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847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847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阁老,相当得好,我朝牢牢控制着海岸线五十里范围内的地方,五十里开外,如今也基本控制着,如今已经将遮蔽的范围推进到了海州卫的城墙下面……”说到这里,秦良玉的声音渐渐高昂起来。这战场遮蔽,如今深得战场指挥官的推崇,不推崇也不行,从皇宫大内里流传出来的沙盘推演规矩,推演的时候你只能看见自己这一方兵马调动的情况,而看不见对面兵马调动的情况,只有等你的兵马遇到了敌人,裁判才会告诉你遇到了什么……,所以,如今的战场指挥官们相当的在意这个事,那种自己看不见摸不着,把自己的命交给老天爷的“既视感”实在太强了,推演输了还可以再来,但这真实的战场上,还有重来的机会吗?即便是再懒散和笨的人,也知道要把敌人的情况摸清,而不是靠自己瞎猜,也不是靠估摸,更不能把自己的命交给老天爷,当然,搞清对手的同时更要防止对方摸清自己的底细,所以,说到战场遮蔽,能玩这个玩意的指挥官都是对他有相当的“感情”。

“好!……各部磨合情况如何?”孙承宗又问道。

“回阁老,各部都在加紧演练,尽快磨合……”秦良玉回答道。

“嗯,……能战吗?”孙承宗问道。

“回阁老,可战……”秦良玉当下就答应道,实际对面的东虏不过万人,他们这大军全是精锐,即便不是用战车营,靠骑兵也完全可以解决问题,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

“好!再磨合三天,以三天为限,三天之后,如天气没有异常,出击海州卫城,争取一举拿下海州卫,将之作为我大军前进的堡垒。”孙承宗立刻就下了决定。

“下官遵命!”作战室里的几个立刻答应道,声音里,充满着欣喜和愉悦,这个命令,没有人质疑,也不用质疑,几个领兵的大将都是希望早点打仗,对于这种手到擒来的胜仗,没有理由拒绝。

……

紫禁城。

文华殿。

杨改革拿到了林丹汗送来的黄台吉要求结盟的手书。所以,又在这文华殿里开小朝议,商议一下对策,或者说,向群臣炫耀一下。

“诸位卿家,这是林丹汗送来的,里面有虏酋黄台吉要求结盟共同对付我大明的结盟信,信里,将我大明分析得可是头头是道,将我大明形容得万分危险……,诸位都看看吧。”杨改革带着笑意说道。各种布局,已经逐渐的奇效了,林丹汗能把这个重要的东西送来,足以说明问题,想以前,明朝可还得求林丹汗呢,现在态势倒转,林丹汗求明朝来了,连起码的平起而坐也办不到。

众臣是一阵骚动,这种东西也会有?实在是有点难以想象了。

王承恩很快把信件给了大臣们,大臣们很快就传阅起来。

信很快在大臣们中间传阅,传阅过后,信又收了回来。

众臣脸上的神色不一,有疑惑,有惊喜,有微笑。

“诸位卿家,林丹汗送来这封信的同时,还请求朕给他更多的支援,以助他抵抗东虏……,此事,诸位卿家都说说吧。”杨改革道。

众臣又议论起来。

“陛下敢问此信是真是假?”首先就有大臣问道,倒是怀疑起这封信来了。

“这应该假不了,虏酋黄台吉也没少给我大明朝上求和书,朕这里甚至还有虏酋黄台吉写给袁兵部,毛文龙的私信,……文采、字迹什么的也都不错,和这封信上的字迹一模一样,大伴,拿几封信过来,给诸位卿家看看……”杨改革说道。

“奴婢遵旨!”王承恩早有准别,把准备好的东西拿了出来。

众臣听说了还有黄台吉写给袁崇焕和毛文龙的私信,都把目光看向兵部尚书袁崇焕。

“回禀陛下,臣以前确实接到过虏酋的私信,以臣看来,这封信上的字迹,却系虏酋黄台吉所书……”袁崇焕见众人都看着他,倒是站出来作证了,也坦承接到过虏酋的私信,却也并不认为有什么事,这信,如今不是在皇帝这里吗?

