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高加索会战 作者:[苏联] А·А·格列奇科 >

第4章

高加索会战 作者:[苏联] А·А·格列奇科-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斯克希、布卢门特里特、韦斯特法尔等将军企图把法西斯德军将领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洗刷得一干二净,并且把法西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失败的罪过统统都推到希特勒一个人身上。他们硬说,1941年8、9月间,把德军主力从莫斯科战略方向南移,似乎是希特勒把德军参谋总部制定的“闪电战”计划导致破产的一个“可悲的决定”。

  但是,根据许多无可辩驳的文献资料查明,早在战争以前很久,希特勒及其将军们就认为经济因素具有巨大意义。因此,列宁格勒、莫斯科和乌克兰的工业区、高加索的石油,就成为德军参谋总部侵略计划垂涎的目标。法西斯德军最高统帅部同陆军总部的争论并不是争论战争的目的,而只是达到达些目的的方法和手段。

  通过对希特勒统帅部和德军参谋总部一系列文件的分析研究,我们看明,德寇对“闪电战”思想的破产和过渡到持久战的前景看得越清楚,他们把德军主力向苏德战场南翼转移的趋势也就越明显。这一客观倾向使希特勒产生了一种作出片面的(经济、政治和战略的)决定的错觉。

  布卢门特里特将军把希特勒对待战略的“经济主义的”态度说成是莫斯科会战“可悲下场”的主要原因。他写道:“希特勒是从纯经济主义观点对待战争的。他想攫取乌克兰的粮食、顿巴斯的煤炭、以及高加索的石油”。(《可悲的决定》,英译本,莫斯科,军事出版局,1958年版,第75页)

  对希特勒在苏德战争中的意图作出这样片面的解释,是不客观的和没有说服力的。把法西斯德军主力向苏德战场南翼转移,首先是出自政治动机的。当然,为了进行旷时日久的战争是需要有新的战略原料来源的,特别是石油的来源,需要攫取新的战略原料基地。

  希特勒看到了苏联南方和近东各国就是这种基地。然而吸引希特勒匪徒的还不仅仅是高加索的石油。在这方面了解一下1941年7月希特勒统帅部制定的法西斯德军经由高加索实施进攻的第三阶段计划不是没有稗益的。

  下面就是这份文件原文:

  “从北高加索出发,越过高加索山脉和伊朗西北部,占领伊朗——伊拉克边境上的腊万迪兹山口和哈纳金山口的战役

  战役目的:战役目的是占领高加索石油区,并于1942年9月以前占领伊朗——伊拉克边境上的各山口,以便继续向巴格达推进。

  战役阶段:战役分为六个阶段进行(预计持续时间——1941年11月到1942年9月)。

  这六个阶段是:

  1.在北高加索占领几处战略展开地域(从1941年11月开始);

  2.展开兵力准备经由高加索实施进攻(到1942年5月底),

  3.分两个阶段经由高加索实施进攻(1942年7月);

  4.经由外高加索向阿拉斯河实施进攻;

  5.在大不里士和克尔曼沙赫地域占领向伊朗——伊拉克边界进攻的出发阵地;

  6.为达到占领伊朗——伊拉克边境上的腊万迪兹山口和哈纳金山口的战役目的实施的进攻(从1942年7月4—6日到9月初)。

  战役第一阶段的开始,以当前战役的结局而定。

  能否在1941年冬季进到伏尔加河是战役的第二和第三阶段(经由高加索实施进攻)的先决条件……”(《绝密,仅供统帅部参阅!》文件资料汇集,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67年版,第213页)

  这就是为什么希特勒在拟定1942年夏季攻势计划时,首先力图到达伏尔加河大弯曲部地域并占领高加索的原因。蔡茨勒将军写道:“毫无疑问,实现这些意图将具有巨大意义。’如果德军能够在斯大林格勒地区渡过伏尔加河,切断俄国从北到南的主要交通线,而且如果高加索石油能够用来满足德国的军事需要,则东方的战局就会根本改观现,而我们对战争胜利结局的希望就会大大地增强。”(《可悲的决定》,153页)

  因此,不仅是希特勒及其统帅部,而且还有陆军总部人员,都寄厚望于高加索。接替哈尔德将军参谋总长职务的蔡茨勒将军道出了希特勒的下一步打算。他写道:“达到这些目的以后(指占领高加索),他(希特勒。——作者注)想经由岗加索或其他途径派遣快速兵团进入印度。”(同上)

  1942年夏季战局的战略计划的实质,在希特勒l942年4月5日发出的第41号训令中作了阐明。从这份训令中可以看出,法西斯德军最高统帅部总的企图是稳住苏德战场中段既得的态势,不断地在苏德战场的两翼实施突击粉碎苏军的翼侧集团,得手后,再用这些部队去攻打列宁格勒并打通与芬兰军队陆上的联系,尔后入侵高加索。

  训令中指出:“因此,首先要把现有的兵力全部集中到南线去进行主要战役,以便将敌人消灭在顿河以西,尔后夺取高加索的油田并翻过高加索山脉”。(迪尔,《向斯大林格勒进军》,第127页)

  1942年春夏两季在苏德战场展开的战事表明,法西斯德军不顾死活地要来实现希特勒赋予他们的任务。在后面几章里,我们还要阐述希特勒妄图占领高加索的计划的细节。1942年7月23日发出的第45号训令谈到了这个计划。

  可以看出,法西斯德军的头目,都认为占领高加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他们指望,搞掉高加索的石油后会大大地削弱苏联,而德军挺进到外高加索,则会切断苏联经由高加索和伊朗同国外的联系;一旦占领高加索和外高加索,法西斯德国就会得到它自己迫切需要的石油;希特勒匪徒还打算在占领高加索之后,设法使土耳其参加反苏战争;只要我黑海舰队失去停泊基地,它就可能被消灭,而敌人就有可能完全夺取黑海上的制海权;法西斯德军入侵外高加索,就会为它今后在近东作战和在那里建立法西斯霸权创造有利条件。换句话说,占领高加索对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实施全球战争的计划具有头等意义。 

