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勒胡马 >

第356章

勒胡马-第356章

小说: 勒胡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按照某些史书所载,前凉实有改元之实,且向前、后赵称臣,有附胡之心、割据之意,那也是从张茂开始的,张则一辈子都是司马氏的忠臣当然也在于他天年不永,继任凉州刺史仅仅七年,便为部下所弑,享年四十八岁,这若多活几年,面对动乱之局,会不会别生野心,谁都料想不到。

    然而有些人就是这么“走运”,该死的时候赶紧就死了,可免“王莽谦恭未篡时”之讥。

    查张毕生唯一可称为污点的,或许就是假迎司马保,其实遣兵相拒,不放他逃到凉州去史书上说是“以其{司马保}宗室之望,若至河右,必动物情,遣其将阴监逆保,声言翼卫,实御之也”。然而在裴该看来,当时张拥戴的正统是司马睿,并非司马保,而司马保这废物向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堵他乃理所当然换了我是张,我都不会“阴监逆保”,而直接紧闭大门打发那家伙滚蛋。

    且说裴该率游遐等人出榆中城以迎张,时候不大,就见远方尘土飞扬,旌旗招展,数千“凉州大马”卫护着一乘华车疾驶而来。

    张虽然被迫来见裴该,内心不免暗生警惕,他留下其弟张茂辅佐年幼的儿子张骏守备凉州,临行前还关照张茂说:“此基业先父所留,即我有所万一,亦不可失,便以之托付贤弟了。”那意思,就算裴该扣押我当人质,甚至于砍了我的脑袋,你也不能把凉州拱手献上!

    就理论上来说,裴该不至于要了他的命,不过也说不准那可是驱逐麴允、害死索的猛人啊。麴忠克前不久自秦州来投,就在张面前极言裴该之叵信,他说把裴该赶去前线的本是索啊,你杀索很正常,为啥要驱逐我呢?就因为我没有发兵相救?纯粹是要夺我的兵权,这才妄动兵戈,同僚倾轧。麴允、麴昌兄弟还劝张不要去见裴该,以免遭逢危险,对此,张安逊回答说:

    “今裴文约留台长安,统管西事,既有所召,我岂可不往?公等放心,安居姑臧,若裴某索要公等,我必不予。”

    不就是怕裴该要我献出你们两人,所以才苦劝我不可前往榆中去吗?放心啦,我不是这种背信弃义、卖友求荣的小人。

    但他虽然看透了二麴之所想,对于他们所说裴该可能会起恶意,也不能丝毫不加防备。因而挑选了三千精锐骑兵,护卫着自己同至榆中。相信只要应对得礼、谨慎小心,有这些兵马足够保护着自己逃离险地了。

    再者说了,“凉州大马”名闻天下,则有三千骁骑相随,或许裴该就算有什么别的想法,见到这些兵也都要被迫打消掉即便他将主力过来,平原之上,也不是那么容易吃掉我这三千“大马”的。

    你裴文约再跋扈,难道就彻底无脑,不考虑得失之比吗?

    眼看接近榆中,忽见前方有兵马阻路,张下令放缓速度,遣人哨探,时候不大,部将回来禀报说:“是大司马率诸将吏,出城迎候明公。”张忙问:“带了多少兵马护卫?”部将回答说:“平野之上,看得甚是分明,唯千余部曲而已。”

    榆中城的位置,是在后世的兰州市东面,张自西北而来,这方位数十里内一马平川,根本就藏不住兵。张略略放下心来,急忙命驭者驾车前往,去见裴该。

    他距离裴该等人约两箭之地,就主动跳下车来了,然后整顿衣冠,步行前往当然身后也有部曲护卫跟随。裴该一开始骑在马上,等看张下车了,他才下马尊卑有别,先后顺序是不能错位的微笑着等候。

