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大清风云 >

第78章

大清风云-第78章

小说: 大清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族后裔昆·贡却杰布在今天萨迦寺附近发现一个山坡,这块山坡的土地呈白色,而且有光泽,呈现出祥瑞。贡却杰布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便出资在这里建造了一个寺庙,名为萨迦寺。萨迦派就是这么来的,萨迦派有血统和法统两种传承方式。
第三个教派为噶举派,噶举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口口相传,该教派在藏传佛教里支脉最多,该教派主要通过对人体的修炼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由于该派僧侣都穿着白衣白帽,俗称白教。
第四个教派是格鲁派,格鲁是善规的意思,该教派提倡僧侣应该严守戒律,该派僧侣穿着黄衣黄帽,俗称黄教。
那么,西藏的活佛转世制度是怎么来的?
活佛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元代,由于萨迦派教主八思巴对元朝有功,忽必烈封他为“西天佛子,化身佛陀”,从此,人们就开始称西藏高僧为活佛,在当时活佛不是特指,而是泛指修行到一定境界的僧侣。活佛制度创立以后,活佛才成为教派领袖人的称呼。
1252年,忽必烈召见国师八思巴时,也召见了噶举派法事噶玛拔希。噶玛拔希见八思巴受宠,不愿跟随忽必烈,反而投靠了蒙古大汗蒙哥。蒙哥封噶玛拔希为国师,并赐给他一顶金边黑帽和金印。1283年,噶玛拔希圆寂之前,为了保持本教派的既得利益,提出佛法不灭生死轮回,并说自己还会化身再来人间,临终前他要求弟子们找到一个小孩继承自己的衣钵,并告诉他们这个小孩就是自己的化身。像这样的小孩又被称为转世灵童,活佛制度就这样创建起来了。活佛转世制度一直传到今天,还在继续。
需要说明的是转世制度分为两种,一种是上面提到的达赖转世制度,一种是班禅转世制度,后者是康熙一手打造的产物。
根据格鲁派的理论,达赖是千手观音的化身。以前,西藏掌权的教派是红教,也就是宁玛派,红教允许喇嘛娶妻,达赖的位置父子相传,所以没必要创立活佛转世制度。后来黄教掌权,由于黄教禁止喇嘛娶妻,这就涉及继承人问题,同时为了保持教派的神秘感和既得利益,创立了活佛转世制度。
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寻找转世灵童呢?总不至于逮住谁就是谁吧?
达赖在临死前会给出一个指定的地点和方向,然后根据达赖圆寂时诞生的一些婴儿,由达赖弟子寻找确认。
一般来说,在遴选灵童的时候有五道程序。
首先是弟子根据达赖生前的指示去寻找,必须注意的是,需要等达赖逝世一年后才能寻访。有时候能找到一个灵童,有时候会找到好几个。
如何确定找到的这个人就是灵童呢?这就涉及第二道程序,辨认器物。弟子们会拿来达赖或者班禅生前最喜欢的器物,然后把一些同类的器物放在一起,让灵童去抓。如果灵童抓到活佛生前最喜欢的器物,说明就是灵童。
即使通过了这两关还不够,还得在寺庙里请护法神降下神谕,如果神谕的结果和辨认器物的结果一致,那么这个灵童基本上就通过了。假如有好几个灵童,而且都通过了这三关,那么就需要进行第四道程序了。
第四道程序是金瓶抽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灵童就在御赐的金瓶前面抽签,谁运气好谁就是灵童。
第五道程序是得到皇帝的认可,由皇帝签字盖章,结果才算生效。
灵童转世是真是假,我们这里就不讨论。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灵童不是一找到就可以成为达赖,必须在十八岁成人后才能承袭达赖的职位。
早在清军入关之前,清朝就和西藏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在皇太极时代,达赖、班禅等人就向大清进贡。顺治时候,五世达赖桑结率领班禅和顾实汗使者到京城朝觐皇帝,受到顺治的隆重接待。
康熙初年,青海蒙古和清军发生冲突。三藩叛乱期间,吴三桂曾经派人寻求达赖和顾实汗的支持,青海的很多蒙古贵族,有一部分人支持吴三桂,甚至在康熙十四年进攻了清军。对于这些,康熙都看在眼里,他一再叮嘱达赖要“约束部落,勿为边患”。康熙还邀请达赖一同出兵云贵川一带,达赖虽然表面上点头,但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在吴三桂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达赖还为吴三桂求情:“如果吴三桂最后穷途末路,请求圣上免他一死。我希望你们俩能裂土讲和。”
达赖的请求让康熙非常生气,他怒道:“朕是天下四方的统治者,怎么可能跟别人裂土平分天下?”
