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大清风云 >

第94章

大清风云-第94章

小说: 大清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务多了,他明白雍正的意图,立刻脱离和允祀、允禵的关系,对此,雍正很满意,大手一挥,封他为亲王。
我们看到,雍正在前期进行政治清洗的时候,并没有动辄举起屠刀。这是不是代表他很仁慈,怕见血呢?从后来的情况看,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他之所以不杀,并不是不想杀,而是不敢杀。刚刚继位,政权不稳,杀多了很容易引起叛乱和政变。雍正对此是非常清楚的,他经常责备兄弟们:“你们这些人恣意妄行,其实就是想让朕把你们治罪,然后让世人骂朕兄弟相残。”
雍正还说过:“允祀很想激怒朕,让朕怒极杀人,等杀人多了,众叛亲离,然后你们这些人就可以侥幸起事了,朕是不会上当的。”
尽管雍正没有对兄弟们大开杀戒,当时朝野上下也有很多人议论雍正,说雍正凌逼弟辈,挟私报复。当时很多朝廷大臣也对雍正的做法不满,翰林院学士孙嘉淦公开上书,要雍正“亲骨肉”。
如果换做一般的皇帝,肯定会大怒。但雍正不仅没有惩治孙嘉淦,反而提升他为国子监司正,表示自己并不是不懂得亲骨肉的人,也不是听不进别人意见的皇帝。雍正这招高明的地方在于,把世人的言论堵回去:不是我不亲骨肉,是有些人太过分,我没法亲。
雍正虽然手段狠辣,但也不想落个诛杀兄弟的罪名,所以他喜欢采取软刀子让兄弟们走投无路,自己选择死路。比如,大臣们经常奏请让雍正把允禵杀掉,雍正却表现出了自己“宽大”的一面,他说:“允禵和允禟、允祀这些人应该区别对待,允禵只是煳涂,行事狂妄,另外两个人却阴险狡诈。”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雍正对自身的安危也非常谨慎,雍正初年,发生过两次险情。一次是出宫祭祀,隆科多说有刺客,在祭案下面搜查,最终证明是虚惊一场。还有一次是到东陵祭拜,隆科多说诸王可能有变,要及早防备。雍正后来解释自己为什么不像康熙那样秋狩,主要是担心被人刺杀。
对书呆子阿哥允祉,雍正也没有让他过得舒服,当然,允祉的威胁不大,没必要大动干戈。雍正只是把允祉的手下陈梦雷给收十了,也算是警告允祉要安分守己。雍正说陈梦雷是耿继茂叛逆案中的从犯,以前康熙赦免了他,他还不思悔改,仍然招摇无忌,作出种种不法的事情。虽然康熙已经宽恕了他,不适宜加重刑罚,但也要发配到边远地方,让他好好反思。
小喽啰们收十得差不多了,雍正开始把斗争矛头直指允祀,在真正打倒一个人之前,雍正总要先来一点小点心。对雍正来说,小点心就是侮辱责骂,雍正指责允祀在母丧的时候,虚伪矫情。不久,他又当着诸王大臣的面指责,说允祀从前就作恶,朕即位后不计较他过去的过错,但他还是不知痛改前非,仍然私心很重,对大位仍然抱着侥幸的心理。说完,雍正让大臣们给他议罪,而且雍正让大臣们如实揭发,不可以有丝毫的隐瞒。
第二年春,青海的叛乱被年羹尧平定,雍正的位子坐得更稳,这意味着他可以举起屠刀了。
八王党要收十干净
雍正二年七月,发表了《御制朋党论》,这是一个重要的讯号,意味着政治风暴即将来临。表面上,这篇文章是攻击欧阳修的《朋党论》,文中说:“宋欧阳修朋党论创为异说,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夫罔上行私,安得谓道?修之所谓道,亦小人之道耳,自有此论,而小人之为朋者,皆得假同道之名,以济其同利之实,朕以为君子无朋,惟小人则有之,且如修之论,将使终其党者,则为君子,解散而不终于党者,反为小人乎?朋党之风至于流极而不可挽,实修阶之厉也。设修在今日而为此论,朕必饬之以正其惑。”
