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拖油瓶 >

第10章

红楼之拖油瓶-第10章

小说: 红楼之拖油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更甚一重。不但无情无义恩将仇报,到如今竟还管到旁人头上来了,我要是不给他一个教训,他也不知道陈姑奶奶不好惹!”
  众人闻言,不觉骇了一跳。陈老太太忙问:“你又要做甚?你如今孀寡在家,可不比旁人。休要闹事才好。”
  陈氏便冷笑道:“我只怕我们息事宁人,那起子混账到不肯善罢甘休。今日妈回绝了那家人的心思,倘若那家人恼羞成怒,编排起吴先生来。如今吴先生可是教咱们家的女孩儿读书,到时候必定连累了咱家的女孩儿。我倒是不在乎甚么闺名清誉的,只怕妈和嫂子会恼。也有一干不明事理的人,听了信了,反倒牵连了婉姐儿的姻缘。既如此,莫若咱们先闹他个天翻地覆,也省的旁人来算计我们。”
  那陈氏原就是个无风还要起浪的性子。未出嫁时,便在家中说一不二,弄性尚气;及至嫁到了赵家,也是嚣张跋扈,断不肯收敛一二的。
  如今孀寡在家,守制念佛,早就觉得拘谨了。镇日间挑三拣四,恨不得滋些事来消遣。只不过是家中众人皆知她的脾性,不肯认真同她计较,又有陈老太爷弹压着,轻易不敢呲牙儿。
  正是这么个人,她不寻旁人的晦气都是好的了,又岂能容忍旁人来挑衅她。何况早日间听了冯氏长嫂小孙氏那一篇话,更是替吴先生打抱不平。因而不等众人开口劝慰,便向吴先生询问其被逐出夫门的具体事宜,意欲借此生事,好歹也揭了那家人的一层皮才好。
  吴先生性情柔顺,是隐忍惯了的。纵使先夫家背信弃义,弃她于不顾。她心中愤恨非常,仍旧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十分羞于出口。陈氏见她支支吾吾的,总不肯说个明白。一时气急,开口骂道:“我原还敬你是个读书识字的,总该有些气性才是。如今见你行事,怎么黏黏糊糊的。旁人都踩到头上了,你还犹犹豫豫不肯撕破脸。怨不得旁人愿意拿捏你,就你这性子,不欺负你却欺负谁去?”
  吴先生见状,不觉哭道:“我知道是我的错。如今也不敢在府上教书,生恐带累了府上姑娘们的清誉。府上老太太太太和姑奶奶都是好人,是我没福气。我如今就和妈离了这里,再不肯连累了府上。”
  陈氏怒极而笑,扬声喝道:“你现在要走?晚了。我们陈家是什么样儿的人家,岂容你说来便来,说走便走!要让那起子混账听了,不说你怕带累了我们,反倒是我们陈家怕了他们似的。我告诉你,今儿你想争也得争,不想争也要争这么一回。好叫那起子混账知道,我陈姑奶奶不是好惹的!”
  陈老太太和冯氏见状,不觉好气又好笑。忙开口劝道:“蕙姐儿快坐下说话。你这么着,叫不知道的人见了,还以为是人家把你怎么了。”
  吴家太太也道:“知道姑奶奶是好心,为我们娘儿两个打抱不平。我替我闺女先行谢过了。她年轻,面子矮,不肯轻易说人长短。我这老婆子却是不怕旁人说我长舌的,我来说便是。”
  吴先生闻言,立刻哭着阻止。吴家太太看着淌眼抹泪的女儿,恨铁不成钢的道:“你休要如此。原就是他们周家对不住你,她既然都不要脸面了,我又何必替她遮掩。反倒委屈了我的女儿,有冤无处诉。”
  陈氏闻言,忙开口叫吴先生不必多说,更贴着吴家太太的下首坐下,意欲听一听这旁人家的闲事。
  吴家太太略整了整思绪,便将这一应故事娓娓道来。
  原来当日吴先生的父亲还在时,便在原乡教书。因他的书教的好,很是调教过几个秀才举人,乃至中了进士入朝为官的也有那么一两个。因而在原乡处很受追捧。那地界儿略有些资财,且意欲上进的人家儿,都爱把小子送到吴先生之父的塾上念书。
  吴先生的夫君——也就是吴先生之父的得意门生,便是如此。
  只不过同那些家有资财的弟子们不同,吴先生的夫君家中原本清贫。他家也没钱供子嗣读书。吴先生的夫君本名周二狗,原不过是吴父雇佣的,给塾上挑水劈柴的一个短工。只不过其人聪明上进,经常在闲暇时,偷偷躲在教舍的窗子下头聆听吴父宣讲学问。
  吴父见他生的清秀,也肯用功,便时常抽空提点。后来见他果然是个读书的料子,便收他做弟子,并为他改名为周璞,甚至资助他念书科考。再后来那周璞果然中了秀才,吴父便将自己的女儿也就是吴先生嫁给那周璞。
