吊珍妃时,人们只会对她生前的坎坷遭遇倍感同情,至于被盗究竟是谁的墓,反而不再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了。 
        
       
      倾圮残宫又遭劫:土匪再盗东陵(1) 
             
        作案时间:1929到1948年间 
        作案地点:清东陵 
        受害人:清东陵内诸位皇帝皇后及皇子 
        作案人:王绍义、黄金仲等人 
        作案后果:清东陵内诸陵墓宝物被洗劫一空。 
        盗墓性质:民盗 
        可信程度:有史记载 
        引子 
        清东陵,曾经是一块与世隔绝、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自顺治皇帝开始,先后有5位皇帝葬在这片宛若虎踞龙盘,充满王气之地。清东陵内最重要的部分,是那高高的封土宝顶下的地宫,那是安放帝后棺椁的地方。中国数千年奉行厚葬,清东陵地宫内随葬了清朝260多年统治所积聚的无数奇珍异宝。然而,公元20世纪初,曾经灿烂的清东陵,悲剧性地沉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在《优待清室条件》中规定:“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加以保护。”然而,民国政局风云变幻,袁世凯窃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爆发,近代中国长期军阀混战动荡不安,《优待清室条件》很快成为一纸空文。由于断绝俸饷,守陵官员们大都迁往京城,仅剩不多的八旗兵丁也各谋生路,自顾不暇。方圆两千多平方公里的清东陵,不久便失去了它的清静而成为匪盗出没的地方。 

        当年,东陵内曾发生过这样一起恶性的盗陵事件:守陵人深夜被土匪持枪堵于值班室,嗣后发现惠妃陵上有被盗挖的痕迹。面对愈演愈烈的偷盗之风,当时清皇族代表忧心忡忡地向内务部报告,但却得不到当局的重视。 

        1926年,第二次直奉大战期间,奉系军阀张宗昌率部占据东陵,对东陵大行抢夺,铜鹿、铜鹤、铜缸等都被搬走,仅金银器物就装载了几十大车。 
        这是军队第一次对清东陵的公开劫掠。此后,东陵内兵匪更加猖獗,连大殿楼台的檀木房梁、门窗隔扇都被拆下变卖,陵区内几十万棵松柏也被盗伐一空。 
        最后,终于发生了震惊全国甚至可以说是震惊世界的东陵大盗孙殿英盗宝案。然而,东陵是否就从此迎来了平静呢? 
        恶梦不断的清东陵 
        就在孙殿英率部向顺义、怀柔一带大举撤退之时,躲在东陵外围的土匪、歹徒以及奉军、直鲁残军的游兵散勇,闻风而动,纷纷向东陵赶来。当他们发现各座陵寝均被凿挖得千疮百孔,而慈禧、乾隆二陵地宫已被盗掘时,遂趁着混乱再次将原本就堵塞不严的入口扒开,打着灯笼火把,提着口袋和各种防身武器冲进慈禧、乾隆两陵的地宫,再次进行了洗劫,兵匪、歹徒们的行动,渐被附近土著所闻。于是,一帮又一帮的土著像刚刚从箱中放出的无主之蜂,成群结队地提着草筐、口袋向陵区拥来,并将地宫中散落下的珠宝玉器又细细搜刮了一遍。 

        乾隆地宫由于泥水混杂,散落的宝物已很难寻觅,土著们便携来耙钩,像在田野中搂草,又像在河沟中捕捞鱼虾一样,在泥水中四处打捞、搂钩,将珠宝玉器以及乾隆和后妃们的破碎的尸骨一起装入带来的草筐、口袋,带出地宫。然后或挑或背或用车接,弄到陵区之外的河中,用铁筛反复涮洗,以淘选出金粒与珠宝。至于那些被裹挟而来的破碎的尸骨,自然是扔入河中随水而去,可谓一场真正的洗劫。许多兵匪、歹徒及土著由此大发了一笔横财。 

        就在慈禧、乾隆两陵地宫再遭洗劫的同时,许多兵匪、歹徒又将先前被盗过的同治帝的惠妃陵寝地宫掘开,再次砸棺抛尸,全面搜寻劫掠。同慈禧的遭遇相同的是,面色如生、全身完好的惠妃,被扒光衣服,赤身裸体地抛在地宫的石板上,棺木被劈成碎片,被胡乱抛入地宫的各个角落,所有的随葬品被劫掠殆尽。东陵再度陷入浩劫中。 

        1929年农历十一月,裕陵园寝中的纯惠皇贵妃地宫被盗,经实地查看,“金棺损毁、玉骨凌乱”,殉葬物品被盗一空。奏报溥仪后,拨款重殓、修理。后民国政府抓拿盗犯四名,押入大牢。 

        1930年农历四月初,端慧皇太子园寝中的悼敏皇子地宫被盗。案犯用铁锤凿开地宫石门以后,因积水太深,坐着筏子划进地宫,用利斧劈开两旁的金棺(九阿哥、十阿哥),不知什么原因,中间的悼敏皇子的金棺未动。他们用笤篱、铁钩捞出凉袋勾子两件、红珊瑚珠百余粒、金锭子八个(每个金锭子重约五两)。后来盗犯全部落网。 

        1931年3月,昭西陵被盗。东陵守护官员亲赴现场查勘,只见头道石门已半开,右扇上破坏一尺有余。二道石门虽未开,但左扇上被凿一洞,长约0。7米,宽约0。27米,梓宫侧倒于石床下。到了第二天,再行查看时,却发现梓宫底、盖已分置两处,随葬物品被劫掠一空。溥仪派往办理昭西陵被盗善后事宜的载涛、溥忻以及溥安、奕元、联垄、福隆阿与当时的东陵守护大臣毓崧,将孝庄文皇后的遗骨拣出,放在黄缎褥上,重新命工匠修补棺椁。待修好后,摆放在棺床正位上,将遗骨放入,盖好棺盖,关闭两道石门。门上被凿的洞重新用水泥填补好,除主犯外逃外,其余盗犯均被抓获。 

