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大清风云 >

第167章

大清风云-第167章

小说: 大清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嗫嚅,没人听出他在说什么。接着,嘉庆就缓缓闭上眼睛,再一试探鼻息,已经没了呼吸。
众人齐刷刷地跪下,哭号震天,行宫里到处喊着“皇上驾崩了”。
嘉庆暴死时绵宁已经三十八岁,对政事也有了足够的历练。当时虽然没有找到密诏,但皇后钮祜禄氏顾全大局,没有偏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果断地支持绵宁当皇帝,是为道光帝。因为钮祜禄氏的谦让和明智,一场潜在的危机无声无息地化解掉,这是大清朝的福气。然而嘉庆留给道光一个烂摊子,道光能胜任吗?能将帝国从倾颓中挽救过来吗?

第十章江山如画,风雨如晦

道光最信任的两个宰相,一个是曹振镛,一个是穆彰阿。曹振镛是典型的张廷玉派弟子,他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多磕头少说话”的理论,虽然曹振镛的官场哲学跟张廷玉类似,但是能力远远比不上张廷玉。曹振镛这个人最害怕自己提拔的人超过自己,所以有意识地提拔一些才具平庸的人,这样这些人就威胁不到自己的地位。而穆彰阿是个大贪官,他与曹振镛联手将道光蒙在鼓里。道光居然让这两人把持朝政,由此可见他说得虽好听,但一到实际问题上就是睁眼瞎。
不错的小伙
历史学家对清朝的衰败有这样一个评价:始于乾隆,嘉庆在中间起了一个缓冲作用,到道光手中衰败开始发扬光大,以后一发不可收十,越来越烂了。
如果我们认为道光是一个不务正业、荒淫无耻的皇帝,那我们还真错了。道光这个人跟他老爸嘉庆一样,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为什么他越努力国家越衰败呢?主要原因固然跟世界大势走向有关,但也有道光自身的原因。道光虽然很勤奋,但是他的才能真的很一般,别说跟他的祖宗康熙雍正比,就是连他的老爸嘉庆也比不上。
道光最大的一个缺点是不会用人,他的曾祖父雍正曾说:“国家大事用人是根本,其他都是枝叶。”然而,道光在用人方面别说跟雍正比,就是跟父亲嘉庆相比也相差千里。道光用人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这将在后面提到。
肯定有人就好奇了,道光才具如此平庸,他怎么会当上皇帝呢?
如果说不把道光看成是一个皇帝,而是一个普通人、正常人,那么道光还是一个不错的小伙。道光刚出生时就引起了乾隆的注意,这至少说明他刚生下来的时候是一个健康的小孩,长得肯定也不差。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有一件事让乾隆印象非常深刻。
一天,乾隆带着大队人马到木兰围猎,途中发现了一只鹿,乾隆意兴风发,弯弓拉箭,可惜没射中。再射一箭,还是没中。乾隆一看,厚着脸皮说:“大家看到没有,朕刚才的射法是射不中的,朕故意这样射是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能按照这种射法,现在把这个机会交给皇子皇孙们,射中了有赏。”
皇子们都是成年人,谁敢表现得比老爹箭术高明?但是皇孙们年纪还小,心地单纯,纷纷使出浑身本领。可惜没有一个人射中,直到我们的主人公道光皇帝出场,那时候他还叫绵宁。道光当时只有八岁,连射了四箭,中了三箭。
看到小孙子这么英武,乾隆非常高兴,赏给他一个黄马褂,把小孙子抱起来,亲昵非常。有人认为,在乾隆生前就已经确定了道光为嘉庆的继承人,这个说法有待考证,不过道光深得乾隆喜欢却是不争的事实。
梦想做一个好皇帝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清朝第八位皇帝道光登基。
