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

第462章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462章

小说: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关于他一家子的流言蜚语,也在祭灶之前把老祖宗和妻女接回府里。
  及至陛下封笔过年之前,尘埃落定,太子太傅终究是贾瑛莫属,并于年后领职兵部尚书之位。
  至于太子太保则是由吏部尚书王策兼任。
  本朝同前朝不同的是,前朝东宫三师基本都是荣誉加官,主要理东宫之事的还是副职三少,可如今,陛下点的三师都是年富力强的官员,并且皆是六部之中的尚书,显然不是摆设而已。
  这么看来,陛下倒是真心想要找人教导太子殿下如何参政了。
  ……
  寿昌十七年的新年,荣国府中人喜气洋洋。
  最重要的原因,自然是二房宝二老爷一家子归京,并且升官大喜喽,府里的下人都知道,阖府最不缺钱的就是宝二老爷这一房了,过年的时候去讨个口彩,必定能拿到丰厚的红封;并且宝二老爷回京之后,他们房里必定是要添置下人的,这对于荣国府的下人们来说,更是一个好机会。
  至于珠大老爷那房,除了珠大太太貌似有些强颜欢笑,其余人主子下人都是满心欢喜的,毕竟珠大老爷在翰林院呆了这么多年,这把年纪到了正五品,再难往上了,此番外调,便是轻易成为从四品地方官。下人们只知道,每次宝二老爷在外呆几年,回来就是升官发财。
  虽然政二老太爷致仕了,可是毕竟还身负一等将军的爵位……
  兰大爷这一辈起的几位爷也是能干,有能文有能武的,萌四爷还有太子伴读的身份加持,荣国府下一代的前途只要不出大岔子基本就是辉煌的。做下人的图个啥?不就图能跟一个靠谱的主子么,现在府里欣欣向荣,随便哪里,都是好出路!
  …………………………
  陛下封笔之前,便是要给百官赐福,往年荣国府就少不了这一份的,今年来送福字的天使是初一,要知道,原先能够享受大总管初一替陛下送福字的府邸也就区区几家而已,原本来荣国府的都是初二。
  更叫众人吃惊的是,东宫三师三少还没正式走马上任,太子殿下在正月里亲上门给几位大人拜年了,明着说是太子殿下礼贤下士,还有一重意思则是表明殿下对这几位大人应该是相当的满意吧?
  出了元宵,贾珠便该走马上任了,因贾兰已经有了功名,贾苒又是武将常年在江苏,女儿也已经出嫁多年了,唯剩下幼子贾茗尚且在念书,论理,留小儿子在京城便是,但是李纨却犹犹豫豫地说不放心小儿子,贾珠看了妻子几眼,最终也就随她去了——所以贾珠离京的时候,是孤身一人走的,哦,这么说也并不太贴切,毕竟他还带着李纨亲自给他挑选的两个丫鬟。
  王氏对小女儿说:“你看你大嫂嫂就是个贤惠不善妒的,什么时候,你二嫂嫂要是有她一半心胸,我也就放心了。”
  妍春这回可真是没忍住翻了个白眼,把王氏吓了一大跳:“快别做什么怪样子了,一点也不端庄,被人看到传出去,你的名声还要不要?”
  “屋里没别人,没人看得见。再说名声是能吃还是能喝呢?您要真觉得大嫂嫂做得对,回头就给我挑几个美貌丫鬟吧,也省得我去花时间给您未来女婿搜罗。”
  王氏呸了一声:“瞎说什么,你能和你大嫂嫂一样?她是我儿媳妇,你是我女儿,哪有亲妈盼望女儿给女婿找通房丫鬟的?嘿,我这也是被你带跑了,妍春我和你说啊,下回可别把什么女婿、通房挂在嘴边,被人听见,真该把你编排得不懂姑娘家的矜持了。”
  “大嫂嫂说不放心儿子,所以要留在京中,可是大哥哥明明就把贾茗托付给二哥哥了,二哥哥调/教人的本事您又不是不知道?贾苒如今的前途摆在那里呢,要不是二哥哥,他能这么顺利地在江南水师出人头地?再说,就连薛家那三个憨货如今都可堪一句年少有为了,大嫂嫂还有什么可不放心的?”
