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

第475章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475章

小说: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没少摸银票,汉字里头的一二三四个十百千还是都认识的),她左思右想,这事儿得找个人商量啊!
  找谁好呢?
  自从妍春出身之后,头四五年是妍春黏王氏黏得要命,后来便是王氏这个做亲妈的无事也找她,有事也找她——但是这次的事儿不同,这是妍春的婚事,平时一个姑娘家主意再正,王氏也不敢叫她自己拿主意——这也太不讲规矩了。
  王氏这时候再次真心实意地怀念老祖宗:【要是老祖宗还在就好了,她见多识广,一定能指点自己怎么做的!】
  所以,目前最好的人选,是她的另一个亲女儿,元春。
  前次是抱琴五月初来府上送的端午节礼,算起来,元春也有大半年没见娘家人了,过了中秋便快到重阳了,重阳是老祖宗祭日,去年前年元春都来府上了,今年定是会来的,所以王氏捏着名录决定先不给自家老爷看。
  果然,重阳当日下午,元春带着丫鬟婆子来给老祖宗上香了,她的一双子女,因水桢出京做官去、水媛出嫁多年如今又有了身子,倒是不能来给老祖宗上香尽孝。
  元春也算是老祖宗院子里养大的,又到祭日,分外哀伤。
  进香过后。
  王氏把元春拉到屋里说体己话,把身边伺候的丫鬟都打发出去了,又打发妍春去给她大姐姐沏茶,这才悄悄摸摸做贼似的,把大半个月前黛玉拿来的几张纸给女儿看。
  元春细细看了,觉得三个人选都还行,但是又感觉都欠缺了点。
  王氏看大女儿也在琢磨,便说:“是吧,我就觉得,这样的门第,委屈你五妹妹了点。”
  先不说门第的事儿,元春斟酌着说:“我估计是五妹妹去找宝玉媳妇说过什么了吧……”
  “这死丫头,才多几岁,怎么胆子就这么大?说这么没规矩的话也不怕传出去了叫人笑话!还有你二弟妹,居然也跟她一起胡闹,我说呢,京中好人家定然有的,譬如先前和桢哥儿玩得很好的明郡王世子就很不错啊,怎么就挑了这三户人家出来!我说呢!”王氏可气坏了。
  元春其实也有点儿无语:【我就这么一猜,亲妈,你怎么就整的好似这事儿就是你亲耳听到过一样,开始埋怨起来了?这叫我接下去的话该怎么说?】
  妍春敲了门进来:“您就放心,要是能传出去,也是因为您今天嗓门太大了。”
  王氏条件反射就想听女儿的话,但是又想到:【不对啊,丫鬟们都远远地去了,这次是我有道理啊!我干嘛要噤声?】
  妍春沏茶走到门边本想轻扣一下门的,哪里知道自己亲妈的志向这么大,居然还拿明郡王世子举例子呢?
  “再说了,明郡王世子好,那您这是要找人给我说合了?人前头未婚妻才死了俩月呢,您就不怕他克我?”妍春放下茶托,准备坐下听个究竟,顺便一眼把小几上的三张纸都看清楚了。
  王氏就算想要女儿嫁得高高的,也不愿当妍春的面说这些,就怕她听多了,移了性情,好说歹说叫妍春先回避了。
  妍春退出去之后,王氏可委屈得不得了:“你看看你看看,我才说了一句,你五妹妹就回了好几句,也就是我这个亲妈能忍了。”
  “母亲既然知道五妹妹性格耿直,还想让五妹妹嫁高门大户?要是真是明郡王家,也确实是不太妥当啊!”外头人都只知道明郡王世子倒霉,去年选秀之后定下了世子妃,还没过三书六礼呢,女方家的曾祖父就病死了,好在未来世子妃本人只需要守五个月的孝就行了,明郡王通情达理说年后春暖花开在行六礼;然后谁知道呢,开春之后,那姑娘家陪她嫂子去上香,回来就得了风寒,久治不愈,就那么去了。这下子明郡王世子水星就成了准鳏夫。身为宗亲,中秋节的时候元春见到了明郡王一家子,只觉得明郡王的精神头实在是不好,瞧着心事重重的样子。什么样的事能叫万岁仅剩的几位兄弟之后同他最亲的明郡王发愁?元春不想也不敢去深究,但是听亲妈说糊涂话,还是要驳一驳的。
