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205章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205章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务,一方面也是监督对方的工作。

    见伍元基能熟练说出纺织厂的生产工序,表示伍元基还是学到不少东西,加上今天是第一纺织厂开业的日子,冯云山自然心情不错。

    第一纺织厂任命洋人为厂长,冯云山自然有些不乐意,但苦于无人清楚纺织厂的运作,离开了查理德,无人知道怎么纺纱织布,甚至连蒸汽驱动的环锭纺纱机如何投入使用都不清楚。虽然,在买来机器之后,提供机器的乔治派人讲解过这几台洋机器的使用方法,但才没过几天,南洋公司派来的几名管事和雇工便又忘了。

    无奈,伍崇曜只得与乔治商量,让查理德出任厂长,一遍又一遍地教会南洋公司派来的管事如何投入机器并使用。

    很快,吉时到,冯云山宣布:“本王宣布,南洋公司第一纺织厂正式开业投产!”

    随着冯云山声音的落下,查理德和伍元基两人率先将早就开启的蒸汽机动力并入纺织机器上,其余南洋公司的管事带领着一干雇工也纷纷将各自掌管的工序投入生产。

    轰轰的蒸汽机声音响了起来,轧棉机开始揉捏撕扯起来,环锭纺纱机和织布机都在蒸汽机的带动下,飞快的运作起来。

    ……。

    “圣王快看,出纱了!”伍元基一声惊喜地叫道。

    紧接着没多久,查理德也惊喜的欢呼:“成功了!出布了!”

    冯云山等人跟着一看,只见最后工序的织布机上慢慢出现了一片纱布,随着后续再次织布,越来越多的布匹被那台机器吐了出来。

    伍元基上前将这一米二左右的布匹取了一段,献给冯云山察看。

    这是一匹粗斜纹的洋布,冯云山摸了摸手中的洋布,比百姓手工织的土布更加细密平滑,色泽也好看许多,幅面比土布宽一倍,更加美观适用。

    “查理德先生,第一纺织厂每月能有产量多少?”冯云山问道。

    他从刚才伍元基的介绍中知道,手中的这种粗斜纹洋布是最普通的洋布,有4台织布机可以生产,还有2台织布机是织造细斜纹洋布。

    “圣王,这是刚开始生产,还有些工序需要手工进行,工人也不大熟练,因此纺纱机和织布机都是采用较慢的速度进行生产,与其他工序匹配一致。目前按照刚才的速度,粗斜纹布加上另外的细斜纹布,总计起来每天可以产布近300匹。若是日后等工人们都熟练一些,每天的产量可以达到500匹不成问题。”查理德恭敬地回答道。

    “每天500匹?”冯云山脑中飞快的估算起来。“那第一纺织厂一个月的产量便可以达到一万五千匹棉布,以目前广州从洋人手中批发洋布的价格2。1银元的价格来算,便可以达到每月3。15万银元,合计2。2万两白银的产值。”

    “除去原材料棉籽和雇请的工人成本,机器设备折旧成本不算,一个月竟然便有1。4万两银子的毛利润。”冯云山暗自计算着第一纺织厂的盈利能力,“这还是按照洋人批发价来计算,如今在两广地区的洋布还是供不应求,如果直接在各州府销售,特别是往北方和江南的满清统治区销售,远远不止2。1银元每匹的价格。那样的话,盈利将会更加丰厚!”

    冯云山顿时眼睛一亮。

    难怪洋人拼命要打开满清的通商口岸,目的就是倾销鴉片和洋布这两种商品!

