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爱的拐杖 >

第506章

爱的拐杖-第506章

小说: 爱的拐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受了诸葛伊云的说法,但是她的脸上显然还有很多的疑问。
    诸葛伊云当然看出了这一点,她再等着戴丽丝卡特下面的问话。对于应付戴丽丝卡特的问题,诸葛伊云还是可以的。她不是个简单人,在韩羽的面前诸葛伊云很简单,简单的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但是这并不代表她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依然如此的简单,戴丽丝卡特是很优秀。如果放在别的地方,戴丽丝卡特注定将要成为佼佼者。但是她遇到了诸葛伊云,遇到了这个天下无双的女人,戴丽丝卡特就只能做第二了,无法做第一了。诸葛伊云的美貌很出众,可以说是没人能比的过她。然而诸葛伊云的头脑也非常的聪明,这一点也很少有人比的过她。别人就不说了,即使是韩羽,在某些问题上都不如诸葛伊云聪明。韩羽都比不过诸葛伊云,那么这个戴丽丝卡特小姐自然也是不如诸葛伊云的了。果然不出诸葛伊云所料,戴丽丝卡特再次开口了:“伊云小姐你的这个解释我能够接受,可以说是很合理。不过,虽然这个解释很合理,但是却有一个漏洞。而且这个漏洞很大,很难自圆其说。”听戴丽丝卡特的意思她是又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了,诸葛伊云对于这一点也是早就预料到了。戴丽丝卡特这样的女人心思非常的细腻,在想问题的时候如果没有想透彻的话,她是一定不会开口的。她既然已经开了口,诸葛伊云就知道这个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她已经做好了准备。事实上,对于戴丽丝卡特要问的问题,诸葛伊云在心里就已经大致猜想了一下,她差不多了解戴丽丝卡特的逻辑思维了。下面戴丽丝卡特的问话也印证了诸葛伊云的猜测,相差不是很大。
    “如果您说的是真的,那么请问这千百年来为什么只有韩家一家会这样的功夫?既然是华夏古武学,那么几千年来为什么没有别人练习呢?”戴丽丝说的这的确是个问题,华夏那么大不可能只有韩羽一家留下了那些古武学的书籍,其他人的手里应该也是有的。。
    “这件事情我曾经也问过韩羽,他告诉我只是现在人的体质和古时候有了很大的不同。像韩氏世代遗传的这种体质几乎已经没有其他具备了。”诸葛伊云说出了这话自己都称赞自己了,她觉得现在自己慢慢的变成了一个说谎高手。应该不仅仅是个说谎高手了,而且还是个可爱的说谎高手了。其实与其说诸葛伊云是说谎高手不如说她是编故事高手。
 
