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691章

天下豪商-第691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浓烟滚滚的炉子,叮叮当当的锻打声也不时响起。和这片“烧钱”的炉子面对面建起来的,则是依着护城河内侧的打铁场。什么百炼钢、冷锻钢、灌钢、夹钢、包钢,种种锻铁成钢的方法,都要在这里一一实验。

    此外,还有一些水车带动水力锤的设计,也准备在护城河开冻后进行实验。

    而同样的冶金学院(其实是冶金研究所),在京东商市那边还有一座。两座学院虽然都有云台学宫的“股份”,但却是独立运作的(除了云台学宫,别的股东并不重叠),实际上是竞争关系。

    而且武好古和纪忆还各拿出了十万缗钱,设立了一个“青唐奖”——这是发给首先实现量产青唐甲的学院教授团队重奖。

    重赏之下,自然干劲十足了!

    下面的人干劲十足,武好古自己却一连多日宅在家里,尽享着天伦之乐。

    现在他正一身宽松的袍服,躺在自家宅子边上新建成的“一清观”内的一栋小楼上,悠然自得的看着开封府送来的堂报。一身清丽道装的郭小小正在一旁亲自布置午饭的饭桌。就是一桌口味清淡的小菜,没有摆酒,只有四杯清茶。

    二十多岁的道姑,现在显得越发婀娜动人,一举一动之间,都充满了媚态。

    潘巧莲从外面进来,看到她,郭小小连忙站起。

    “小小妹妹你忙你的。”潘巧莲看着有点丰腴过头了,她在去年冬天时给武好古诞下了一个男孩,刚刚做完月子。而西门青和杜文玉则生了女儿。现在武好古可真是儿女成群了!

    有了儿子,心情大好的潘巧莲到了武好古身边,“大郎,那么入神,在瞧什么呢?”

    “开封府出了点事情,”武好古道,“蔡元长好像要倒台了……侍御史石国佐(石公弼)和监察御史张介仲联名弹劾他养兵京畿,闭塞言路,图谋不轨。”

    “怎会有那么大的罪名?”潘巧莲笑着,“现在这些御史也太喜欢给官员胡乱定罪名了。”

    “养兵京畿和闭塞言路似乎是有的,”武好古摇摇头,“图谋不轨自然是顺手按上去的。”

    “养兵京畿?这怎么可能?一个相公。”

    “还不是府兵制闹的?”武好古一笑,“谁也没想到啊……大家都把府兵当成禁军仿佛,可是不知怎地,这些府兵居然唯上命是从。而蔡京又把几百个府兵调给了蔡卞的速成武学,所以就弄成养兵京畿了。”

    “府兵怎么可能唯上命是从?”

    武好古想了想,笑道:“大约是现在的府兵是五年连续服役吧?过去禁军都讲究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可现在的府兵都是离家五载,长居军营,四时训练,可是和将官日夜相处的。而且府兵都是朴实农人充任,不是禁军那种兵油子,唯上命是从也就不奇怪了。”

    潘巧莲笑了笑,“不过官人却是得利了,要不然蔡元长接下去还得寻你的麻烦呢。”

    “说的也是。”武好古笑着点头。

    这时楼梯声响动传来,西门青也上了小楼,她手中拿着只小小的木匣,见着武好古和潘巧莲,便行了一个福礼,“老爷,姐姐。”

    “大姐可来了,就等你开饭呢。”武好古拉着潘巧莲一块儿起身,就往饭桌旁走去,“今天可是小小亲自下的厨,虽然都是些清淡口味的小菜,但却是美味精致啊。”

    “是小小的手艺啊,那奴家可得多吃一点儿。”西门青和潘巧莲差不多的时候生的孩子,不过身材看上去却比潘巧莲要匀称多了——她可是自幼习武的底子,可以承受比较大的运动量,所以不怕多吃上几口。

    “大姐儿,你拿着的是什么呀?”郭小小瞧见西门青手中的木匣子了,好奇地发问。

    “是一块甲片。”

    西门青说着话,将木匣子搁在了饭桌上,然后打开了盖子。就看见木匣子里面放着一片半掌大小,颜色青黑,光洁透亮可以照见毛发的甲片。在甲片的一端,还有一小块突出部,隐约如皮肤上长的瘊子——这是用来验证没有锻打时候铁片厚度的,青唐瘊子甲的“瘊子”就因此而来。

    “是朱行书刚刚送到宅子里面的。”西门青又说。

    “东西对吗?”

    “对,”西门青伸出两根手指,将甲叶翻了个身,上面很明显有一个白点。“这是用神臂弩在15步开外射出来的,完全没有穿透。”

    “好!”武好古点了点头,笑道,“看来朱行书的人能赢下那20万了。”

    当然了,靠这一片青唐瘊子甲,朱行书和他的团队是拿不下20万奖金的。武好古的要求是“量产”!

    而且还要做到质量可靠,产量巨大。产量的问题,朱行书的团队准备用水力锤解决。现在难办到质量的控制,朱行书团队选择的路线是木炭炼铁加炒铁或坩埚熟铁(两条路线同时攻关)的工艺流程。说起来简单,但是真要完全掌握,也是很不容易的。

    真也是挺惭愧的,武好古穿越都那么些年了,也只是将要攻克“冷锻甲”这个难关——这不过是宋朝这个时代,华夏冶金工业的最高水平,远没有到突破的程度。

    至于传说中穿越者最爱的板甲,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武好古和两个妻妾还有一个外室一起用餐的时候,蔡京一家也正在避居的寺庙中用餐。

