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692章

天下豪商-第692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禀陛下,其实臣什么也没做。”

    苏适真不愧是苏辙的儿子,谦逊而不居功。明明做了那么多事儿,把原本和平相处的日本高丽两国推入了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中,现在却一推二六五,啥都没做……

    “你什么都没做,倭人就肯开国了?”

    “这个,”苏适笑道,“因为倭人现在有求于咱们。”

    “求咱们?”赵佶问,“求什么?”

    “他们要租咱们的船。”苏适解释道,“因为去年秋天,高丽国派兵入侵了日本国的两个岛屿……日本国想要收复,可是又没有能运送大军远航的船,所以就只能求咱们帮忙了。”

    “高丽国入侵日本?”赵佶一愣,“他们不打生女真了?”

    “不打了,打不过啊!”

    “打不过生女真,就去打日本国?”赵佶眉头大皱,心想:高丽国也太不讲道理了!他们一定是跟随契丹太久,学坏了!

    他想了想,又问:“咱们借船给倭人,不会招致高丽人的怨恨吧?”

    他们哪敢啊……这是真话,当然不能对皇上说了。苏适摇摇头,笑道:“陛下,其实日本国不仅是没有大海船,他们连正经的军队都没有。所以借船出海只是个幻想,不会成真的。”

    “没有军队?”赵佶道,“怎么可能没有军队?”

    “回禀陛下,”苏适道,“这日本国的军制和隋唐时候差不多,都是府兵制。府兵得有土地才能负担兵役,可是日本国内的贵族豪门一直在侵占土地民户,建立庄园。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承担兵役的百姓了,所以日本朝廷是没有军队可用的。”

    “还有这种事情?”赵佶心说:看来为了军队的事情发愁的还不止自己一个官家啊。

    “那日本国的法皇靠什么镇压四方?”

    “靠所谓的北面武士。”苏适回答道,“也就是一批贵族武官,各自有点私兵,可以保卫朝廷。不过靠这点兵力,想要收复沦陷的对马岛、隐歧岛是不可能的。”

    还别说,苏适还真有点搞外交的天赋。居然把日本国的内情打听了一番,还得了一点要领。

    日本国的朝廷的确没有能力反攻对马、隐歧。并不是说日本国全国没有武力,而是没有一个机构可以统领日本国的武力——在武家政治下,武士和主君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幕府通常可以号令大部分的武士家族,可以组成军队。

    可是现在,武家政治还没有开始,公卿又无力号令旗下的武士。只有白河院法皇掌握了一批北面武士,因而可以排挤以藤原氏为代表的公卿贵族,独揽朝纲几十年。

    但是他那点武力在高丽国的别武班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所以苏适很明白,所谓的借船出兵,只是白河院法皇安抚人心的一个说辞罢了。

    “原来如此。”赵佶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马上做出什么决定。

    出使日本国的决定得由政事堂议论后决定,不能由皇帝下中旨的。

    ……

    苏适走后,再进入崇政殿的是官家赵佶的心腹潘孝庵。

    “陛下!”潘孝庵行了一礼,恭敬地站在赵佶面前。

    赵佶看着胖得有点走形的潘大官人,就是一声叹息。

    高俅走了,武好古走了,武好文走了,现在蔡攸也走了……昔日可以玩在一起的心腹,如今只剩下潘孝庵一人了。

    “见过蔡攸了?”赵佶问。

    “见过了。”潘孝庵回答,“看着有点憔悴,不大愿意离开……”

    武好古和蔡京父子有矛盾,但是潘孝庵和他们的关系,特别是和蔡攸的关系却是极好的。

    “朕也不愿意让他走啊,”赵佶摇摇头,“只是大势如此。

    对了,他还说了什么?”

    潘孝庵说:“他还说好不容易寻到的富国强兵之路,要半途而废了。”

    “半途而废……”赵佶咂了下嘴,“真的不能没有蔡京吗?”

    潘孝庵道:“其实蔡京也做不了什么……”

    赵佶看着潘孝庵,沉默了半晌,“那么,朕想让武好古出任同知枢密院事,你看如何?”

    “这……”潘孝庵一时无语,只能为难地摇头。

    武好古是不可能当同知枢密院事,这是个火坑!

    可是赵佶显然还雄心不死……

    “你走一趟界河商市,”赵佶顿了顿,“把武好古请来开封府吧。”

    ……

    两月初的时候,武好古还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赵佶推到火坑边上了。

    他的商市今天来了两个贵客,其中并没有潘孝庵!今天到达商市的,是两个注定要名垂青史的人物。其中一个是投笔从戎,开拓西域的章援;另一个是万里出海,出使西方,架起东西方交流之桥的纪忆之。

    而武好古,就是他们二位幕后的英雄了。

    纪忆站在船头,一张晒得有点黝黑的胖脸上泛着红润。这段时间的舟船劳顿,让他掉了七八斤的肥肉,整个人反而变得精力充沛起来了。

    他其实是和苏适一起从日本国的博多港返回海州的。在海州遇上了正在为大教化团西征忙活的章援,然后两人一块儿乘着春天的东南风刮起来的时候,乘坐海船北上界河。

    不过章援的脸色稍微有点难看,这一路晕船的滋味可不好受!不过现在海船驶入了界河,平稳了许多,也让章援的精神好了许多。现在他和纪忆一块儿并肩站在船头,看着远处被红墙包围起来的巨大城市。

    界河两岸的风物真是日新月异,别说一年,就是几个月不见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不是红墙又垒高了一些,就是多出不少高大富丽的建筑物,或者在界河岸边又多了几处码头,几座工场。

