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698章

我要做皇帝-第698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夏胭脂,刘彻现在已经是完全放心了。

    这个女人,已经将自己的位置摆的非常正确。

    在她的配合下。刘彻已经将那些陪嫁来的匈奴部曲和骑兵,完全消化掉。

    甚至,还有人已经进入了汉军服役,帮助汉军训练骑兵。

    所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只要中国足够强大。能以无敌的姿态,踏平匈奴。

    那么,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就都会臣服在汉军的旗帜下。

    不用担心民族主义,更不需要担心有人反抗。

    臣服强者,顺从强者,甚至将自己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以及文化制度,向征服者看齐。

    这是目前通行全球,颠破不变的真理。

    一个亚历山大东征。就在广袤的欧亚大陆上,留下了数不清的希腊化城邦王国。

    “是的,陛下……”阿扎娜恭敬的道。

    哪怕她再不情愿,她自然也知道,到了汉朝,就要听汉朝人的话。

    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你都到了人家的地盘上了,还要人家尊重你的规矩。

    “那就先这样吧……”刘彻摆摆手,对阿扎娜道:“朕还有事……公主以后若有什么问题。可以让夏夫人转告朕!”

    “陛下……”阿扎娜站起身来,问道:“您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

    现在的乌孙,迫切的需要得到汉朝皇帝的肯定答复。

    倘若没有汉朝皇帝的许诺支撑,阿扎娜很担心。仅剩的乌孙部众,很可能在未来的时光中,慢慢的在这东方的繁华都市里忘记自己的身份来历和家乡。

    在草原上,抓来的敌对部族的奴隶和牧民,也都能慢慢的随着时间推移,而忘记自己的本来身份。成为自己过去敌人的一份子。

    乌孙王国中,以前不就有着月氏人和塞人这些过去的敌人部众?

    但刘彻没有回答她的话,也不会回答她的话。

    “开什么玩笑……”刘彻看着她,在心里想着:“乌孙难道还在做着复国的美梦吗?”

    这自然是不会被允许。

    至少现在不行。

    当然,等到将来,大局已定,刘彻或许会在草原上,册立一个乌孙王,一个匈奴王什么的,让他们当邻居。

    这是牛牛的拿手好戏。

    让两个彼此仇视和敌对的国家,毗邻而居,隔三差五,就挑动战争。

    面对着茫茫的大草原,刘彻很清楚。

    哪里,并不适合中国这样的农耕文明长期占领。

    所以,未来,击败匈奴后,肯定会打着各种旗号和名目,大封诸王。

    什么八旗制度,减丁政策,能上的全上。

    让整个草原,永远处于群龙无首和自我分裂之中。

    而且,让他们永远无法离开中国的支持。

    再配合宗教阉割,这样才能永绝后患。

    “公主暂且稍安勿躁……”刘彻笑着说道:“此事,以后再说!”

    他牵住那个小昆莫的手,对他道:“昆莫,请随朕走一趟吧!”

    刘彻早就已经通过了官员的报告,知道了,这个乌孙公主,满脑子里都是复仇和复国的念头。

    所以,她现在是不值得信任的。

    而且,就算她愿意跪舔,刘彻大抵也不会接纳和认可她继续去做乌孙的首领。

    一个成年人跟一个小孩子,只要不傻,都知道该选谁。

    女人嘛,就应该嫁人,打打杀杀什么的,应当是男人的事情。

    ………………………………

    带着乌孙的小昆莫,刘彻来到了太常衙门。

    汉家九卿的官署,基本都是在长乐宫和未央宫的宫墙范围附近。

    而太常,作为侍奉祖宗神灵的衙门,其官署,与高庙相邻。

    换句话说,其实,太常衙门在内史衙门的另外一侧。

    刘彻来到太常衙门,太常上下,自然早就已经在官署门口等候了。

    刘彻将那个有些紧张的小昆莫,交到窦彭祖手中,吩咐道:“此乃乌孙幼主,太常,请为其择一名师,悉心教导!”

    唯恐窦彭祖不懂事,将他交给某个法家或者黄老派的名士,刘彻特意点名,道:“朕听说,六百石尚书博士赵绾,颇有文采,可为人师!”

    赵绾,就是建元三君子之一。

    他与他的师兄王臧一般是出了名的嘴炮专家和贪污小能手。

    实际动手工作能力,几乎为零。

    而且,他出身鲁儒派系。

    将这个小昆莫,交给赵绾去教导,简直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而赵绾,显然对这个差事非常满意。

    教化夷狄,这可是鲁儒们的终极梦想之一。

    仅次于‘致君尧舜上’。

    现在,今上看样子是不需要鲁儒帮他去追赶尧舜先王的道路了。

    所以,这教化夷狄,就成了他们最有希望做出成绩的地方了。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尽管鲁儒有千般缺点,万般不是。

    但,他们的教育水平跟洗脑水平,全球第一!

    连自己都能洗脑的人,还有什么人是他们不能洗脑的?

    “赵爱卿,一定要用心教导……”刘彻临走前,还拉着赵绾的手,叮嘱道:“化夷为夏,此圣功也!”

    “诺!”赵绾当然很有信心了,他拍着胸膛保证:“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会尽心用力,教导昆莫,不负陛下重托!”

    在赵绾看来,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当今,只有两个皇子。

    皇长子,眼看着再过两年,就要开蒙了。

    如今,不知道有多少人,盯上了皇长子的蒙师的位置。

    实在是这位皇长子,虽非嫡子,但人家外戚强啊!

