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897章

我要做皇帝-第897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关中人,对于天下的英雄来说。

    哪怕是能进入羽林、虎贲,做个看门的卒子,也是与有荣焉!

    更别提,这两支部队,待遇优厚,地位崇高。

    上次,马邑之战后,因伤退役的那数十位士卒,甚至还没回到长安,就被各个列侯、勋臣,高价请回家,当家臣或者宾客,作为训练他们的子侄的教官。

    年俸都是数百石的粟米,加上等值的金钱,逢年过节,还要有红包。

    就这样,还挖不到人!

    因为,汉军的其他部队,对这些人,也是求贤若渴。

    只要愿意去,一个虞侯的职位,虚席以待。

    甚至,有人直接拿出了司马一类的位置诱惑。

    尽管,那些人都是因为是胸甲骑兵的退役官兵,才如此受追捧。

    但,其他虎贲和羽林卫的士卒,若是因伤或者到了年龄退役,至少也能出任地方郡国的蔷夫、游徼,甚至能做到县尉和县司马。

    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考举可能还会罢官。

    但这羽林和虎贲,却是金饭碗。

    只要选入了,就等于一生无忧。

    但,这两支部队,也是汉室最难进的两支部队。

    哪怕是个卒子,也是百里挑一。

    据说,当初,虎贲和羽林初创之时,天子,命令义纵和剧孟,挑选成员的标准就是——百里挑一。

    所有羽林卫和虎贲卫的士卒军官,全都选自天下郡国,汉军各大主力的精锐。

    而且,有身高、年龄限制。

    三十岁以上,七尺五寸以下,连摸这两支军队的门槛的资格都没有。

    至于现在,就更夸张了。

    哪怕是如今的虎贲、羽林两卫,经过了几次扩充,总兵力都接近了五千。

    但,想进这两支军队,依然难如上青天。

    以至于有人曾开玩笑:倘使羽林、虎贲相招,千金可散,千石之职可悬也!

    这话虽然有些夸张。

    但在众多的考举士子心里面,却也是能够理解。

    当今天下,对人才,讲究的是出将入相。

    上马不能杀敌,下马不能治民的,注定成不了大事。

    而马上立功勋,比起在宦海沉浮、挣扎,要快得多。

    一个长于文事的文官,十之八九是无法带兵打仗的。

    但撅师万里,帅师伐国的大将,却是一定可以治理好地方的。

    谁要不相信,请翻开大汉史书,数一数那些曾经勇猛如虎,为汉家天子打下这个江山的元勋们转为文职后的功勋吧!

    自曹参起至今,大汉历任丞相,皆起于仕伍,奋于马上,以刀枪秉政,而非刀笔秉政!

    所以,李沮甚至在人群中,看到了许多带着儒冠的年轻人。

    这不奇怪。

    现在的北方儒家士子中,李沮曾经遇到过,能与他比拼气力的猛士。

    望着这人山人海,李沮叹了口气,有些沮丧。

    几千人里选五十个,能选到他吗?

    却听到,远处,有一个穿着甲胄的军官,大声宣读着命令:“凡材官,或父祖为材官者,其先入场!”

    李沮立刻就是精神一震,他连忙掏出那张被他贴身藏在胸口的竹符,高高举起来,喊道:“云中材官李沮在此!”

    立刻就有士兵挤出人群,看了看李沮的模样,再检视一番李沮的那个信物,确认他确实是一个材官,才点头说道:“李材官,请入内!”

    甚至,还有一个士卒,哂笑着:“李材官,既然世代为材官,何苦来长安考举?大丈夫立功勋,当自沙场而得之,安如营营苟且,屈身刀笔?”

    李沮闻言低头叹道:“这不是如今天下,材官已然颓废,再无所作为了吗?”

    “谁说材官无用?”一个似乎是军官的男子冷然道:“李材官,不要妄自菲薄!”

    “当今天下,非止胸甲能称雄!”那人说道:“很快,天下人就要知道,除了胸甲,吾大汉尚有材官!材官不死,材官万胜!”

    那人似乎也是憋屈了许久,以至于激动万分。

    李沮听了,心里面不以为然。

    现在的天下,材官哪里还有什么出路?

    在军中,甚至都没有了立足之地了。

    往日称雄天下的材官锐士,源自魏武卒开始的辉煌,在骑兵的时代,似乎被摒弃了。

    在边塞地区,军队里的材官们,都已经沦落到去给强弩部队和骑兵部队挖沟渠,起营寨的地步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七十三节 陌刀威武(1)

    李沮被带进军营里时,发现,营里已经有数百人在等着他了。

    其中,甚至有许多熟人。

    汉家材官,一度鼎盛至极。

    甚至一度撑起了帝国国防的脊梁。

    尤其是吕后之后的那段灰暗岁月中,是材官们用着血肉和意志,硬抗着匈奴骑兵的马蹄。

    举着长戟,列着密集队形,在强弩部队掩护下,与冲阵的匈奴骑兵厮杀。

    靠着严密的纪律以及完整的队形,材官部队,在历次匈奴骑兵入寇,发挥着邸柱作用。

    但……

    近年以来,材官颓势。

    军费的七成,都是用在了骑兵身上。

    无论是句注军还是飞狐军,或者各郡的郡守,都在********的想着扩大自己麾下的骑兵数量。

    用云中郡郡守魏尚的话说就是:多就是善,高就是美,四蹄之间,丈夫本色!

    而轻车将军李广就说的更露骨了——淮阴将兵,多多益善,吾将骑兵,亦多多益善!

    至于强弩?材官?

