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168章

天下豪商-第168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的两处地产都是极好的,不是那种破败不堪的宅子,而是维护得很好的房产。两处加在一起,大约值个七八万缗的样子。

    “另外,开封府城内还有我的十几处宅子和店铺,除了小潘园之外,还可以选一处十万左右的给十八做陪嫁。这样十七八万缗就差不多了,余下的就给现钱吧。”

    三十万缗的巨资,在潘孝庵说来简直轻描淡写,在武好古听来也没太过激动。一个是十一世纪的“银行家”,一个是宋朝的“互联网巨头”,都是那种不在乎钱的主儿,三十万缗对他们俩来说,也就是中等意思吧。

    这两家,说起来还真是门当户对啊!

    “十一哥,我能要城北厢的封丘门大街上的那处大库房吗?”

    武好古这个时候突然插了句话,提出想要城北厢的一处地产。

    “大库房?”潘孝庵想了想,“封丘门内的那个旧米仓?”

    武好古想要的地方原是个米仓,并不是潘孝庵私人的产业,而是潘家金银绢帛交引铺的产业——是抵债资产,原本属于一家纲商(就是跑运输的商户),因为经营不善破了产,就把这处库房抵给潘家铺子了。

    不过开封府的城北厢地段并不太好,特别是靠近封丘门的地段,那里不是兵营就是库房,商业不大繁荣,也没有豪宅市场。恁般大的一个米仓想要出手也不容易,于是就被出租给了几个米商,其实也收不到几个租金,因为现在很多商人都在开封府城外沿河的地方买了土地建了库房和手工工场。

    “对,就是那个旧米仓。”武好古笑道,“能给十八做陪嫁吗?”

    “能啊。”潘孝庵问,“大郎,你是不是想在那里搞个刻印工场?”

    现在《花魁》画册的印刷和装订都是外包的,不过那并不是长久之计。随着画册发行规模的增大,佳士得行必须要有自己的刻印工场了。

    “刻印工场已经选好地盘了,”武好古笑着对潘孝庵说,“预备建在开封府城东南的陈留县。”

    陈留县是开封府下下的五州四十二县之一,是个大县,位于汴河(运河)之畔,交通非常方便,人口也很多。距离开封府也不远,地价也比开封府便宜太多了。有几千缗到一万缗的投资,就能在那里建成一个很大的手工工场了。

    除了陈留的工场,武好古还计划在海州建立一个“分场”,用来印刷发行连环画、年画和佛道画像以及各种书籍。

    “不是办工场,那个米仓还有甚用处?”潘孝庵有些糊涂了。

    武好古笑道:“可以搞房产生意啊。”

    “房……房产?”潘孝庵皱着眉头问,“封丘门内的房产要卖多少钱?有钱人也不住那儿啊?”

    开封府的有钱人都住在城西,城北原来都是兵营,现在也不怎么繁华。也不是说没有地产需求,而是购买力不足。独门独栋的小楼他们买不起,而公寓式的住宅在宋朝又不存在。

    “可以试试看。”武好古思索着说,“我想建造一种新式的住房,这是一种可以分套出售的楼房。”

    新式住房当然就是一梯两户的三层小楼,每户都有独立的厨房和排水设施,不过没有设计自来水,只能用公共水井和水槽供水。住在三层的居民得受点儿累,上上下下的打水。

    不过在武好古看来,像林教头这样有点钱,但是又不太多的开封府单身汉们,应该不会对自己的住房提出太高的要求,有个能让他们买得起的房子就很不错了!

 第230章 武嘉诚

    (全本小说网,HTTPS://。)

    佳士得行的大书房里面现在摆出了几个木质的建筑模型,就摆在大书房中央几张拼起来的大画案上面。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木质的建筑模型是将作监跳槽过来的都料匠黄植生打造的,黄植生行四,人称都料黄四郎,别看他年纪不大,但是在建筑行内已经小有名气。

    而他的拿手绝活就是“建模”,所“建模”就是制作建筑的木头模型。他做的木模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后,就和实际建成的建筑一模一样,而且模型制作的非常精巧,可以拆卸和组装。所以主顾在房子建成前,就能通过黄四郎的模型了解建筑内部的情况。

    他的这门手艺,在佳士得行可算是派上大用场了。元符二年的元日过后,武好古领衔设计的“三层民居楼”、“画仙观”和“佳士得会馆”的图纸,以及建成以后的想象图,就陆续交到了黄四郎手中。

    拿到图纸后,黄四郎先是改图——那些图纸都是武好古、米友仁和赵佶画出来的,他们都是艺术家,不是建筑家。完全照他们画的东西来盖,房子是有可能会倒塌的。

    和武好古商量着改完了图以后,黄四郎就找了几个木工,一块儿动手建模。前前后后花了十天时间,终于在二月中旬把三组建筑模型都弄好了,呈现在了武好古、赵佶、米友仁和潘孝庵跟前了。

    潘孝庵和武好古之间的矛盾已经完全化解,在敲定了潘巧莲和武好古的婚姻大事后,也被拉入了武好古的商业活动中来了。

    佳士得行和唱卖和画册业务当然没他的份儿,而且他一“银行家”也看不上那些“小买卖”。不过开封府的房地产买卖却是动辄数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大生意,不由得他不动心。

    而当他参与到武好古的地产生意中后,又发现端王赵佶不知怎么的,也饶有兴趣的加入了武好古的“建筑事业”中。那种“三层民居楼”也许没有端王参与设计,不过佳士得会馆和画仙观的设计绝对有端王赵佶的参与。

    既然端王殿下经常会出现在佳士得行总店的大书房内,那潘大官人自然也要腿勤一点,常往那里走动了。

    现在国舅爷泡汤了,可是赵佶的马屁还得好好拍啊!

