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大清风云 >

第63章

大清风云-第63章

小说: 大清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宁静的晚年,还是忍忍吧!
索尼可以忍,鳌拜就不能忍了。只有扳倒苏克萨哈,鳌拜才能走向个人权力的顶峰。
要扳倒一个人,得要有一个矛盾突破口。鳌拜选择的突破口是“易地案”。
清军入关后,曾经强行在京畿五百里内跑马圈地,分给王公贵族和功臣将士。圈地过程中难免涉及利益分配的问题,多尔衮当年想长期驻扎在永平,下令永平的地不能圈。这算什么性质的问题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搞特殊化,如果只是领导者一人搞特殊化,大家还能理解,你是领导没办法。但如果是整个利益集团搞特殊化呢?大家心里肯定不服气了,养一头老虎远远比养一大群狼要划算。
多尔衮把本该属于镶黄旗的好地段给了自己的正白旗,把不怎么好的地段给了镶黄旗。当时,引起了镶黄旗很多人的不满。多尔衮掌权的时候,不满没用。多尔衮死后,镶黄旗的人又开始嚷嚷,要夺回自己的地段。在整个事件中,苏克萨哈一直默不作声。
鳌拜暗中指使本旗的人给户部写信,要求将黄白两旗的地方交换。在这件事上,索尼和遏必隆顺水推舟:鳌拜你放心干,我们支持你。当时户部尚书是大学士苏纳海,他阅读讼书后,上奏说:圈地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现在大家都已经安居乐业,在土地上生活了许多年,不应该让他们迁走。
苏纳海说的也有道理,关键的问题是他本人就是正白旗的人。在鳌拜看来,苏纳海这么做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鳌拜决定利用自己的权力,将苏纳海置于死地。
于是,鳌拜将自己换地的奏疏和苏纳海反对的奏疏一并让议政王、贝勒、大臣们商议。商议迟迟没有结果,鳌拜竟然擅自下命令,要求换地。听说要换地,旗人和汉民都人心惶惶,这件事惊动了孝庄。当然,孝庄也没有采取什么实际的行动,只是责骂四大辅臣。
鳌拜的命令下达下去一个多月,换地的事还没弄好。鳌拜不由担心苏纳海和苏克萨哈结党坑自己。鳌拜担心计划流产,决定先下手为强,他首先要剪除尚书苏纳海、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这三人,在他看来,这三人是苏克萨哈的羽翼。
鳌拜以玩忽职守的罪名将这三人逮捕,交给刑部判罪。刑部断定这三人鞭一百,除了妻妾外,一切家产籍没。事情的整个过程是逃不过康熙的眼睛的,至少逃不过孝庄的眼睛。
也许是在孝庄的授意下,康熙召集四大辅臣,询问换地之事。鳌拜坚持应该重典惩治这三人,索尼和遏必隆唯唯诺诺,附和鳌拜。苏克萨哈心里很清楚,鳌拜这是打狗给主人看,真正的目的是压制正白旗,矛头直指自己。所以,苏克萨哈一言不发。康熙也是个明白人,知道鳌拜很想置三人于死地,始终没有答应鳌拜的要求。
鳌拜这时候也许是被权力冲昏了头脑,他竟然无视康熙的态度,以“迁延藐旨”“妄行具奏”的罪名将这三人处死。苏纳海正被关押在刑部,突然看到鳌拜派来两个卫士要绞死他,居然从容不迫地说:“我是大臣,本有礼仪,高速缓存酒来。”豪饮一番后,苏纳海让家人在地上铺了一块布,脱衣躺在上面,自己用弓弦勒死自己。朱昌祚和王登联也被处以绞刑,不过他们都没有苏纳海死得这么爽快豪气,都是被处死的。
处死这三人后,换地之事办得八九不离十了,鳌拜松了一口气。他却不知道灭亡离他不远了。
智除鳌拜
在换地一事上,鳌拜做得太过分了,他绕过一切,独断专行。不要说其他那些大臣的态度他不在乎,就是孝庄的脸色他也不看看,至于康熙反对诛杀三大臣,他更是当作耳边风。
从这以后,鳌拜的气焰非常嚣张,俨然成了四大辅臣中执牛耳者。索尼年老体迈,看着鳌拜一天比一天跋扈,心里非常忧虑。索尼当然无意和鳌拜争权,只是这样下去,他感觉帝国危机重重。所以,在临死前他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
康熙六年(1667年)三月,康熙十四岁,索尼动员三辅臣和自己一起奏请康熙亲政。康熙以年龄尚幼为借口,让四大辅臣继续辅政。六月,索尼病逝,幸运的是索尼是四大辅臣中唯一一个善终的人。七月,康熙把索尼等人请求皇帝摄政的奏折给孝庄看,征询孝庄的意见。得到孝庄同意后,康熙决定择日亲政。
康熙亲政后并没有完全收回辅臣的权力,倒不是康熙不想收回,而是鳌拜不愿放弃手中权力,再三请求:“皇上您日理万机,有那么多事情要处理,微臣怎么能不为皇上分忧呢?”
