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915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915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还在,而且更加凝聚;第三,还解决了日后移民可能出现的身份问题,解决了日后华夏可能分裂的问题,解决了华夏的传承和延续问题。

第734章 通天塔

杨改革一番大道理说下来,施凤来,韩爌等人的心,又才稍稍的归位。这总算还是一件说得通的事。

“陛下,若是如此,那这人坛,或者陛下说得华夏坛,确实是有必要建的……”韩爌见事情说道这个份上,也就不怕那么害怕了,既然涉及到华夏的延续和发展,那皇帝建这个华夏坛的立意就相当的高了,这做事的立意高,也就越有大义,做起事,更加名正言顺。所以,倒是转变了自己的看法,不再把这件事当成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倒是认真的议论起这事来,皇帝还叫他到外面宣扬呢。

“对,确实有必要建,不仅要建,而是一定要建好,建得高大,建得能映衬我大明的强大,我华夏的伟大……”杨改革说道。

“敢问陛下,不知陛下打算把这个人坛建多大,若是很大,那需要的时日必定很多,或许数年都不会完工,臣以为,这只怕难以实现啊,陛下……”毕自严还是比较警醒的,并没有因为皇帝说得好就叫好,倒是给皇帝挑起刺来。

“呵呵呵,这个人坛,朕打算建成碑的形式,以一块高大无比的碑作为我华夏延续和传承的载体,也只有如此,才可以体现朕的威能,也才可以平息此事……”杨改革笑着说道,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啥样,杨改革闭上眼睛就能想到。

皇帝这话一出口,众人差点噎死。高大无比的碑作为人坛的载体,这可能么?或许在杨改革眼里,那是很简单的事,可在施凤来,韩爌等人的眼里,这绝对是一项无法完成的惊天工程。

不仅仅施凤来,韩爌,包括毕自严,袁崇焕,甚至王承恩都是目瞪口呆的看着皇帝。皇帝这是怎么了,刚才还说要给老百姓找一个代替自己受祭拜的地方,现在就要建一座高大无比的碑……,这可能吗?

杨改革也意外了,这怎么自己就说了一句话,自己这几个心腹就惊成这样了?

“……这,诸位卿家,你们没事吧?怎么如此惊讶?朕说错什么话了吗?”杨改革不解的问,杨改革发现,不仅仅是几个大臣都发呆,连王承恩也是目瞪口呆。杨改革就知道,自己一定说错了话了,让这些人感觉到无法接受。

“咳咳……,这,陛下,敢问陛下,陛下确实是说要一块高大无比的碑来建人坛么?”施凤来遇到这种大事了,就不敢轻易的说话,自然是闭嘴的,韩爌见施凤来不说,也只好站出来说了。

“是啊!朕打算建一座巨大的纪念碑,上面用鎏金的字写上华夏纪念碑几个字,纪念为我华夏文明的发展和延续作出贡献的人,凡是对我华夏的延续和发展有贡献,凡是保卫过我华夏之人,为我华夏而战的人,都在受祭拜之列,凡我大明百姓,华夏子孙,都可祭拜……”杨改革进一步的解释着自己的“纪念碑”。

韩爌这回,脑门又冒汗了,不是天气热,也不是刚才被吓着,而是为皇帝的“幼稚”而汗,皇帝一句话说得轻巧,要一座高大的碑来建人坛,想法是好的,可这高大的碑要怎么弄到京城来?韩爌敢肯定,皇帝绝对没想过这个问题。韩爌又暗自叹息,这皇帝,还是嫩了点啊!不说嫩,而是应该说不知民间疾苦,这皇帝有时候也不是万能的啊!这件事绝对不是下一道旨意就可以办到的。

“启禀陛下,要建人坛的碑,必定要高大,才当得起陛下说的聚集华夏之人望的作用,可陛下想过么?如此之高大的碑,要如何运到京城来?若是要建在城内,和天地二坛建在一起,少不得还得从城门里过,如此之高的碑,即便是放倒了,也比城门要高,陛下,这总不会要拆城门吧……”韩爌赶紧劝皇帝,皇帝当真是“想得美”,也不考虑一下实际情况。

