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养青梅 >

第53章

养青梅-第53章

小说: 养青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善行

  
  “县主真是好心肠。”郑婵微微一笑,给出建议,“您可以布置粥棚,请乞索儿吃饭。”
  一般,讲到这里时沈朝元说句可怜,拿出一点钱布置粥棚就够了,稍加宣传便是一桩佳话。
  但沈朝元并非一时心软,她当即追问道:“粥棚可以吃多久?”
  “呃。”
  “如果我拿出所有的钱,能够让多少乞索儿吃饭,他们能吃几天?”
  郑婵这才意识到沈朝元很认真,仔细思考一会儿才谨慎答道,“首先,您的薪俸得匀出一部分自用还有养正月园的所有侍女。剩余的钱,假设这些乞索儿在一百人上下的话,奴婢能保证他们可以得到长期供养,直到您停止付钱。粥的价格不贵,但要布置粥棚,需要支付一笔租金……”
  “做慈善还要场地费?”杨柳忍不住问,“太黑心了吧?”
  “奴婢可以去谈,您是做善事,肯定和其他商人给的钱不同,可能就意思一下,但维持粥棚还需要一些物资以及人力,煮粥的人,分粥的人,需要给一百人准备一日三餐,光两个人可做不好,这是长期的事,再努力他们也需要休息,得给他们放假,所以还需要替换的人。”
  原来做善事也是如此复杂而辛苦的事,沈朝元若有所思。
  “但是这有什么用呢?花掉县主所有的钱,养着一百人吃白饭?养他们一辈子?”杨柳道。
  沈朝元既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又很担心,“可是,他们如果饿死了,不是很惨?”
  总之死了最惨。
  至于为何惨,她其实说不出所以然,她说这话,心里有七成在等杨柳反驳。
  “您花了所有钱去白养一百个人,这又有什么好处?这对其他努力工作,赚钱自养的人是不是很不公平?当然,也有可能这些乞索儿受人歧视,想赚钱养自己也没法做到,又或者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赚钱……婢子是这样想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不如用这些钱帮助更小的乞索儿,教他们赚钱的手艺,等他们长大了就能自己养自己,做这种善事才适合您。”
  当然,那些在饥荒年间布施的并不计算在内,救济乞索儿和救济灾民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习惯乞讨的人,另一个则是骤失家园的人。现在没有灾民,杨柳觉得,与其救济那些只会伸手乞饭的乞索儿,还不如去教养小孩,起码那群小孩只会伸手讨吃还有理由。
  “你说得对。”沈朝元同意她的观点。
  这并不是因为杨柳的语气多有煽动力,而是因为沈朝元也有这种想法,白养一百人有什么意义?但她说不上那事是哪里不对,直到杨柳说出她的想法,才给了沈朝元启发。她立刻询问郑婵,如果按照杨柳的建议来做,又如何。
  郑婵十分意外地看了杨柳一眼,像是第一次认识她。
  “怪不得县主您愿意提拔她。”郑婵恍然大悟,笑道,“这个建议很好,做出来的才是实事。施粥要做,但办学更重要,这件事不简单,奴婢必须重新计算,等回府后给您一份章程,等到施行时奴婢再想法子帮您把此事宣扬出去……”
  “咦?”沈朝元诧然不解,“为什么要宣扬?”
  郑婵左右看看,四人在格子间,有墙挡着,小声说话时不会被外人听见,便低声道:“您做了这种好事,自然应该宣扬出去,让别人知道,否则,您不是白做了吗?”
  她说得似乎也很有道理。
  杨柳迅速说:“郑婵姑姑说得对,正该宣扬,做出这种榜样就应该让人效仿,利国利民。”
  郑婵又看了她一眼,很意外。
  她以为,能够说出那种办法的人定当十分正直,也许不会赞同她想要宣扬此事的想法,没料到杨柳竟然支持自己。不过,两人站在一边正好,她与杨柳一齐望向沈朝元,等她答复。
  有杨柳给出的理由与台阶,沈朝元想不出为什么要反对。
  “那就这样做吧。”她拍板定夺。
  因为这个插曲,连杨柳也失去了继续逛街的兴趣,她迫不及待想要回府早日加入这场办学善行——在吃蛋的时候,杨柳求了郑婵半天,终于得到首肯,答应让她参与此次活动。沈朝元剥着第二枚鸡蛋,这次不再假手于人,亲自剥壳,剥出整盘子碎壳和屑,才终于成就一只坑坑洼洼的光鸡蛋。
