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借贾修真 >

第443章

[红楼]借贾修真-第443章

小说: [红楼]借贾修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人都皱眉看着李纨,李纨笑道:“最最简单一句话,多少想要钱财的!你去财神庙看看,多少求财的,只多多益善,终朝只恨聚无多。便是个例子。”
    碧月道:“这不是极简单明了的,便是求多多的钱财,如何模糊摇摆了?”
    李纨道:“真如此?既如此,便把那人往深山里一放,给他多多的钱,要多少金银,给多少,如何?”
    碧月皱眉噘嘴:“那、那还有啥意思……”
    素云几个都笑起来,李纨摇头笑道:“便是这个意思了。人常以为明晰了,实则在这个明晰提炼的过程里,早已把初衷模糊了。钱是个什么东西?金银铜钿,不过是个死物。在从前黄帝蚩尤那会子,你拿了金银去,不知有何用场?”
    碧月道:“要钱,自然是为了能买东西的。”
    李纨点头:“是了,是以这钱本是个换东西的中间物,你要的也不是它本身。岔开题说个小的,你想要钱,十两银子,圣祖年间,十两银子能买五六亩上好田地,如今呢?江南的好地,这点银子,一亩都买不了了。这银子仍是银子,仍是你的十两银子。可这又不是从前那十两银子了。若是个呆的,只认银子数的,不是就被银子给哄了?”
    迎春同素云与经济事务中多有参与,听了这话皆缓缓点头。
    碧月一撇嘴:“那真是!祖祖辈辈攒下百十两银子,还、还越攒越不值钱了!”
    众人听了都笑,迎春催李纨道:“莫说小事,嫂子还说那‘所欲’来!”
    李纨便接着道:“如此,我们先把那钱的头一层剥掉了,口里说的钱,实则并不是要钱本身,而是要它能换来的东西。”
    几人都点头,李纨又道:“那便说说到底想要换些什么东西呢?”
    迎春笑道:“那又各人各异了。”
    李纨点头:“确实,便只说类吧。衣食住行之外,还有什么?”
    迎春道:“若把首饰装扮都算在衣中,茶饵补药都入于食,旁的还有什么来?”
    惜春一点头:“还有高官厚禄权倾朝野、红伶美妾古董珍玩、奴婢成群前呼后拥、穷兵黩武唯我独尊……哼,看看你们,一溜儿小家子气,给个大钱都不知道怎么花。”
    迎春对李纨道:“嫂子你看,所以那许多人只往财神庙求钱,果然是多多益善,再不嫌多的。”
    碧月道:“要那些东西做什么!只有个结实的房子有几亩地,再有点积蓄,衣食无忧,还要什么?!”
    迎春点点头道:“再要些书……唉,只是这书,也不是用银子就都能买到的。”
    素云点头道:“要的东西多了,一家和乐,满门康健,这可不是光靠银子就成的。”
    一时七嘴八舌起来,李纨喝口茶,笑道:“如此,咱们把第二层也揭过去了。”