鳌拜等人仍然以辅臣身份处理军国大事,只是定期要到干清门向康熙汇报。康熙亲政就这么变成了夹生饭,康熙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
在康熙眼里,鳌拜就是个黑山老妖,自己的旨意大多无法执行,这个老妖完全按照他自己的意志行事,还公然宣称是圣旨。
苏克萨哈看到鳌拜的所作所为,知道机会来了,现在向鳌拜摊牌,就表明自己是支持新皇帝的。然而,苏克萨哈没料到,小皇帝后面有一个高人,政治投机并不能挽救他,相反,康熙可以利用他的死,除掉鳌拜,一箭双雕。
苏克萨哈突然变得强硬,以前在鳌拜面前他很低调,现在拒绝和鳌拜联名上奏,还说:“教导主子,大家如果有什么看法的话,可以自行上奏,没必要一起。”
鳌拜一听,感觉不对劲,他这分明是要跟我分庭抗礼,莫非他得到了小皇帝的支持?
苏克萨哈很清楚,自己和鳌拜的矛盾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为了保全性命,他向康熙提出:“请皇上允许臣去为先帝守灵,这样臣才能有一线生机,保全性命,也可以报答先皇的遗恩。”
鳌拜知道这事后,立即以“辅臣称旨”的名义,质问苏克萨哈:“又没人逼你,在这里怎么就不能安生?守灵怎么就可以活命?”
苏克萨哈的死期来临了,康熙却没有伸出援助之手,不知道是不敢伸,还是不愿伸。
鳌拜与同党班布尔善等人,在遏必隆家的马圈内密谋,给苏克萨哈罗列出二十四条罪状,将苏克萨哈和他的儿子查克旦凌迟处死,其他子女兄弟等全部处斩,家产籍没,连苏克萨哈的族人和前锋侍卫等等都处斩。
最奇怪的是在处死苏克萨哈的判决书上,康熙是签过字的,并不是一无所知或者完全被鳌拜排除在外。康熙后来回顾此事时说:“朕亲政之初,鳌拜告发苏克萨哈,并交给王公大臣审议,王公大臣们都畏惧鳌拜和遏必隆的权势,全都叩请朕杀掉苏克萨哈,朕一时精神恍惚,但朕不忍心凌迟处死苏克萨哈,所以降旨绞死……现在想来,后悔莫及。”
这事让人深思,苏克萨哈是不是完全死于鳌拜之手?显然不是,康熙显然对苏克萨哈也没有什么好感,鳌拜除掉苏克萨哈,康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除掉鳌拜。从整个流程来说,里面浸透着一个帝王高超的政治智慧。
整死苏克萨哈后,鳌拜更加跋扈。四个辅臣死掉了两个,只剩下遏必隆和鳌拜,本来遏必隆在鳌拜之前,上朝的时候遏必隆向来是在鳌拜的右边。今非昔比了,遏必隆是个聪明人,他觉得再这样下去,搞不好下一个被整的是自己。
一天上朝时,遏必隆故意后退几步,卑躬屈膝地对鳌拜说:“我怎么好上座,大人先请吧!”鳌拜听了,哈哈大笑,也不谦虚,昂首阔步走进大殿。从此以后,鳌拜面前尽是熘须拍马之人,这也让他的覆灭成为一桩无法避免的事情。没有人提醒他:其实,鳌拜你很危险,树大招风,康熙随时会对你出手。
马屁精们将鳌拜吹捧为“圣人”,康熙迫于压力,给鳌拜的爵位也一再提升。康熙六年,授鳌拜一等公,第二年,加鳌拜太师头衔。
一时之间,鳌拜成了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此时的他,春风得意,翻云覆雨,谁也不敢不给他面子。很多人依附鳌拜,其中包括兵部尚书噶褚哈和吏部尚书阿思哈。没过多久,鳌拜的党羽就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各个部门的实权。这样一来,朝廷里的很多文武官员都是鳌拜一手提拔起来的,许多重要事情,鳌拜等人先是在家里私下商议。
