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隋帝国风云 >

第327章

大隋帝国风云-第327章

小说: 大隋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变得十分严峻。

康鞘纳大惊失色,当即下令撤出战场,并派遣斥侯急报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康鞘利警告阿史那咄栗,假若康苏密未能攻占崞城,受阻于崞山以北一线,那么也就未能切断太原与楼烦关之间的通道,太原方向的援军可取道楼烦关反攻句注要塞,继而将始毕可汗及其主力反包围于雁门。为此他建议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马上从云内城调军南下,先拿下白狼塞,然后再攻句注,与始毕可汗前后夹击打通撤军之路。至于云内城的防守,可由阴山一线调军支援,并督令叱吉设阿史那咄捺不惜代价猛攻燕北,确保代北战场侧翼之安全。

康鞘利对战局前景并不乐观,但几十万控弦的军事实力还是不容置疑的,而中土人刚刚打了三年的东征,损失严重,精疲力竭也是事实,所以即使战局前景不乐观,康鞘利对己方大军全身而退还是信心十足。

同样信心十足的还有雁门战场上的始毕可汗和莫贺咄设阿史那咄苾嗣,他们在战局可能向不利于己方方向发展的情况下,更是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了攻克雁门城上,只要拿下雁门城,擒获中土皇帝,则必将逆转战局,赢得这场南北决战的决定性胜利。

八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兄弟两人同赴战场第一线督军猛攻,并遣使告诉选锋军统帅康苏密,在崞城暂时拿不下的情况下,遂倾尽全力拿下崞山,坚决断绝太原与楼烦关之间的通道,继而给驻守善阳之军与驻守句注之军前后夹攻自楼烦关出击的中土军队,恢复后方通道创造有利条件。

※※※

八月二十四日深夜,伽蓝接到了薛世雄的书信。燕北行辕的盖文达和安阳的刘炫为了能把这一足以影响到整个战局走向的好消息以最快速度送给伽蓝,想尽了所有办法,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两人调用了最好的人手和最快的战马,终于在第三天深夜把这一消息送达白狼塞,把薛世雄的书信送到了伽蓝手中。

伽蓝看完书信忍不住拍案而呼,欣喜若狂。随即传令,即刻把这一消息传递至诸鹰扬,并传达给每一个旅队,每一个将士。

薛帅来了,在南北决战最为关键时刻率军进入燕北。东北道大军不但可以确保燕北之安全,确保代北战场侧翼之安全,还能对云内城形成直接威胁,并给燕北军以强有力的支援,如此一来,这场南北决战对于帝国大军来说,已是胜券在握。

薛世雄在信中告诉伽蓝,他将亲自坐镇行辕居中指挥;涿郡郡丞、前卫府武贲郎将郭绚率幽州军主力镇戍白山及长城一线,防御叱吉设设阿史那咄捺向燕北发动攻击;薛万彻率一支偏师攻打云内城,做出切断北虏退路之态势,给南下北虏大军施加重压,置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于腹背受敌之困境;薛万钧则率一支偏师由青陂道方向插入海北头,切断云内城和白狼塞之间的联系,并伺机向白狼塞方向发动攻击,以牵制攻击白狼塞的北虏军队,给燕北军以全部主力在黄花堆、金沙滩一线迎战始毕可汗及其所率主力创造更好的条件。

伽蓝回信薛世雄: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和俟利发康鞘利于二十二日分别抵达白狼塞的南北隘口,并于二十三日展开攻击。燕北军于二十四日集结主力府团于鹅毛口战场,向北虏展开反攻,斩首两千余级。然后连夜移师于黄花堆战场,准备于二十五日凌晨向康鞘利军发起夜袭。

伽蓝详细分析战局,推断叱吉设阿史那咄捺于近期内要向燕北发动攻击,以策应代北战场,但因为没有始毕可汗率主力大军南下雁门之后的具体消息,叱吉设对燕北的攻击肯定有所保留,以确保自己的实力不受损失,确保自己在南北局势的剧变中始终能够保持敏捷的反应能力。所以,伽蓝建议薛世雄,不要中断与叱吉设的谈判,即便双方在长城一线激烈交战,也要维持边打边谈的局面,唯有如此,才能稳住叱吉设,继而抽调更多的东北道军队进入代北战场。