        然而,在东陵诸多的被盗陵墓中,损失最大而破坏最严重的,要数康熙大帝的景陵、咸丰帝的定陵和同治帝的惠陵了。 
        景陵被盗过程 
        1674年(康熙十三年),康熙皇帝的嫡皇后孝诚仁皇后崩逝,开始筹建景陵。1676年(康熙十五年)破土兴工。1681年(康熙二十年)孝诚、孝昭二位皇后入葬时,景陵隆恩殿尚在修建之中(竣工时间待考)。埋葬康熙帝纪摈的景陵纪园寝也随着完工,成为清王朝在关内修建的第一座纪园寝。 

        景陵北依昌瑞山,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拱桥、望柱、石像生、下马碑、神厨库、牌楼门、神道碑亭、二柱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这些大大小小的建筑以一条宽9。70米的神路贯穿成一个完整的序列,神路南与孝陵神路衔接,北端直达宝城,弯环如龙,盘曲有情。 

        景陵是清五朝在东陵界内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其建筑规模稍逊于孝陵,总体上是以孝陵为蓝本,但局部又有所改创。如圣德神功碑亭内立双碑,石像生缩减为5对,改龙凤门为牌楼门等。景陵在葬制上也有重大变革,开创了先葬皇后,附葬皇贵妃的制度;另外还摒弃了尸体火化入葬的传统而改为土葬。景陵的建筑风格及丧葬形式大多为后世所效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清朝皇陵中的圣德神功碑亭是由嗣皇帝兴建的,用以彰扬先皇一生的功业,景陵圣德神功碑亭建于雍正三年至雍正五年(1725…1727年)。按照雍正皇帝的意愿,亭内竖立了两块石碑,分别镌刻满文、汉字,记述康熙大帝60多年的赫赫功德。碑文由雍正皇帝亲自撰写,长达4300多字,是后世研究康熙朝历史的珍贵资料。 
        
       
      倾圮残宫又遭劫:土匪再盗东陵(2) 
         
        景陵石像生的布置有别于清代所有帝陵,自五孔桥至牌楼门段的神路由于地形的影响而呈弯环的曲线,无法像其它陵寝那样对称布置,于是当时的建筑设计人员就根据神路走向顺地制宜随曲就弯地进行设置,一改其呆板的模式而呈现出灵活多变、步移景换的效果,体现了当时人们的聪明才智。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座宏伟陵墓,也没有能够逃离盗墓者的魔爪。 
        1945年9月原土匪马福田手下的亲信副官王绍义和参加过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出生入死、功名赫赫的解放区冀东军分区敌工部部长黄金仲蒙骗解放区的区长、公安助理、区小队长和大批的区、村干部及民兵、群众,使得他们已经在景陵的方城里苦干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夜,疲劳已极的村民们,虽然都熬红了眼睛,口干舌燥,但是没有一个中途逃脱的。人们吵吵嚷嚷,拥来挤去,跳动的火把将阴森恐怖的景陵映得恍如白昼。方城、陵寝门、明楼、宝城和康熙陵墓的巨大宝顶,一片光明。 

        村民选取精美高大的彩釉琉璃照壁为此次盗陵的突破口,却几乎无从下手!尽管赶来盗陵窃宝的人多为村中壮汉,个个都有使不完的气力,可是面对牢固异常、几乎无懈可击的琉璃照壁,他们只能望壁兴叹,直到此时王绍义方才醒悟,孙殿英当初盗掘东陵时,为什么出动近千兵力,最后不得不动用炸药。 

        但头脑精明、石匠出身的惯匪王绍义,没有采取炸药轰击这种竭泽而渔的办法。他命人用坚利的纯钢撬棍,将一块又一块的青石、青砖,纷纷从琉璃照壁的底座撬下来,经过一天的凿撬,座基上很快便出现了一个偌大的洞口。地宫通道打通了。 

        王绍义双手握着德牌撸子手枪,跟随在状若幽灵的人群后面,缓缓向地宫深处游动,突然,一道高十多米、宽约十六七米的巨大的汉白玉石门横亘在眼前。王绍义指挥手下人用钢钎、镐头狠命凿撬,但石门纹丝不动。一番努力后,见毫无成效,无奈中王绍义命令用炸药炸开石门。 

        经过两天的努力,第一道汉白玉石门被炸开。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第二道、第三道石门也很快被炸开。在几支火把的映照下,六具涂有朱漆的楠木棺椁出现在众人面前。面对这六具巨大的棺椁,王绍义喜不自禁,在他看来,摆在面前的不是数百年前的皇帝与皇后的遗尸遗骸,而是足以让他一生享用不尽的连城之宝! 

        “给我劈!”王绍义向站在一旁发呆的田广山下令。 
        田广山深深吸了口气,手握闪亮的利斧,“嗖”地一下跳到灵台上去,运足力气,对准康熙的棺椁劈了下去。刹时,木屑飞溅,棺盖裂开一条长长的缝隙。 
        “我也算一个。”关增会同样手握利斧,跳上灵台,二人一左一右,对准康熙的棺椁较上了劲,眨眼问,棺盖变得支离破碎。 
        两人围住棺椁,探下身子,欲待看个究竟,突然“噗”地一声炸响,棺盖下蓦然间喷射出熊熊烈火。两人猝不及防,被硝烟烈火迎面烧个正着,惨叫之声不绝于耳。 

        王绍义在刹那间的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