众臣听到袁崇焕的肯定,又议论起来。王承恩也把其他的信送了过来,众臣又翻阅,得出了确实是真信的结论。

“启禀陛下,臣以为,这是林丹汗在讹诈我大明……”有人说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林丹汗这是被逼无奈,只能以此信来表示和我朝结盟的诚意,向我朝讨要东西才是真的……”也有人说道,认为林丹汗是个乞讨鬼。

“启禀陛下,臣以为,我朝如今在北方大战,确实到了紧要关头,和林丹汗的联合,还是有必要的,虽然林丹汗有索要讹诈之嫌。”有清醒的人如此说道。

“……陛下,据说,那林丹汗把从我朝这里得到的东西,转手就给了东虏了,我朝这般给林丹汗支援,实际是在养东虏啊!这是在资敌……”也有愤愤不平者。

小朝议上,虽然有些吵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林丹汗送来这封信,本身就说明了问题了,如果不是大明朝的强势,林丹汗会把这个东西送来?大臣们说话的声音倒是蛮亮。

“韩卿家,你怎么看呢?”杨改革问道,如今孙承宗出去了,袁崇焕又当了兵部尚书,这韩爌在朝中的势力,已经是相当的大,杨改革倒是有意问韩爌,看韩爌怎么说。

“回禀陛下,臣以为,不管如何说,林丹汗能把这封信送来,就已经能说明问题了,臣以为,还是该支援一些,不过,如今林丹汗远离了锦宁,要再给林丹汗援助,这路途遥远,运输实在不易,臣以为,援助可以减半,或者再减半,想路途遥远,林丹汗也不能说什么,如此,即可安抚住林丹汗,也可少给林丹汗一些东西,使林丹汗的实力有限度的恢复,日后林丹汗有异心,也不会对我朝造成太大的伤害……”韩爌道。

杨改革点点头,韩爌确实还是有些能耐的,说的话,做的事,颇有公允的作风,颇能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说事,这一点,是杨改革欣赏韩爌的原因,做一个中间派,倒是很合格。

“卿家说得有道理,那位卿家还有话说?”杨改革问道。

倒是没人说话了。

杨改革见没人说话,把目光看向袁崇焕,道:“袁卿家如何看此事?”

“回禀陛下,臣无异议……”袁崇焕道。

“好,既然诸位卿家都无异议,那就按韩卿家说的做,继续给援助吧,不过,把这援助的数量,减少到一半,另外,朕也额外再送一成给林丹汗,算是朕的心意……”杨改革笑着说道。林丹汗确实比较悲剧,自己即将进攻东虏老巢了,这黄台吉多半是要跑路的,大概是没有胆量和自己死磕的,黄台吉西进草原,这林丹汗不悲剧往哪里飞?当然,自己还得控制好这个度,既不能让林丹汗过早的败亡,也不能让林丹汗太过于硬挺,要是林丹汗人品爆发,把黄台吉干趴下了,那可就糟糕了,那就只能和林丹汗翻脸了,这对自己的名声,可不那么好。现在,就是要把林丹汗稳住。

“陛下圣明。”众臣道,这事上,大臣们都知道,虽然皇帝让自己讨论,可实际怎么做,可轮不到自己瞎操心,援助也好,不援助也好,都在皇帝一句话,银钱东西都是出自皇帝之手,他们顶多过过嘴瘾而已。

……

辽东。

三岔河。

虽然没有大战,但是,残酷的斥候战却一直没有停歇过。双方的探马斥候不断进行残酷的绞杀,争取让对方失去对战场的了解,双方不断的消磨实力,原本就伤了元气的后金,在绞杀战中,再次落入下风,残酷的绞杀战,实在是一个消磨精锐的绞肉机,后金实在没有那么多的血肉送进这台精锐绞杀机。

