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天遁攻心 >

第32章

天遁攻心-第32章

小说: 天遁攻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三谦让顺得徐州】

汉献帝初平四年(XX年),割据兖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应劭往琅邪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余口到兖州。途经徐州时,徐州牧陶谦为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张护送曹嵩一行。不料张杀死曹嵩及其家人,席卷财物而去。于是曹操便把帐记在陶谦身上,以为父报仇为名,发兵攻徐州。陶谦面对兵临徐州城下的曹操大军,自知难以抵敌,便采纳别驾从事糜竺的建议,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孔融请刘备同去救陶谦。刘备遂欣然带领关羽、张飞、赵云和数千人马奔赴徐州。

刘备率军在徐州城下与曹军于禁所部小试锋芒,初战告捷,使久被曹军围困的徐州暂时缓解了危机。于是陶谦急令将刘备迎入城内,盛宴款待。陶谦席间便主动提出将徐州让给刘备,说:当今天下大乱,国将不国;公乃汉室宗亲,正当为国出力。老夫年迈无能,情愿将徐州相让。公勿推辞。我当自写表文,申奏朝廷。”刘备闻言愕然,急忙推辞说:“我虽是汉室苗裔,但功德不足称道,任平原相犹恐不称职。我本是为了义气前来相助。您这样说,莫非怀疑我有吞并之心?”陶谦表白说:“这是老夫推心置腹之言,决非虚情假意。”但刘备只是推辞,终不肯接受。糜竺见二人再三辞让,便说:“现在兵临城下,且当商议退敌之策。待事平之后,再议相让不迟。”于是刘备写信给曹操,希望曹操以国家大义为重,撤走围困徐州之兵。恰好这时吕布攻破兖州,进占濮阳,威胁曹操后方。因而曹操便顺水推舟,卖个人情,接受刘备建议,退兵而去。

陶谦见曹军撤走。徐州转危为安,便差人请刘备、孔融、田楷等入城聚会,庆祝解围。饮宴既毕,陶谦再向刘备让徐州。刘备说:“我应孔融之约救援徐州,是为义而来。现在若无端据有徐州,天下将以为我是不义之人。”糜竺、孔融及关羽、张飞等皆纷纷劝刘备接替陶谦治理徐州。刘备苦苦推辞说:“诸位欲陷我于不义耶?”陶谦推让再三,见刘备终不肯受,便说:“如您必不肯受,那就请暂驻军近邑小沛,以保徐州,何如?”众人也皆劝刘备留驻小沛,刘备方始同意。

不久,陶谦染病,日渐沉重,便派人以商议军务为名,把刘备从小沛请来徐州。陶谦躺在病榻上对刘备说:“今番请您前来,不为别事,只因老夫病已垂危,朝夕难保;万望您以汉家城池为重,接受徐州牌印,老夫死亦限目矣!”刘备说:“可让您的二位公子接班。”陶谦说:“其才皆不能胜任。老夫死后,还望您多加教诲,千万不能让他们掌握州中大权。”刘备还是辞让,陶谦便以手指心而死。举哀毕,徐州军民极力表示拥戴刘备执掌州权,关羽、张飞也再三相劝。至此,刘备才同意接受徐州大权,担任徐州牧。

刘备“三辞徐州”,一方面体现了刘备博取仁义忠厚之名、收买民心的良苦用心;一方面当是出于刘备对当时情势的清醒认识。当时的徐州正处于四战之地,野心勃勃的曹操正虎视眈眈、兵锋相向,自不待言。此外,邻近的军阀如袁术、吕布、袁绍之辈都在凯舰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徐州,怀有兼并野心。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由此可见,当时的徐州并不是一颗好吃的果子,弄不好就会有惹火烧身的危险。即使徐州牧陶谦真心相让,其部下能否心悦诚服?这些都是很现实、很严重、很迫切的问题,不容刘备不顾虑!实际确实如此,历史上刘备领有徐州不久,即先后受到过曹操、吕布、袁术的进攻,陶谦部下曹豹也反叛刘备而助吕布。以致刘备在徐州难以立足,最终被逐出徐州,先后依附袁绍和刘表。当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徐州,对于刘备来说,毕竟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因而陶谦一死,在外有北海相孔融的支持、内有糜竺及徐州军民的广泛拥戴的情况下,刘备便不失时机地同意接替陶谦任徐州牧,将徐州据为己有。诱惑终于战胜了顾虑。