  王氏咕哝了一句,心想说:【到底是未出阁的,就是不懂其中弯弯绕绕,李氏哪里是真的放心不下儿子?分明是担心出京之后丢了荣国府掌家的权势。哼,我还能不知道?】
  李纨心中所想,王氏倒是真猜的八/九不离十,也不愧是多年婆媳了。
  二月初二花朝节,老祖宗便亲口说要给黛玉好好庆生,用她的原话说:“我玉儿都多少年没在家里庆生了?你们几个年年如此,有什么脸面去和她比高低的?”
  话是这个理儿,但是府中女眷都知道,就算宝二太太这么多年都没在荣国府摆宴,但是人家获得的脸面从来都不少!单看看这几天门房收到的帖子和礼单子就知道了!
  【没得比没得比,谁让咱们没有一个当朝阁老的亲爹和一个太子太傅的夫婿呢?】


第452章 
  要是按照王氏以往的性子,老祖宗叫人张罗给黛玉庆生; 她一定会心里头有想法的——恩; 也不是多恶毒的念头; 就是习惯性羡慕嫉妒一下命好的二儿媳。因为她当年嫁入荣国府,可没有婆母、长辈、夫婿等人这么护着。
  【命太好还不准人羡慕嫉妒了咋地?】反正王氏敢拍着胸脯说,也不是自己一人如此; 整个荣国府里头的女人几乎全部都是希望过上黛玉这样的日子的。
  但是今年; 王氏心里微微泛酸归泛酸; 却很快调整好心态了——反正操持的事情也是大儿媳带着她儿媳去干的; 如何花销布置我一概不管; 眼不见自然就心不烦。
  又因为年前黛玉主动提起正月初一带着怡姐儿和悦姐儿去文忠郡王府见见她们从未见过的大姑姑,宝玉多年未见亲大姐; 索性带着一双儿子也一起去了; 带了丰厚的礼物倒是其次; 更重要的是,这样身份贵重的娘家人在大年初一还记得给出嫁多年的贾侧妃庆生; 给元春做足了面子; 叫文忠郡王府原本就不敢怠慢贾侧妃的下人们更加尽心尽职。
  同为寡妇的文忠郡王妃小胡氏坐在正堂接见林氏之后,又目送贾氏和林氏款款出了院子。
  羡慕吗?怎么能不羡慕呢?贾氏; 真就是那种苦命人中的好命人。
  不过总归这两人共同的男人已经逝去多年; 纵使年轻时候两人争风吃醋,现在都是过往云烟了。小胡氏所出的儿子坐着郡王府世子之位稳稳的,陛下也不会因为重用贾氏的兄弟,就乱了规矩另择世子; 所以小胡氏的羡慕也仅仅就是在心头打了一个转而已,她倒是盘算着,要么自己给陛下上一道折子,恳求陛下让儿子早日接受郡王府,从世子变成郡王。
  【唔,不妥不妥,我一个妇道人家,是昏了头了上折子扰了陛下理朝政的时间。要么,还是去皇后娘娘那里探一探口风吧……】小胡氏作为寡居之人,一心为儿子打算也是可以理解,元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不过就连元春也觉得自己实在是幸运,几个弟弟都很争气,娘家荣国府蒸蒸日上,她在府里的日子才会过得松快。唯一叫她操心的,也就是儿子和女儿了。
  水桢和水媛当年可是皇室吉兆的代表——龙凤胎,若是没有意外,他们如今是太子的儿女,甚至可能已经是皇子公主了。现在……不提如果,不提当年,元春只庆幸那事儿发生的时候他们年纪还小,能够把心态给扭转过来,没有变成愤世嫉俗的人。
  如今水媛那里还好说,有着县主的身份,前些年通过她大舅舅贾珠的关系,找了翰林院里头的人品才华具还不错,就是家世欠缺一点的人家嫁了,如今过的和美;就是水桢,身为宗室子,并且又不是那种可以叫朝中人放心的旁支宗室子弟,如今二十四岁了,顶着镇国将军的虚职头衔,领着有限的岁俸,实在是过得没有滋味……
  不过亏得大年初一,宝玉与元春自有一番恳切谈话。
  等宝玉一家子走了之后,抱琴发现主子的脸上带着少有的喜气。
  ……
  于是大年初二回娘家的这个日子,元春来到荣国府,也帮衬着妍春给亲妈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劝说她不要无事生非,最后反而是给她自己找不痛快:“您就学着老祖宗,吃吃喝喝逗弄孙儿孙女不好么?府里的事,自有李氏带着她儿媳妇操心,总归大方向您还是拿捏着,花想容的红利凭您怎么花,还不快活吗?”