    蔡京现在已经被一群御史谏臣弹劾了,而且都是露章弹劾。所以他不能再履行左相的职责了,同时他自己也和蔡卞一同请郡外调了。

    不过赵佶并没有马上批准蔡京的请求,只是惯例而已,总要让蔡京请辞几回,再把他打发走的。

    而从家中避居寺庙,也是一种认罪伏法的好态度,表示自己不敢在相府中居住了——其实蔡京在开封府西城的宅邸是私宅,便是贬去了海州,也不会没收的。

    “爹爹,官家……官家今天还是不肯相见。”

    正在和蔡京说话的是蔡攸。他也是赵佶的心腹,地位和武好古、高俅、潘孝庵仿佛,可是现在却见不着赵佶了。

    蔡京叹了一声:“见不着就暂时别去打扰官家了。实在不行,你也请外调吧。先去地方上做几年知州,总有机会再回来的。”

    “爹爹……”蔡攸显然不愿意离开赵佶。“您是被奸人陷害的,官家只是一时糊涂,等到将来想清楚了,一定会把您召回的。”

    “陷害是有的,”蔡京捏起一个蟹粉馒头,拿到嘴边咬了一口,“但光是武好古的陷害,也不至于让为父失去官家的信任。

    为父还是自己糊涂,走错了一步啊!”

    “爹爹错在哪里?”

    “兵权!”蔡京苦笑,“身为宰执,染指兵权就已经是大错了……章惇独相七年,最后也没敢真的在开封府练兵。王荆公搞了那么多富国强兵的办法,就是不敢去练一支精兵。为父是被高俅、武好古和童贯他们几个的军功给搞迷糊了,以为官家真的是一代雄主。”

    “官家不是吗?”

    蔡京摇头道:“自然不是!官家只是聪明之主,却配不上雄主。雄主一定要手握雄兵,绝没有害怕雄兵作乱而不敢练兵的道理。现在为父因为练兵而倒台,苏子由、张天觉还敢再重提练兵之事吗?”

    有利必然有弊!武好古用诡计整倒了蔡京也不是没有弊端的。因为蔡京之前一时糊涂,是真把赵佶当成了雄主天可汗,想要替他练一支精兵的。可是现在他因为练兵而倒台,苏辙和张商英怎么还敢大刀阔斧的练兵?兵权这种有害的东西,还是离得远一点吧!

    他叹了口气:“只可惜好不容易寻到的富国强兵之路,又要半途而废了。不过只要官家的雄心不死,张天觉和武好古就都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爹爹,这话是怎说的?”

    蔡京冷冷一笑:“官家要当雄主,这兵就必须得有人去练!谁练,谁就会倒霉!”

 第872章 轮到武好古倒霉了 一

    (全本小说网,HTTPS://。)

    崇政殿,蔡京倒台,今天就是苏辙独对了。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看着一副有德老臣模样的苏子由,赵佶忍不住就皱眉。蔡京固然是奸的,可是这个苏辙一看就是来混日子的。居然很快就要混上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了!

    这事儿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

    赵佶叹了口气,问:“知贡举的人选有了吗?”

    现在已经是一月底快到两月份了,眼看就是礼部大比的时候。负责礼部大比的考官就是知贡举。这个位子本来是给蔡卞的,他是判国子监兼翰林学士,正好当知贡举——知贡举一般都是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和礼部尚书去当。

    可是现在蔡卞和哥哥蔡京一起倒霉,都停职听参,当然不能去主持礼部大比了。所以就得马上安排一个新的知贡举。而且今年的知贡举还是个超级烫手的差遣,因为今年是开右榜进士科的第一科。

    虽然公车上书黄了,但是右榜进士科还是天下读书人的眼中钉!谁要当了今科的知贡举,一准遭读书人的嫉恨。

    “陛下,臣建议让礼部尚书施国忠知贡举。”苏辙说出了自己推荐的人选。

    “也好。”赵佶点点头,“就让施国忠去做吧。”

    这个人选,赵佶还是比较满意的——他知道施国忠为人圆滑,说不上好官,但是却会体察上意。只要招来提点一二,应该就知道要保持辟雍学宫和云台学宫之间的平衡了。

    现在武好古的实力已经有点大了!如果不加以遏制,只怕将来会尾大不掉。

    而赵佶遏制武好古的方法主要是平衡术。首先要平衡的,就是云台系在右榜进士科里面比例,不能让右榜进士科的人都是武好古的门徒!

    其次,当然是要在武好古、童贯、高俅,还有正在兴起的章援四个军事集团之间搞好平衡。

    如果大宋的武力一定要靠军阀,那么四个军阀总比一个军阀要安全,至少能让互相牵制。

    第三,当然还是朝廷得有一支强大能战的“中央军”了。之前赵佶重用蔡京去搞军改,目的就在于此。

    现在虽然蔡京倒了台,但是赵佶仍然没有放弃建立新军的计划。

    只是不知道该让谁来推行这个计划了?

    苏辙一看就不是能办事的主儿,右相肯定得给张商英了,他比苏辙强一点,但是也比不过蔡京。练兵的事情,蔡京都没干成,张商英估计也不会有办法的。

    这事儿该让谁来办呢?

    叹了口气,赵佶就让苏辙告退了。不过崇政殿的召对,还在继续。

    下一个被宣赞舍人带进来的是苏辙的儿子苏适。他是从日本国回来的,而且还带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好消息,因此得到了越次入对的待遇。

    原来日本国忽然邀请大宋派出使团去参加白河院法皇53岁寿诞,同时还要商讨两国今后以何种国礼相交,还有两国之间通商、传教等事务。

    “苏卿,你去过日本国的京师了?”赵佶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兴趣的。

    “去过了。”苏适回答道,“去年冬天入了趟平安京,还见到了他们的堀河天皇和白河法皇。”

    “这可是好多年没有的事情了。”赵佶笑道,“苏卿,你是怎么做到的?”

    “回禀陛下,其实臣什么也没做。”

    苏适真不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