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603章

我要做皇帝-第603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不久,甚至有个鲁儒,上书拍刘彻马屁说:今陛下文治卓越,当可循成王故事,封禅泰山。

    刘彻虽然很高兴,但还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开什么玩笑?

    封禅泰山!

    钱你出啊!

    封禅一次,起码花费数万万,甚至十几万万,都够刘彻跟匈奴人死磕一次了!

    刘彻向来只要实际,不要表面。

    况且。刘彻觉得,有这个功夫,还不如拿这笔钱跟这个时间,把轨道铺到云中去。形成一条关中到长城脚下的高速机动轨道网络。

    或者,拿这笔钱,打造一支无敌舰队,去霓虹把霓虹的金矿跟银矿给挖回来,仅此一项的收益。大概够刘彻跟匈奴的战争全部开销了。

    反正,现在霓虹列岛,全是野人,哦,可能还有徐福舰队的后人……

    不过,这样恰好证明了,霓虹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不管怎么说,刘彻现在这个说法,还是很对头,也很对士大夫们胃口的。

    自己的学生。来长安,进入太学深造,然后,通过考举,进入仕途,碾压一切,这样的美丽未来,让很多人都觉得很不错。

    “其二:关内侯以上及两千石以上大臣勋贵,每岁可推荐三人进入太学入读,左庶长及千石以上官员勋贵。每岁可推荐一人!”刘彻接着道。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贵族跟官员,理所当然的拥有这样的特权。

    不给他们,才奇怪了。

    “其三:郡国所举力田,及地方所举荐之贤达。可入太学深造之,待太学毕业,再授予官职!”刘彻淡淡的宣布这个决定。

    这就更没有人有异议了。

    倒是,地方举荐的贤达,也要进入太学深造后,得到承认。才能授予官职,让不少人闻出了些什么味道。

    “恐怕日后,举荐之路,将要断绝,陛下可能决定了,日后仕途,必须经过考举……”无数人心里想着。

    不过,这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考举是今上的大政,而且,实际效果,众所共睹,比以往的举荐,效率更高,发现和获得人才的几率也更高。

    既然如此,那么,陛下弃举荐而用考举也就非常正常了。

    “其四:疫于王事,死王事,及战没沙场之将官尉佐,忠臣之后,其长子可递交申请入读太学,有司不得阻碍!”刘彻又道。

    这更没有疑问了。

    谁都知道,刘彻在上林苑,起了个别苑,专门教导和抚养那些失去父亲的遗孤。

    这些人,是真正的天子羽翼,太学欢迎他们还来不及,怎么会阻碍呢?

    “其五:其他特殊情况的入读者,如藩国夷狄之学生,入读太学,需经丞相批准!”刘彻最后说道。

    夷狄藩国的学生?

    儒家的博士们,顿时就高兴了起来。

    他们最喜欢这样的学生了,他们也最热衷将先圣的理念跟思想,传播到全世界去。

    教化四夷,最终天下大同,这是儒家最高的理想!

    但他们不知道,其实,最初,按照刘彻的想法,这些夷狄跟藩国的学生,是要严格控制的,必须要指定住所,指定课本跟指定老师,且不许跟其他人交流。

    但,经过长久的思考后,刘彻放弃了这个想法。

    因为,刘彻发现,假如他这样做,除了让那些留学生产生疏离感,认为被歧视外,不会产生更多效果。

    作为一个强盛的帝国,必须要有一定的胸怀来容纳夷狄。

    当然了,一些涉及保密跟安全的东西(兵书、军事制度跟经济政治原则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不能教的。

    但其他的寻常的东西,就无所谓了。

    所谓,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

    刘彻并不觉得,现在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夷狄贵族,是不能被同化的。

    如今的中国,对于四夷部族,可是比后世的米帝更强盛更先进更伟大和更富裕的****上国。

    漫长的历史,也证明了,从来没有什么夷狄异族的贵族来了中国后,不被同化的。

    不过,自然,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入读太学的。

    起码,你的国家得是承认长安宗主国,而且,恭顺的沿用中国文字、制度跟服饰,认同中国理念,并且得到了刘彻册封的。

    ps:  第二更,ps:上一节有个bug,孔安国伪造的应该是古文尚书,俺打错了~

    另外,此时,伏生应该是活着的。

    当然,后来授予孔安国尚书的那位伏生,就应该是小伏生了,也就是伏生的儿子~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百九十四节 制度(3)

    太学之事,至此基本定了下来,剩下的琐事,譬如学制,每季度的考核还有考核标准,自然有文臣跟博士们去商议。

    身为皇帝,刘彻只需要定下框架跟基本政策就可以了。

    真要事事都自己去办。

    前有秦始皇,后有诸葛亮。

    刘彻迟早累死……

    为了多活几年,刘彻可不想什么都管。

    他甚至,从现在开始,就已经在为长寿做准备了。

    北平侯张苍,济南的伏生,还有郡国地方的百岁老人的养生之法跟长寿秘诀,都被刘彻弄来了……

    刘彻现在就在上林苑里,养了几头专门产奶的牛……

    “丞相!”刘彻看向周亚夫,问道:“武苑的学生,可已经确定下来了?”

    相比太学,武苑的准备工作,就早了许多了。

    早在去年,定下武苑的制度后,刘彻就让军方开始推荐深造的人了。

    当然,跟太学一样,刘彻知道,这头几批,肯定是官二代贵二代******们的狂欢。

    没关系没门路的,就得慢慢排队。

    但,跟太学一样,刘彻知道,大趋势他个人的力量无法遏制,也遏制不了。

    但是,军方吃相也不能太难看了。

    什么好处都被你们占了,其他将士看了还不心寒?