    今天不是潘孝庵去军营当值的日子,所以在自家的金银绢帛交引铺里面处理了一下生意上的事务之后,就和在佳士得行兼职的李唐一起去了佳士得行总店,想看看端王赵佶在不在?

    到了佳士得行总店的大厅里面,就看见高俅正和墨娘子隔着柜台在扯闲篇儿,就知道赵佶一定在楼上的大书房里面了。

    和高俅还有墨娘子招呼了一声,潘孝庵就大摇大摆上了二楼,大书房门口站着个青衣扈从,是端王府的人,早就被潘孝庵喂饱了。看见他走来,就朗声通报道:“潘供奉到了。”

    “请他进来。”

    端王赵佶的声音传来。

    那名青衣扈从马上推开了房门,潘孝庵快步走了进去,发现大书房里面可不少人呢。不仅端王赵佶在里面,武好古、米友仁、郭京、刘无忌都在,还有潘大官人的妹子潘巧莲,还有赵佶的老相好李师师也都在大书房里面。

    除了赵佶,所有的男人都朝潘孝庵拱了拱手,两个女人则行了福礼。潘孝庵则走到了赵佶跟前,恭恭敬敬行了揖拜之礼。

    赵佶半转过身,对潘孝庵笑了笑,然后指着大画案上的模型笑道:“你来看看,这是黄四郎刚刚做好的房样子。”

    “房样子”有很多,靠左边是一堆房子,大大小小的挤在一块儿,潘孝庵瞅了瞅,仿佛是座庙,应该就是“画仙观”了。对这个他没什么兴趣,于是又将目光投向了中间的房子。中间的房子很奇怪,是个长房型的大楼房,有四层楼高,十二个开间儿,砖木结构,顶部有双层的重檐歇山顶。

    “这是甚房子?怎恁般高大?”

    武好古接过问题回答道:“十一哥,这是佳士得会馆的一号楼,建在城外和画仙观在一块儿。等建成以后,佳士得行的唱卖都会在那边进行。”

    现在佳士得行的唱卖都租用丰乐楼的地方,租金不菲,也不方便,而且还不利于保密。丰乐楼毕竟是人家的地盘,佳士得行的保密措施是不大好弄的。

    另外还有个安全问题,丰乐楼进进出出的口子太多,进出的闲杂人等更多,很容易发生劫案或窃案。

    所以武好古一开始就准备自建拍卖会馆,而这拍卖会馆怎么造,也颇费了武大郎一番心思。

    他要造一个独一无二,让人见了以后就终身难以忘怀的建筑。可是他也不是学建筑的,不大懂行啊!

    结果一番搜肠刮肚之后,发现自己的记忆中还真有一座“中式大楼”,其实也不是真的大楼,而是北京正阳门箭楼。他在北京上学的时候画过这座箭楼。所以就以这个箭楼为基础,画了一座四层的中式大楼出来。

    当然了,箭楼下面的城墙是没有的,也没正阳门箭楼那么高,只有四层。而且楼房的底层也画上了进出的大门,而且所有的窗户都改成了半月形。

    另外,建筑的内部也进行了一番设计。画上了底层大厅、二层拍卖大厅、顶层拍卖大厅、顶层大餐厅、底层大餐厅、大库房、大书房等等一系列的房间,而且还设计了排水和水塔供水系统。

    不过潘孝庵现在看到的建筑模型并不是完全按照武好古的设计做出来的,而是由黄植生黄四郎进行了好一番改动之后,才勉强做出来的。

    之所以是勉强,是因为黄四郎没有把握可以建成这栋四层高的“摩天大楼”。他需要先建成一栋较小的,三层高的民居楼,然后才有把握开始建造四层大楼。

    而三层民居楼的模型也做好了,就放在四层“摩天大楼”旁边。因为层高矮了不少,也没有那么宽大,开间也只有区区八间,因而看上去小了很多。

    “十一哥,你瞧这个。”武好古指着“三层民居楼”的模型说,“这是佳士得行马上要开始建的楼房,先在画仙观旁开建一栋,作为佳士得行的宿舍楼。”

    这都宿舍楼是一梯两户,有二十个套间。结构和后世的居民楼有点类似。每个套间都是两居一厅一厨房一浴室的布局,有供水有排水……煤气、电和网络当然是没有的!

    建好以后也不会出售,而是作为员工宿舍分配给在开封府没有房子的佳士得行雇员免费居住——这其实也不完全是福利,他们也是实验对象。这房子可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排水、供水系统(都是用竹管的宋朝技术)好不好用?会不会渗漏?隔音效果好不好?炒菜的油烟能不能忍受?

    等等一大堆的问题,都得真人住在里面才能知道。

    另外,还有产权问题需要解决。因为这种楼房是共用土地的,地契和房契怎么办理也是个问题。

    当然了,等到赵佶当了皇上后,政策上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等到各种问题都解决了,武好古就准备在开封府城内找地方进行开发建设了。

    “十一哥,”武好古对潘孝庵说,“我们在封丘门内的那块地(就是那个旧米仓)有十亩,至少可以盖五栋八开间的三层民居和一排两层的商铺,一共可以建一百二十个套间和二十个铺位。一个套间哪怕只能卖出两千缗,也能收入二十四万缗,二十个铺位按照一个三千缗,也能卖出六万缗。总共能卖出三十万缗……”

    房地产虽然是能赚到几个小目标的大买卖,不过武好古起步还是非常谨慎的,先从最便宜,当然也是最好卖的楼盘开始——两千缗的房产在开封府城内那是“绝种盘”,卖不出去是不可能的。

    等到做好了这个盘,积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