16…3仲达缓兵破辽东 丑张松诚心献蜀

…………………………………………………………………………………………………………………………………………

【仲达缓兵破辽东】

魏明帝曹睿时,辽东太守公孙渊称雄一方,自立为燕王,改年号绍汉,联络东吴,侵扰北方。边官报知魏主曹睿,曹睿决计派司马懿率马步军4万前去平定辽东。

司马懿统帅魏军取得初战胜利后,很快把公孙渊困在襄平城(今辽宁省辽阳市)里。这时已是秋季了,秋雨连绵,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魏军的运粮船从辽河口出发可直接开到襄平城下。由于魏军都泡在雨水之中,行坐不安。左都督裴景见状就向司马懿建议说:“雨水不住,整个军营中泥泞不堪,军营应当移到前面的山上。”司马懿听后怒道:“擒获公孙渊只在旦夕,怎么可以移营?如果再有人说移营立斩不赦!”裴景诺诺而退。过了一阵,右都督仇连又来告诉说:“军士泡在水中苦不堪言,请太尉移营高处。”司马懿听罢大怒,厉声说道:“我军令已发,你胆敢故意违抗!”即令推出斩首,把首级悬于辕门之外,三军军心为之震慑。

司马懿又令南寨人马暂退20里,纵城内军民出城樵采柴薪,放牧牛马。部将陈群疑惑不解地向司马懿问道:“从前太尉您攻打叛将孟达时,兵分八路,八日赶到上庸(今湖北竹山县)城下,很快生擒孟达而成大功;今带甲4万,数千里而来,不令攻打城池,却使久居泥泞之中,又纵贼众樵牧,我真不知太尉打的是什么主意?”司马懿笑着说道:“您是不知兵法。从前孟达粮多兵少,我粮少兵多,所以不可不速战;出其不意,突然攻之,方可取胜。今辽兵多,我兵少,贼饥我饱,何必力攻?正当任彼自走,然后乘机击之。我今放开一条路,不绝彼之樵牧,是容彼自走也。”陈群拜服。后来,公孙渊果然率残兵败将突围,被司马懿生擒了。

司马懿在速战破孟达和缓战平辽东这两次军事行动中运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战法。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一书中赞叹道:“八日而取上庸,则以速而神;百日而取襄平,则以迟而胜。”“有势不同而事亦不同者:敌粮多而我粮少,则八日而取上庸;敌粮少而我粮多,则百日而后拔襄平是也。或速或迟,随时而易,变化无常,读此可以悟兵法。”

【丑张松诚心献蜀】

四川刘璋见张鲁欲兴兵取川,益州别驾张松劝刘璋请曹操兴兵取汉中,说这可使张鲁“拒敌不暇,不敢复窥西川”,实是欲“引狼入室”。

但未想到怯弱的刘璋病急乱投医,要张松出行去探探救兵市场。临行前,张松悄悄画了一份四川的地图带走。张松首先来到曹操处,想以献图之功捞点政治资本。当时,曹操刚破马超,志满意得,见张松长得丑陋,根本看不上眼,盛气凌人。张松气急之下,硬言冲撞,两人闹僵了,曹操下令乱棒将张松打出。这一趟张松白跑了,也永远失去了入朝庭为官的机遇。然而孔明探知张松此行意图,向刘备献计,主动邀请张松来荆州,并百般礼遇张松。所以张松一入荆州,就有赵云迎接。到了荆州界首的馆驿,关羽早奉命在此洒扫驿庭奉候。次日,上马行不到三里远,刘备已引着卧龙、凤雏前来远迎,遥见张松,早先下马等候。接着刘备又留张松痛饮三日,极其殷勤。