“……从城门里过?”杨改革诧异的问道。

“是啊!陛下,难道这碑还能不从城门里过么?陛下要建在城外?可即便是建在城外,运输也极为艰难,只怕从山上采下来都不可能……不知陛下可知南京的阳山碑材……”韩爌抢着“教育”皇帝。

“阳山碑材?”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正是阳山碑材,或者称之为孝陵碑材,乃是我大明成祖为颂扬太祖的功德而开凿的,此碑材极为宏伟,仅仅是碑座就有五丈余高,九丈宽,厚更是有近四丈,若是算上碑额和碑身,更是有二十余丈高……,陛下,如此之大的碑,又如何从山上开凿下来?开凿了又如何运到京城来?到了京城又如何运到城内了?如此之沉重的碑材,即便是用万马,也别想拖拽得动……,更别说拖拽到京城了,若是要和天地二坛建在一起,除了拆城门,还能如何?”韩爌倒是很博学,将这碑材的宏伟用数据表达了出来。

“是啊!陛下,此碑虽然宏伟,但奈何人力始终有限,陛下的想法是好,奈何此碑根本就开凿不出来,开凿了也运不出来,运出来了也进不了城,陛下,还不如不建碑,不如借鉴天地二坛的样子,建一个相对容易些的……”毕自严也跟着说道,阳山碑材这在大明朝也是很有名的。若是博学的人,都会有所涉猎,听到皇帝要用碑来建人坛,毕自严也觉得皇帝在开玩笑,若是用碑,这碑必定不小,太大了根本就无法建起来,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建得成的,现在皇帝赶着要找个地方代替自己受祭拜,那里有功夫等待数年。

施凤来和袁崇焕也都跟着劝说道,皇帝的这个想法确实有些不靠谱了。

“呵呵呵……”杨改革看众人一个劲的劝说自己不要建碑,还拿那个阳山碑材的事劝自己,立刻就笑了。

几个人被皇帝的笑声搞糊涂了,皇帝这没疯啊!

“几位既然知道阳山碑材的事,那也免得朕再多说,韩卿家,你说,这个碑,当年是为了什么而建的?”杨改革笑着问道。

“回禀陛下,此碑只是开凿,后因为碑材实在是太高大,实在无法运下来,所以,还不能称之为碑,只能说是碑材,……若是说此碑原先开凿的意图,乃是为了颂扬太祖的功绩的……”韩爌立刻说道,作为一个阁臣,韩爌还是有着基本的素养的,起码皇帝问起来,他知道皇帝说的是什么事。

“呵呵呵,当年了颂扬我太祖的功绩,就用了如此之高的碑,那朕今日建华夏坛,当把此碑建得更高,才显朕的威能……,才能受得起天下人的祭拜,才能承受得起延续华夏的重任,不是么?”杨改革笑着说道。

几个人差点噎死,皇帝既然知道还这么说,没失心疯?比阳山碑材还要高大?原来那块碑材就搁置了快两百年未用,难道又去开凿一块更大的用不上的碑材?

“……陛下,开凿此碑材,年长日就,经年开采,数年运输,再经数年建造,只怕十年都未必建得好,陛下,这日可不等人啊!……何况,这么沉重的碑材,即便开凿出来,也未必拉得起,陛下,此事三思啊!”毕自严跟着说道,开始给皇帝泼冷水了。

其他几个人也都纷纷劝皇帝三思。

“呵呵呵……,诸位卿家想到哪里去了?难道建碑就一定要开凿石材?就一定要整块整块的开凿?就一定要建数年?……呵呵呵呵,说起来,即便是能开凿出这么一整块的碑材,并把他运到京城来,朕也没心情等那么久,如今朕立刻就要用,如何等得起那么久?朕觉得,这人坛,最好一两年之内就建起来……”杨改革笑着说道,杨改革想的纪念碑,当然是用混凝土做,又快又省事,即建起了高大的建筑,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又可以宣传新型的建材水泥,水泥加钢筋这种建材一旦大规模的运用,明朝必定走向进另外一个世界,一个钢筋水泥土的世界,在后世,或许很多人会对钢筋混凝土有排斥感,说什么钢铁森林,远离了大自然,可对于现在的杨改革来说,这钢铁森林,绝对是力量文明的象征。

