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老三届朝歌狂飙 >

第23章

老三届朝歌狂飙-第23章

小说: 老三届朝歌狂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永革、苏红由于罪行轻,写了几次检查得以过关。黄永革分到河北沧州当电工,苏红后来到北京远郊区县当了中
学老师。以后3 人便失去联系。

第九章 造反佛门 逼僧还俗
       消灭黄色 乱抹丹赤


    红卫兵最初是抱着把毛泽东思想传遍四方的冲动和决心进京和北上、南下、西征、东进的。哪里传出了“黑帮”压
制革命红卫兵的消息,哪里就会出现前去串连、声援造反的红卫兵。这是红卫兵“大串连”的第一个重要流向。其次,
出于对革命战争年代中共光荣历史的钦佩,著名的“革命圣地”如延安、井冈山、韶山等都成为红卫兵第二个流向。第
三,红卫兵出于对某些先进单位的兴趣,常常参观诸如大庆、大寨等地,这是红卫兵“大串连”的第三个流向。年轻好
动的红卫兵在“斗黑帮”的过程中,还常常到著名的风景区一游为快,这是红卫兵的第四个流向。此外,还有极少部分
红卫兵抱着国际主义理想偷越国境到越南、缅甸“串连”以支援世界革命。

已有千年历史的牌匾成了劈柴

    福建省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一带山峦绵延数十里,山巅有巨石如鼓,故名鼓山。山中有一座庙宇涌泉寺,为1000
多年前的宋代时所建,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寺院规模宏伟,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鼓楼、白云堂、明
月楼、藏经殿、回龙图等;尤以藏经、藏版驰名海内外。是福州五大禅寺之一。
    涌泉寺香火甚旺,最红火的时候,有僧人1000多名,一顿饭就用米1000余斤,除自己食用外,还要招待上香的善男
信女们。寺院的素斋比饭馆的鱼肉味道高雅神圣多了。因此,经济效益颇佳。每月仅佛堂前香案上就能收五六千元,大
笔捐赠还不包括在内。
    196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进驻该寺,僧人们虽敢怒却不敢言,忍气吞声,旁若无人,念自己的经,吃自己
的斋,祈祷佛吐,早日将大兵送走。
    可僧人们的经咒没能驱走大兵,而迎来了红卫兵小将,更令人想不到被僧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大兵却又成了他们
的守护神,使寺庙在万古不复的劫难中,未彻底毁坏。
    在串连高潮中,北京师大女附中学生刘建敏途中与同学走敝,一个人误搭南下火车,从上海直奔福州,路上结识一
群以天下为己任的红卫兵战士,刘建敏便入伙同行,开始她的福州之旅。
    刘建敏等人自幼生长在北京,只游过北海、颐和园,第一次出远门,游览南方的名山大川,特别是深秋初冬时节,
依然山清水秀。花木茂盛,风景绮丽,令他们赞叹不已。
    一天,有北京串连来福州的学生20来个,结伴游鼓山。他们在参天古木中漫步,在清泉旁嬉戏,不知不觉来到涌泉
寺。远远看到朱檐黄瓦,有人感叹:“真是古人说的,天下名山僧占多。”
    一个十四五岁的小红卫兵问:“听说和尚是洋货,和天主教传教士一样,都是洋人来毒害咱们中国的,是吗?”
    “没错,哥儿们还真知道点儿学问。”另一位红卫兵回答。
    “对,佛教比天主教还可恶,不许吃肉,不许娶媳妇,还他妈不分男女都得剃秃子,可恶之极。”“要是咱们中国
人都信了这玩意儿,还不亡国灭种?比鸦片烟还厉害,准是美帝苏修传过来的。”
    “不能让和尚们占据咱们的锦绣江山。”“和尚都是卖国贼,为什么他们不当老道?好歹老道也是咱们中国自己的