  吴先生同周璞的感情倒还不错,小夫妻和和美美相敬如宾,纵使吴先生嫁到周家十来年也无所出,周家上下都撺掇着周璞为子嗣计,再纳美妾,周璞也短短不肯。
  于是乡里之间便传出吴先生善妒之恶名。彼时吴先生虽心有不满,但一想到周璞待她始终如一,只觉得心里比蜜还甜,外间的风言风语,也就不甚在意。
  直到吴父年迈体衰得了风寒撒手而去,周璞又年纪轻轻中了举人,周家自以为不论是门第还是家资,都能攀比得上吴家,且吴先生确实入门十多年也无所出,实在理亏。便在旁人的挑唆下,再次生了给周璞纳妾之意。
  这回周家老太太看中的,则是她在娘家的亲侄女儿,也就是周璞的亲表妹。又恐周璞性子执拗不肯同意,周家老太太便在娘家哥哥的教唆下生了先斩后奏的心思。
  她想的倒也在理儿,只觉得周璞再是嘴硬,亦是男人,少不得有些贪花恋色的毛病儿。平日里被吴先生辖制着,不敢如何,倘若生米煮成了熟饭,又岂有再拧着的道理。何况那人又不是外人,而是他嫡亲的表妹,周璞就算心有不满,看在两家的情分上,也会同意的。到时只要这表妹怀了周家的骨肉,再有嫡亲姑母撑腰,就算吴先生身为正室,也不好为难的。
  算盘打得且精,周老太太便以吴父病逝,吴家太太需得人陪为借口,打发吴先生家去陪伴老母。吴先生一心以为这是婆婆体贴她,再想不到这个上头,立时千恩万谢的收拾了包袱回家去。
  这一厢周家老太太便趁着吴先生不在家的工夫,故意灌醉了周璞,意欲生米煮成熟饭。岂料那周璞酒醒过后,非但不肯顺着周家老太太的意思纳妾,更是当着众人的面儿呵斥表妹寡廉鲜耻,因是盛怒之时,有些话说的很是难听,那表妹羞愤难当,趁着众人不注意的空儿,当夜便投缳自缢了。
  既出了人命,纵使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两家也因此结了仇。周老太太的娘家哥哥不依不饶,再不提那些背后的龌龊算计,只说是周璞强奸不遂,反逼死了他们家的姑娘,闹着要讨个说法。
  那周璞虽然不耻表妹的为人品性,却也不曾想真个逼死了人,登时也没了主张。又见自家舅舅着实闹的厉害,这种家丑又不好太过张扬的——非但掰扯不轻,反而愈描愈黑——又怕舅父一家真的不管不顾,闹到衙门上去,也玷污了他的清名。且不好撕破脸,只能捏着鼻子任由舅舅一家敲诈勒索,不但损失了一笔家财,更被周老太太说服纳了表妹的牌位进门。
  原以为这事就此告一段落。岂料周老太太的娘家经此一事,自以为得了个把柄,竟把周家当做了摇钱树,隔三差五,便登门闹上一回,混两个钱回去使。钱不够了,便再来闹——如此周而复始,不下一年的工夫,周家原本丰厚的家资渐渐露了底儿,两家的情分亦不复以往。
  因着这一笔烂账,周璞心生委屈,又不好同人诉说,只能闷闷的憋在心里。吴先生也觉十分委屈,更是瞧不起周家的行事。吴先生虽然性子和顺,行事却天真烂漫。心里不自在,行动言语自然显露出来。周璞虽也赞同吴先生的话,但更觉着人死为大,况且那又是自己的舅舅家——就算不看着舅父,也得顾忌老母的颜面。因而时常劝谏着吴先生莫要如此,小夫妻两个亦因此生了几回口角。
  那周老太太经此一事,非但不思己过,反而埋怨吴先生平日醋妒太过,所以辖制着周璞脑子不灵光。否则周璞当日便纳了她侄女儿为妾,大家彼此和和美美,又岂有今日之事。吴先生有时忍耐不住,便同周老太太争执起来,周璞夹在中间,劝母亲也不是,劝发妻也不是,两面受夹板子气,也渐渐无心念书,及至春闱时名落孙山,心下更添了一重病。及至药石罔效,病入膏肓,将将一年的工夫便撒手而去。
  眼见夫君抑郁而亡,吴先生悲痛之余,也觉着这是自己之故。倘若自己心性宽些,不与周璞拌嘴生事,兴许周璞也不至于早早便亡故。因而在周老太太以她克夫无子为由,将她逐出周家门时,吴先生虽羞愤难当,但也不肯同周老太太争执。甚至周老太太被娘家人挑唆着扣了她的嫁妆,吴先生也是忍了下来。
  盖因心如死灰,那些身外物也就不值甚么了。
  若不是家中还有老母需要照料,吴先生恨不得就这么随了周璞而去,也算全了这一份夫妻情义。所以不论陈氏如何恨铁不成钢的逼问她,她都不肯说一句周家的坏话。倒不是念着周家的好,只是她心里,着实对不住夫君周璞罢了。
  这些后宅阴私之事,除当事的三家之外,就算交好如吴先生的闺中密友小孙氏,亦不得而知。若不是周老太太逼人太甚,心疼女儿的吴家太太都看不过眼了,恐怕这些事情终究也无人知晓了。
  