伽蓝恳请薛世雄,这场决战的关键在白狼塞,必须尽一切可能向白狼塞增兵,至于云内城实在是无关紧要,一旦白狼塞战场决出胜负,云内城的北虏必定闻风而逃。

八月二十五日丑时两刻,燕北军的四个鹰扬府二十个马军主力团突然冲出黄花堆,沿着金沙滩呼啸而下,直杀北虏军营。

康鞘利乃大漠百战之将,且生性谨慎,早已做好了防备。在惊天鼓号之中,北虏马军精锐纷纷上马,列阵迎敌。

北虏的注意力都被从正面杀来的帝国马军吸引住了,仓促之下所列的阵势竟然忽略了两翼的防守。

就在这时,金沙滩两翼的山峦之间突然冲出一队队帝国步军将士,在震耳欲聋的杀声中,在黑暗的掩护下,如潮水一般冲向了北虏战阵。

漫山遍野都是气势如虎的帝国将士,这让北虏人惊慌失措。康鞘利更是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想到中土人在对手前后夹击的困境下,竟然还有如此惊人的气魄和胆略,以全部力量攻打其中一个对手,难道他们就不怕另一个对手从他们的背后发动致命一击?

变阵是来不及了,坚守则必然被围,而一旦被围则必然被撕裂成碎片,所以康鞘利毫不犹豫,断然下令突围,所有控弦骑士,调转马头,向西南方向突围,向善阳城方向突围,不惜一切代价杀出去。

然而,撤退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了。在伽蓝指挥主力军团移师黄花堆战场的时候,魏飞指挥两个鹰扬府翻山越岭,先行埋伏在了北虏后撤的道路两旁。丑时一到,这两个鹰扬府的两千四百名将士就抬着近百棵大树冲出了山峦,在道路上布置下了重重路障。

康鞘利和他的五千精骑被团团包围在金沙滩。

伽蓝投入了全部的兵力,除了镇戍鹅毛口的苏定方和司马长安的两个鹰扬府外,其余二十个鹰扬府全部参加了这场战斗。马步军协同作战,分割包围,围而歼之。至黎明时分,战斗结束,斩首三千余级,俘虏近千。遗憾的是,因为天黑,康鞘利和数百北虏精骑还是乘乱杀出了重围。

伽蓝下令,杀降,所有俘虏,就地斩首。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324章 八月二十五

八月二十五日,白狼塞。

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于清晨时分接到消息,俟利发康鞘利及其麾下五千精骑遭到中土人的突袭,全军覆没。

战局颠覆了,突厥人危在旦夕。这是俟利弗设最不想看到,也是最不想承认的结果,但如今它变成了残酷的现实。

抱着伤痛和焦虑,俟利弗设急书云内城,命令急调五万控弦南下白狼塞,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打通始毕可汗与主力大军的回家之路。

又急书叱吉设阿史那咄捺,详述代北战局之剧变。你的利益是建立在突厥人的整体利益之上,假若突厥人整体利益遭受空前打击,你的利益又岂能保全?值此突厥人生死存亡之刻,理应兄弟齐心一致对外。阿史那咄栗以兄长的身份恳求叱吉设阿史那咄捺,全力攻击燕北,不惜代价拖住燕北镇戍军,给己方大军攻克白狼塞创造有利条件。

阿史那咄粟在信中反复阐述和分析战局:今伽蓝及其主力云集于白狼塞,做好了与白狼塞共存亡之决心,接下来的仗将异常艰苦,但给白狼塞提供支援的唯有燕北,假若叱吉设的南方军团能攻陷燕北,断绝白狼塞之后援,则战局必然对突厥人有利。阿史那咄栗希望叱吉设能理解代北战局,尽最大努力完成突厥大军安全撤离中土之战略目标。