    众人都停了嘴,看着李纨,不明所以。
    李纨道:“要钱,不过是为了要换东西,追着想要换的东西,各人各异,且还有好些拿钱也换不来的东西,如此,人人相比,唯有那个‘想要’是一样的,想要的东西却各不相同。这便又到了底下一层了,为何有人想要美妾高官,有人却只想要良田书籍?”
    碧月道:“美妾高官,要来做什么?!我要那些都没用。”
    惜春嗤笑道:“笨丫头!你要有了高官,还怕没处能得银钱?不说高官厚禄,便是各处孝敬都数不过来呢。有了银子,你想要什么不行?!”
    碧月振振有辞道:“四姑娘,你这会儿就是方才奶奶说的‘模糊摇摆’了。我本身就是从想要钱追过来的,如今把钱这一层虚的揭过去了,追到想要换来的东西。结果你一回头,又奔钱去了。若是你自己也不要高官的,只是为了用这个高官得钱,得了钱你又说谋更高的官去,谋了更高的官,你还是为了钱。就算最后你当上宰相了,这宰相却不是你真正要的东西……哎呀,岂不是一辈子在打转?跟老鼠咬自个儿尾巴似的!”
    连李纨都笑起来,惜春气呼呼道:“我是替你思量呢!”
    碧月摇头:“我可不要什么高官美妾的,姑娘不用替我想这个主意,姑娘说了那许多,想来是姑娘要的。”
    惜春一翻白眼:“我要那些做什么!不过你没看看世上多少人都想要那些?你们不是说拿钱想换什么吗,我就告诉告诉你们。”
    迎春忽有所悟道:“我想着,要往下追,恐怕还得说各人自己想要的才成。比方说四妹妹方才说的那一通,世上委实是有人谋求不歇的,却不是我们想要的。若拿来当了例子,却不相宜,因我们没有那些人的‘境’,体会不到他们对那些东西的渴求来,自然也不知道那些东西究竟有何好处。”
    惜春道:“照着二姐姐所言,岂不是人人都成井底之蛙了?只看着自己鼻子前的这么一点儿,我看是在庄子上呆多了,吃了一辈子杂豆面,都不知道天下还有白面这样的物什。”
    迎春却笑道:“照着四妹妹所言,这天下所有之物,又岂有穷尽的?你当白面是好,或者还有什么红面黄面却也是你所不知的呢。如此追下去,只有越见杂乱繁多的,为道日损,我想着,这路子恐怕不通。”
    惜春听了若有所思,李纨看看迎春,笑道:“也可以想一下。若是一辈子都花在看旁人都想要什么、有什么,看如今又出现了什么新的黄面红面,究竟于自己有何作用?”
    惜春道:“多知多欲,见得多了,自然想要的也多了,各样都经见些儿,增广见识,哪有不好?”
    李纨点头道:“物以无穷,黄面红面之外,还有一分黄面加九分红面的,两分黄面加八分白面的……如此种种,只穷其一生追求这各样花样,忙忙碌碌,一辈子也就过了。”
    碧月看着惜春道:“到头来还不一定都是自己爱吃的,却各种各样吃了一辈子……啧啧……”
    惜春犹自出神,倒没得空理她。
    