    起码还有几年的时间,洋布还有暴利空间。熟知这段历史的冯云山知清楚,在历史上的这个时期,整个中国向洋人进口的六千万银元货物中,洋布便占三分之一的比重,仅次于鴉片,并且,洋布的比重越来越高,到后期甚至超过鴉片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

    因此,洋布的利润空间,还非常巨大。

    冯云山决定,除了这个第一纺织厂,要求南洋公司尽快将第二、第三、第n纺织厂都尽快建成投产,抢占自己的国人市场。

 第292章 兵工厂

    纺织厂的原料成本来自棉花,而棉花,圣王王府所占地区的种植范围并不是很大,产量也不是很多。目前,按照第一纺织厂的生产规模,两广境内还能勉强供货,若是继续增加新的纺织厂,便需要从外地购买棉花等原料了。

    冯云山让伍崇曜提前谋划棉花等原材料供应问题。

    一是联系湖北、陕西、四川、山东和江南一带的棉商,分批进货提前囤积部分棉花。不过,整个中国的产量也不是很高,冯云山想的是等以后纺织厂建得多了,造成棉花巨大缺口的时候,便让伍崇曜直接联系印度、美国等地的棉商进行供货。这种不但可以提供大量的棉花,还能抢夺英国纺织业的原材料。

    二是自力更生,鼓励两广和糊南一带的百姓种植棉花。这个虽然见效慢,但却是长久之计。并且,可以不让整个圣国的纺织工业受制于人。当然,主要还是靠棉花价格的提升,来吸引百姓偏向种植棉花。

    另外,冯云山想到,一旦纺织厂多了起来,南洋公司下的洋布产品以及原材料棉花,势必会和以英国为首的西欧纺织工业进行对碰,到时,说不定,英国便会发动“洋布”战争,扼杀竞争对手南洋公司。

    克里米亚战争应该快要打响了,再过几年,英军便有能力发动对华战争,在此之前,自己必须要强大起来才行。

    这样想想,自己除了加强洋布生产外,武器军工厂的生产也要早点建立起来。

    目前,南洋第一钢铁厂已经在兴建,要不了多久,便会投产。

    因为普鲁士的卡尔王子和广州领事卡伦威带来的一套查尔维尔mle1842型号的击发滑膛枪的制造图纸,冯云山便提出取消原来向法国人采购的那套查尔维尔mle1816型号的燧发滑膛枪的图纸和设备。

    有了更好的,这种老式的当然不想要了。不过,法国人公使布尔布隆不乐意了,提出抗议,冯云山考虑到自己的信用,向布尔布隆提出替换订单,宁愿多出10万银元,更换为二台特殊的齿轮机床,既能加工圆柱齿轮、又能加工圆锥齿轮。

    布尔布隆无奈,只得答应下来。他也意识到,法国不卖先进的设备,其他国家还是会卖的,加上现在克里米亚半岛形势越发紧张,英法关系更加紧密,自己不必过于在乎英国人的看法了。否则,这些机床,他还要考虑一下才行。

    卡尔王子没多久便回了普鲁士,但卡伦威和一批机械技师留了下来,算普鲁士政府派遣至圣国,帮助冯云山兴建兵工厂。

    这次,卡伦威带来了冯云山采购的近二百台机器设备,并且还有一批机械技师和兴建兵工厂的工程师,帮助冯云山组建包含机器厂、火枪厂、汽炉厂、铸造厂、子弹炮弹药厂、炼钢厂、火药厂、底火厂等在内的一座中型兵工厂。

    冯云山虽然将整个兵工厂的兴建工程全部包给了普鲁士,但并没有完全就依赖他们,而是派出圣王王府工务部下面的几十名机器制造管事和工匠跟随普鲁士那些技师和工程师,说是帮忙,实在学习和把关。

    大批蒸汽机、冲压机床、龙门刨床、卧式铣床、锻压机床、滚齿机、汽缸镗床、汽锤、拉管机等设备安装好,跟随学习的管事和工匠们发现,这兵工厂和机器厂没多少区别,也是常规的一些机器,只是充当不同的用途,加工各类零部件,然后组装成火器。

    不过,普鲁士的工程师说,这只是兵工厂的核心部分,另外还有很多。果然,随着时间推移,后面的铸造厂也起来了,底火厂也开始兴建。

    这天,卡伦威找上冯云山,说起兵工厂的事情:“圣王,兵工厂组建,主体部分已经没多大问题,只要机器设备安装到位,工人熟悉一下便可投用。但击发枪需要用到的底火,贵国没有现成的雷蒜汞可以采购,需要自行生产,或是从普鲁士多采购一些。”