允祀的死期似乎快到了,中间雍正却停顿了一段时间,原来他要对付年羹尧和隆科多。
八月,雍正召集宗室诸王训话,严厉谴责允眩⒃熟搿⒃识_、允禟这些人结党营私,企图造反。雍正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雍正发起总攻的讯号。
虽然因为年羹尧和隆科多的事放慢了步伐,但雍正还是时刻惦记着八王党,中途经常跳出来责骂他们。十一月,雍正宣布以叛国罪处置八王党人,接着就是应接不暇的政治斗争。
雍正三年二月,雍正召集诸王大臣,严厉斥责允禟,说允禟不按规矩,跪迎圣旨,反而说自己是打算出家的人,不受君臣约束;允也好不了哪里去,他在祈祷疏文中,竟然写“雍正新君”这样的字,分明是大不敬;鄂伦岱在干清门当着众人的面,把降给阿尔松阿的御纸扔在地上……
这段时间雍正一直在对付年羹尧和隆科多。雍正四年,终于腾出手。正月初五,雍正发出一道圣旨,罗列允祀的罪状。惩治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将允祀削除宗籍,逐出宗室。允祀的妻子革去福晋头衔,回母家,派人严加看守,不可和允祀往来。后来,允祀被降为民王,囚禁在高墙里。与此同时,允禟也被抄家,贝子鲁宾曾经为允禵和允祀联系,此时被揭发后,也被圈禁起来。镇国公永谦由于袒护允祀,被革去世爵。
三月,雍正又剥夺了允祀的名字,给他取了个“阿齐那”的名字,这是个满语词语,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确切,有说是“狗”,有说是“不要脸”,总之是一个侮辱性的词语。
这样一来,舆论对允祀等人的同情越来越多,都觉得雍正这个人冷酷无情,毫无手足之情。雍正对此很伤脑筋,他总是说:“你们都是被他愚弄了,不是朕苛刻,他一点都不冤枉……”
很少有人相信雍正的话,他的话也不足为信。
这时,正黄旗有一个叫蔡怀玺的人去了景陵,想见允禵。允禵被整怕了,不想再多事,拒不见他。蔡怀玺不死心,写了“二七便为主,贵人守宗山”“以九王之母为太后”这样的字条扔到允禵的院子里,意思无非是说将来起事十四爷还是要做皇帝的,到时候可以九王允禟的母亲为太后。
蔡怀玺的不法举动被马兰峪总兵范时绎察觉后,被送进监狱。大约同时,天津人郭允进起事,此人称遇到了洪觉禅师,得授兵法,并散发“十月作乱,八佛被囚,军民怨新主”的传单。八佛指的是八王允祀,传单号召大家在十月起来造反,推翻天怒人怨的雍正,立八王为皇帝。
这些造反活动当然难逃雍正法眼。五月,雍正向全民公布允祀、允禟、允禵、允的罪状,还将允禟改名为“塞思黑”,“塞思黑”也是满语,意思不清楚,有人说是“猪”的意思,有人说是“可憎之人”。允禟的下场是非常惨的,他被关押在保定,牢房是三间小房,四面都有高墙,前门是封闭的,不能随意打开,食物装在一个铁桶里传进去,外面有专门的官兵把守。
牢房又小又暗又潮,允禟手脚被套着锁链,在狱中受尽折磨。不到三个月,允禟就病死在牢中,得到允禟的死讯,雍正没有任何的怜悯,只说:“允禟这个人罪有应得。”
外界不相信允禟是病死的,都认为是雍正下的毒手。楚宗在奏折中说,他押允禟到保定的时候,李绂曾经对他说可以“便宜行事”。雍正和李绂都说不知道这件事,后来有人说李绂受雍正之命谋害了允禟,雍正便把责任全推到李绂的身上,说允禟生病的时候你怎么不告诉我啊,你应该把他病死的情况告诉大家。李绂自然只能沉默,老老实实地把黑锅给背上。