  第十三章
  
  听了吴家太太这一篇话,陈府众人目瞪口呆,险些反应不过来。吴先生更是羞恼的用手帕子捂着脸抽噎不止。
  半日,陈老太太方长叹一声,满面唏嘘的道:“怪不得世人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果然是一样米养百样人,今儿我也算是长了见识了。”
  陈氏更是冷笑着讥讽道:“这才叫良心都让狗吃了呢。倘若没有吴老先生的悉心教导,周家何尝会有后日的风光。既承了吴家的恩情,他们一家子不说对吴家感恩戴德,反而在吴老先生仙逝后如此苛待恩人之女,还敢道貌盎然的说出这么无耻的话。”
  说着,陈氏又恨铁不成钢的指着吴先生道:“你也是个糊涂的人。他们怎么说了,你就怎么听了。分明是他们先做下无耻的事来,难道还怕人说。既肯做了,又不肯承担恶名儿,想要一死了之。难道做恶的人死了,受害的人反倒成了杀人的凶手不成?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也就是你们夫妻好糊弄,倘若是换了我,不说闹他个天翻地覆,也要宣扬的他们一家子难在原乡呆下去。还想以此讹赖些银钱?皮不揭了他们的。”
  冯氏在旁,亦长叹道:“话虽是这么说,倘若真摊上了这么个亲戚,也够糟心的。”
  话落,很是关切的向吴先生问道:“事已至此,你如今又是怎么个打算呢?”
  吴先生抽抽噎噎,低声诉道:“我一个无父无兄的妇道人家,又能怎么办呢。不过是逆来顺受罢了。何况我婆婆也是艰难,好容易拉扯大了儿子,如今且没了。她一个老人家,孤苦伶仃,我也不忍心为难。纵使心中十分不满,看在夫君的情分上,也只有忍着罢了。”
  陈府众人听了,顿时无语。赵家二姐儿站在一旁新奇的打量,只觉着自己活了两辈子,竟真的遇见圣母了。
  怪道吴老先生桃李遍地,周家将吴先生休回娘家,连嫁妆都不给,也无人替吴先生道不平。用句后世的话说,连原告都不主张自己的权利了,旁人再是义愤填膺,又有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