土特产呀。”
    “走,造反去!把和尚赶出去!”
    深邃幽静、白云缭绕的山林里,传出北京的战歌。一行20余人很快来到寺前,排列整齐,齐声高喊:革命无罪,造
反有理,混蛋和尚,快快滚出来接受批判。
    红卫兵神威大显。大门吱地一声开了。门外红卫兵小将一愣。哪里有和尚,明明是自己最崇敬的亲人解放军战士。
莫非这里是军事重地,抬头看匾,“涌泉寺”三个大字清清楚楚。要不,是他们先一步来造反?自己来迟了?
    如果这些大兵一言不发,或干脆转身回去,后面的事就不会发生。因为当时红卫兵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有点怕解放
军。他们的红司令毛主席接见他们的时候,穿的就是绿军装。军人驻扎的地方红卫兵小将一般不敢问津,除非有能管住
军人的“虎符”“密令”之类的东西在手。
    偏偏这群大兵中有一位是刚从航校来的学生兵。1966年5 月到部队,6 月份“文化大革命”就轰轰烈烈搞起来。航
校学生也冲破重重阻力,上北京见毛主席,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地进行全国大串连,好不痛快,好不热闹。偏偏爹妈性
子急,早一年生下自己,要是晚一年不也赶上“文化大革命”了?更可笑的,给自己起名文和平。既然你们爱和平,为
什么还要闹革命还要送自己上部队?说是接过革命的枪。文和平听说红卫兵小将宋彬彬听毛主席的话,改名宋要武的事
迹以后,即刻打报告,要求改名,一下子拿出三个方案,请领导择优批准:艾党、艾革命、艾造反。
    可连长不但没表扬他,反而讽刺他爱捣蛋。于是,艾和平在战士中真的有了新名字:捣蛋。艾和平处心积虑地设计
了几次方案,想给连长使坏,但终因怕事情败露而未敢造次。今天看到一群比自己小不了三两岁的学生,特别高兴,随
口说道:“欢迎。欢迎红卫兵来鼓山串连,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红卫兵小将反应机敏,立刻齐声高喊:“向解放军学习,向解放军致敬。”战士也只好回报:“向红卫兵学习,向
红卫兵致敬。”
    造反的序幕拉开。
    当下山开会的连长、指导员返回涌泉寺时,寺碑已倒地破碎。已有干年历史的牌匾成了劈柴。小将们正抡锹挥镐与
佛像激战,口中振振有词:“我看你佛法无边,我让你断子绝孙!”
    两位驻军最高长官不仅知道历代革命造反的英雄豪杰多有拆庙宇砸佛堂的嗜好,而且了解山下“文化大革命”的大
趋势,所以不敢逆潮流而动,还得表示支持红卫兵们的革命行动,命令炊事员为累得汗流侠背的红卫兵小将烧水做饭。
    军队进驻涌泉寺之时,曾被告之,寺内珍藏有明代南北藏,清代龙藏等珍本,另外还有明清两代本山高僧元贤、道
需等著述7500多册,明清经版万余卷,及苦行僧刺血书写的佛经675 册。并特别叮嘱要保护好藏经之殿阁。两位领导一
商量,决定暗调十几名战士进驻藏经殿,紧闭院门,说是军事重地。好在红卫兵小将非常敬畏“军事机密”,珍贵经卷
得以保存。
    当晚,吓得浑身哆嗦的僧人们被红卫兵饬令还俗,轰出寺院。红卫兵小将住进禅房。刘建敏和另外一个女学生住在
长老房中。只见屋内清静典雅,香烟缭绕,四壁书架,上面都是线装书。取下一本,看不懂,再取下一本,仍是莫名其
妙,闹不清应当归入封资修的哪一档。2 人最后取得一致意见,有毒。
    女孩子嫌老和尚脏,把床上被子扔到院里,从“最可爱的人”那里借来被褥,铺在床上。2 人又惊讶那床的精美:
床头雕着龙凤。禽兽,床脚刻有花草鱼虫,两边床帮刻的是浮云、远山,刀笔精致,玲珑剔透。床与书架均为紫红色,
显得幽深肃穆。俩人并肩躺下,想到这屋子是个老和尚长年独卧的地方,怎么也睡不着,便天南地北的闲扯起来。不知
怎的,就说到命运,说到神仙佛爷,又一不留神,说到有没有鬼显灵的问题上。