    好吧,强弩或许还可以在那些大骑兵主义者的眼里充当一个掩护作用,作为一个火力输出和dps辅助而存在。

    至于材官?

    吃的资源又多,耗费的军费也多,还没啥用处!

    大家纷纷都是一脸嫌弃。

    云中的材官,连续三年撤编。

    省下来的军费和军饷,全都被老郡守拿去给骑兵部队加餐和充当奖赏了。

    现在,整个云中郡,除了必须的守城士卒外,老郡守的意思,一个多余的步兵也不要,统统裁掉!

    甚至有些骑兵军官开玩笑的戏虐着说:你们材官,以后就帮忙点点烽火,然后在城头上看着吾等君子杀敌就好了。

    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

    正是如此,许多的材官,纷纷转行。

    或是如同李沮一样,弃武从文,寄希望于考举。

    也有人咬着牙齿,在家里学习骑射。

    材官曾经的辉煌和强盛,仿佛逝去的时光,似乎再也无法追寻。

    但李沮,从来不曾忘记。

    当年,当他还很小的时候。

    匈奴人如同潮水一般涌来。

    他的父祖们,穿着坚实的铠甲,举着长戟或者巨盾,列成一个大阵。

    任凭匈奴人如何的肆虐和挑衅。

    他们,如同泰山一般,巍然不动,只是沉默的面对着匈奴人。

    最终,匈奴骑兵不得不退却。

    家乡保住了,桑梓得到了安全。

    百姓和官吏,都用着崇拜的眼神,看着那些满身伤痕,从前线退回来的材官勇士。

    但现在呢?

    人民的崇拜目标,已经转向了那些骑着高头大马,鞍马齐备,将长弓拉成一个满月的骑士。

    材官们,已经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甚至,没有了,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对的累赘和负担。

    那些曾经可靠的子弟兵,也纷纷用脚投票,离开了世代带领他们与匈奴奋战的李氏,转而投向了另外一个靠着战功崛起的骑士。

    材官……

    还有希望吗?

    李沮在心里问着自己。

    ……………………………………

    已是大汉东成候、车骑将军的义纵,至今都没有卸任其羽林卫都尉,驸马都尉的职务。

    这有点像历史上的冠军侯霍去病。

    即使已是大司马,但其骠骑将军的职衔,却跟随了他的一生。

    大司马,反而只是个点缀。

    “看样子,材官这些年,日子确实不好过……”义纵站在兵营的高楼上看着营地里挤满的材官们说道:“不过,很快,材官就将引来属于他们的辉煌了!”

    “大兄说的极是……”刚刚从朝鲜的羽林卫屯垦团归来的曾经的义纵的大佬,现在的小弟张次公笑着道:“陌刀一出,天下皆服也!”

    “而河套与河西的特殊地理,又给了陌刀兵足够的发挥空间!”

    义纵点点头。

    一旦天子下令,发起河套战役。

    那么,属于陌刀兵的时代就将来临。

    尤其是,当汉军打开通向河西的道路后,陌刀兵,就将成为骑兵并驾齐驱的一直重要力量。

    甚至,在很多时候,他们的作用,比胸甲骑兵的效果还大!

    因为,骑兵,是进攻兵种。

    将骑兵用来防御,不仅仅是对骑兵的侮辱,也是对资源的浪费。

    汉家骑兵必须将他们宝贵的战马和力量,放到追杀和围剿匈奴骑兵的主力和有生力量上。

    那,打下来的土地怎么办?新征服的疆域谁来防守和固守。

    陌刀部队,成了最佳选择。

    而且,河套和河西地区的地形与地理,也使得陌刀兵在那样的开阔地域有了足够的发挥空间。

    更重要的是,这些地方,都是可以屯垦的。

    这就意味着,陌刀兵不需要太高的维持费用。

    他们甚至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从中国千里转运粮草。

    这使得汉室的国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

    当然,最重要的是——陌刀兵降价了。

    因为南阳的冶铁基地已经投入了量产。

    一斤精铁的价格,因此跳水一半。

    在过去,一柄陌刀,价值数万钱。

    但现在,一柄陌刀,只需要一万五千钱。

    虽然依旧很贵。

    但,却还没有贵到让人绝望。

    更何况,陌刀的价格,必然会随着南阳的精铁产量的不断提高而不断下降,未来,可能会出现造价不过一万钱的陌刀。

    那样的话,一个胸甲骑兵的花费,就能武装五十个陌刀兵了。

    而在御前军事会议上,将军列侯们曾经推演过。

    三百个陌刀兵,配合五百强弩以及两百弓手,就能控制住方圆百里,能在一万匈奴骑兵的围攻下坚守半年。

    若是在河西走廊某些地区,甚至,只需要一支这样的军队放到某个险要位置,那匈奴人除非困死住守军,不然就无法攻克该地。

    这样的配置,将使得,汉室对河套和河西的经营费用,下降一半。

    更关键的是,在会战中,陌刀兵能作为骑兵的侧翼掩护部队,起到战略性的作用。

    正是这样的结论和推演结果,使得天子决定,重新考量陌刀兵和陌刀的作用。

    并且下令,在羽林卫,组建一支三千人的陌刀部队。

    可惜,等到要组建部队时,大家才发现。

    合格的材官,已经都快成吉祥物了。

    搜罗了整个汉军的各个主力部队,也才凑来了两百多材官,其中,还有一半,是不合格的——不是年纪太大,就是身高、体重和文化知识不符合羽林卫的逼格。

    没办法,义纵才不得不下令在长安征兵。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