    虽然这座城市的富丽繁华之处,是远远比不上开封府的,但是它的发展之快,活力之盛,却是远远超过大宋帝国的首善之城。

 第873章 轮到武好古倒霉了 二

    (全本小说网,HTTPS://。)

    巨大的海船在码头上停了下来,一名界河商市税关的吏员就站在栈桥上。(全本小说网,https://。)纪忆和章援乘坐的是“光明之神”号战船,依例不需要缴纳任何赋税。不过商市税关的吏员还是要上船检查,确认该船的确是真正的“光明之神”号。

    在上船检查的同时,界河商市税关的人员就将“光明之神”号到达的消息,报告给了界河商市的元首武好古。

    很快,武好古就带着数十个护卫策马来到了距离市政所并不太远的南城码头,亲自迎接纪忆和章援。

    在码头上寒暄了一番之后,武好古就和纪忆、章援并辔而行,一块儿向位于界河商市北城的馆驿——也就是耶律南仙途径界河商市时居住的地方——而去。

    三个人一块儿上了横跨在界河之上的浮桥,一边走一边絮絮地说着不久之前朝中发生的变故。

    “海州那边,不少读书人都在为蔡元长鸣不平啊!”章援淡淡地说,“海州那种地方都这样,别处就更不用提了!大约也只有界河商市没有人同情蔡元长吧?”

    历史上,蔡京是很不受待见的。因为他替赵佶搜刮不择手段,而且又搞了个元祐党人碑,打击了一大批政敌。不过如今自有武好古、纪忆、潘孝庵替赵佶搞钱。也没有机会给蔡京去立元祐党人碑,所以他的名声并不怎么臭。

    再加上他反对右榜进士,还因此失去权势,就成了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忠臣了。他可是为了天下读书人才“牺牲”的,虽然落魄,但是在士林中的声望却比之前高了几倍。

    “令尊怎么说?”武好古问。

    历史上的章惇在1105年就死了,不过现在章惇的处境要好很多,心情更好——发财了嘛,心情当然好了!所以还活得好好的。

    章援道:“家父说蔡元长能不能复起不是关键,关键是你的实证学派,界河商市,咱们的京东商市,还有依托两大商市的巨商大工,的确是要颠覆天下的。”

    “颠覆天下……”

    武好古苦笑了起来。

    章惇没有说错!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就是颠覆性的哲学思想。而两大商市实行的共和制度,对于封建王朝的体制怎么会没有冲击?至于巨商大工,更是在封建秩序之外又开启了一条登天之路。

    而且理性主义、实证主义、共和商市和巨商大工现在还被拧在了一起,对于一个封建王朝的威胁就可想而知了。

    “忆之,”武好古扭过头看着纪忆,“这事儿得靠你们二位来化解了。”

    “我?”纪忆一愣。

    章援也是一怔,“我们?”

    “是啊!”武好古笑道,“天下之大,我朝只据一隅;海贸之富,厚利多属他人。天子是要开疆辟土,威加四海的。如果两大商市和实证学派能为天子拓土敛财,天子自然会支持咱们。”

    武好古说赵佶的话可不是什么好话!几乎就在说赵佶是个好大喜功,挥霍无度的昏君。

    而实证学派,两大商市,还有一票巨商大工,现在还没有力量对抗天下读书人,所以只能通过满足昏君的欲望,来换取一定的生存空间了。

    而且在武好古看来,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士大夫,是无法适应一个海洋时代的,也不可能从海洋得到什么好处。

    如果大宋能从海外攫取大片的土地和财富,那么被壮大的必然就是实证学派,两大商市,还有一票巨商大工了。

    “说得也是。”纪忆点着头。

    章援却苦笑道:“海外拓土敛财当然是容易的,现在汇集五岛的战船已经有36条,募集起来的战士水手不下10000人,寻常的海外小国怕是都能袭破了。可是某却要去西边拓土,那里除了石头就是沙子,怕没什么油水吧?”

    他说的“五岛”就是以沙门岛为中心的群岛,由于岛屿的位置特殊,在海上形成了一个岛屿环绕的天然避风港。武好古在得到五岛管辖权后,就将那里当成了海军基地进行建设。修建了大量的码头、营房、堡垒和修船场,还在那里开设了一个船政学堂分校,用来培养海军军官。并且在那里设置了实际上是舰队司令部的五岛巡检司衙门。

    现在由呼延庆、吴四德、吴四海、花满仓等人指挥的舰队,就驻扎在五岛群岛,日夜操练,准备在今年秋天跟随护送纪忆为首的师团出使大食国。

    除了36条战船和10000名水手战士之外,还会有海州吴家、平江纪家、明州谢家、泉州白家、广州陈家的上百条商船随行,进行一次远距离的武装贩运。

    根据计划,纪忆率领的船队将会在三佛齐海峡停留一段时间,等到在三佛齐海峡中的某座岛屿上修建起港口和城堡后,船队才会一分为三。一部分跟随纪忆进入西洋——史称纪忆之一下西洋;一部分则驻留三佛齐海峡,并且建立南洋巡检司;还有一部分则会在来年南风吹起后北返中原。

    “致平兄此去也是大有可为啊!”武好古笑着,“若不是实在走不开,某就自走这一遭了。”

    说着话,他就在马背上半转过身,冲着跟随在章援身后的陈剑一招手,“兴国。”

    “学生在。”陈剑立即打马向前,到了落后章援半个马身的位置上。

    “家里人都带来了吗?”

    “都带来了,”陈剑回答,“乘坐‘光明之神’号战舟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