阿史那咄栗又急书牙帐,并奏禀可贺敦义成公主,详述当前战局之危机。虽然始毕可汗与支持他的牙帐激进势力战败于中土,十分有利于可贺敦和大叶护等牙帐保守势力在政治上取得优势,但前提是,突厥大军不能大败,不能让牙帐崩溃,更不能让大漠诸虏大联盟就此分崩离析。然而,现在的局势正在向最为恶劣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对突厥人的整体利益是极为不利的,为此阿史那咄栗只能向牙帐保守势力求援,恳请他们以大局为重,以突厥人的未来为重,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阿史那咄粟又急书屯驻阴山南麓及定襄郡一线的北虏大军。这支军队的任务是保护代北战场的另一个侧翼,监控和防御灵朔地区的中土西北军,防备己方大军在决战期间遭到这支军队的打击。中土西北军的强悍人所共知,中土很多次远征大漠其主力都是西北军,相比较而言,代北军对北虏的威胁要小一些,所以北虏这支军队所承担的任务很重。但阿史那咄栗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命令这支军队的统帅即刻调出一半兵力约两万控弦进入云内城,以便自己可以从云内再调两万大军南下救援。

阿史那咄栗又遣特使翻山越岭绕过白狼塞,日夜兼程赶赴善阳城,请善阳城守将再调兵力攻打白狼塞,与自己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此特使的另一个任务是以最快速度赶至雁门前线,向始毕可汗呈递阿史那咄栗敦促撤军的密信。

做完这一切,阿史那咄栗已经很累了,但他强撑身体召集军议,要求各军于当日下午继续展开攻击,只不过这次投入的兵力更多,以确保攻击主力的安全。

八月二十五日下午,阿史那咄栗拖着受伤的身体,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同日,康鞘利与残部逃到了距离白狼塞大约八十里外的桑北口。

康鞘利极度沮丧,这次近乎全军覆没的大败彻底摧毁了他对这场南北决战仅存的一点信心。

白狼塞被中土人夺回,桑干镇亦被中土人夺回,南下突厥大军给中土人拦腰砍为三截,假若句注要塞也给中土人夺了回去,那么可以肯定,除非发生奇迹,否则始毕可汗与他的主力大军必定败亡。这是中土人设下的一个大圈套,一个大战略,至今日它已露出狞狰而恐怖的真面目。

康鞘利对战局的推衍越是深入,越是有一种被层层绳索捆住的无力无助感。突厥人目前唯一的优势就是人多,控弦多达三十余万,仅雁门战场上便有十几万,但可笑的是,人多正是中土最大的优势,与中土比人多简直是笑话,太荒诞了。而中土其他的优势则更多,有地形之利,有人和之利,还有本土作战的巨大优势,这一仗无论怎么推算突厥人都没有胜算。康鞘利真想质问一下始毕可汗和牙帐里的那些坚定的主战派,你们凭什么认定自己能打赢这一仗?

事已至此,埋怨没有用,这一仗还得继续打下去。康鞘利急书善阳,调主力攻打白狼塞。至于桑干镇方向,考虑到句注要塞对始毕可汗和主力大军的重要性,丢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句注要塞不丢,始毕可汗和主力大军随时可以撤回代北战场,到那时攻击桑干与句注一线的中土人唯有避其锋芒撤入楼烦关,如此则桑干之危自解。

所以康鞘利命令善阳守军,仅派一部人马隔黄花水与桑干镇的中土人保持对峙即可。中土人不主动打过来,我们又何必主动打过去?中土人的目的不过是包围始毕可汗,而我们则迫切需要始毕可汗撤军,双方如此部署,正好相得益彰,有异曲同工之妙。

八月二十五日,桑干镇战场,武牙郎将张伦率三千代北儿郎拼死阻御北虏的攻击。在句注要塞,马邑太守王仁恭指挥代北主力军浴血攻坚,战斗打得非常惨烈。

八月二十五日,雁门战场,始毕可汗与莫贺咄设依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