新皇登基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大家都高兴不起来,因为谁也不知道等待道光的是什么,明眼人都知道清帝国就像一艘千疮百孔的大船,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道光自己的手心里也捏着一把汗。
道光不幸之处在于,他不仅要对付国内的不安分力量,还要应付正处于扩张期的西方势力。他的父亲嘉庆撵走了英国使者,这个苦果却要让他来背,这多少有些不公平。道光对西方世界一无所知,他的父亲嘉庆还多多少少了解一些。
道光刚登基的时候,也很想有一番作为。他效仿父亲嘉庆,下令停止一切贡品。新皇帝登基,下面文武百官自然忙着给皇帝搜刮礼品,这样一来势必导致贪污腐败成风。跟嘉庆一样,道光也知道下面官员很腐败,他也想遏制腐败,非常渴望成为汉高祖、唐太宗那样的明君。
接下来,我们又看到了熟悉的一幕,皇帝非常勤政,常常通宵达旦地批改奏章,对于政务事无巨细都要询问。这些并不是虚构,而是真实的,道光也不是在作秀,而是真心想把国家治理好,成为名垂千古的圣君。
每个人都有梦想的权利,这一点道光并没有错。
素服期间,道光让各部门不要耽搁了政事,尽快把奏折送上来。他希望自己以身作则,改变日益不张的吏治。
关于道光的执政水平,我们不妨看看晚清作家李伯元在《南亭笔记》中的一个记载,李伯元虽然是用小说的方式讽刺道光,但多少说明道光在执政上面的煳涂,翻译下来便是:道光在御极殿召见某个亲信的官员,当时正是夏天,道光略有疲惫之意,便问该官员有没有什么消遣疲倦的法子。官员说:“臣觉得读书最适合消遣解闷。”道光说:“读书固然好,但是也要有新奇的书啊。内务府的书我都读遍了,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好书?”官员说:“好书很多,譬如《金瓶梅》《红楼梦》《肉蒲团》《品花宝鉴》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书。”道光听了以后双眼茫然,让人记下了这些书。第二天,道光到军机处见潘文恭,笑问:“听说爱卿家里藏书颇多,一定有《金瓶梅》《肉蒲团》等书吧?”潘文恭听了大惊失色,跪地叩头。道光说:“我只不过是向卿借书而已,你何至于此啊!”潘文恭这才说道:“这些书都是淫书,臣家里可不敢藏,不知道皇上是从哪里听到这些书的?”道光默然,这才下令将那个推荐淫书的官员惩罚。
这个故事无非是说道光孤陋寡闻,委婉地暗示了道光虽然人品还行,但能力不行。
道光也对朝臣说:“为政首在得人,安民必先察吏。”等于是把雍正和历代圣王的话重复一遍,虽然了无新意,至少说明此人并不煳涂。
道光还提出了考核官员好坏的标准。
第一,是否实心奉公。在道光看来,尽心尽力办事的才是好官员,那些夸夸其谈的多半是不合格的官员。所以,道光提倡在官场上要言行一致,不能光说好话不做好事。
第二,要正直,要敢于直言。道光气愤地说,现在官场上欺瞒成风,人人都不说实话,这样下去吏治怎么行得通呢?要敢于说真话,哪怕冒犯皇帝也没关系,千万不要阿谀奉承,千万不要欺上瞒下。许多吹捧道光的官员被道光骂为逢迎之徒,江西学政王宗诚因为江西丰收,称颂这些都是仰赖圣德。道光给了他一个“巴掌”,骂他空谈无理的言论,谄媚不实,以后不可如此。
道光武艺不错,有人夸奖他箭术高超、百步穿杨,简直就是当代的养由基。道光骂他信口雌黄,作无用之谈。看到臣下拍马屁成风,道光知道自己必须效法唐太宗,鼓励官员犯颜直谏,哪怕因此语言显得狂悖都没关系。
第三,要任劳任怨,不避嫌怨,遵纪守法。在道光看来,吏治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级官员把自身的利益看得太重,把国家的利益看得太轻。道光特别指出,各级官员应该把国家的利益作为重中之重,要敢于作为,不怕困难,即使遇到挫折和诽谤也不要退缩,国家是不会辜负正直清廉的官员的。
道光也没有把这些流于口头上,规定了每三年对官员进行一次考核。那些不堪胜任的官员全部淘汰,换上一批能干的人。在这个过程中,道光屡次颁布雍正、嘉庆的谕令,由此可见此人虽然励精图治,但是创造力确实欠缺,治理国家一再照搬过去的东西。