平定三藩叛乱后,康熙让达赖归还吴三桂划给他的土地,以此表达对达赖的不满。
当然,西藏内部矛盾也非常复杂,要想了解当年西藏复杂的局势,还得从桑结嘉措这个人说起。五世达赖对桑结嘉措特别喜爱,桑结嘉措八岁的时候,他就把他召进布达拉宫。要知道,桑结嘉措不是什么灵童,这种特殊的照顾不免有些蹊跷。
关于桑结嘉措的身世,西藏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桑结嘉措是五世达赖的私生子。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像五世达赖这样的高僧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不过,我们在五世达赖的传记里还是可以发现一些可疑的迹象。1652年(顺治九年),五世达赖进京之前的某天,从哲蚌寺到色拉寺去,沿途经过了拉萨贵族仲麦巴的家,并在那里过夜,当晚,仲麦巴的主妇侍寝,也就是陪他睡觉。传记采取了隐晦的说法,说千手观音化身的达赖在那里遗留了一颗宝珠。
后来,鉴于五世达赖对桑结的特殊感情,很多人相信这个传说是真的。
五世达赖将桑结接到布达拉宫以后,对他精心栽培,不仅想把他培养成一个学者,更希望让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1676年,第三任第巴辞职时,达赖指定桑结嘉措继任这个位置。第巴相当于藏王,是西藏这块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地位仅次于宗教领袖达赖。对于这样的一个职位,桑结嘉措以自己太年轻、资历不够为由拒绝了。布达拉宫的财务总管扎仓涅巴罗桑巴金担任了这个职位,不过他仅仅是起一个缓冲作用,目的是让桑结嘉措稳着陆。三年后,这个人就辞职了,桑结嘉措稳稳地坐上了这个位子。
五世达赖还专门颁布文告,详细介绍桑结嘉措的学识、品德和能力,希望僧众同意他当上第巴。这份文告至今还在布达拉宫正门入口处德阳厦过厅的南墙上,下面端端正正地打着五世达赖的两只金粉手印,由此可见五世达赖的良苦用心。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二十五日,五世达赖在布达拉宫圆寂,这就意味着西藏最高权力出现真空。桑结嘉措果断地做出“秘不发丧”的决定,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五世达赖的意思。
桑结嘉措的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彻底,每个环节都受到严密的控制,他们在布达拉宫里选择了一个跟五世达赖长得很像的人,让这个人伪装成达赖,在宝座上摆摆样子。同时,对外宣布达赖要长期进修,一切事务由第巴暂行处理。桑结嘉措不愧是一个能力非常强的人,他一方面要代理达赖处理政教事务,一方面还得保护达赖的肉身,并修建灵塔。最关键的是,还得在神不知鬼不觉的状态下寻找转世灵童。
桑结嘉措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秘密与噶尔丹勾结,反对和硕特部的顾实汗子孙,顾实汗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十九世孙。桑结企图通过噶尔丹的力量赶走和硕特部落。康熙第一次亲征噶尔丹之时,桑结嘉措曾经派遣济隆活佛到噶尔丹军中诵经;噶尔丹战败后,济隆活佛又以讲和为由拖延时间,让噶尔丹得以逃跑。
正是在这期间,发生了真假达赖之争。
真假达赖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军在昭莫多打败噶尔丹。在缴获的物品中,康熙发现了桑结嘉措和噶尔丹交往的文书,此外,还从投降的战俘中得知五世达赖早已圆寂。
八月,康熙派人持敕书到西藏,揭露桑结嘉措勾结噶尔丹、欺骗朝廷的罪行。使者来到后,要桑结嘉措就以下四个问题作出答复:一、五世达赖早已去世,为何不向皇帝报告?秘不发丧到底是什么意思?
