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896章

我要做皇帝-第896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支军队的主官,正是汾阳侯。

    因此,在汉室的军队名录中,有汾阳军的编制。

    虽然不是野战军团,只是守备军队,类似于郡兵。

    但汾阳军的武器装备和甲具,一点也不比野战军团少。

    这是因为在汾阳县城之旁,是汉军在代国最大的粮仓之一:羊肠仓。

    这里,曾经常年储备着超过五十万石的军粮。

    是供给和转输雁门守军的最主要军粮仓库。

    前年的马邑之战,将羊肠仓的储备粮,消耗的一干二净,到现在都没有填满一半的仓库。

    这让靳康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老靳家在这里种田种了二十年。

    但是,从初代庄侯开始,到他父亲共候靳解。

    靳家从未停止磨砺自己的爪牙和武艺。

    当天,靳康连夜写了一封请战血书,然后用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在血书中,靳康说:臣父受命太宗、先帝,屯田汾阳,然,至死犹念:击胡!击胡!今陛下欲提兵,消弭胡患,请令臣为犬马,效走狗之劳……

    而靳康这个手法,只能算是寻常手段。

    与剻成候周昌相比,简直就是小孩子玩的把戏。

    这货在看到道路上的车马景象后,二话不说,带着全家老少,出发前往长安。

    然后,到了长安,他就带着全家人,泣血跪在公车署前,请求天子假如要动兵,就一定要用他,不然,他就没面目去见他老爹周蝶于九泉之下。

    刘彻被他烦的没办法,只好派人将这个大爷请到宫里住下来。

    而周昌的诡计也因此得逞了。

    他得以成功的混到了刘彻身边,然后,他就开始出谋献策。

    还别说,这货还真有几把刷子。

    至于另外一个同样封国在太原的祁候缯湖,手段也比老实人靳康高多了。

    人家早就抱上了义纵的大粗腿。

    老缯家为了搭上义纵的快车,连节操都不要了。

    缯湖直接就管着义纵天天喊‘大兄’,浑然不顾,义纵实际上比他小十多岁的事实。

    但这个策略很有效,义氏外戚,需要祁候这样的老牌列侯的加入和摇旗呐喊。

    所以,对这个小弟,义纵捏着鼻子收了。

    而其他列侯和封君,也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寻常的,就像靳康,写血书明志,声言:若不能为国家走马,陛下鹰犬,臣生亦何用?

    出格的,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出格手段。

    有不要脸的,也有比较矜持的。

    但总之,在整个四月,刘彻收到了足足一箱子的各种各样的请战血书。

    看着这些血书和一个个义正言辞,大义凛然,仿佛刘彻要不用他们,他们就没有活在这个世界上必要的列侯、封君以及两千石。

    刘彻既有些苦恼,又有些幸福。

    因为他知道,军心可用!民心可用!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七十二节 材官不死

    到了夏五月,连平民百姓也开始感觉到了战争的脚步声正越来越近。

    “今天的米价又涨了啊……”有人摇头叹息着。

    长安米价在短短一个月内,官方牌价就从每石五十五钱左右,涨到了六十五钱。今天更是突破了六十五钱的红线,涨到了六十七钱。

    让许多市民一时间,生活都有些拘谨。

    尤其是那些滞留在长安,等待考举的年轻人。

    李沮看着自己兜里最后的那几十个铜钱,摇头叹息。

    他是一个身高七尺八寸的大丈夫,每餐至少都要吃三大碗粟米饭才能果腹。

    但如今,粟米越来越贵。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买那些麦粉制成的大饼和馒头来填饱肚子。

    “离考举开始,还有两个月,这两个月,我必须得找点别的事情做……”他抬头看着一张张贴在露布下的告示,心里自语:“难道,我要走回老路了?”

    “可是,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的……”他犹豫不决。

    李沮是云中人,他家家族,世代都是以材官著称。

    材官,骑士,在汉室,都属于特权阶级。

    看名词就知道了。

    官与士,岂是寻常人能被称呼的?

    在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的中国,社会地位等级,有着严格的界限。

    平民参军入伍,只能从卒子开始干起。

    而勋贵豪强入伍,却是从军官开始。

    材官、骑士,就是预备役军官的称呼。

    想当年,汉军大步兵主义制霸时,材官、强弩,称雄天下。

    出门别人问起来,可以昂着头告诉他:吾乃材官某某。

    但现在……

    别人大概会哦了一声,然后转头狂热的奔向那位挂着‘北地骑士’头衔的人,阿谀奉承。

    尤其是马邑之战后。

    民间就有民谣传唱了:丈夫从戎去,骑射逞英豪,驱策千万里……

    完全就没有昔日强盛的材官和强弩们的份。

    这也是事实,整个马邑之战,材官和强弩们,都是在打酱油。

    最多,就是帮着打扫一下战场,割割首级。

    许多传统的依靠材官、强弩而显贵的军将世家,纷纷衰落。

    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骑士和其家族。

    许多人被迫转行,去学习骑射。

    但李沮转行,却有些晚了。

    他年纪太大——今年已经二十七岁了,在他人生的前二十七年,他所接受的教育,也全都是重步兵的战法。

    举着巨盾,穿着重甲,为中军提供掩护。

    一下子就要从结阵防御,转向骑兵。

    李沮茫然失措。

    这也是现在汉家多数以材官为根本的基层武将世家面临的问题。

    新时代的战争,是骑兵在唱主角。

    过去,几千几万人结阵对敌,层层推进的打法,在骑兵面前,完全失去了作用。

    大量的材官及其家族,无法适应这样的局面,只能如同李沮这样,来到长安,参加考举,碰碰运气。

    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以失败告终。

    他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是怎么杀人的训练。

    拿笔杆子,固然会,但怎么比得上那些从小就在念书的人?