  面对这颗珍贵的鸡蛋,她吃都很小心,十几口才咬完它。
  吃完她就打算走了,不过,刚一出门就撞上两位熟人,正是不久前在盛天马场有一面之缘的叶律歆和沈朝亚。沈朝元与他们各自见礼,闲聊了几句,得知叶律歆是出门来买琴谱的。提到琴谱,叶律歆的脸上便露出遗憾之色,“可惜我晚到一步,没有买到。”
  “我表哥甚爱琴,这次不知是哪个附庸风雅的俗人抢了这琴谱,可恼!”沈朝亚道。
  沈朝亚说得像是叶律歆以外其余人都不是真心喜欢琴音,而叶律歆竟也赞同地点头。
  ——这两人怪怪的。
  与二人告别后,沈朝元萌生不可轻交的念头。
  “县主您在哪里认识那两人?”郑婵好奇地问。
  “在马场。”
  “他们是谁?”杨柳心道,这两人可真够自以为是的。
  沈朝元将二人身份说出。
  “怪不得眼高于顶。”杨柳一脸了悟。
  “是这两人?”郑婵担心地说,“县主,燕王的长女名声不好,据说脾气很差……”
  “你不要担心我,我只是见过他们,认得而已,不会来往。”
  见沈朝元能听懂自己的意思,郑婵就很欣慰的,能听进自己的话,就更高兴,不再多言。
  走出红榜大街,一行人原路返回晋王府。
  回到正月园。
  院里的书房已经清理好,书架摆满大半,除了话本,主要是各种经义书籍,读书笔记和各种文房四宝,连不同种类的宣纸都放在不同的架子上,随时取用,十分方便。郑婵进入此地,等沈朝元,杨柳、青黛、青宁和青薇也进入书房后,便合上大门,铺开一张大纸,正式开始计划这场办学活动。
  虽然大家都预估沈朝元不可能帮上忙,但策划时她必须呆在书房,即使做事的人都是手下。
  “那给我一盘瓜子好不好?”沈朝元问。
  郑婵沉默片刻,对青宁说:“去拿些点心来。”
  “我要瓜子。”沈朝元补充。
  最近京城流行吃炒瓜子,不知是从哪里传来的,沈朝元试过一次后便喜欢上那味道,走到哪里都要带上一把瓜子,后来干脆随身挂一个口袋,口袋里装着满满的瓜子。这次她出去逛街时也磕了一路,全吃光了,正好缺货。
  青宁快去快回,带着满满当当的托盘回来,还有一包瓜子。
  沈朝元磕着瓜子就不吱声了,安心地听。做计划时,郑婵为主,其他人多是听,尤其是青宁和青薇,她们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呆在书房里,一头雾水,直到听了郑婵的宏伟计划才有些明白,略微激动。杨柳偶尔插话,跟她平时的唠叨比起来这次说得不多,但句句说在点子上,让郑婵以外的三人都深受打击。
  她们现在还不知道杨柳的真实年龄,仍以为她是十岁出头的小孩。
  小孩都这么机智,衬得她们有点白活呀,青黛是习武之人,受的打击影响不大,青宁和青薇则不同,作为负责在正月园处理内务的二人来说,她们都感觉到了威胁。不是因此就非得打击杨柳,但也意识到她们得更努力地追赶才行了。
  在郑婵拉主线杨柳打辅助后,计划很快成型。
  首先,施粥与办学需要同步进行,要办学就需要场地,京城寸土寸金,只能在城外买地盖房子。收容流浪的乞索儿,给他们吃饭住宿的地方。至于教授弟子,也需要老师,那些壮劳力肯定不行,但可以雇佣一些有经验的老人,他们无法继续做高强度工作,但可以让他们将基础知识教给那些孩子。大人愿意也可以旁听,给年轻的乞索儿一条新出路。
  有些人不一定是不愿意工作,也许他没想过自己可以不做乞索儿。
  大部分人对乞索儿有着严重歧视,很多人都相信一旦堕落便不可能回头,包括乞索儿自己。
  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找一些零碎工作让他们进行尝试,又能获得实际经验又能赚到少许的钱,刺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好处多多。杨柳说这叫实习,简单解释一下大家很快听懂并接受,被郑婵写入章程里。
  杨柳顺便提出收容这些乞索儿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让郑婵的双眼大放光明。
  将计划雏形进行整理时,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人人都觉得自己即将名留青史。
  唯一没笑的是沈朝元。
  她磕着瓜子问:“为什么这种好事别人想不到?难道都是笨蛋?”
  