    张渐渐步近,见裴该身着袍服,看上去也内无衷甲瘦子就这样,穿多穿少,一目了然,倘若换了司马保那种胖子,即便内穿三重铠甲,外人都未必瞧得出来心下更定。于是急趋而前,距离一丈,朝裴该深深一揖:“末吏凉州刺史张,拜见裴大司马。”

    裴该拱手答礼,笑道:“我在此迎候张公多日了。有劳张公数百里来会,实为该渴慕之意甚切,亟欲得瞻张公风范之故还请勿怪。”说着话迈前几步,一把就抓主了张的手臂。

    张忍不住心里就是一哆嗦,但随即感觉裴该并没有使太大力气,不是要擒自己,也就笑笑,反手也把住了裴该的胳膊,说:“裴公太客气了,张某名位、家世,皆远不及裴公,反劳裴公久候,是张某之罪。”

    二人寒暄几句,相互介绍随行人员张这回带在身边的,乃是司马韩璞、参谋隗瑾,以及灭寇将军田齐、抚戎将军张阆等四人。

    等到介绍完了,裴该便即一摆手:“城中已摆设酒宴,款待张公。”那意思,这就请跟我进城去吧。张略一犹豫,就问:“我这些健儿,跟随来至榆中,不知当于何处屯扎啊?”

    这其实是一次试探,裴该若说你这些兵就扎营城外,你自己个儿跟我进城吧,则很可能是心怀歹意张真怕城里会有什么埋伏。结果裴该笑笑:“我看贵部甚为严整,料不会犯我之禁,便可皆入城去,觅屋安住。”

    张对裴该心生疑虑,裴该却不会特意警惕张他会用这几千兵马突袭自己吗?除非这人脑袋有屎,或者彻底疯了。我若拿下张,有可能尽取凉州,张拿下我又有啥用了?他想趁机进取秦州?那司马保在的时候杀过来不是更方便么?

    故而对于张的试探,裴该即以至诚相对。张这才彻底放下心来,赶紧笑着说:“榆中甚小,三千兵入城,难免滋扰民间,可使彼等于城外扎营,选一部随我入城罢了。”他既然基本上释了对裴该之疑,就必须也做出心无芥蒂的姿态来,不可能再严防死守,否则既易导致对方不快,也显得他张安逊过于多疑,甚至于有自外于朝廷之意。

    入城之后,共坐饮宴,倒也其乐融融,仿佛是多年好友一般。然后席间说着说着,裴该渐次问起了西域之事……

 第四十二章、护西域校尉

    对于中国来说,西域是真正的“自古以来”——自从张骞“凿空”之旅,汉武经营西域以来,两千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及其上居民,大多数时间都受中国王朝的管辖。全本小说网https://。

    这种管辖并非简单的羁縻而已,汉代即设西域都护、西域长史、戊己校尉等,唐代设安西都护、北庭都护等,都有命官、驻军,以监护南北两道。即便中原大乱之际,西域亦往往仍旧受到中原王朝所遣官员、兵士的守卫,以防来自于北方或西北方的游牧行国趁虚而入。

    论起来,中原王朝而未能掌控西域的,大概也就宋、明两代而已吧——但若将契丹辽也当作是中国的一部分,则可以说西域在十世纪前后,仍属中国所有。

    汉代历经百战,从匈奴手中夺取了西域,随后曹魏代汉,司马晋篡魏,一直都有设置西域长史府和戊己校尉府。在原本历史上,西晋覆灭后,由张氏前凉接过了护守西域的重任;367年,前凉为前秦所灭,西域东部入秦,而西部脱离中国也不过短短十五年,苻坚即遣大将吕光率军收取;逮前秦崩溃后,吕光即据凉州、西域,开创了后凉国。

    后凉国祚不永,为后秦所灭,其地三分——其中李暠建立的西凉,只占凉州一角,泰半国土都在西域。其后的北魏亦曾一度控制西域,后期因北受柔然之逼,西为吐谷浑所扰,疆界渐次东缩,直至突厥的崛起。待得唐灭突厥,西域才再度回归中华大家庭的怀抱。