鳌拜根据个人喜恶任用官员,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塞到各个部门里。对于那些不服自己的人,鳌拜不是撤职就是赶尽杀绝。譬如蒙古都统俄呐、拉哈达和宜理布等人仅仅是在议政时不肯附和鳌拜就被撤职。内大臣费扬古跟鳌拜有一些老纠葛,鳌拜将他处死,还杀了费扬古的两个儿子,并将费扬古的家产收为己有。
可以说,鳌拜基本上架空了康熙。
权力可以将一个人腐化,鳌拜之前并不是这么一个欺君罔上的人。现在鳌拜是横在康熙面前的拦路虎,不仅擅权独断,而且行止粗暴,就像一个无法无天的屠夫,在朝堂之上也不遵守礼仪,康熙在他眼里就是一个黄毛小子,他动不动就在康熙面前对大臣破口大骂。康熙曾经非常愤怒地回忆说:“鳌拜这个人,在朕的面前都不知收敛,稍有不合他意的地方,便在大堂之上辱骂大臣。作为一个臣子,鳌拜在朕的面前理应心平气和地说话,可是他经常发怒,在朝堂上大吼……用人方面,完全自作主张,撇开朕……”
纵观鳌拜的所作所为,康熙除掉鳌拜只是早晚的事情。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十六岁,亲政不满两年,用现在的话说还是一个花季少年。但是这个花季少年绝对没有心思去谈情说爱,卿卿我我,他的面前是一头巨大的老虎,他必须打掉这个老虎。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大清江山,或者是为祖母,他都不能逃避,他唯一的选择就是打掉这个老虎。
一个花季少年能制服得了一头大老虎吗?何况这个鳌拜远比老虎要凶,这个任务看起来简直是不可能的。
这个世界有很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它们都需要人去面对,一旦你勇敢去面对,就会发现它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艰巨。
鳌拜是三朝元老,在帝国的权力场和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早已培植了一大批党羽,鳌拜的势力渗透到中央的各个部门里,可以说是盘根错节、根深叶茂。如果稍有不慎,小皇帝可能打虎不成反被老虎吃掉。
康熙非常认真地思考了这件事,认为不能通过政治斗争的方式拿下鳌拜,因为政治斗争有个过程,一旦开始等于是向鳌拜发布讯号,我要办你,而这么做的结果很可能引火烧身。对于鳌拜,只能采取非正常手段,先通过非正常手段把鳌拜制服,然后再通过正常手段除掉鳌拜。
花季少年就能有如此城府,怪不得长大后变成康熙大帝。
康熙是一个非常有耐性的猎人,为了麻痹鳌拜,他韬光养晦,装成是酷爱玩耍的少年,整天和侍卫们练习摔跤,甚至在朝堂上都耍着玩。鳌拜一看,康熙这小子贪玩得很,根本无心从政,鳌拜心里放松了不少,对康熙也不再戒备。经常在宫里进进出出,不再有任何戒备。
一天,鳌拜照例昂首挺胸目中无人地走进朝堂上奏,康熙突然做了一个手势,一群埋伏好的侍卫一拥而上,将鳌拜七手八脚地套牢。鳌拜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这些身手敏捷的侍卫就将他捆绑起来。
这种戏剧性的事情简直就像是出自文学作品中,但真真确确在历史上发生过。
很显然,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活动。索尼的儿子索额图就参与了这件事,索额图当时已经是吏部侍郎,为了配合康熙擒拿鳌拜,居然进宫做了侍卫。索额图因为擒拿鳌拜有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