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1209章

天下豪商-第1209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宣和宗万互相看了对方一眼,都有点失望。

    这一届的机宜不行啊……看来只好抛砖引玉了。

    宗万嗯咳了一声,开口道:“周国有一亿六千万人,最近又实行了新的《公民法》和《兵役法》,扩大了征兵对象。最多可以征募一千多万军队!如果让周国完全动员起来,我大宋恐怕有灭国的危险,所以我们应该先下手为强!”

    要先下手为强?

    一群机宜们面面相觑,都不觉得以西宋的兵力可以占什么先手。

    岳宣也道:“江南方面会和我们联手……可以让江南的水师运送兵力入汉水,在襄阳上岸。和我们的大军汇合,而后再会攻河南。争取在河南与敌决战,通过几次野外的大兵团会战,取得决定性的战果,迫使周国求和。”

    “枢相,东宋能立即出动多少军队?”立即就有机宜发问。

    “20万!”岳宣道,“他们有机关拖船,可以逆流运兵,不用多少时间可以把20万大军运到襄阳。”

    机关拖船就是蒸汽船!是用蒸汽机驱动水轮机的船只。

    现在大型的蒸汽海船还没有出现,但是小型的蒸汽船已经有了。东宋的长江舰队就装备了不少,并不是用来作战的,而是用于拖带别的船只。

    有了这些蒸汽拖船,东宋的长江舰队就能逆水快速调度了,也能将陆军部队拖来拖去,非常方便。

    另外一个机宜低声说:“荆楚军随时可以出动10万,还能从关中再调集10万人……如果东宋可以出动20万,那就有40万人可以用于河南作战了。”

    马上就有机宜补充道:“周国在河南的诸军有十几万人,主要依托棱堡守备边境。不过棱堡已经过时,不可能阻挡我们太久。”

    “直接绕过去吧!咱们可没有时间攻打棱堡……”又有人道,“如果要开战,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推进到开封府!估计会在开封府城下进行一场会战。如果可以取胜,也许就能迫使周国求和了。”

    枢密院的机宜们终于开始出谋划策了……他们虽然不大想打,但终究都是不错的职业军人,还是知道该怎么打的。

    “可后勤怎么办?”

    “可以就地筹措!40万人的后勤是不可能靠后方转运的……”

    “那就是抢了……只怕会激励周人死战啊!”

    “要不然怎么办?等他们动员好,就该咱们倒霉了。”

    “说的也是,现在只有快打慢!”

    “对,必须要快!咱们的兵也许精锐,可是数量太少,打不了消耗战的。”

    “不能打消耗战,要不就输定了!”

    七嘴八舌之下,倒也拿出了一个可以一搏的办法。就是趁着大周没有完成动员,以少而精的精锐部队绕过棱堡防线,突袭河南腹地,争取在河南战场上打几场歼灭战,挫败大周的决心,迫使他们求和。这样的打法,倒是有点后世闪电战的意思。

 第1498章 西宋名将

    (全本小说网,HTTPS://。)

    在军用地图之上,大宋荆楚王赵良将所统帅的全军态势,已经为小旗帜所标识了出来。(全本小说网,https://。)

    这张军用地图已经做得非常细致了,是掌握了精确的测量和绘图技术的产物。放在200多年前宣和之乱的时候,是根本不敢想象的,哪怕参谋机宜做得最好的共和军,也不会拥有这样精确的地图。哪怕让武好古亲自出手,也绘制不了。

    可是如今,这份一比五万的高精度军用地图,不过西宋旅级及以上陆军作战部队指挥部的标配而已。

    200多年的大航海时代和列国争雄,已经极大的促进了各种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更是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在华夏三雄的陆军中,冷兵器早就难觅踪影,大概只余下骑兵的马刀、骑枪和步兵的刺刀了。一度称霸战场的火绳枪,也已经被燧发滑膛枪完全取代了,而更进一步的线膛枪也已经相当普及,成为了散兵、轻步兵们的杀人利器。

    火炮技术同样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大周和东宋军中,青铜大炮早就已经退场。取而代之的是用灰口铁或白口铁铸造而成的铁炮,坚固而且轻便,在制作过程中实行了标准化、制式化,因而可靠性极高。

    另外还根据不同的战场需求,设计出了榴弹炮、长炮(加农炮)、短炮(卡伦炮)、臼炮,还出现了一种不是火炮但是却冠上了火炮名称的火箭炮。

    至于火炮使用的火药,那进步就更大了。

    在大周和东宋,在自然学家的指导下,火药的配方不仅更加合理,而且构成火药的硝和硫的提纯技术也更加高明。同时,机械化的粉碎、拌和、压制、烘干、打磨等工艺的出现,也让大周和东宋两国出产的火药品质优良,可以让火炮发挥最大的威力。

    而炮弹的进步同样显著,一是实心弹的制作更加精良,由机器打磨而出的实心弹表面光滑,和炮管之间的游隙更小,因而射程和精度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二是霰弹和开花弹的技术逐渐成熟。6斤重的霰弹的有效射程增加到了250步!而由榴弹炮和臼炮发射的开花弹拥有了木质的弹托和木质的引信,弹壳的铸造也更加精良。而且还出现了将榴弹(开花弹)和霰弹合二为一的榴霰弹,杀伤力大到伤天害理的地步!