  王氏扁扁嘴:“我也就这么一说,因着我心里就是有点儿不痛快,宝玉他媳妇儿可是同皇后娘娘交情都不浅的,给妍春找的夫家,太叫我失望了。”
  元春知道,亲妈这个人,你同她说话,不把话说的明明白白是不行的,便扯了个借口,也是京中被压下去的流言之一,说明郡王世子也许克妻。
  “呀!我竟差点忘了这一茬!幸好有你提醒我,不然我怕是要脑子糊涂叫你妹妹跳了火坑!”迷信如王氏对这些最是敬畏,再不敢提明郡王世子一句好了。


第467章 
  元春自觉也只能帮五妹妹到这儿了,直到她离开娘家; 王氏都还在纠结怎么从三个‘矮子’里头挑高个儿。
  当晚; 王氏终于把捂了半个月多的人选给贾政看; 毕竟婚姻大事,父母之命,贾政才是最终拍板拿主意的人。
  贾政才没有王氏那么纠结; 在他看来:“陆家小子就挺不错啊。”大女儿元春选秀进了皇室; 二女儿探春嫁了个将军庶子; 说实话这两桩婚事都不得咱们政二老太爷的意; 现在小女儿也到了年纪; 贾政自认为(比起棍棒教育出来的仨儿子,他)还是很疼爱幼/女的; 给她找个清贵的读书人家; 多好; 多合适,多般配!
  王氏心说:【虽然我也知道我不是什么机灵人; 不过这辈子和你过了这么多年; 你啥性子我还真是一清二楚。就知道你觉得陆家最好,我却偏觉得后面两家都比陆家要好!】
  “那不如托人去细细打听一下?老二媳妇挑了这三家; 家风确实是靠得住; 不过我想着,咱们妍春嫁人,也得好好打听一下他们几个本人的情况如何,毕竟老二媳妇也是个妇人; 听到的都是后宅女眷们说的,这几家的爷们在外头行走是个如何品性,还得细细探听一番。”王氏真忍不住给自己点个赞,这理由可是她自己想出来的,不是元春和妍春给她出的注意。
  贾政虽然觉得老妻这是过于小心且对宝玉媳妇的能力过于不放心,但是想着妍春是他们老来女,王氏多疼爱一些也是当然,便应下了:“那叫萌哥儿去打听一番?反正他与陆家小子是同年,现在又都在翰林院。”
  ——感情人家贾政还是自说自话地觉得八/九不离十就是陆家了?!
  王氏只当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然后对贾政说:“这也行,后面两家我打算让我外甥去问问。”这点小事当然不能麻烦干大事的儿子,原找贾琏是正合适的,但是人家也在孝期(这个倒霉催的在给他亲爹守孝),王氏想了想,宝钗一家子也才回京不久,对京中情况知道得有限,不如直接和亲姐妹还有外甥媳妇孟氏说,叫孟氏指点着蟠儿去打听。
  贾政对这些小事素来是不太在意的,挥挥手就把这事儿定下了,洗漱躺下之后还在琢磨今天傍晚和乖孙儿芽哥儿琢磨的木材燃烧利用率和煤炭燃烧利用率到底哪个更高这件大事。
  王氏也随便他叨,总归今天这样也算是如她的意思。
  次日,薛姨妈和孟氏上门,很快便把王氏的意思弄明白了,并且牢牢记住了三户人家,回去打算叫儿子/夫君好好表现,争取为荣国府分忧解难,成为对方一门有用的好亲戚而不是只仰仗对方权势的打秋风亲戚。
  薛姨妈想明白了:【咱们家里现在孙儿辈七人,不可能个个都去做买卖,现在看来大宝二宝三宝都十八了,去年三人都靠出了生员,虽然后来也就止步于生员,但是其中多亏得外甥宝玉能够带着他们多年,亲自调/教呢!现在荣国府有能用到咱家的时候,这件事一定得办的漂漂亮亮的!】
  薛蟠在京城做买卖多年,如今走出去也能被人喊一声薛老爷,被亲妈和媳妇叮嘱又叮嘱之后,得意一笑:“娘您就放心吧,这事儿交给我,包管不出三日我就能打听到这三人从小到大去过哪些花街柳巷!”
