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916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916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事,朕自有打算,用水泥造如此之高的碑或许不行,但,若是在这里面加上钢筋铁骨,想这碑一定能建起来,以水泥建碑,可省去开凿碑材之苦,也可省去运输之劳累,想这碑,一定能很快建起来,或许一两年就成了……”杨改革说道。

几个人目瞪口呆。皇帝还真的敢想干做啊!居然敢用水泥造高达数十丈的碑,皇帝疯了。

“……此事,朕决心已下,这个碑,是一定要建起来的,也一定要比朕先祖开凿的那个碑更加的高大才行,如此才能显得朕有诚心,也才能显现出朕的威能,也才能表现我大明的强大,也才可以彰显我华夏的伟大……”杨改革倒是下决心,将这个钢筋水泥的碑建成,而且是建得高大无比,建成大明朝的“通天塔”。

杨改革倒是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的,杨改革对于建这个碑还是有信心的,水泥已经出现了,而且水泥建造建筑已经有了成品,用水泥起建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虽然钢筋这个东西比较难弄,可以明朝的冶炼水平,也不是没有办法。明朝永乐年间的永乐大钟,高七米多,就是一次浇筑成型的,重达四十余吨。能一次成型浇筑如此之大的钟,可见冶金水平。杨改革如今更是花了大力气,以穷举法炼钢,这冶金的水平,更是突飞猛进,要做出十米长的“钢筋”,想也不是难事,有了钢筋,加上水泥,这钢筋混凝土不就成了么?有了钢筋混凝土,做一个七十米的塔,也不是不可以尝试。

虽然这塔的建造费用必定昂贵,可杨改革愿意尝试,愿意拿钱推动钢铁水泥这些“重工业”的进步。

这个碑一旦建起来,就是明朝的“通天塔”,绝对是明朝的一大奇观,这对于提升国家自豪,提升民族认同感,感是绝对有极大的帮助的。想在十七世纪,任谁走到七八十米高的人造建筑下,都得被震慑住,实在太高了。按照杨改革想的,等日后电发明了,再在这上面弄几个大电灯,一到了晚上,就给他通电,这绝对是妥妥的“光辉版通天塔”,这种效果,绝对可以震慑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这绝对是这个时代的奇迹,绝对比《西游记》里面的那个佛光塔更加的佛光塔。杨改革相信,任何一个人看到这个建筑,都要匍匐在脚下,这对于征服外族,有着极大的帮助,只要把那些没见过世面的野蛮人引到那“通天塔”下一瞧,这绝对是妥妥的要求内附,绝对是妥妥的要求当华夏人。

施凤来,韩爌几个人是目瞪口呆,皇帝铁了心要造,难道就真的任皇帝这么胡来?可皇帝真的是在胡来?这个水泥加钢筋铁骨,就真的能造这么高的建筑?他们也都拿不准了,这超出了他们理解的范围。

是劝皇帝不要做,还是支持皇帝?这几个人糊涂了,他们都算得上皇帝的心腹,按理说,都得支持皇帝,可如今这事,实在是不好决定。

“诸位不妨想想,这三十丈的塔一旦建起来是多么的雄伟,堪称‘通天塔’,我大明子民见到这塔,必定是心悦臣服,必定是更加认同自己是我大明子民,更加认同自己乃华夏子孙,狄夷若看到此塔,则莫不震惊,有着威服四方的作用,更有着不战而曲人兵的效果,这若多的好处,难道诸位卿家就想不到?”杨改革沉浸在“通天塔”的喜悦之中,开导着自己的心腹们。

杨改革的几个心腹依旧是目瞪口呆的看着杨改革,他们的皇帝和他们所想的,绝对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他们永远和自己的皇帝有着不可逾越的差距。