   。




☆、第四百一十话 韩氏与天下

戴丽丝卡特最终相信了诸葛伊云的话,事实上由不得她不信。即使她不信诸葛伊云所说的又能怎么样呢?就算她怀疑诸葛伊云所说的话,她也不可能找到事情真正的答案。诸葛伊云最后的那个理由虽然是蒙的,但是还真让她蒙对了。的确,韩羽能修炼那么高深的武功也就是因为韩羽有着比现在人要纯净许多的体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体质他才能有那么高的武功。这一点,在韩羽很小的时候韩羽的爷爷就已经告诉了韩羽。韩羽的爷爷之所以教韩羽武功,就是看准了韩羽根骨极佳是快练武的好材料。金庸小说中所说的天纵奇才根骨极佳,其实也并非子虚乌有。有些人,天生就是练武的好材料。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韩羽的爷爷也不会明知道韩羽的身体不好还让韩羽练功。要知道世上绝大多数的武功都是全身的运动,放眼古今都很少听说过有只动上半身的功夫。可即便是如此,韩羽的爷爷还是选择了让自己唯一的这个孙子像韩家历代的家主一样变的能文能武。韩家的家主可以说见证了华夏五千年历史中的一千多年左右的历史,韩家的家史中有记载韩家古时的一些家主甚至有的是武林中的顶级人物。事实上,从韩家的第一代家主起韩家就和武林中人脱不了关系。只是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发生了变化。韩家也慢慢的更加重视商业上的一些事情,所以一般没人知道韩家和武林上的关系。如果韩家只淡淡的是一个商业超级大家族,韩家的那些武功书籍是如何来的。有些是韩家历代传下来的,而另外的一些则是韩家武林上的朋友给他们的。韩家历来都是文武双修的家族,这里要详细的说一下,韩家一共经历了三十一代家主,准确的应该说是到了韩南天这一代,韩南天是第三十一代家主。说到这里,应该有必要再说一下韩氏对华夏一族的贡献。韩氏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为这个国家做过很多事情,真的很多很多。
    在这三十一代家主中,光是古时候的状元就出过十人,其他朝代的就不说了,在明朝和清朝华夏历史上最顶级的封建王朝时期韩氏家族就先后出过五位状元,而且这五位状元中还有三位是文武状元。明洪武九年,韩氏的第二十三任家主夺取了状元。明朝时期韩氏就出过一名状元,不是韩氏那个时期没什么人才。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存在,明朝这个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有些特殊。这个时期的政治虽然说也是比较清明,但是这个时期的君主有个毛病,那就是这个时期的皇帝似乎喜欢重用一些无根之人。咳咳,说的再直接一点就是说他们喜欢重用太监。当然了,太监大多数还是很忠心的。在明朝时期华夏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位很杰出很伟大的人,这个人虽然说是个太监,但让很多不是太监的人都自愧不如。这个人很多人都是熟悉的,没错,他就是郑和。为什么要说郑和?郑和和韩氏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里面有一个秘密,很深的秘密。这个秘密就是郑和下西洋不是郑和一个人的功劳。这位三宝太监,也是历史上最拉风的一位太监,相信历史上不会再有这样拉风的太监了。
    郑和这个太监是明成祖永乐的心腹,他在明朝的发展史上有着杰出的贡献。他最大的功绩也许就是六次下西洋了,在这六次下西洋中,郑和几乎访遍了海外诸国。当然了,这只是相对来说的。郑和去过的地方虽然多,但是他没到过的确的哪一端。虽然如此,但是在当时的那个时代,郑和可以说是一个很古老的一个航海家了。说到郑和下西洋这件事情,这其中还有韩氏家族的功劳。而且这个功劳可不是一点点,也可以说郑和下西洋是以韩氏为基础。
    说到郑和,应该有必要详细的介绍一下。郑和是云南昆阳人,乳名三保。郑和本姓马,云南昆阳州,也就是今天的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人,据说郑和是圣裔也就是穆罕默德先知后裔,生于明代洪武四年。郑和的先世是西域布哈拉人,即元朝的色目人。元世祖忽必烈推翻南宋王朝,建立元王朝。关于郑和,家谱中说他“本姓马,永乐二年正月初一,御书‘郑’字,赐以姓”。家谱还说他“以兄文铭之子立嫡,名赐”,说明了郑和作为太监而有后裔的渊源。家谱以郑和为一切祖,赐即二世祖。郑和后裔有两大支系,一个支系的后裔在江苏南京,另一个支系的后裔在云南,还有一个分支在泰国清迈。泰国支系是清朝末年,郑和第十五世孙郑崇林离开云南玉溪老家旅居泰国清迈,现有后裔三十多人,郑崇林主持兴建了清迈第一座清真寺,清真寺门楣上那块用纯金锻造的牌匾也是从云南用马帮驮来的。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郑和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郑和在河北郑州也就是今河北任丘北,不是河南郑州。郑和在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也许郑和自从到了朱棣身边之后就是为了航海而生的,这是命运。谁会想到呢?没人会想到。郑和他自己没有想到,我想朱棣也没有想到。他怎么会想到自己的金銮殿上那么多的臣子,到了后来居然会让一个太监去完成出海的任务呢?他更没有想到是,不仅一个太监成功的出海了,而且一出就是六次。也许当郑和圆满的完成了出海任务的时候,那一刻没人在把这个不幸成为了太监的人当成太监了。因为他完成了很多正常人都无法完成的事情,他对当时的这个国家是有突出贡献的。。
    朱棣对郑和的人品、才能、知识有充分的了解。郑和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并被朱棣皇帝视为心腹。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郑和本人所具备的素质和条件适合于担任下西洋总兵正使一职,率领船队下西洋首先,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郑和少年时就在明军中服役,在明军中长大,后转入燕王府侍候朱棣。郑和成年后,经受了战火考验,跟着朱棣参于“靖难之役”,出生入死,转战南北,经历数次重大战役,具有实战经验。为此,朱棣皇帝才授予郑和“钦差总兵太监”军衔,将二万余名官兵交给郑和指挥。郑和下西洋中的几次军事行动也证明了郑和的军事指挥才能,确保了这几次军事行动的成功。
    第二,郑和知识丰富,熟悉西洋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在郑和下西洋前,郑和曾出使暹罗、日本,有进行外交活动经验。特别是永乐二年出使日本,通过郑和的外交活动,使得日本国主动出兵清剿在中国沿海的倭寇,并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签订贸易条约。这些外交成果使朱棣皇帝十分满意,并为下西洋解除了后顾之忧。正是由于郑和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才促使朱棣皇帝把下西洋重任交托给郑和。在郑和下西洋途中,郑和不辞辛劳,往返于西洋各国之间,妥然处理各种外交事务,解决了一系列棘手问题,化解了矛盾,稳定了国际关系,提高了中国威信。这充分证明郑和娴熟的外交手腕和卓越的外交才能。第三,郑和身份特殊,熟悉回教地区习俗。他熟悉、尊重佛教。而郑和下西洋途经的国家、地方,不是信奉回教,便是信奉佛教。共同的宗教信仰,有利于沟通相互关系,赢得西洋国家人民的赞誉。这对于郑和能出色地完成下西洋也有一定帮助郑和过人的胆识、聪明的才智、健康的体魄、踏实的作风、广阔的胸怀,这些个人素质使郑和具备了作为庞大船队统帅和指挥员的条件。第四,郑和具有一定的航海、造船知识。郑和从小就从其父亲那里得到有关的航海知识,熟悉海洋,向往航海。在郑和担任内宫监太监时,营造宫殿,监造船舶,有造船经验。在郑和下西洋前,郑和进行了两次较远距离的海上航行,增加了航海知识,积累了航海经验,为下西洋远航打下了基础。在下西洋途中,郑和通过航海实践,不断地丰富航海知识,积累航海经验,提高航海技术,使他能率领船队,完满地完成下西洋远航任务。正是由于郑和自身条件和所具备的才能、素质才为朱棣皇帝所赏识,并委于重任,成为下西洋船队的统帅。世上的人都知道郑和下西洋是对国家的巨大贡献,却不知道郑和下西洋得到了一个当时很强大的一个家族的帮助。
    虽然皇帝当时鼓励下西洋,可是朝廷上的很多大臣也认为这是荒唐的举动。他们觉得中华地大物博,只要能守住老祖宗留下的基业就是好的了。他们认为,让人出去找别的国家是一种没有任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