在所有热情接待的过程中,刘备闭口不谈西川事,凭张松一再挑拨,只装做什么都不知道,只是诚心请张松饮酒,甚至用别的话漾开主题。张松辞去,刘备于十里长亭又设宴送行,依依不舍,还流下惜别的眼泪。刘备如此敬重,张松怎不心动。自思:“玄德如此宽仁爱士,安可舍之?”那点货物再不脱手,可能会没市场了呵!于是主动劝说刘备取川,把自己的意图连盘托出,并诚心献出西川地图。图上面尽标着地理行程,远近阔狭,山川险要,府库钱粮,一一俱载明白。

刘备用姜太公钓鱼法,欲擒故纵,愿者上钩,一直以情打动张松,用酒将其灌得一身飘飘然,最后自动上钓,死心塌地为刘备卖命。张松回蜀后,又用其一张利嘴把曹操说得一文不值,把刘备吹得神乎其神,并密与其好友法正、孟达交底,结成一伙,为刘备做内间。千方百计说服刘璋派法正请刘备入蜀支援,以拒张鲁。有了这张地图,有了张松、法正、孟达为刘备效力,加上刘璋之昏暗怯弱,西蜀的命运可想而知。

但张松卖主却没有捞到任何的油水,最后弄个杀身之祸,被后人耻笑。

16…4以退为进恰适宜 欲擒却施故纵计

…………………………………………………………………………………………………………………………………………

案例一:

熟悉蒋介石的人们都知道,蒋介石对权力的欲望极浓。为了当官,他可以不择手段,也可以说,在运用权术方面,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能审时度势,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段,比如他十生多次以退为进,在耍弄这一权术时,灵活娴熟,运用自如,巧妙之极。

1918年3月15日,孙中山委派蒋介石去汕头,担任援闽粤军司令部的作战科主任一职。当时的粤军将领中专门学过军事的人很少。蒋介石在军事上可以说是科班出身,1906年留学日本,次年入保定军官学校,1908年又在日本入振武学校。他早年受过良好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知识的熏陶。孙中山委派他这一职,也正是“知人善任”。蒋介石上任后,为粤军出谋划策,拟定作战计划,做了不少事情,起到了很大作用,深受粤军首领陈炯明、邓仲元的赏识和信任。按理说,这里是蒋介石充分发挥才能、安心工作的好地方。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蒋介石只干了四个月,于7月31日给陈炯明写了辞呈,“拂袖而去”了。

8月1日,陈炯明派人持亲笔信赶到潮安车站,此时蒋介石准备上车但还未上车。来人把陈之信递给蒋介石,并百般挽留。蒋介石拆开信看到信中有“粤军可百败而不可无兄”之语,深感陈挽留自己的心是诚恳的,情是真切的,但他思考片刻,还是执意上车离去。来人遗憾地摊摊双手,失望而归。

8月2日,邓仲元又派专人去汕头强留,仍然没有把他留住。蒋介石毅然登船去香港,然后又由香港乘船达到上海。蒋介石到上海五天后去见孙中山。孙中山也劝他重回粤军。孙中山还指出,粤军需要你,你也需要粤军。“你还是回去吧!”孙中山如是说。

往后,8月26日、29日、31日,陈炯明接连三次给蒋介石写信,邓仲元也写信,都请蒋介石重回粤军。9月18日,粤军在福建前线又打了一个胜仗。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权衡利弊,决心重回粤军。经过这么一退一进,他的身价提高了,被提拔为第二支队司令官。

从“拂袖而去”到“复职升迁”,蒋介石尝到了“以退为进”的甜头。从此以后,蒋介石就经常采取这种做法,而且手段越来越高明。其高明之处在于:往往选择军事上最需要他的时候,突然提出辞职,或者干脆不辞而别。他这种做法的效果是,以此引起孙中山的注意,也的确引起了孙中山的注意。孙中山从革命大局的利益出发,常常对蒋极力挽留,不但逐电文加以劝慰,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