二、为何要跟噶尔丹狼狈为奸,帮助噶尔丹搞分裂活动?济隆活佛为何不但不阻止噶尔丹,反而为噶尔丹诵经助威?噶尔丹战败后,济隆活佛为何用缓兵之计让他逃走?应立刻将济隆活佛送到北京来。
三、五世达赖圆寂后,为什么不让五世班禅主持事务呢?清廷邀请五世班禅进京时,为何恐吓班禅说:“你这么做的话,噶尔丹将会击杀你。”请立刻让班禅主持政务,并让班禅进京朝觐。
四、立刻将嫁给青海和硕特部的噶尔丹女儿送到北京来。
康熙在诏书中毫不客气地表示,如果没有给上述问题一个圆满的答复,将立即发兵进攻西藏。软硬兼施是康熙的看家本领,在处理各种问题上他做得游刃有余,随心所欲不逾矩。
桑结嘉措针对康熙的强硬,不敢不给出答复:一、五世达赖圆寂已经十六年,当时情况紧急,时运艰难,为了防止西藏地区发生动乱,所以才秘不发丧。现在六世达赖已经十五岁了,我们将在康熙三十六年为他举行坐床典礼,恳请皇帝在此之前对此事保密。
二、济隆活佛确实有罪,我们已经革去他的职位,并抄没他的家产。我们一定会遵旨将他送到北京的,还望皇帝开恩,不要杀了他。
三、五世班禅没有赴京不是因为那个原因,只是你们派出的使者说出了一些恫吓的言语,所以才没去的。关于班禅何日赴京,我们一定会详加讨论的,到时给皇帝一个圆满的答复。
四、噶尔丹的女儿是在噶尔丹攻打喀尔喀之前嫁给博硕克图济农的儿子,他们结婚前噶尔丹还是一个很老实的人,所以他的女儿实在是无辜的,希望皇帝不要拆散他们,以免妻离子散,多不和好。
康熙毕竟是一个明君,虽然他对桑结嘉措很不满,但是为了各民族的团结和友好,他还是做出了让步。康熙本着“不生事为贵”的原则,宽恕桑结嘉措的罪行。桑结嘉措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将济隆活佛送到北京。济隆到北京后,遭软禁病死。
尽管得到康熙的原谅,但桑结嘉措已经无法控制住西藏的局面了。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正月,噶尔丹的侄子策旺阿拉布坦便上疏弹劾桑结嘉措:“第巴桑结嘉措这个人在达赖死之后秘而不宣,分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企图……他诈称达赖之言,在喀尔喀中制造混乱,如此好事唯恐天下不乱的喇嘛,实在是自古未有。希望皇上能够明察,不要让法门受玷辱,请陛下荡涤法门,使之干净吧!第巴这个人做的坏事当然远不止于此,他还徒刑班禅,派两个红帽喇嘛诈称是达赖的化身,第巴如此破坏法门清誉,实在是天理难容神佛共怒啊!”
康熙对此并没有做出明显的表态,他很清楚,策旺阿拉布坦是在跟桑结嘉措争权,如果处理不好,肯定会引起麻烦。
看桑结嘉措不顺眼的远远不止策旺阿拉布坦,和硕特部汗王对第巴也非常不满。康熙四十年(1699年),和硕特部的达赖汗去世,其子旺扎尔继位,两年后,旺扎尔的弟弟拉藏汗赶走哥哥,自己登上汗位。拉藏汗继位后,跟桑结嘉措的矛盾更加激烈,并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在拉萨发生战争,桑结嘉措兵败被杀。这样一来,和硕特蒙古重新取得在西藏的统治地位。
拉藏汗的这些军事行动无疑深得康熙欢心,心腹仇敌被拉藏汗清除了,康熙的心情是喜悦的,他给予了拉藏汗充分的信任。
西藏问题是非常复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