    这就好比田忌赛马,非要拿着自己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较量,那自然是必败。

    但材官们没有办法。

    他们不像那些强弩们,强弩善射,哪怕是骑兵大爷在牛逼,也得带上他们。

    更何况,多数强弩,不是会骑马,就是有着能使用大黄怒这一类大杀器的技能。

    哪像李氏?

    从小学的就是怎么将长戟捅进敌人密集的阵型里,或者怎么应对敌人射来的箭雨。

    专业完全就不对口啊!

    李沮和他的父亲,现在都知道。

    家族倘若不能在他们这一代完成转型,那么,以汉家的爵位递降制度。

    到了下一代,李氏就要被开除出‘士’的阶级,成为庶民。

    正颓废之时,李沮的一个朋友,从远方奔来,一边跑,一边喊道:“李大郎,李大郎,快去上林苑!”

    “怎么?”李沮迎上前问道:“可是有贵人将去上林苑?”

    对于在长安的待考士子们来说,在待考期间,多数人有两件事情是必做的。

    第一件,就是找个能赚钱养活自己的工作。

    不管是去作坊当账房,还是去给贵族们当食客,门人,总而言之,他们得找到一个饭票。

    第二,就是要努力寻找一个能欣赏自己的贵人。

    一旦遇到伯乐,那么,所谓的考举,就和过家家一样了。

    特别是,长安的士子中,曾经发生过有英才因为才华横溢,而被一位贵人看中,贵人大手一挥,动用了自己家族的特权,直接将那位士子保送进了考举的第三轮,从此踏上青云之路这样的佳话。

    所以,在长安的士子,无论是清高的,矜持的,还是浮夸的,统统都会努力寻找和抓住任何一个与贵人们接触,向贵人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什么投书、投贴,那都是老黄历了。

    在来自天下的士子们的带动下,现在的长安士子,甚至有人开始学会和尝试炒作自己,雇佣一些水军,宣传自己的地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安城每一个列侯或者九卿,一旦公开露面,出现在某些场合,必然引来群体围观和拍马。

    李沮最开始,是拒绝这么做的。

    因为,他还是有着一位材官,一位丈夫,一个君子的矜持。

    但可惜,无论是材官的骄傲,还是丈夫的坚持,或者君子的矜持。

    都抵不过肚子咕咕叫。

    在现实面前,在饿了几次肚子后,李沮也不得不跟其他人一样,抓住每一次能蹭饭的机会,把握住每一次能刷脸的时机。

    坚持,就是胜利!

    “不是……”那个朋友跑到李沮跟前,气喘吁吁的说道:“是羽林卫在上林苑征兵了,招募天下英才,重点是材官!”

    那人将一张白纸塞到李沮手里:“自己看吧!”

    李沮接过去一看,顿时大喜。

    只见纸上,赫然用着加粗的字体写着:诚愿天下材官英雄,与吾辈共襄盛举!

    纸张的背面,是羽林卫的独有标志——一头饮血的凤鸟。

    无疑,这是一张传单。

    说起传单,这是前两年开始才在长安流行的一种宣传方式。

    最初起源已不可考,据说是某位贵人,为了鼓动百姓移民怀化而画的一些宣传图画。

    后来大家发现,这个方法很不错啊!

    首先反应过来的是商人。

    反正,现在白纸又不贵。

    就算印上几万张,也才万把钱,而且数量越多,价钱越便宜。

    于是,各种大商贾,纷纷开始印传单,配上图文,宣传自己的商品和信誉。

    然后,就是官府也跟进了。

    少府、内史、大农和丞相府,都爱上这种简单方便廉价有效的宣传方式。

    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

    却能起到将法制、政策,深入人心的效果。

    最后,就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

    李沮看完传单,连忙对那人拱手道谢:“多谢大兄告知,吾感激不尽!”

    “大郎还是快去上林苑吧,据说这次只选拔五十名材官,要是去晚了,名额就要被人抢走了!”那朋友说道。

    “嗯!”李沮点点头,拱手告别。

    ………………………………………………

    当李沮抵达上林苑的羽林卫驻地,当地,已经被围的水泄不通了。

    数以千计的人,拥挤在一起,人人都伸长了脖子,希望能入选羽林卫。

    进入羽林卫,几乎就跟考举考中一般!

    谁不知道,现在,羽林、虎贲两卫,就是当今天子的亲军?

    更何况,这两支部队,从成立起,就一直参与了几乎所有汉军的军事行动。

    无论是东征朝鲜,还是北伐匈奴。

    羽林、虎贲的健儿,总是冲在战争的最前线。

    他们靠着赫赫战功和不朽武勋,将自身打造成了天下第一雄军。

    哪怕是细柳营,也甘拜下风。

    对于关中人,对于天下的英雄来说。

    哪怕是能进入羽林、虎贲,做个看门的卒子,也是与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