在整顿吏治的过程中,道光处罚了一批官员。豫亲王裕兴是被处罚的官员中级别最高的,他强奸了使女寅格,导致后者羞愤自杀。道光获知此事后,革去裕兴的王爵,并软禁三年。庄亲王奕窦和辅国公溥喜等人吸食鸦片,道光予以严惩。镇国公绵顺带着妓女到庙里唱戏,道光认为其卑鄙无耻,对他严加惩罚。这些皇亲贵胄尚且受到惩治,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官员的腐败,道光也是深有感触,他忍不住感慨:“多设一官,不过是为老百姓多增一害。”
所以说,道光刚上台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我们来看看他刚上台那会儿的政绩吧!
一、实行精兵简政政策,限制衙门里公职人员的数目,裁减冗员。到道光十年(1830年),共裁撤了两万三千九百多名官员。
二、控制捐输,限制督抚属员随意提补。卖官是清朝的一个公开政策,目的是补贴财政收入。但这个政策无疑会公开助长腐败,道光作出了有限度的改革,他并没有杜绝捐输,但是却禁止现任官员加捐职衔。
三、加强宗人府的管理。宗人府是管理皇家事务的机构,道光有感于宗室子弟日益腐败,着意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提升皇家子弟的素质。道光四年(1824年),宗人府还将一些皇室子弟送到边疆地区锻炼,一方面是减少他们对社会的危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这些人通过艰苦的生活锻炼出良好的身心素质。
四、限定案件的审理期限。办案拖沓是官场的一个通病,很多案子由于长期积压,导致许多人屈死狱中。最高领导人道光认为这种情况会导致许多家庭家破人亡,增加他们对社会的憎恨,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对大清国是很不利的。所以他限定了案件的审理期限,京城的衙门必须一个月内结案,州县的衙门时间更短,二十天就必须结案。上司的批复在一个月内必须申报,刑部审核的话,要根据不同案情分别在十天、二十天、三十天内结案。对死罪案件的定决,从报上来到判定要在七十天内完成,监候限八十天。
相信不会有人怀疑道光是一个上进的人,是的,对于人才道光求贤若渴,用曹操的话来说就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求贤若渴
史载道光虽然不善于用人,但是对用人的重要性还是高度重视的。
道光曾明确表态:“国家以贤才为宝。”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发现人才、提拔人才还是比较困难的。如何选拔出优秀的人才,这是道光最为关心的事,但是道光也没有很好的机制能够挑选出最优秀的人才,只能一再发出求贤诏书。
道光主要通过哪些手段选拔人才呢?
第一种方式还是老办法——科举正途。科举制度虽然会造就一大批迂腐的读书人,也就是今天说的高分低能,但是也能选拔出一些非常优秀的人才,这在历朝历代都有。科举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尽管有种种弊端,但无疑还是坚持着机会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第二种方式是推荐。这也是清朝的一个传统,地方督抚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保荐官员。保荐官员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官员确实能干贤明,另一种情况是该官员可能平庸,甚至品性恶劣。一般情况下,如果被保荐的官员平庸无能,道光不会追究保荐人的责任,因为这与保荐人的眼光有关。如果被保荐的官员人品存在很大问题,撤职后依然做违法的勾当,那么就要追究保荐人的责任。正所谓外举不避嫌,内举不避亲,既要鼓励保荐人的积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