  王氏静下心来想想:【确实是快活的,就是偶尔觉得美中不足吧!】
  妍春在一旁给大姐姐使眼色:【喏,咱们亲妈就是这个性子。】
  元春点点头:【这些年也是辛苦五妹妹你了。】
  王氏最大的女儿和最小的女儿在正月初二一大早就对着她苦口婆心,如今正在有效期内,王氏还牢牢记得大女儿和小女儿的嘱咐,决定对黛玉实行‘不必太亲热,只要对方尊敬自己这个婆母,就不插手他们房里的事情’计划。
  目前足足一个月了,看来还是颇有成效的,至少老祖宗开口说要给黛玉庆生,王氏也凑趣儿说了几句,当黛玉推辞说还是三月婆母生辰的时候再大办一场,王氏居然拒了,道是自己年年都在京城过,玉儿却是十二年都没在府里庆生了,一声玉儿喊得情真意切得叫李纨起鸡皮疙瘩,这也算是婆媳关系有改善的一个明显标志。
  …………
  虽然老祖宗说了是自家人乐呵,但是摆出的席面也是不少桌,五世同堂,乌泱泱的都是人。
  荣国府里生活的李纨、贾兰两口子外带俩孩子、再加上还是单身狗的贾芽便是六人,还有迎春孙绍祖这两口子外带四个孩子也是六口人,这便是一打了;
  宝玉自家六口人;
  探春一家五口人;
  惜春一家四口人;
  还有大房贾琏一家子;
  宁国府一大群不愿意落下在宝二老爷面前失去刷好感机会的小辈们;
  贾氏宗族内和荣国府往来比较密切的人家;
  史家一家子;
  王家一家子;
  薛家一家子——人口特别多,除了跟宝玉几年的三宝(年十六)之外,另有两对双胞胎(分别是九岁和五岁),一共七个全部是儿子,再加上薛姨妈、薛蟠和孟氏,若是部分男宾女宾,他们薛家就足足可占满一桌子;
  等等等,反正开十五桌备三桌还不够坐下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小宴,薛宝钗和史湘云都来了。
  宝钗跟着他夫婿在西域呆了多年,年前郝老大回京述职,因其在西域尽忠职守,先是原地升职,成为哈密卫指挥使司的指挥佥事,官拜正四品,保卫西域哈密卫榷场多年安宁,所以本次回来是得了擢升的,是为京卫指挥使司中的指挥同知,从三品的官儿。宝钗如今妻随夫贵,也可被尊称为一声淑人了;郝老大还年富力强,再努力一把,过几年,宝钗说不定也可以像黛玉那样,被人尊称为夫人也是未可知。
  相比之下,大红大紫、满头珠翠的史湘云却差点没叫黛玉认出来,若不是她二婶婶——保龄侯史鼐的夫人讪笑着给就着黛玉好奇的眼神给解释了一嘴,黛玉是绝对没办法相信眼前这个眉心隐约有川字文、法令纹也极深,一脸刻薄像的中年妇人是当初那个爱争俏比美、能说会道的史家妹妹。
  史湘云见了黛玉,便咯咯咯笑着喊林姐姐,又说:“姐姐倒是和在闺阁中一样随性洒脱,我都听说你在南边抛头露面的事儿了,想来还是二哥哥宠着你啊!”
  这话说的有些没分寸,黛玉眉头微微一皱。
  “我倒是听说南边的惠州港番邦人特别多,都是从英吉利来的,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