    东城侯义纵,如今在云中郡郡守魏尚麾下打磨,已经确定,在未来会接班魏尚,成为云中郡郡守。

    而云中直面河套,未来,一旦汉匈大战,义纵必然会领军出塞作战。

    只要随便混点战功,斩个几百个首级,班师回朝后,不是卫尉,就是车骑将军,甚至可能是大将军!

    背靠着这样一个强力的外戚。

    皇长子未来夺嫡的成功率,无疑就要上升好几个档次了!

    除非皇后陈阿娇明年就给陛下诞下嫡子,这样,在东宫的扶持下,才有机会,出生就立为太子。

    但,哪怕是皇长子,未来不能被立为储君,也还可以走齐悼惠王的路线。

    当年齐悼惠王的封国,可是高帝诸子中最大最富的。

    换句话说,若是能当上这样一位皇子的蒙师。

    那么未来,就有着可能成为帝师的可能,即使退一万步,那也是个浮丘公的地位!

    尤其是鲁儒一系,现在已经看明白了。

    当今是不怎么喜欢他们的。

    所以,鲁儒们早就已经做好了决策——蛰伏待机,为未来打算。

    皇帝不喜欢我们,没关系,只要让太子喜欢我们就可以了。

    反正,儒家的耐心,在诸子百家中,是绝对的no1。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七百八十七节 马邑会战(1)

    “大单于,请下令吧!”匈奴的单于庭内,卢候王红着脸,难以抑制自己的愤怒。“必须给汉朝人一点颜色瞧瞧!”

    “汉朝人收留乌孙****,分明就是不把我大匈奴放在眼中!”新鲜出炉,坐上右贤王位置没多久的尹稚斜,也是杀气腾腾的道:“请大单于下令给休屠、昆邪、娄烦、卢候和东胡诸王,全面动员起来,发大军从雁门关直取太原,再来一次平城大战!”

    近六十年前,中国局势激变。

    汉朝的韩王信,投降匈奴,打起了借匈奴大兵,玩儿皇帝的套路。

    同时,旧时的赵国旧贵族,也拥立了一个傀儡,自称赵王,反抗汉朝的统治。

    匈奴骑兵因此在带路党们的帮助下,顺利的长驱直入,占领句注、太原,兵临晋阳城下。

    这是匈奴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直接威胁中国存亡。

    之后,匈奴人再也没有能力,如此深入中国腹心,占领像太原和晋阳这样的坚城。

    所以,平城之战,是匈奴人的骄傲。

    过往每每有汉使到来或者匈奴打算南侵时,都会重提平城战役。

    这既是给自己打气,也是为了恐吓汉朝的使臣。

    军臣抬起眼帘看了看一脸义愤填膺,恨不得率领骑兵,攻下长安的尹稚斜。

    自从将尹稚斜任命为右贤王后,军臣对他的态度,显而易见,基本都是当没有这个人存在的。

    但尹稚斜却丝毫不知。

    而且,一次比一次跳的厉害。

    军臣自然知道,尹稚斜是在收买人心。

    汉匈之间交往几十年。

    匈奴高层里,或多或少,都学习过一些汉朝的知识。

    最近两三年,汉匈贸易激增。

    许多汉朝的特产和商品,通过边境榷市,进入了匈奴国内。

    军臣拿起放在自己面前的一个酒杯。这酒杯是用一个婴儿的头颅制成的。

    里面盛着进口自汉朝的清酒。

    军臣微微抿了一口,口中,立刻酒香四溢,爽快无比。

    随手再捏起一些被放在托盘中的小奶酪。放进嘴里嚼了嚼。

    浓郁的奶香,顿时就在充溢口腔,让他食欲大开。

    但可惜……

    军臣低下头,这种奶酪与酒一样,是进口的商品。

    “汉朝人真是聪明!”军臣在心里叹了口气。

    这些奶酪。是一年多前,开始流入匈奴国内的,最开始,只在边境附近的部族里流传,然后,慢慢的,传到了河套、河西,祁连和阴山的部族里,最后就连单于庭,也开始追捧起这种汉朝产的奶酪。

    现在。匈奴每年从汉朝进口的大宗商品,已经从茶叶和粟米,变成了茶叶和奶酪了。

    奶酪这种小玩意,看似不起眼。

    而且,人人都知道,它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匈奴也有类似的奶酪制造技术,无非就是将马奶、羊奶、牛奶等各种牲畜的鲜奶,经过发酵后蒸煮而来。

    但问题在于,匈奴缺乏足够蒸煮鲜奶的器皿。

    宝贵的青铜和少量的进口铁锅,都掌握在部族的贵族手里。

    普通的牧民。大都只能使用一些粗劣手法制造的搪瓷制品。

    而匈奴,与其说是建立在马背上的帝国,不如说,是建立在各种牲畜的鲜奶上的帝国。

    绝大部分的匈奴牧民。尽管年复一年,都在放牧。

    但他们终其一生,能吃到肉的机会也屈指可数。

    在匈奴,除了作战的勇士外,老幼妇孺和放牧的奴隶,他们的每日主食。就是各种鲜奶发酵制成的各种食物。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奶酪和奶酒。

    甚至,大军出征,骑兵随身携带的口粮,也是各种奶制品。

    牲畜的鲜奶,就跟南方汉朝人的土地上的庄稼一样,是维系着匈奴帝国存亡的关键。

    匈奴人可以永远不吃肉,但不能一天不吃奶酪和马奶酒。

    但现在,南方的汉朝,在奶酪的制作技术和工艺上,也全面超越了匈奴。

    他们制作的奶酪,香甜可口,而且便于长期保存。

    不像匈奴的奶酪,因为制作工艺不过关或者发酵不彻底,常常保质期只有一个月。

    作为从小就跟在老上单于身边,南征北战,在战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