    所以,刘彻早就暗示过周亚夫跟其他军方巨头了。

    你们想占好处,想让自己人先来,没关系!

    但是,真正有才能的人,有军功的人,不能拦在门外。

    另外,武苑不同太学,这是国家武备跟社稷基石,所以,草包们还是不要来了。

    想镀金。可以去光禄勋!

    “回禀陛下,臣等已经定下来了,首批武苑生源,合计三百二十一人。已经奉命交割了职位,正在来长安的路上,臣预计,他们将在春三月武苑开学之前,全部抵达长安!”周亚夫出列奏道:“此乃名单。请陛下过目!”

    作为武苑山长,兼任武苑督将军,周亚夫还是很热心的。

    其他将在武苑担任教官跟教授的巨头们,也是非常兴奋,一个个摩拳擦掌的看着刘彻。

    武苑以后,天下武人,都是他们的门生子弟了。

    只要不作死,子孙后代,可以长久享用这份福泽。

    刘彻接过名单,看了看。老实说,从名单上,是根本看不出猫腻的。

    所以,刘彻只是略略的看看,然后交给身旁的汲黯,吩咐道:“将这份名单造册归档,然后,去请丞相,将诸位生源的履历档案,一同拿来。归入石渠阁!”

    对武苑,刘彻是极为重视的。

    未来,他将时不时的出现在武苑,甚至可能亲自给武苑上课。或者请武苑学生代表入宫交谈。

    毕竟,黄埔军校的故事,刘彻可是非常清楚的。

    吩咐完这个事情,刘彻就问少府令刘舍道:“少府,武苑及太学教材,如今完成的如何了?”

    刘舍马上出列奏道:“回禀陛下。臣受命陛下,督造《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太公兵法》及俞候所著《梁王用兵纪略》、丞相周亚夫所著《用兵纪要》、卫尉广及曲周候寄、弓高候颓当等合著之《离合书》等,计有九书,经合并增注后,共两百二十一卷,百余万字,今已雕刻完毕,即将付印,武苑开启之前,应能印刷完毕!”

    刘彻听了,满意的点点头。

    其实,少府本来是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就完成这样规模的雕版印刻工作。

    但孙子、吴子等传统兵书,早在两年前,就已经雕刻了数套雕版。

    至于其他新兵书,则是刘彻鼓励和怂恿俞候栾布、周亚夫还有李广、俪寄、韩颓当们写出来的。除了俞候栾布外,其他人是刘彻游说了很多次,许下了许多好处才答应的。

    毕竟,这些经验和心得,都是这些家伙的吃饭工具,若不是刘彻是皇帝,根本不可能让他们交出来,公开给其他人去学的。

    但,这些代价是值得的。

    周亚夫就把他老爹的兵书跟他自己的用兵经验心得贡献了出来。

    而李广、韩颓当、俪寄三人则合著了二十多万字的骑兵训练和指挥、作战、管理和使用心得,命名为《离合书》取骑兵本以离合之兵的意思,算是当代骑兵建设和使用的最前沿心得、理论。

    但这还不够!

    刘彻看了看列侯们,道:“九本啊,朕觉得,还少了一本啊!”

    “朕听说,昔年淮阴侯,著有一册兵书,名为《韩子兵法》,世人俗称曰《淮阴兵书》,石渠阁之中,就收录了一册上卷,但还有下卷,下落不明……”刘彻托着下巴,问道:“朕闻说,此兵书下卷,为人分成三册,各自收录啊,未知在哪三位爱卿手里啊?”

    当年,淮阴侯韩信,为吕后、萧何设计诛杀。

    其生前,著有一本兵书。

    韩信本人,极为自傲,于是将之命名为《韩子兵法》,其意是要跟孙武、吴起、孙膑、司马骧且这些兵家先贤之作相提并论。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作为楚汉争霸中的绝世天才,用兵如神的当时第一名将。

    韩信这么起名,自然是名正言顺,没有人敢说什么。

    但是,韩信死后,作为乱臣贼子,韩子兵法这个名字就不能用了。

    于是,被人改称为《淮阴兵书》又或《淮阴遗策》《淮阴兵法》等称呼。

    上卷,被萧何从韩信的宅邸搜了出来。

    但下卷,却成了疑问。

    传说,韩信死前,已经有所预料,所以,偷偷将这下卷,分别交给了他的昔日部将保管。

    甚至有的部分是数人持有。

    这些人,得了韩信的兵书,自然将之当成了传家宝,秘密收藏。

    别说皇帝了。就是这些人,也不清楚除了自己外,还有谁持有。

    当年,韩信的部将。或者曾经在韩信手下为将的人,又是多如牛毛,遍及各军。

    就像周吕候吕泽一样,根本没办法清算跟搜查。

    于是,这就成了悬案、疑案。

    历代天子。也没敢提起这个事情。

    怕的就是引起君臣离心。

    但现在,刘彻命岑迈在茂陵邑之中,起了凌烟阁,为汉室历代功臣名将立碑左传,画像,甚至立人物雕像,并且四时祭祀。

    其中,本来朝廷认定的‘乱臣贼子’们,像淮阴侯韩信,周吕候吕泽、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韩王信、燕王卢绾。都是画像而不名,立传而不述,虽不祭祀,但褒以庙谥,列其传、功勋,作其简述。

    而天字第一号大反派,boss,项羽,更是被刘彻封为‘鲁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