蔡怀玺事件发生后,雍正对允禵更加不放心,把他从遵化调到京城景山的寿皇殿里,让他对着康熙的画像缅怀父亲的养育之恩。不久,蔡怀玺被迫自杀。
鄂伦岱、阿尔松阿以前是八王的人,雍正给他们治了个结党作恶的罪,将两人抄家处斩,妻子没入内务府。七月,天津造反头领郭允进被捉住后砍头。九月,允祀在幽禁之地死亡。雍正说他做的坏事太多,服了冥诛,阎王爷代自己动手了。
允祀一死,在康熙和雍正两朝枝繁叶茂的八王党宣告破产。
对那些同情和偏袒八王的人,雍正也是毫不留情的。山西人令狐士义以前受过允禟的资助,听说允禟被关押,提出“愿附有道之主,不附无道之君”的口号,表示要联合山西和陕西的军民,一同营救允禟。最后,允禟没有救出来,令狐士义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山西布政使高成龄在审理允禟太监李大成的时候,没有奏请斩立决,雍正不高兴,故意找高成龄麻烦,说高成龄和阿齐那、塞思黑关系好,有意偏袒他们,于是将审判官高成龄变成案犯。
允禵因为是雍正的亲兄弟,出于对母亲的尊重,雍正也不便把他处死。
至此,雍正王朝终于得到有效的巩固,雍正曾经对诸王大臣说过这样的话:“你们大臣之中,只要有一个人,明奏或者密奏,说允祀比我贤明,为人稳重,能够对社稷国家有福,我就立刻让位,没有丝毫迟疑。”
说出这样的话,说明雍正当时的处境确实很尴尬,名义上是皇帝,但是威权严重不足。现在对手都被消灭了,放眼天下,再也没有威胁到自己统治地位的人。
雍正能不嘚瑟吗?
康熙儿子们的命运
在雍正兄弟中,唯一得到恩宠的是十三弟允祥,这跟他投资正确有关系,他很早就依附雍正,忠心耿耿,没有丝毫僭越之心。允祥是由雍正的生母德妃抚养长大的,雍正跟自己的亲弟弟允禵不亲,跟允祥关系倒挺近。雍正继位没多久,允祥就被封为亲王,雍正八年五月初四,允祥逝世,雍正将胤祥的名字还给他,配享太庙。
允祉是雍正的哥哥,也是一个比较识时务的人,雍正登基的时候第一个下跪的人就是他,而且他是一个学者,没什么政治野心。但是在康熙晚年,允祉还是受到了重用,甚至有争储的希望。雍正是一个记仇不记恩的人,他上台之后,首先打击允祉的门人,后来又让允祉守了一段时间的陵。不过,允祉在雍正朝倒还平静,他没担任什么重要职务,也没有和雍正发生什么冲突,不过他的儿子弘晟犯了错,被革去世子之位。
雍正六年,允祉因为追讨一个大臣的银两,在朝堂上公开大吼,惹恼了雍正,被降为郡王。八年,雍正恢复允祉的王爵,几个月后,雍正又剥夺了允祉的王爵。允祉这次被惩罚的原因用现在的话说是“迟到早退”,当时雍正最宠信的弟弟允祥去世,在治丧期间,允祉经常来得晚去得早,雍正一气之下,给他拟定了十二大罪状,大臣们说应该处死他,雍正说,算了吧,还是从轻发落,革爵幽禁。
雍正十年五月初九,允祉逝世,活了五十六岁。乾隆当家后,恢复允祉的爵位和宗室地位,将他的名字收入皇家玉牒。不过,允祉的大儿子弘晟虽然被释放,但无官无爵,成为闲散宗室。允祉的小儿子弘景被封为贝子,子孙沿袭爵位。
五阿哥允祺相对平淡很多,在康熙朝的时候他就几乎是一个隐形人,到了雍正朝更加不用说。允祺一生无风无雨,死得很平静,他和允祉在同一天去世,终年五十四岁。
七阿哥允祐是个残疾人,由于没有卷入过储位之争,加上做事情认真负责,被雍正封为和硕淳亲王,雍正八年去世,终年五十一岁。
十二阿哥允裪先是被封为多罗履郡王,由于没有搞好和雍正的关系,两年后,又降为贝子。没过多久,允裪又犯错,被降为镇国公。允祥去世以后,雍正才恢复允裪多罗履郡王的爵位。雍正的丧事就是允裪操办的,乾隆在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