“此事,无需保密,诸位卿家回去,立刻将此事宣扬出去,宣扬得越热闹越好,务必讲解清楚这其中的利弊,说明白必须建的理由……”杨改革说道。

施凤来和韩爌他们是晕乎乎的走出去的,至于是怎么走出去的,没人记得。

杨改革待人都出去了,立刻交代王承恩道:“大伴,立刻急召孙元化进京,让他以最快的速度赶来,朕这次,可就全指望他了……”刚才的心潮澎湃过去了,杨改革该面对现实了,这通“通天塔”建成了,确实是一座了不起的建筑,可怎么建,这绝对是一个大难题。

虽然难,可想到一旦建成了,在这件事上的收获……,杨改革又雄心勃勃起来,心狂跳着。

第735章 中华

皇帝建“通天塔”的消息,犹如水入沸油锅,立刻“激情四溅”。

……

对于这件事,最吃惊的莫过于樊维城了,今日他这邸报的销量,轻松的就过五万了,现在还在不断的加印,印刷厂已经快忙翻天了,邸报刚刚印好,墨都还没干透,就立刻被抢购一空。

先前樊维城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知道这个消息必定引起极大的轰动,所以,也是做好了加印的准备的,可仍然是小瞧了这个消息的轰动程度,第一批五万邸报一抢而空之后,不得不立刻加印。

这还仅仅是北京城及其周边的销量,还没算其他地方的,因为路途的原因,稍远处的比如山西,陕西看到的邸报,都会比北京城看到的晚,所以,若是其他地方也需要加印,这数量,还要再次攀升。若是加上其他各处的销量,樊维城觉得,这次这邸报的销量,恐怕会突破二十万大关。

一份邸报有二十万的销量,这绝对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

“陛下欲造通天塔了……”

“陛下欲造通天塔了……”

大街小巷,都是报童兴奋的身影,这卖的邸报越多,这收入也就越多,今日这一天卖掉的数量,抵得上往日数日的销量了,所以是格外的卖力。

大街小巷,茶楼酒管,也到处都是谈论这件事的。

“我的娘咧……,三十丈高的塔,这么高的塔,站在下面,怕是连头也抬不直吧,这得怎么修上去啊……”这个茶馆,生意格外的火爆,早早的聚集了无数的人前来喝茶,一见面,就是谈论通天塔的。这种建筑,对于明朝来说,确实是个超级工程,就如同日后二十世纪谈论修三峡一般。

“……修那么高,站在上面,还不得吓死……”有人接口道。

“是啊!我说,这么高的塔,得怎么修上去啊?……”有人插话道。

“什么塔啊!这是碑,和塔那是两码事,塔是塔,碑是碑……”立刻又有人嚷嚷起来,说出了这两种东西之间的区别。

“……什么碑啊塔的,这有啥区别啊?能造那么高,你管他是塔还是碑?”立刻有人嚷嚷道。这茶馆就是这么热闹。

“……这咋没区别了?这邸报上都说了,那是造碑,不是造塔……,塔就跟起房子一样,简单得很,这碑就不同了,就是一根柱子上去,这可难多了,……这邸报上还说了那什么……,什么山,山……阳,碑,什么材的……,凿好了运不出来……”这个人立刻和别人争辩道,但文化水平实在太低,遇到稍微深奥一点的东西,立刻结结巴巴起来。

“我说……,刘大掌柜的,这到底是不是邸报上说的,您可别蒙咱们……”有人发现了蹊跷,故意拿话问刚才说话的那个人。

“这怎么不是邸报上说得了?这不白纸黑字么?写得清清楚楚……”这个被称为刘大掌柜的人,立刻认真的说道,说完,还拿起邸报,打开,认真的“读”起来。

这个刘大掌柜一“读报”,立刻引得一阵哄堂大笑,为什么?这刘大掌柜因为不识字,倒是把邸报给拿反了。

“哄……”众人立刻笑了起来。

“我说刘大掌柜,这字到底是要从下往上念啊!还是从上往下念?您这报,能不能别拿个倒的啊!”那个刚才取笑的人说到。

刘大掌柜立刻面红耳赤,不识字,没文化也没辙。

“……哈哈哈……,刘大掌柜,您又不识字,您拿个报做啥啊?别人还以为您冒充有学识,能看报呢……”更多的人取笑起来。

“笑什么笑,咱虽然不识字,可这邸报上的白纸黑字却是骗不了人的,咱就是要买一份,将来做传家宝,老了也让子孙们看看,老爷当年也经历过这等奇事的,也没白活……”这个人倒是不相让,立刻争论起来,虽然不识字让他出了丑,可他更自豪自己能活在这个时代。