    第425章 道境(三)
    
    迎春喃喃道:“逐物以无穷……”
    惜春也换了肃容,缓缓道:“细细品心,方才说的逐物万化时,确有纷扰缭乱之感,继而疲累、迷惑、摇摆,不错,二姐姐说得对,恐怕还得从咱们自己的所欲说来。”
    李纨便道:“同是一物,有人想要,有人不想要。物并未变,人又以什么来决定自己要还是不要?”
    碧月道:“没用!”
    李纨道:“那这怎么才算于你有用?”
    碧月细体会一回:“凡得了我觉着高兴有用的,便是有用,得了反是麻烦多余的,自然便是没用了。”
    李纨道:“好天气,可有用?”
    碧月笑道:“天气好能做好多的活儿,便是没活计可做,只看着也高兴,自然是有用的。”
    李纨又道:“你在庄上,江南的好天气,于你可有用?”
    碧月道:“那关我什么事!”
    李纨又问:“桂花栗子可好?”
    碧月脸上微红:“奶奶知道我顶喜欢这个了。”
    李纨道:“怎么那时候被常嬷嬷训了一回,素云特地让人给你买的秋栗香的,你却不吃?”
    碧月忙道:“那时候我心里乱糟糟的,哪里还有吃栗子的心思……”
    李纨才停了话头,看看众人,笑道:“可看出来了?一样的好天气,江南的就没关系了;一样的栗子,一会儿说最爱吃的,一会儿又说没心思吃了。人之所欲,大致如是啊。”
    迎春道:“嫂子的意思,就在于‘归心味’?”
    惜春道:“什么归心味?”
    迎春便道:“便是世上人事万物,实则于人真有关联者,乃是那些东西投映到心上的滋味。这却又是因人而异的,一幅画,一本书,各人各看,从来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人所思所感。”
    惜春听了点头,李纨便接着道:“是以所欲之物,不过是一时一刻对那事物于心上可生的滋味之渴求。”
    碧月道:“桂花栗子就是个香甜味,又有什么归心味了。”
    李纨道:“你自己细细体味一回,若只为了个香甜味,桂花栗子总一惯是那个味道的,怎么一时想吃,一时又不想吃了?”
    碧月想了想道:“不是那个滋味了,心里有事,吃进嘴里也没味道。”
    李纨看着她笑,碧月惊觉道:“还真是,原是个到心里的滋味!”
    一时众人都不言语,往内体察心上滋味起来。
    良久,素云问道:“既是如此,又怎么会模糊起来了?”
    李纨点点头,道:“因为人还有念,就如方才四丫头所言那般,你本想吃个桂花栗子的,但是听说秋栗香又出了一款‘栗子桂糖糕’,或者应该尝尝那个?且人常一时不止一个所欲,又要说‘这阵子点心吃猛了,刚做得的衣裳腰里就有点绷,还是别吃了。’又或者‘听说栗子吃多了对肠胃不好,还容易生谷气,上去伺候的时候可容易丢脸’……如此一念念行来,那道自然得改了。”
    迎春苦笑道:“确实如此,自己行事时尚不觉着,听嫂子这么说来,光听着都觉得累。”
    又问,“这岂不是内耗?”
    李纨笑道:“你是真咂摸出滋味来了。确实是内耗,自己同自己相博相斥,外无所行,内无所得。”
    迎春道:“这耗掉的都是心力啊。”她是知道长养心力的难的,想想自己常日里内耗掉许多,岂有不心疼的,那面上就露出可惜来。
    惜春也问:“那可有什么别这么折腾的法子?”
    李纨道:“要说起来,无非主次而已。钱要紧,命更要紧,没了命,你有钱又能拿来做什么?连办丧事也不是你说了算了。自然要把命放在钱前头。自心问问,最想要的是什么,记清楚了,别走着走着又迷糊了,是不是简单?”
    惜春点头,又摇头:“怕做起来就不简单了。”
    李纨一笑,点头道:“不错,这个难,就难在道境相生。”
    众人都看着她,李纨斟词酌句道:“境由念所成,念非固有,亦非恒久,在‘行道’中时,又有得失成败之体验,难免又要生新的念头,从而改了旧境,或者就换了最初的‘所欲’。”
    迎春喃喃道:“有境一,而生道一,因行道一,改境一成境二,又生道二,行道二,又改境二为境三……嫂子,这一二三可是一个比一个精进的?”
    李纨笑道:“未必。”
    众人听此话都丧气,惜春道:“大嫂子,你且说说,这道啊境啊的,有何用处吧。”
    李纨道:“要说用处,实在没个用处的。”
    见几个人都看着她,才缓缓道:“这道与境,不过是打个比方,来梳理我们自己的。常人过日子,眼睛都朝着外头忙碌,却不知道最终的结构都在自己里头。且外物中,能影响你的与你能控制的相比,总是多得多了。可若朝向内,对着自己动手,却都是你自己的事了,岂非容易得多?你要说有何用处,若是这用处,指的是能让你从外物中得到什么,这不是梳理内在的目的。是以说,实在没个用处。”
    又道,“方才不是说境?实则,成境所用的念越少,便越不容易迷惘,也越少变化。道所因之欲越接近自己的根本,便越不容易转圈摇摆,自然也少了内耗,得养心力。
    再一个,以这道境之说自照,知道人各有境,知道自己之念多不真不全,便少了自许自傲,多了容量。常有见念与自己已有之念相冲突时,不再一味以你我胜负为念,以争辩驳斥为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