    两个女孩子嘴上都说不信同鬼的事,可是耳朵都悄悄聆听窗外的响动,心里怦怦直跳。
    经过破四旧洗礼后的涌泉寺,门窗离框,牌匾脱钩,泥塑倒悬,难免因风而动,发出一些响动。两个女孩子不由自
主地抱在一起。她们不说怕,却说“好冷”。
    刘建敏同:“你白天砸佛像了吗?”
    “没,没有。只给了小鬼一脚,现在脚还疼呢。”对方回答。
    刘建敏说:“坏了。你要是打了观音、如来什么的,多狠都没事。人家是大慈大悲,大人不论小人过。那小鬼就不
行了。小人小心眼儿,多看他一眼都记仇,没占着便宜就觉着吃亏的主,你踹他,他还不恨你一辈子。”
    那女孩比刘建敏小,胆子也小,吓得偎在刘建敏怀里,说:“真的?那怎么办呢?”
    “冻豆腐难办(拌),回家准备棺材去吧。”刘建敏说。其实,她心中也打鼓,不过强作镇定,讲笑话给自己定心
丸吃罢了。她不敢闭眼,一闭眼,那慈眉善目、金碧辉煌的佛像就浮现眼前。一时佛像金漆剥落,裂纹片片飞迸,金像
变成泥草木胎,双眼却金光四射,手指在戳自己,仿佛在说:“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突然,一声嚎叫,屋顶上扑通一阵乱响。吓得两个女孩同时惊叫起来。一会儿又恢复了寂静,只有山风不时把门窗
吹动,发出吱吱的声响。小女孩实在忍不住了,说:“我,我有点害怕。”“害怕?怕什么?”刘建敏给她打气,“听
说过女共产党员江姐吗,被国民党反动派在手指上钉竹签都不哼一声,宁死不屈。咱们这算什么。江姐……”
    突然,隔壁传来男同学的歌声。“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2 人不由扑哧一声笑了。原来男子汉大丈夫也有心虚胆怯的时候。两个人本来就没脱衣服,此刻再也躺不住,掀被
下床,去敲男同学睡觉的房门。
    于是,二十几位红卫兵小将,半夜三更又聚在一起,胆气倍增,谁也不言害怕,心中也真的不再害怕。他们又热血
沸腾、慷慨激昂起来,商量下一步的革命行动。
    为什么不给老和尚找个老伴呢?
    第二天一大早,红卫兵小将分头行动。部分人马“四下散开,到附近村庄招呼贫下中农来涌泉寺,少数人员把寺中
桌椅板凳、书架床铺尽数搬到院中,开辟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新战场:拍卖查抄物资。
    一张八仙桌,5 块钱拿走。对方说是贫农,两块钱也行。床板一毛钱一块。和尚打坐用的蒲团也是一毛。其中,卖
价最高的是刘建敏躺过半夜的那张床。两个红卫兵小将累得直喘粗气才抬出来,决定要多卖几个钱,标价10元。没想到
两个人争着要买。一个出到15,另一个拿出20。 结果,出20元钱人的拿走了床。20年后,那位贫下中农用床换了一台大
拖拉机,跑起运输,成了万元户。原来,那张床非同一般,不仅质地精良,为上等梨花木雕琢而成;更有一番荣耀经历,
令富商豪客瞩目。据寺里僧人讲,此床原为林则徐林大人告病还乡时,福州知府所送,林大人就是在这张床上仙逝的。
林的后人不忍再用,变卖有辱先人,弃之又可惜,便转赠涌泉寺,供寺中长老安歇。百年前购置此床也需百两白银,没
想到落入红卫兵小将手中,20块钱就给打发了。
    当天晚上。红卫兵小将决定走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住到老乡家中,与封建迷信的寺庙决裂。这下又忙坏了村
里的父老乡亲。村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成员腾出房子,派人打扫,同时又找人来烧火做饭,还得向北京来的红卫兵汇报本
村的阶级斗争情况、文化革命进展情况。
    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