这个刘大掌柜这么一说,倒是一致的得了众人的认同,不少人都是微笑着点头称是,自己确实遇到了一个难得一见的时代。能经历这个时代,实在是一种幸运,而邸报作为朝廷写下来的白纸黑字,有着纪录历史瞬间的功能。

“……老夫就来说几句吧……”老夫子给众人读过了报,也就喝茶歇息起来,任由这群人聊天吹牛,消磨时间,听到这个刘大掌柜说起这事,觉得自己有必要插嘴。

众人也都安静下来,准备看看老夫子说些什么。

“……刘大掌柜确实说得不错,不识字不要紧,可这白纸黑字的东西,却是骗不了人的,日后若陛下,朝廷真的要建这么一座通天塔,那必定是我大明朝的盛事,人生也难得能遇到这种盛世,诸位,要珍惜啊!……若是能买一份这邸报留作纪念,也是个不错的事,想这邸报不过几文钱,诸位也都买得起……,错过了今天,那可就是个遗憾啊!……”老夫子忽然感概的说道,劝众人赶紧买一份邸报做纪念。

“还是老夫子说得有道理,这邸报不过几文钱,可这邸报上的消息,却是难得一见的盛事,若是花几文钱能留下一个盛世,能留下一个凭证,也不枉一件美事……,日后不管是做念想,还是拿出来炫耀,这可绝对是够本了……”一个人立刻高声附和道。

这个人一倡议,立刻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纷纷说要买一份邸报回去做纪念,日后给自己的儿孙吹嘘也好,作为自己见证大明朝盛世的见证也好,或者带入坟墓陪葬也好,这都是稳赚不赔的事。

……

陈于廷府上。

“洛阳纸贵……,洛阳纸贵啊!……如今总算是体会到什么叫洛阳纸贵了……”

一个官员拿着一份邸报,快步走进了陈于廷的客厅。

陈于廷的客厅里,一大早就聚集了不少的官员,这些官员,都是前来议论这件事的。

“……这外面,抢这邸报都快抢疯了,还没见过抢邸报抢得这么厉害的,陛下这次这个事,可真的是闹大发了……”这官员说道。

“陛下这事,岂止是大发?简直是难以收场,这三十丈的碑是那么好建的么?”立刻又官员接过话头。

“……唉,这么高的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修得好啊!陛下确实敢想,可这次,确实好高骛远了,人力终究有穷时啊!”

“哼……,昏聩,昏聩……,陛下这真的是昏了头了,这简直就是昏君所谓,这简直就是劳民伤财……”也有官员痛心疾首的高呼。

几个官员都看着那个痛心疾首高呼的官员,没怎么当回事。

“唉,陛下这是要学我大明的成祖,要以碑表功,据说,这次这个碑,不是用整块石头建,而是用水泥加钢筋铁骨建……”虽然也有官员觉得这件事很离谱,也有那么一些反对的心思,可却不如那名官员那么直白,把愤怒写在脸上。现在说这种言论,对皇帝已经没什么用了。

“陛下还是想着远迈汉唐的事呢,若不是如此,岂会修这个‘通天塔’?这就是要显露功绩啊!……”

“这个碑,据说,乃是以华夏的名义建的,要建成华夏纪念碑……,诸位有心思讨论这碑建不建得成,还不如说说这碑的名目,建这碑的初衷,建成之后能有什么用。”一个官员说道。如今众人都把焦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