第三节 高加索的防御措施
 
  伟大卫国战争开始以前,在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的辽阔地区上有两个军区——北高加索军区和外高加索军区。

  在实行划区征兵制的年代里,我军积累了大量后备兵员,因而在伟大卫国战争之前我们能够组建起来大量兵团。从1939年起,在北高加索军区开始组建步兵师和骑兵师、坦克旅、炮兵部队和航空兵师。1941年5月,用这些部队编成了第19集团军。原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员N·C·科涅夫中将为该集团军的司令员。

  伟大卫国战争刚一开始,北高加索军区就组建了独立的第56集团军,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员Ф·Н列麦佐夫中将为司令员。第37集团军从北高加索军区得到了人员补充。在北高加索军区内又组建了Д·И里亚贝谢夫中将指挥的第57预备队集团军,Ф·М哈里托诺夫少将指挥的第9集团军和南方方面军其他兵团和部队的人员也都得到了补充。

  诺沃契尔卡斯克高级骑兵学校、罗斯托夫、克拉斯诺达尔、奥尔忠尼启则、马哈奇卡拉、格罗兹尼、迈科普和布依纳克斯克步兵学校、罗斯托夫炮兵学校、耶伊斯克航空学校、阿尔马维尔预备役指挥人员进修班等为部队培养了大批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

  在外高加索军区也有了—些变化。1940年,统帅部从预备队中给外高加索军区调来了5个步兵帅、1个骑兵师、1个坦克师、2个独立轻型坦克旅、1个航空兵旅、3个航空兵师、几个炮兵、专业和技术部队。在这个时期内,还组建了步兵第3军和第23军的军部。

  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在外高加索军区开始组建新的部队和兵团。从1941年8月至l2月组建了20多个步兵师。到7月底,外高加索军区共展开了4个集团军(第44、第45、第45和第47集团军)。

  黑海沿岸南段的防御任务交由外高加索方面军的部队(1942年12月30日前司令员是Д·T·科兹洛夫中将,军事委员Ф·A沙马宁师级政委,参谋长Ф·N·托尔布欣少将)担任。由于土耳其政府公然推行亲德政策,方面军的主力仍然集结在苏土边界附近。此外,根据苏伊条约,方面军一部兵力l941年8月25日进驻伊朗。

  因此,在战争第—阶段,最高统帅部不能全部调用外高加索方面军的部队到北面来加强高加索的防御。此外,在战争的头几个月,又从外高加索方面军中抽出7个正规师、377个预备役连和756个坦克乘员组补充到前线上作战的各个集团军去了。将骑兵第17师和第24师调给西方方面军。防守克里木的第5l集团军也从外高加索得到了几个兵团。步兵第388师转隶给濒海集团军。当1941年秋,在西南方向出现敌人可能从罗斯托夫和刻赤海峡突到高加索的威胁的时候,外高加索方面军开始向北高加索调动部队。第44集团军的兵团和部队及第47集团军的一部向北高加索进发。这时,步兵第398师、第400师、第317师、坦克第6旅、第54旅、数个炮兵团、2个航空兵师和许多其他兵种部队和分队调给南方方面军。

  苏联政府当时极为重视加强黑海和里海的海军兵力。

  战前,苏联在黑海上拥有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其力量远远超过黑海沿岸各国海军力量的总和,它不仅能同黑海沿岸各国海军进行有效的斗争,而且也能够同极可能在黑海出现的德国和意大利海军舰艇进行有效的斗争。

  当时,在高加索有诺沃罗西斯克海军基地和巴统海军基地。

  战争开始一个月后,建立了波提海军基地(司令员M·Ф·库马宁少将,军事委员B·N·奥尔洛夫团级政委,参谋长A·B·斯维力德洛夫海军少校)。基地编有2个潜艇大队,1个鱼雷快艇大队(12艘),1个护卫艇大队(23艘),2艘基地扫雷舰,水警区兵力,4个海岸炮兵连,6个个高射炮兵连。有2艘驱逐舰以波提和巴统港为基地,到1941年10月后,由于丧失了西面的海军基地,黑海舰队分舰队的其他舰艇也以此两港为基地。(见苏联海军战史局档案馆档案:档175,卷宗32678,第1-2页)波提海军基地部队在外高加索军区部队的配合下,防守从土耳其边境到阿德列尔的黑海沿岸地区。

  诺沃罗西斯克海军基地(司令员A·П·亚历山大罗夫海军上校,军事委员N·Г·鲍罗金科团级政委,参谋长Г·H·霍洛斯佳科夫海军上校)在战争开始时,包括动员后新组建的部队,计有:1个护卫舰大队(4艘),1个扫雷舰大队(21艘),2个鱼雷快艇大队(2l艘),3个扩卫胆大队(33艘),1个潜艇训练大队(7艘),水警区兵力,11个固定的和铁道的海岸炮兵连,8个南射炮兵连,1个海岸防御后备团,1个海军陆战队旅,1个步兵营和其他一些步兵部队。这个时候,黑海舰队分舰队和其他编队的大量舰艇(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和29艘扫雷舰)也到诺沃罗西斯克停泊。(见苏联海军战史局档案馆档案:档55,卷宗5127,第23-27页)诺沃罗西斯克海军基地(包括刻赤岸防区)的部队在北高加索军区部队的配合下,防守从阿德列尔到刻赤海峡(含刻赤海峡)的高加索黑海沿岸地区。

  为了加强亚速海沿岸的防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