☆、扬名

  
  沈朝元真没有别的意思,不是讥讽也不存在潜台词,她是真好奇。
  难道,全京城——不,全棠国的聪明人,都在她的小小正月园里?
  所有人同时朝她望来,并非故意地向她投射了强烈的压迫感。
  沈朝元表示毫无压力。
  她轻松地磕着瓜子,把剩下的话说完:“要做这么多事,需要多少钱?”如果她没记错,她的薪俸不算少,但是可调用的钱最多能每月供养一百人的一日三餐。现在不止要供养他们一日三餐,还要买地,建房子,养小孩,找老师……听起来她得卖点东西才够用。
  那么问题来了,她有什么东西能拿出去卖?沈朝元认真地思考起来。
  杨柳呆呆地说:“也许那些人真的没想到,谁会关注路边的乞丐?”
  “姑且算他们没想到,可一旦被人看出其中利益,能容许我们第一个摘桃吗?”郑婵道。
  “这些人平时没想到第一个做,却不准我们做,太过分了吧?”青黛忍不住说。
  郑婵无奈地说:“可我们毕竟不是棠国人。”
  虽然沈朝元有县主之位,但她的封地在晋国涪陵,在棠国皇都里,她的社会地位可能还不如一些公侯之女,晋国仍在沦陷,这种身份使她们总比棠国人低一等。不是真的低一等,但免不了被看低。如果是棠国的公主,哪怕是王侯之女,都可以依托父辈的力量,有靠山就不怕被人欺负……等等。
  “县主。”郑婵道,“不如我们把这个方法献给殿下?”
  “哪位殿下?”沈朝元嗑瓜子磕得正开心,压根没听她们在讲什么,突然被点名,很迷茫。
  “就是您的祖父,晋王殿下!”郑婵道。
  晋王封地在晋国,但他是名副其实的棠国亲王,就算晋国被入侵,晋王是先帝封的,谁敢瞧不起?别人可以狐假虎威,她们小姐这是晋王的亲孙女,借一下祖父的威风不是更在情理之中吗?
  “你说帮那些乞索儿小孩的事?”她确认了一下。
  “正是!”
  “好啊,既然是好事,我祖父应该会答应吧。”沈朝元略有信心。
  “一定会!”而郑婵则是信心满满。
  晋王依旧雄心勃勃,他一直想要积攒力量,借兵夺回晋国。这种在皇帝面前刷声望的好事,他绝不会放过,说动他不难。只要放出一点风声,让人知道这个办法是由涪陵县主牵头,或是退让一步,让人知道涪陵县主有所参与,这对增加她在京城的名望也大大有利。
  既能宣扬涪陵县主慈悲为怀的名声,又能让晋王对她更加赞许宠爱,岂不是两全其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