这是明朝追求战场遮蔽的结果。

这一日。

数千辆马车组成的庞大的车队,行进在辽东开阔的原野上,车队行进得有条不紊,异常的壮观。

秦良玉身为此战的总指挥,剧中坐镇车营中心。

看着这几千辆战车组成的庞大车队,秦良玉的感慨颇多。

这天气虽然不错,甚至有太阳照晒着,有些暖洋洋,可也正是这暖洋洋的太阳,让这冰雪融化,土地变软,马车一过,地上立刻变得泥泞,这种路面,如果靠人走,真的是行进艰难,一天下来,顶多行进个三十里不得了了,士卒还格外疲惫,还得担心士卒生病,实在是麻烦得很,哪里像如今,几乎都是乘坐着马车,依靠马车前进,几乎都是脚不沾地的,地虽然比较泥泞,可车轮,却不知疲倦的不断碾压过这泥泞的道路,并没有对行进造成太大的麻烦。

“古人常言,千乘之国,万乘之君,诚不我欺也,今日这场面正是真实的写照啊!”秦良玉没有坐马车,而是骑马,矗立在一处稍高的小土坡上面,看着不断前进的车队,发出感慨。

“总指挥所言甚是,我大明富甲天下,这万乘之国的称号,确实是当得起的,有此军纪严明的队伍,东虏不愁不灭啊!”洪承畴也颇有感慨,如此庞大、壮观的车队在如此辽阔的平原上行进,确实极为震撼人心,也难免发出感慨。不过,更让洪承畴感慨的是,这话他也就现在说说,在如今这位皇帝登基前,他可不敢发这样的感慨,千乘之国?万乘之君?这些可都是要钱,要银子的。没钱没银子怎么置办这些东西,以前大明有钱吗?有钱吗?有钱吗?答案显然是没钱,大明虽然号称天朝,世界的中心,可实际,根本置办不起什么千乘,万乘来。如今到是不同了,一眨眼的功夫,这穷的只能用白蜡杆子做武器的白杆兵变成了武装到极致的车营白杆兵,这差距实在是大,能做出这些改变的,除了当今皇帝还有谁?洪承畴心里其实一直在疑惑,甚至对皇帝有一些看法,觉得皇帝过于贪财,太过于把利益看在眼里,没有像圣人说的那样做一个“贤明”之君,这是洪承畴心中隐隐的想法。不过,这个隐隐的想法,逐渐被洪承畴驱逐出内心了,到现在看到眼前这个壮观的景象,这最后的一点隐隐的想法也没了,没有钱,哪里来得千乘之国,万乘之君?明朝既然乃是天下的中心,是最为富有的地方,难道就该置办不起这点东西来?难道破破烂烂,拿着白蜡杆子打仗就是应该的?

“袁抚台过奖了,这全都靠陛下给予,全靠陛下支持!我等除了奋勇杀敌,再无他法报答陛下了……”秦良玉感慨的道。

“总指挥说得是,我等做臣子的,自当尽忠报国,为陛下,为大明扫清东虏,一雪我大明之耻……”洪承畴道。

毛文龙没有搭话,不过,内心也是很激动的,他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壮观的场面,心中对这次战争的胜利,更加有信心。对于皇帝相中白杆兵作为征讨东虏的主力,毛文龙现在是彻底的服气了,以前他顶多在兵书上看到过对于战车的描述,觉得很是深奥,也对能不能依靠战车取得胜利持怀疑态度,现在看到军如此严明的战车车队,毛文龙忽然觉得,他以前看的兵书,忽然融会贯通了许多。

一只军队的强弱,能不能打仗,从他行军的姿态,行进的纪律就可以看出来,这是毛文龙最新的发现。

小土坡上的众人正在说着话,远处跑来了一位“小将”,实际也不是“小将”,如果不是和这些顶级的统帅放在一起看,也能做个独当一面的将领了。

来的正是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

“麟儿,前方如何?”

“回总指挥,前军已过耀州驿,并为发现有大部东虏前来阻拦……”马祥麟在公开场合,也是称秦良玉为总指挥的。

“哦,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