    雷蒜汞?那种对火焰、针刺和撞击有较高的敏感性的白色物质,好像这个时代的火帽击发药的都是采用雷蒜汞。冯云山明白,这雷蒜汞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定要自行生产出来,恰好,自己碰巧知道如何生产。

    他让卡伦威找来普鲁士那几名兵工厂的工程师一问,正入自己了解的那样,雷蒜汞是采用浓硝酸和水银反应,再加入乙醇生成的。

    原来即便是在欧洲,雷蒜汞也是比较罕见,因为罕见又变得贵重。浓硝酸的生产,还是比较麻烦的,而雷蒜汞的生产更是比较危险。

    不过,这些对于冯云山来说,都不是问题了。

    桂阳那边的硫酸厂,已经堆积了大量硫酸,正愁没地方消耗,用来制备浓硝酸,正好不过。唯一的缺陷便是硝石不多,九嶷山脉中的那个硝石矿,产量用来生产火药都已经不大够用,还需要南洋公司四处购买火硝才够。

    幸好,土硝倒是收集了蛮多。南洋公司在两广范围内公开收购土硝,发动乡间百姓采集土硝,不但补齐了硝的不足,还有蛮大的盈余,提纯一下,用来制造浓硝酸,却是正好不过。

    浓硝酸有了,汞是不用愁,无水乙醇也是很多,因此,对于圣国来说,相比面积小又穷苦的普鲁士来说,自己生产雷蒜汞的条件反而好上许多。

    于是,冯云山下令自行筹建一家特种化学品厂,专门用来生产雷蒜汞、硫酸、浓硝酸等危化品。底火厂自己不用生产雷蒜汞,直接从特种化学品厂取货便行。

    解决了雷蒜汞的问题,剩下便顺利了。铜,圣国内部有的是,桂阳那边的铜矿源源不断地提供,大宝山铁矿旁边的那处铜矿又是一大笔,用来生产铜帽,只占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没几天,冯云山便提供了数百公斤的雷蒜汞。

    卡伦威对于冯云山是如何解决雷蒜汞的问题,很是吃惊。在他看来,肯定是花费巨额资金,从欧洲或是美国购买的,要知道,雷蒜汞的价格可不低,数百公斤,这个花费,可是难以想象,不由对冯云山的财大气粗惊叹不已。

    有了雷蒜汞,底火厂很快就投入运作,制造击发的底火。

    而火药厂更是方便,几乎不需要普鲁士人的帮助,单单是从桂阳那边调来的几名工匠便自行制造出了火药。

    唯一稍微有些难度的是线膛枪管,不过,在普鲁士兵工厂派来的机械工程师的手中,也不是太大问题。

    工务部的管事和工匠连忙抓紧学习,自己也能操纵机床,加工铸造的枪管都是滑膛枪管。而线膛枪管,普鲁士工程师采用的是用钢棒进行钻孔,然后再用拉膛机子进行拉膛线,通过拉膛机上面的刀具设置,拉不同的膛线。

    工务部的管事和工匠恍然大悟,才知道原来竟然还可以如此。

    未过多久,圣国第一家兵工厂便建成了,虽然还只是生产洋枪和底火等,不过,也算是一脚中型号的兵工厂了。下一步,冯云山等南洋第一钢铁厂生产出一定数量的优质克虏伯“罐钢”,便继续发展兵工厂的火炮研制。

    眼下,兵工厂主要还是生产查尔维尔mle1842型号击发滑膛枪。另外,冯云山也让工务部副部长曾玉珩,组织李见微从普鲁士招募回来的十二名洋技师和原来从讨虏军中脱离出来的工匠等,对米涅枪进行仿制。

    一个月后,在普鲁士技师的组织下,兵工厂正式开始大规模投产,一天生产高仿的查尔维尔mle1842型号击发滑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