几个人快被皇帝雷死了,又快又好的建一座比阳山碑材还要高大的碑,难道皇帝真的派个神人来运碑吗?几个人都觉得,这事除了神仙帮忙,大概没其他办法了,想到皇帝一直号称有神人帮忙,或许这事皇帝真的有几分办法……,几个人是越想越玄幻……

“朕正是因为感于阳山碑材,才想起来建这么一座‘人坛’的,也唯有如此之高大的碑,才可以衬托我大明的强大,才可以衬托我华夏的伟大,当年朕的先祖有此心,却没有办法完成这个心愿,今日,就在朕手里完成他吧……,不,当年建碑不过是为了颂扬太祖的功绩,而朕是要颂扬华夏延续的功绩,这个,比一家一姓的功德更加的大,自然要比这个碑建得更加的高才行……”杨改革高兴的说道。

几个大臣除了目瞪口呆,就只能目瞪口呆,完了,皇帝得了癔症了,还不轻,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了。那阳山碑材加起来有二三十丈高,现在建一个比这个还要高的碑,这不是疯了是什么?这不是得了癔症是什么?

“……敢问陛下,陛下打算如何建呢?”袁崇焕问道。袁崇焕不相信皇帝真的疯了,见皇帝神色清明,觉得皇帝一定是有自己的想法,于是问道。

“……这个,其实也简单,水泥这东西想必诸位卿家都知道吧,那自然是要用水泥建了……”杨改革笑着说道。

“水泥?”众臣又是一惊,才想起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东西。

“……陛下,虽然水泥修建东西不错,干了之后和岩石无异,可从来没用它建过数十丈高的碑啊!如此之高的碑,只怕水泥也无法建成啊!若是要建成,只怕也得是层层叠叠的磊起来,而不是一座碑……”毕自严说道,说到水泥,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琉璃斋广场的那座夷人馆,据说很是坚固,可那是房子,房子和碑那是两码事。

“……陛下,若是造一个封台,这倒是比较简单,甚至无需水泥也可,以土堆封台,这古已有之,也不难,只要人多,即便是要磊起一个三十丈的封台,也无需太多时日,这个倒是可以做到,……再,这封台,在古代,也是用来祭祀的,若是用作祭拜之用,也正好……”韩爌又出来说道。建封台,这个倒是比较简单,古代也有造封台的记载,这个没什么技含量,只要人多,总能磊起来的。

“……就好比朕这身后的万岁山?”听了韩爌的话,杨改革第一个就想到了万岁山,这万岁山就是用太液池的泥巴堆集起来的,倒是有点“封台”的意思,杨改革已经很久没想到过这万岁山了,如今猛然想到这万岁山,这炎炎夏日,猛的就是一哆嗦……

“……不行,不行,绝对不行,绝对不能用土堆个封台,只能用碑……,只能用碑,……”杨改革不待韩爌回话,立刻否决了以土堆封台的建议,自己好不容易才逐渐的摆脱了吊死万岁山的命运,如今又造一个封台,这也太不吉利了,杨改革的头,那是摇得跟拨浪鼓一样。杨改革要的是一个“高科技”产品,而不是一个“古董”。

韩爌吃惊的看着皇帝如拨浪鼓一般的摇脑袋,更是糊涂,今天皇帝这是怎么了,尽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

“……此事,朕自有打算,用水泥造如此之高的碑或许不行,但,若是在这里面加上钢筋铁骨,想这碑一定能建起来,以水泥建碑,可省去开凿碑材之苦,也可省去运输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