    不仅步兵使用的火枪,炮兵使用的大炮在进步,连骑兵胯下的战马也在过去的200多年间飞速发展。

    在生物学指导下的配种、育种技术对于战马的繁殖养育意义极大。现在大周和东宋的军马场都可以根据战场的需要,培养出不同类型的军用马匹,而且可以“定型量产”——也就是每一匹被繁殖出来的军用马匹,都拥有非常近似的遗传特性!

    战马不再是百里挑一、十里挑一,而是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合格率”。

    而拥有了优质战马和挽马,并且淘汰了盔甲的陆军,其机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样的提升使得荆楚王赵良将指挥的二十余两宋联军,可以打出早年间难以想象的运动战!

    说起这位赵良将的王爷当得也不容易。他是西宋当今天子赵冕的堂兄,已经年过六旬了。继承荆楚王位也有30年了,不过他却没有享受过一天荒淫无道的王爷生活。

    从10岁开始,他就被狠心的父王送去了武当山少年军校,接受严酷的军事养成教育,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军旅生涯。

    当然了,10岁从军,一干就是一辈子的也不是他一个。西宋大部分的军事贵族出身的男子,都是这样过来的。

    10岁进入少年军校,18岁进入华山讲武堂,22岁正式进入陆军。然后从排长干起,一步步的往上爬,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战场和军队。其中出身好运气也好的,会在30岁之前进入枢密院兵学堂进修。之后就会成为“华山派参谋”的一员。

    成为了“华山派参谋”后,才有资格慢慢挤进军队的高层,成为将军乃至元帅。

    而从军五十年,参加过至少60场战役的赵良将,人如其名,就是西宋陆军中第一流的良将。现在已经名列元帅府,拥有了西宋最高的军衔。

    而且作为荆楚郡王,他还非常难得的得到了大宋官家赵冕的信任,长期担任西宋野战军团的主将。这一次更是受命指挥两宋联军向开封府方向发起了突然的攻击!

    为了最大限度地达成战役的突然性,赵良将甚至没有等待40万大军完成集结,就指挥着21万联军,越过邓州和南阳之间的宋(西宋)周边境,扑向南阳大棱堡。

    而周国的河南军团则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摆在南阳前线的一个师被击溃,损失了数千人,残部缩进了南阳大棱堡死守。赵良将留下一个旅看守南阳大棱堡后,就率部直扑南阳棱堡背后的方城山。几轮猛攻就突破了周军的方城山防线,并且包围了方城山和熊耳山之间的方城大棱堡。

    在留下一个师围攻方城大棱堡后,赵良将就指挥着余下的18万大军翻过低矮的方城山,直扑方城山北面的要地叶县而去。

    而当赵良将的大军包围了叶县之后,在叶县以北的襄城方向和以东的郾城方向,各出现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周军集群。

    一场大会战,看来就要在叶县、襄城和郾城之间打响了!

    “孤王已经决定!”赵良将将目光从军用地图上收回,然后轻轻从帐篷内两宋联军将领的身上扫过。

    他顿了顿,“必须在两路周军完成会师前,将其中的一路摧破!

    为此,我们必须兵分两路!以主力向襄城方向急进,在襄城以南的姜店镇和汝坟镇之间进行会战。

    同时再以一路虚兵逼向郾城,大张旗鼓,让敌人误以为是主力,并且采取保守布署。”

    赵良将说得很慢,言语之中却透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而在场的东宋将领,都连连点头,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如果说现在的西宋相对东宋、大周在军事上还有什么优势的话,无疑就是宿将老兵了。

    在上一次中原大战后,东宋和大周的陆军就没打过什么仗了。而且因为工业革命的到来,两国的军事贵族阶层在经济上已经非常没落,成为了附属于资本家的存在。

    而且两国早就在事实上放弃了和土地挂钩的兵役制,因此也就没有了长期服役的职业士兵阶层,这对两国骑兵的战斗力够成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两国也没有枪大夫这个阶层,所以两国的轻步兵都远比不上西宋。

    所以赵良将判断,在战争爆发的初期,拥有精兵宿将的西宋军队是具有一定优势的。而这一时期,也是西宋和东宋联手打败大周的关键时期。

    如果西宋的统帅不能抓住有利时机,大胆运用兵力,等到大周完成动员和训练。几百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无疑可以让大周立于不败。

    而大周只要在陆地上立于不败,他们的海军就有很大的概率可以击败东宋海军——毕竟大周海军的主力舰数量比东宋海军多50%!

    而且大周的造船能力、商船数量和水手的数量,都远远超过东宋,基本上有一倍的优势——大周共和国的海外殖民地更多也更富裕,其本土还包括了日本三省这样的岛屿以及高丽省那样的大型半岛。拥有更强的海上能力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诸位没有异议,”赵良将说,“那么本帅就开始分配任务了!”

    “郡王,我方没有异议,请您下达命令吧!”说话的是一名东宋的陆军中将,今年四十出头。

    他从来没有上过真正的战场。而赵良将对他而言,则是存在于军事教科书上的人物。他还能提出什么异议?

    而且他也的确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虽然联军现在根本不知道襄城方向和郾城方向的周军的虚实,其实是在打一场不知彼的无把握之战。

    可是总体形势的确如赵良将所说,只是短期内有利。

    如果过度谨慎,就会坐失良机,等到对手准备好了,麻烦可就大了。

    赵良将的布署,其实是完全正确的!他的迅速行动完全打中了敌人的软肋……倒不是周国没有进行充分准备就盲目发动了战争。

    而是周国的陆军几十年没打仗,军官们一时间进不了状态。而且他们也不适应这样的快节奏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