    也就是说,从晋到唐这三百多年的中国大动荡、大混乱、大变革时期,绝大多数岁月,西域也都是不外于中国的,起码归属于中原王朝的藩属。

    且说裴该在酒席宴间,似有意似无意地,向张寔询问起西域的状况来,张寔不由得心生警惕。

    凉州偏远贫穷,即便近年来有不少秦陇晋人移住,却仍旧地广人稀,张氏倘若仅靠着土地产出,是很难供应得起上万兵马甚至是“凉州大马”那种精锐骑兵的,而必须要运用到丝绸之路的商贸利益。事实上张轨还在的时候,就曾遣使西行,假称朝廷诏命,要求西域长史和戊己校尉暂归自己统辖,并且还设置了伊吾「在后世哈密市偏西的位置」都尉,以控扼商道东段。

    所以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张氏虽然还没有彻底吞并西域——在原本历史上,十年之后,他们甚至于在高昌「吐鲁番」地区设置郡县——却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实掌焉耆以东地区。

    张寔不禁担心,裴公突然间问起西域之事,是不是打算把商路之利收归朝廷所有啊?

    但他身为凉州刺史,距离西域最近,倘若矢口否认,说我对西域之事完全不了解啊,势必无以取信于人,恐更罹“此地无银三百两”之讥。因而犹豫了一下,还是回答说:

    “其情其势,张某倒也略知一二。自前汉初开西域,有‘三十六国’之称,其后迭有增减,于今葱岭以东,南北两道并有六大国……”

    西域南道六国,由东向西分别是鄯善、且末、精绝、扜弥、于阗和莎车;北道六国,由东向西则分别是高昌、车师、焉耆、龟兹、乌孙和疏勒;其它小国和游牧部族,还有数十家,则不必备数了。

    其中南道最大国为鄯善,其地在阿姆达大水「车尔臣河」和牢兰海「罗布泊」之间——西域长史府驻地海头,即在其国北部。根据《汉书》记载,当时鄯善全国只有一万一千四百人,但据张寔所说,如今户籍不下十万,繁殖和扩张的速度都很快。善鄯王笃信佛教,其国中大小寺院,鳞次栉比,据说仅僧侣就达四千名之多。

    北道最大国为乌孙,在天山以北,其广数千里,汉代就曾多次以公主「细君、解忧、相夫等」下嫁其王,因而风俗、文化、官制等都受中国影响很深……

    张寔一开始并不打算多说,但见裴该端着酒盏,身体略略前倾,听得非常认真,他难免就起了炫耀之心,将西域各国的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特产、人口,乃至兵马数量,逐一向裴该做了介绍。就总体而言,西域各国比之汉代,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是拜丝路之赐,二是有中原政权护持,使得外敌不侵,内乱不大——但所谓大国也不过数千胜兵而已,小国连人口数都未必过万。

    裴该插嘴道:“如此说来,但遣一军万人西向,则平定西域,不为难了?”

    张寔笑着摇头道:“西域之险,不在人众、兵戈,而在地理。其土广袤无垠,却多为荒漠,数百里不见人烟,也无水源,大军即便沿商路而行,物资转运都甚是困难。是以汉代李广利征大宛,发属国兵六千及郡国恶少年数万,来回二岁有余,其卒十不存一……故设长史、校尉羁縻之可也,万不可大军往征,徒耗民力……”

    说到这里,面容突然间一肃,问:“裴公难道有征西域之意么?诸国无罪,则以何名征伐之?”

    裴该摆摆手:“信口之言,张公切勿当真。我也粗知西域,地广而人稀,即得其土,无用以耕织,要来何用?”随即正色道:“西域之利,在丝……在商贾转运,但严禁诸国互相攻伐,保障其路畅通,于中国便有大利焉——但不知今日之西域长史,戊己校尉,可能尽责否?”

    张寔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难啊——“中原胡乱,天子尚且蒙尘,何暇顾及西域?兵马、物资,皆难以补充,几乎就要撤守。还是先父在时,以国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