  孟氏掀了掀眼皮子冷笑:“姨妈不单单是叫你打听这方面的。”
  薛姨妈见儿媳妇有些不快,于是站在儿媳妇这边一个鼻孔出气:“可不是,蟠儿你对哪些肮脏地方这么熟悉,该不会是……那可不行,你媳妇多好的人,给咱们老薛家添丁进口劳苦功高,让你有了七个儿子,外头的人都不知道有多羡慕咱家,你要是敢做对不起她的事儿,娘头一个不饶过你!要是叫我知道你去胡搞乱搞,我非请家法不可!”
  “家法是啥?”薛蟠有点懵逼,我们老薛家也就是皇商而已,怎么连家法都弄出来了呢?年少时我不听话爹也就是拿棍子抽我而已啊。
  薛姨妈不无得意地说:“这还是你妹妹提醒我的,咱们薛家现在也算是人口越发多了,转眼大宝二宝三宝也该说媳妇了,要是没有规矩,回头四世同堂,一大家子非得乱了不可,所以我今个儿顺便从你姨妈那里问了问荣国府现如今的规矩,又和你媳妇参详着改了改,晌午刚叫大宝写完,回头过年的时候烧一份给你爹看,也好叫他高兴高兴。”
  薛蟠:【喂喂喂,如果我没弄错的话我好像才是一家之主吧,不过这家法怎么我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薛蟠也就这么一说,当年年轻时候因为色字他吃了大苦头,这么多年为了养生、为了活命也不敢去花街柳巷真枪实弹干点什么,最多也就谈买卖的时候逢场作戏亲亲摸摸。现在被家中女眷一致教训,很是无奈……
  “那我总能先看看家训家法吧?”
  “行行行,给你看看,看了之后别知法犯法啊!”薛姨妈咕哝一句。
  薛蟠伸手上前接家训家法的时候差点没摔一跤——这真是制定出来约束子孙的?不是约束薛家老爷我的?!
  …………………………
  薛蟠斗志昂扬地打算全方位挖掘姨妈给出的名单上三人的各种隐秘事。
  另又要说,贾萌领了观察陆舟的‘差事’,就有些为难地与亲爹说:“我觉得祖父祖母还是换一个人选考虑吧。”
  “怎么了?可是此人有什么不妥?”宝玉还是蛮好奇的,毕竟要从萌哥儿嘴里说出哪个人不好可是一件很难的事。
  “先前儿子刚入翰林院之时不是与同僚关系有些不融洽么,其中以陆舟为最。我本想着我与他乃是同年,又年纪小相仿或可以成为朋友,但是对方却好似对我有什么不满,一开始我以为是误会,后来却发现果然如此……不只是这样,儿子还觉得,陆舟应当是对咱们荣国府阖府都没什么好感。”贾萌慢慢地说出自己的猜测。
  这微末小事儿宝玉原本是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凭借他的关系网,想要查个明白是轻而易举。
  不出三日,真相便送至宝玉案头。
  却原来,陆舟的早亡的父亲,还真与荣国府,确切地说是与宝玉本人有点儿关系。
  十一年前,宝玉时任黑省将军,当年十月,朵颜三卫偷袭黑省西,抢走棉花一万多斤。十一月,鞑靼勾结朵颜三卫纠结十万大军欲南下。宝玉水泥铸城墙,拦住对方,硬是叫联军无法东进半里,熬过一个冬天之后,次年二月朵颜三卫和谈,陆舟的父亲当时站的是主和派,然和谈是假,联军使毒计是真,三月黑省附近便开始因人为因素造成天花传播。而后,宝玉提议以种牛痘预防天花,并且替黑省主动要求成为试验者的大发等人请旨,恳请陛下赦免部分罪民身份。陆御史很不幸又站在了宝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